作者:薩爾達尼亞公爵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391953/answer/25846003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憑着印象答一波題,可能有不少錯誤,還望各位指出。歡迎各位補充。
(本回答所有圖片均來自於網絡,侵刪)
不是西班牙不想佔領,而是很難佔領。
王國建立
從開頭捋一遍,來自勃艮第的亨利到了萊昂王國,找了老國王阿方索六世
的女兒聯姻,得了個葡萄牙伯國。(再之前維馬拉·佩雷斯那段懶得說了,從亨利開始吧)

葡萄牙伯國領土,此圖來自維基百科
之後亨利戰死,他的妻子掌權,卻因為跟北面加利西亞勾搭上了,遭到貴族們的不滿,導致貴族們支持亨利的兒子阿方索·恩里克斯,後來阿方索·恩里克斯在「攝政太后」與別國發生矛盾的時候真反了他娘的,又是徹底打敗了敵人,徹底站穩了腳跟,成為了實際統治者。
注意這個時候是公元1128年,在711年時,阿拉伯人北上,度過直布羅陀海峽,出征伊比利亞半島。原來伊比利亞半島的主人西哥德
被阿拉伯人(摩爾人)扁了一頓,去北面建立了上文提到的萊昂王國,後來頂住了阿拉伯人的進攻,準備着把阿拉伯人打回非洲去。
阿方索·恩里克斯成了葡萄牙的實際統治者,我們看一下他面臨的局勢。

圖片來自網絡,這個可能不是當時的地圖,是更之後的,但加利西亞這個地方就是在葡萄牙伯國的北面,這點沒變

1100年的西班牙,此圖來自百度百科卡斯蒂利亞王國詞條。也並不完全貼合當時,但大概可以看出萊昂王國所在
南邊是阿拉伯國家,跟基督教沒什麼好說的,北面是已經確定了的敵人,東面則是強大的萊昂王國。
阿方索·恩里克斯伯爵為了國家的安全,向著萊昂王國稱臣了,有這位「大哥」罩着,加利西亞也不敢再對葡萄牙有啥念頭了。
東面北面都解決了,西面臨海,於是阿方索·恩里克斯伯爵就有了向著南方「收復失地」的功夫。
1139年7月25日,在收復失地運動
中葡萄牙人打出了奧里基戰役這種漂亮仗,還殺掉了五個摩爾人泰法,於是阿方索·恩里克斯伯爵便上演了葡萄牙版「黃袍加身」,當上了葡萄牙國王,稱阿方索一世
。(勃艮第王朝開始)
為什麼我要加粗國王這倆字呢,因為這表明葡萄牙不再向萊昂王國稱臣了。當時的萊昂國王不樂意了,就開始「平叛」,打了一段時間以後,拿不下阿方索一世。1143年,萊昂國王阿方索七世
就在教皇的見證下籤署了薩莫拉條約(也有稱扎莫拉條約的),正式承認了葡萄牙的獨立。
保衛獨立
本身在征服阿爾加維
等事之後西葡鬧得就不是很愉快,1385年,勃艮第王朝最後一位國王費爾南多一世死了,但問題是他沒有孩子,這王位落到誰手裡可說不定了。
當時有資格繼承王位的有兩人,一人是費爾南多一世的女婿,卡斯蒂利亞王國國王胡安一世和費爾南多一世同父異母的兄弟若昂。
順便提一句,卡斯蒂利亞王國後來與其他王國逐漸融合,就有了西班牙王國。
當時葡萄牙人是更歡迎若昂來的,但胡安一世對於這種送上門來的好機會怎麼可能不動心?藉著保護妻子和岳母的名頭(他岳母萊昂納爾想讓自己女兒也就是胡安妻子繼承王位),帶大軍殺向里斯本。
其實這場戰爭也並不突然。
英法當時在打百年戰爭。1367年,英法在西班牙的領土上(納胡拉城)打了一架,黑太子再一次證明他的軍事實力不是吹的,但親英的卡斯蒂利亞國王佩德羅實在爛泥扶不上牆,貴族們支持了一個老國王的私生子恩里克來對抗他,英國人放棄他之後就被自己的兄弟擊敗並殺死。(勝者恩里克二世
,英國把恩里克譯作亨利)
恩里克二世贏了,但葡萄牙人是支持佩德羅的,於是恩里克二世就去找葡萄牙算前賬(1373),葡萄牙海軍戰敗,(里斯本好像都被燒了)費爾南多一世打不過敵人,只好把女兒嫁給對方的私生子(胡安一世)並承諾王位由他們的孩子繼承。
但貴族們不樂意,支持若昂跟胡安對抗。胡安在法國的幫助下,率軍入侵葡萄牙。
若昂手下將領努諾·阿爾瓦雷斯
·佩雷拉(以下簡稱佩雷拉)在阿特羅斯戰役中擊敗了敵人,但這一次勝利並不能改變葡萄牙的劣勢。
因為胡安身後是法國人,這場戰爭是英法百年戰爭的延續,英國人就來支持葡萄牙,最終在200長弓手的幫助下在阿爾茹巴羅塔戰役(1385.8.14)中將胡安打回。
注意,1373年《英葡同盟條約》的簽訂,是英葡合作的重要標誌,此後英葡之間雖然仍有爭端,但還是互為重要的合作夥伴。
1386年,又有了《溫莎條約
》,在葡萄牙的歷史上,尤其是外交上英國的存在是相當重要的。
征服失敗
伊比利亞半島又一次可能的統一機會在1474年。
1474年,卡斯蒂利亞國王恩里克四世去世,但沒有男性繼承人,有資格繼承王位的兩人是恩里克四世的女兒胡安娜
和他的妹妹伊莎貝拉,伊莎貝拉背後是他的丈夫斐迪南二世的阿拉貢王國
,而胡安娜的背後是她的舅舅兼丈夫葡萄牙與阿爾加維國王阿方索五世
。
阿方索主動出擊,但由於性格過於謹慎卻節節敗退。葡萄牙若昂王子能擊敗敵人,這使得雙方僵持不下。
海戰葡萄牙大勝,可是陸戰卻顯出劣勢來,於是雙方決定講和,在1479簽訂條約,之後卡斯蒂利亞王國和阿拉貢王國合併,西班牙王國出現。
瓜分世界畫勢力範圍那段我在這個回答就不講了,有時間的話再開一篇聊聊。
黑奴貿易海上殖民本應該是重頭戲,但我這次也不講,留到下次吧。
共主邦聯
在十六世紀,葡萄牙為了減小自己海外貿易的成本與保證安定,與哈布斯堡家族
進行了聯姻,這也為後來的共主邦聯埋下了種子。
兵敗摩洛哥
在之前葡萄牙對非洲的征服已經出現了失敗,但最嚴重的還得是塞巴斯蒂昂一世的大敗。
1578年,塞巴斯蒂昂帶領17000名士兵出征,卻被打的全軍覆沒,最重要的是塞巴斯蒂昂本人身亡。
他死了便死了,但沒留下一個合適的王位繼承人,於是王位就由他的叔祖「純潔者」恩里克繼承,恩里克本人不僅年邁,而且還是紅衣主教,所以他沒有子嗣。他雖然試圖解開自己的宗教誓言,但教宗因為想賣個好給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而拒絕了他。
1580年1月31日,恩里克去世,且未指定繼承者。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是塞巴斯蒂昂的舅舅,所以有資格繼承。當時有三人有權繼承王位,一是腓力,二是曼努埃爾一世的孫子克拉圖修道院長安東尼奧,三是第六代布拉干薩公爵若昂。(因為跟皇室成員有聯姻關係)
不過第六代布拉干薩公爵若昂放棄了繼承,安東尼奧被抓後給自己交了贖金溜掉了,這為西班牙的腓力二世後來造成了困擾。
1580年7月19日,安東尼奧宣稱自己為葡萄牙國王,卻遭到西班牙第三代阿爾瓦公爵
費爾南多的鎮壓。
1581年3月25日,西班牙腓力二世成功加冕,現在他不但是西班牙腓力二世,還是葡萄牙腓力一世了。
可是安東尼奧帶着御寶逃往法國,並以巴西為代價讓法國人支持他,殺回西班牙。後被西班牙擊敗,逃去了倫敦,最終死在了巴黎。
自此,阿維斯王朝終結,葡萄牙進入了新時代,哈布斯堡王朝,我認為這也是伊比利亞半島統一的一次。
原本是普通的二元君主制度,哈布斯堡王朝也保證會讓葡萄牙繼續作為一個國家,但在葡萄牙腓力三世(西班牙腓力四世)與奧利瓦雷斯伯-公爵加斯帕爾·德·古斯曼的統治下葡萄牙逐漸喪失了獨立自主,反而是快成了西班牙的行省,原本的殖民地商道等不少被尼德蘭搶走,葡萄牙的資源被拿來填了西班牙的窟窿,毫不顧忌葡萄牙人的感受,葡萄牙帝國正走向衰落。
爭取獨立
西班牙在成為第一個日不落帝國之後,就走起了下坡路,與英法荷對戰。
前面提到的英葡同盟在哈布斯堡統治下被廢除,而安東尼奧的出現又讓恢復盟約變成了可能,可惜仍然沒有解放葡萄牙。
荷蘭人與英國人肆無忌憚的搶劫着葡萄牙的船隻,葡萄牙成了沒有甲胄的肥肉,被丟在了歐洲群狼面前。
西班牙人不僅不能保護葡萄牙的利益,反而親自來損害葡萄牙的利益,葡萄牙人自然對西班牙有了不滿。
既然西班牙的火槍給不了葡萄牙人安全,那葡萄牙人就自己拿槍好了。1640年,葡萄牙爆發全面叛亂。
1640年12月7日,布拉干薩公爵若昂(這個我手頭資料有爭議,有顯示是第八代也有說第七代的)即位,葡萄牙哈布斯堡王朝結束,替代者是布拉干薩王朝。
自主保證
新成立的王國仍然受到西班牙的威脅,雙方一次次的戰鬥,葡萄牙面對西班牙的鎮壓頑強的挺了過來,並在1654年與英國簽訂條約。
但西班牙作為歐陸大國,豈是這麼好反抗的?
在1659年、1661年,西班牙與法國,英國,荷蘭依次停戰,全心全意鎮壓葡萄牙。
葡萄牙則獲得了英法的援助,招募英國僱傭兵,一次次的擊退西班牙,終於,在阿美西亞爾大捷中打敗了西班牙,又在維索薩鎮附近的蒙蒂斯克破解了那場戰爭中西班牙人最後一次入侵。
到了1668年,里斯本條約
簽訂,葡萄牙人終於獲得了獨立。
獨立之後
在之後,作為一個小國的葡萄牙已經需要學會站隊了,在佩德羅的領導下,葡萄牙很少開戰,但由於英荷海軍的威脅,葡萄牙在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中選擇了英奧這一方,結果嗎…
到了拿破崙時期,雖說葡萄牙站的中立,但因為「不執行大陸封鎖政策」還是被拿破崙錘了一頓,直到威靈頓來救。(中間還有一場橘子戰爭,還是法西聯軍打過來的)
但是作為葡萄牙的重要盟友的英國卻產生了不滿,因為葡萄牙實在是費拉不堪,不是被這個打就是被那個打,可是畢竟倫敦的老爺還指望着巴西的黃金,盟友是可以接着當,但關係必定回不到從前。
走向共和
成為共和國後,葡萄牙並沒有迎來根本性的改變,先是共和國再是軍政府,這方面我不太了解就不胡謅了,總之是到了薩拉查的時代。在外交方面,薩拉查這個保守主義者自然不會多喜歡法西斯辣脆,肯定也不會喜歡自由派和康米,正好隔壁的西班牙也出了個重量級,弗朗西斯科·佛朗哥。
這兩人都與當時的口號「自由」與「民主」不沾邊,跟獨裁者們的關係也沒多好,於是倆人一合計簽了個伊比利亞條約,也算是結盟了。
再往後薩拉查的外交手段就與葡萄牙的獨立無關了,更多的還是在葡萄牙的殖民地問題上,葡萄牙這樣一個保守的國家,最終也是淪為了一個在世界上近乎排不上號的三流國家,還深受老齡化等問題的困擾,不過那些卻是與此題無關了。
好了,粗淺的捋完了一遍葡萄牙的歷史,我想應該就可以回答這個問題了。
在歷史上西班牙有無數的機會吞併掉葡萄牙,但卻都沒有成功。
問題在哪?打不過嗎?西班牙連里斯本都佔領過不止一次吧?
沒有合適的理由嗎?不說最初葡萄牙王國還並未被承認的時候,甚至有一段時間都成了共主邦聯了,還是名不正,言不順?
葡萄牙人太弱?之前的航海帝國富得流油啊,最初的時候也是武德充沛,打過不少勝仗啊。
既然問題沒出在葡萄牙人身上,那問題出在誰身上了呢?你不把人家當自己人看,自己承諾的事情還要反悔,明明都是一家了還偏偏只顧自己甚至親自動手對自家人捅刀子,你總不能要求葡萄牙人就這麼看着自己的世界帝國崩潰、霸主之位被奪、同時被外人和自家人欺負還不反抗吧?沒這個道理吧?
可能是因為兩國之間戰爭太多,血海深仇一筆筆積累,都沒把對方當自己人看。
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對方的反抗自然也是可以理解的了。
第一次更新,差點忘了,還是在給新回答搜文獻的時候才想起來的。
英葡關係下降還有個原因就是龐巴爾的改革,讓英國在葡萄牙的市場不那麼穩固了,小弟想脫離控制,大哥肯定不樂意。
另外,這回答是我憑着腦中記憶敲出來的,看的書也差不多忘了,一些不確定是部分偷懶搜的是百度百科,主要參考或者寫這回答時候還記得的就兩本,《葡萄牙何以成為葡萄牙》與《葡萄牙簡史
》(戴維·伯明翰那本)
先這樣,有補充下次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