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7篇帖子。
(轉載知乎)復旦教授呼籲年輕人減少慾望,不要像《千與千尋》里的垃圾王,如何看待這一觀點?年輕人都有什麼慾望?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2

近日,復旦教授梁永安在演講中呼籲年輕人減少慾望,強調個人慾望減法對社會做加法的重要性,引發廣泛關注。當下,物質消費充斥年輕人生活,過度慾望帶來經濟與心理雙重壓力。梁永安點明,慾望無窮,過度追求易陷入不滿與失落的循環。

內容詳見

復旦教授呼籲年輕人減少慾望,不要像《千與千尋》里的垃圾王_永安_雙重壓力_演講​

www.sohu.com/a/842327318_120347736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2

作者:醉酒當哥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979755249/answer/652754556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標題黨。

媒體別總這樣幹了,總這樣的話你讓這些學者教授就不敢說話了。

復旦教授這個演講,實際上是在說,面對困難、面對問題,光是抱怨、怨天尤人,是沒有用的,不要總去挑社會、挑別人不好的地方,要盡量積極朝著好的方面看,保持樂觀的心態,主動出擊去解決問題、解決困難,讓自己走出困境。

但是你是大學教授,只是這樣喊口號是不是有點膚淺了?

你能想想他們為什麼抱怨嗎?

你能有辦法解決他們的困難讓他們不抱怨嗎?崗位少、工作難找;社會不平等、不公平;貧富差距大。作為大學教授,你能提出點解決方案嗎?

難道他們喜歡抱怨嗎?

咱就說現在的00後,他們從出生那天就被父母寄予厚望。父母擔心輸在起跑線上,從三歲上幼兒園開始就要上各種興趣班。上了小學,拚命報各種各樣的補習班,孩子從小就背負了本不該屬於這個年齡所承擔的沉重的壓力,童年的快樂被剝奪得所剩無幾。到了初中高中壓力更大,做題、補習、考試、排名,幾乎都沒有周末,一直到上大學,都要緊繃神經,沒有時間休息。

經過十幾年甚至二十年寒窗苦讀,走入社會遭受的是各種毒打。工作難找,高物價,高房價。很多大學畢業即失業,選擇開網約車,送外賣,當快遞小哥的不在少數。即使找到了工作,每天也是在高負荷運轉,要接受老闆的PUA,還要承受萬一哪天自己工作做錯或者公司發展不好而被優化的壓力。

你能說年輕人不努力嗎?但即使他們再怎麼努力,如果是生活在大城市的工薪階層,就算他們努力一輩子,他們買得起房子嗎?他們雖然已經很努力了,他們付出了很多,身體累,心靈累。但他們想要追求的目標,可能永遠都達不到。

面對這些殘酷的現實,你說他們能不抱怨嗎? 

你每個月的退休金,年輕人要做上幾個月的牛馬才能掙到。可他們還要還房貸,車貸,養家糊口,你呢?

你在沙灘上,吹著海風,吃著烤肉,喝著扎啤,看著美景。他們是在海里,已經漲潮了,人家喊一聲救命都不行?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10bfeafb5571753f284b59b009c33e23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1240" data-rawheight="1054"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13d74dce72e2298294d404fc81ca47cc" data-default-watermark-src="https://picx.zhimg.com/50/v2-3692b750db80eb2d08eb8103e67b1267_720w.jpg?source=1def8aca"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1240" data-original="https://picx.zhimg.com/v2-10bfeafb5571753f284b59b009c33e23_r.jpg?source=1def8aca"/>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2
作者:旗幟鮮明筆法春秋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979755249/answer/6521285880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最有優勢的年輕人正在良好的生態位上卷財富自由或更高的社會地位。

次有優勢年輕人正在努力尋求良好的生態位。

優勢較少但還算明白的年輕人暫時找不到生態位已經躺平,他們已經沒什麼過多慾望了。

而佔據優勢的年輕人的慾望是先天的自激勵賦予的禮物,是整個社會進步和創新的動力,讓他們減少慾望,社會就要倒退。

真正應該減少慾望的是我上面提到的那些人之外的年輕人,典型代表就是亮亮夫妻。

沒有家世,沒有學歷,甚至沒有技能,慾望不小,被財富幻覺綁架,上槓桿買房,想坐上地產的末班車實現階級躍升,成為城市中產。結果末班車沒坐上,坐上了返程車,返程車還拋錨了。

鼓勵他們上槓桿去刺激消費是竭澤而漁,不具備持久性,必然對其他消費產生擠出效應,而且槓桿上到極致之後,個人部門都出現了資產負債表衰退。

合理的慾望催人奮進,推動社會進步,經濟增長。

超過自身能力的慾望讓人陷入泥潭,徒增煩惱,甚至是大肚子走鋼絲——鋌而走險。

對於年輕人來說,結婚生子買房買車都是慾望,不要說是什麼天經地義的剛需,不存在。生存本身都不是理所當然的,是命運的饋贈,是歷史長河中的一個偶然,是先烈用鮮血打出來的短暫和平下承平日久的錯覺。

但是形勢比人強,你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不代表美好生活就應該向你走來。不要說國內,即使是國外,從歐洲到美國,日韓到南亞,即使是非洲南美,一個剛出社會的年輕人就買車買房,娶妻生子都是不現實的。偏偏有些年輕人就覺得理所當然。

上槓桿

也是理所當然,因為他認為這是人倫天道,是天賦人權的剛需,是命運賜予他的應許之物。結果就是被這種慾望所綁架,淪為房奴車奴

舔狗孩奴。

教授同情心泛濫了,實在看不下去了,點撥點撥這些人,又不方便直說,總不能說房子車子婚姻都是身外之物,大家暫時能力不足可以先不買,這不是他的身份能說的話。

所以他只能拿動漫人物打個比方,能點醒一個是一個,可謂用心良苦。

更為關鍵的是,上槓桿是個投資問題,很多人以剛需為名,並沒有考慮經濟因素,甚至自欺欺人地以為自住不用擔心價格漲跌。

現在還有人沒醒呢。高位套現的人不僅去掉了槓桿,還已經全款買了和他一樣的房子,花了他一半的錢,而他還在還貸款。

不過無所謂,這就是生育所要付出的溢價,他們好好承擔即可。不要去叫,會打斷嬰兒的啼哭。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3


孤篇壓全唐:


古老相傳的紙條上,有寫過這麼一句話:壁立千仞,無欲則剛。

沒有任何慾望,人是要走向精神終結的,慾望是社會發展的源動力之一。

我們社會存在的問題,慾望五花八門,過於旺盛;減少對物質的過度慾望,回歸物質和精神的平衡是必然選項。

這類情況,屬於社會演化發展問題,與經濟周期有一些相關性,但總體根源在於人對社會環境的自我調節需要。

任何魚兒在一片相似的環境呆久了,總會渴望換一個水清光暖的地方。

減輕慾望,是對過度慾望環境的自我調節。

沒有一隻小白鼠,喜歡在籠子里做循環運動當寵物。

更客觀溫和公正周密的表述清楚,用一句話來講:當代人,不分老年人年輕人,不計較這些代際差別,一起建立一個清除垃圾慾望的社會立體網路結構,做好物質和精神的雙重平衡,讓人成為人本身就是我們未來的使命和責任。

覺醒從來不是單一維度賺取了多少物質收益,滿足了自己無限的垃圾慾望,而是一個整體國家意識或社會意識共同參與下,每個人有意識地去集體協同清除這些垃圾慾望。

只要還有垃圾慾望生存的土壤,垃圾慾望就像流感病毒一樣,肆意橫行,一個人丟下垃圾慾望,下一個人又撿起來,這樣子垃圾慾望永遠都清除不盡。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3


二十而已:


其實無窮正數求和是可以收斂的(滑稽)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4

王喆:


復旦教授梁永安呼籲年輕人減少慾望,這一觀點引發了廣泛關注。他認為,過度的慾望會帶來經濟和心理上的雙重壓力,導致人們陷入不滿與失落的循環。這種觀點與《千與千尋》中垃圾王的形象形成對比,垃圾王因放縱慾望而陷入困境,梁教授藉此提醒年輕人要剋制慾望,追求更有意義的生活。

從當前年輕人的慾望來看,他們面臨的慾望主要集中在物質消費、精神滿足和社會認同等方面。例如,一些年輕人通過短視頻、網文等低級慾望來獲得即時滿足,而高級慾望如升官發財則因需要長期努力而被放棄。此外,過度的消費慾望還可能導致網貸陷阱、健康問題等嚴重後果。

然而,也有觀點認為,完全抑制慾望並不現實,甚至可能阻礙創新和社會進步。一些年輕人選擇「躺平」或「佛系」,並非真正的消極態度,而是對現實壓力的一種反思和調整。他們更傾向於尋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追求精神上的滿足而非單純的物質享受。

梁教授的觀點提醒年輕人要理性看待慾望,學會控制和調整自己的需求,以實現更健康、更平衡的生活狀態。同時,社會也應為年輕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理解,幫助他們在多元價值觀中找到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22:44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