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82篇帖子。
(轉載知乎)有哪些「長期被忽視,但也很精彩」的世界第二?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29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32
作者:江南無影手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42412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世界第二大農業產品出口國: 荷蘭


在想到農產品出口大國的時候,人們大多會直接想到下面幾個國家:美國,巴西,阿根廷,印度,西班牙,法國。但除了超過900萬平方公里的美國之外,沒有哪個國家能夠超過荷蘭。荷蘭這個國家國土面積41526平方公里,排名世界世界134位,僅僅是美國國土面積的270分之一,巴西的200分之一,阿根廷的69分之一,印度的80分之一,西班牙的12分之一,法國的16分之一。

圖中紅點就是荷蘭的位置:小到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但就是這麼小小的一個國家,在2016年的農產品出口額為940億美元,僅次於美國的1800億美元(中國排名第六630億美元)。荷蘭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Agri & food exports achieve record high in 2016

很多人想到荷蘭的農業,往往腦子裡會有以下幾個場景:悠閒的乳牛、廣袤的鬱金香田、還有很漂亮但不知道有什麼用的風車(用處有不少,主要是用來磨面的)。

這麼小的一個國家這樣就可以會成為世界上第二大農產品出口國的麼?顯然不是的。真正的荷蘭農業是以下幾個場景:



世界上最大規模的溫室群:位於海牙附近

荷蘭海牙附近的溫室區。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溫室農業區 (圖片:美國國家地理)

荷蘭海牙附近的溫室區。這裡有世界上最大的溫室農業區 (圖片:美國國家地理)

2. 嘆為觀止的大規模自動化養雞場。一個雞場能同時飼養15萬隻雞,幾乎完全是自動化飼養。


荷蘭中部的養雞場(圖片:美國國家地理)

3.高科技全監控自動化番茄生產線。使用LED燈進行不間斷照明,所有營養要素和指標完全實時監控。荷蘭是歐洲第二大番茄供應國,僅次於西班牙。

咦??這張是什麼(以上兩張圖片:美國國家地理)

4.荷蘭乳牛擠奶流水線.。一台自動擠奶機可以在一小時內擠150頭牛,荷蘭乳牛

的強大生產力就是這麼產生的。荷蘭擁有世界上最大的乳品公司菲仕蘭康柏尼Friesland-Campina公司,以及與英國共有的食品巨頭聯合利華。

諸如此類,高科技農業雖然並不能讓國土局促的荷蘭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農業生產國之一,但讓荷蘭的投入產出比大大提高。比如荷蘭人生產一磅番茄使用的水量是1.1加侖,美國是15.2加侖,中國竟然高達34加侖。

農業技術、鮮花、肉類、奶蛋和蔬菜是前五位的出口

其他耗能也是重新利用循環的。比如番茄照明所用天然氣發電機所發出的熱和二氧化碳會被重新收集,然後輸送到溫室中,以提高番茄產量。諸如此類的農業技術不斷在荷蘭的農業生產中得到運用,才使得這個狹小的國家成為世界上第二的農產品出口國。2014年,荷蘭甚至在黃瓜,青椒等幾樣農產品生產中排名世界第一。

熱能和二氧化碳回收系統(圖片:美國國家地理)

5.超高效的鮮花種植管理和物流技術。荷蘭擁有世界上第一家國際鮮花交易拍賣中心,同時每年有數百種新鬱金香、風信子

和水仙等鮮花品種被培養出來。

鮮花交易中心的貨物

一個普通荷蘭鬱金香個體企業2018年研發出的鬱金香新品種

而這些高科技技術積累不僅來自荷蘭各大公司的開發,其核心更是與荷蘭的一所農業大學瓦赫寧恩大學密不可分,這所大學也正是我的母校。這所大學在各大世界大學排名中雖然常年只有50-150位左右,但它的農業和環境科學卻是世界最強(可能都沒有之一),科學技術向生產實踐的轉化率一直是全球大學中排名領先的。包括聯合利華,菲仕蘭

康柏尼,雀巢,亨氏甚至是伊利都在大學裡設置了研究所,很多研發出的技術,會在很短時間內就被公司吸收並用於生產。

關於瓦赫寧恩大學

的介紹,可以移步這個答案:Orca是只鯨:有哪些存在感極低的名校?

因為工作的緣故,我讀博士的時候,常去學校溫室。研究番茄的小夥伴經常會免費給我們品嘗一些新研發出來的番茄品種。那些番茄的外觀和口感的豐富多彩,差別之大嘆為觀止。

我們大學的航拍

這是我們城市(劃掉,村)的暱稱,生命科學之城

正是因為科技的不斷積累和應用,讓荷蘭這麼小的一個國家能夠成為世界上第二大的農產品出口國。儘管可能未來它永遠也超不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也會被中國或者其他國家超越。但它仍然是一個不大不小的現代奇蹟。

我的學弟學妹們在溫室中認真學習(圖片:美國國家地理)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32

作者:Yanchen Shi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7495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擁有世界上第二長海岸線的國家,是挪威。

如果說一個國家擁有很長的海岸線長度,我們一般會想到俄羅斯加拿大美帝澳洲,但是挪威才是這項目的亞軍,順便一提冠軍是加拿大。

List of countries by length of coastline​

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ountries_by_length_of_coastline

藍色的挪威海岸線比紅色的俄羅斯海岸線更長

挪威憑藉38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能打敗其他各種面積大自己一個數量級的臨海大國跟日本印尼菲律賓這些島國,靠的就是自己非常狂野的海岸線形狀。其奧秘在於海岸線長度測量其實是個分形問題,有個專門的叫法叫海岸線悖論Coastline paradox。所以不同的機構測量起來的長度會不同,wiki上也有另一個排名,第二名就是美國。

用wiki上的定義,分形問題是一個粗糙或零碎的幾何形狀,可以分成數個部分,且每一部分都(至少近似地)是整體縮小後的形狀,即具有自相似的性質。簡單來說在缺乏參照物的情況下,我們看不出來一段海岸線是在什麼比例尺下拍攝的。

<img src="https://pica.zhimg.com/50/v2-2e3af8d2ac5303597a8cff1ae0796232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caption="" data-size="small" data-rawwidth="249" data-rawheight="273" data-original-token="v2-2e3af8d2ac5303597a8cff1ae079623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49"/>

比如這麼兩段海岸線,第二張圖的比例尺倍率是第一張的四倍,但是在缺乏各種參照物的情況下基本看不出來哪個是更大的比例尺。

所以一個海岸線的長度就沒法真正的測量,引用wiki上的一個例子

根據我們所選的最小單位不同,海岸線的長度就會不一樣。隨著單位越選越小,量出來的海岸線就會越來越長,直到我們擁有天頂星科技能測量分子級的距離。

挪威的海岸線就是充分利用了分型的特點,在有限的面積下擁有了極長的周長,你看挪威西南部非常破碎的海岸線。

再看看同樣比例尺下我們的東南沿海的海岸線。

挪威這個海岸線就是依靠這樣的地質結構堆出來的,也是非微型非島嶼國家中海岸線面積比最大的國家。

至於原因嘛,挪威這樣的地形基本是由於冰川運動

造成了大量的峽谷,峽灣跟島礁。挪威極高的經濟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來源於其超長的海岸線提供的豐富的石油資源跟漁場。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33

作者:曹陳思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71043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世界上第二個研製機械動力潛水艇的國家——大清國

沒想到吧,大清能造潛艇.1880年大清天津機器局建造了中國第一艘潛水艇,比美國的霍蘭潛艇還早,大清是當時世界僅有2個造出動力潛艇的國家之一,1863年,法國建造了「潛水員」號潛力艇,它以壓縮空氣瓶內的壓縮空氣推動活塞式發動機作為動力,這是世界上第一艘機械動力潛艇。大清潛艇則是第二艘機械動力潛艇,當然在美國霍蘭潛艇出現以前,潛艇的性能難以用於作戰,主要用於水下觀光獵奇。 

美國霍蘭潛艇被稱做現代潛艇鼻祖僅僅是因為霍蘭能帶魚雷,如不算這個因素,大清1880年自行研製的潛艇才是現代潛艇鼻祖,並有如下第一,是第1艘十字舵尾漿潛艇,比21號潛水艦還早,比大青花魚

更早,而且還是第1艘水滴行水下高速高機動性潛艇,幾乎所有現代常規潛艇的技術里程碑都是大清潛艇開創,而且比晚10年誕生的霍蘭潛艇還早具備水下平衡舵

。此潛艇的模型陳列在天津博物館,感興趣的同學可以去瞻仰一下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d5526974a52c772b584955957d2b5b9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500" data-rawheight="333" data-original-token="v2-0d5526974a52c772b584955957d2b5b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0d5526974a52c772b584955957d2b5b9_r.jpg?source=1def8aca"/>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33
作者:木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74119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眾所周知,世界第一大空軍是美國空軍。

但你有可能不知道的是,世界第二大空軍是美國海軍。

截止2016年9月30日,美國海軍航空兵現役飛機為2939架,各式飛機數量見表。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美國空軍、中俄空軍戰機的數量。

截止到2017年10月1日,美國空軍現役飛機達4101架。

截止到2015年,中國空軍戰機數量達3151架。除去俄羅斯陸軍航空兵900架直升機,俄羅斯空軍

飛機達2500架左右。

下面列出圖表直觀對比:

美國海軍戰機和中國數量差了100多架,中國數量上確實多一些。但是,中國空軍戰機目前仍有很多第二代、第三代戰機服役,隱形戰機規模相對美國空、海軍小很多。所以,美國海軍的空中實力確實是第二。

從空軍飛行員來看,中國約有10000名,美國約有20000名,這還是在中國人口數量龐大的基礎上拉開的差距。

再看第五代戰機飛行員數量。截止到2017年7月,美國已經產生第500名F35飛行員,而中國在2017年第五代戰機剛剛服役,目前殲20生產不超過36架,能夠駕駛殲20的飛行員更是鳳毛麟角。

所以美國海軍能夠駕駛五代戰機的飛行員遠多於中國空軍。飛機不夠可以慢慢造,但是一線飛行員不夠卻是硬傷。

2017年7月7日美國第500名F35飛行員Michael Slotten爬進F35閃電-Ⅱ中


放一張美國亞利桑那州退役後封存的第二代F4戰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仍有70多架F4正在服役,中國空軍目前也有很多二代戰機如殲7、殲8服役。甚至脫身於一代戰機殲6的強5,也是在2017年才全部退役。而二代戰機美國已經退役了上千架。

幸運的是,上世紀末在美國各種挑釁之下,我們按兵不動,沒有觸發戰爭。那時我們的飛機大部分還是殲6(一代戰機)、殲7(二代戰機)、殲8(二代戰機)。殲8直到2011年10月才開始退役。

二代戰機 殲8Ⅰ

那麼上世紀末我們的飛機製造水平怎麼樣?有一個很讓人揪心的例子。1989年,中國將殲8Ⅱ帶到美國,出資5.5億美元讓美國幫助改造。美國人研究了殲8Ⅱ後說,你們的飛機製造工藝具有嚴重的缺陷,我們的機載電子系統甚至沒法安在你們飛機上。於是要求追加2億美元改造經費。但是改革開放不久的中國,拿不出這麼多錢。為什麼美國敢在90年代末挑釁中國,因為他們知道中國無力與其對抗,只要發生戰爭就會壓制性勝利。

殲8Ⅱ

中國在美國花的5億多美元還是發揮了一些作用。直到1996年殲8Ⅱ的改進版,殲8ⅡM,終於首飛成功。可是,殲8ⅡM依然不是三代戰機。

<img src="https://picx.zhimg.com/50/v2-05e2cd96e37d9f61ec216c19d4fdf5a5_720w.jpg?source=1def8aca" data-rawwidth="640" data-rawheight="455" data-size="normal" data-original-token="v2-05e2cd96e37d9f61ec216c19d4fdf5a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40" data-original="https://pica.zhimg.com/v2-05e2cd96e37d9f61ec216c19d4fdf5a5_r.jpg?source=1def8aca"/>

殲8ⅡM

再看看美國的三代戰機。最後研發的F15在1976年就已經開始服役了,而和美國三代戰機性能接近的殲10在2004年才開始服役。中美三代戰機至少有三十年的差距,而這還不考慮數量和飛行員。

三代戰機 F15


僅僅美國海軍的空中實力就可以和中國空軍一拼,所以,我們對自己的軍事實力,起碼是空軍軍事實力,還不能抱以過於樂觀的態度,要直面現實,韜光養晦。

木成:你見識過飛行員的哪些神一般的飛行技術?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34
作者:老熊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63791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比如說世界最高峰是海拔8844米的珠穆朗瑪峰,小學生都知道。


但同樣在中國邊境上,海拔8611米的K2,又名K2,比珠峰矮了一點,攀援難度和陡峭程度卻遠遠超過珠峰,登山者死亡率高達27%。如果它是世界第一高峰,引誘各國搶首攀榮譽,要有趣得多。但野狼獾小說《廣寒魔宮

》推出之前,誰知道K2?

(評論區網友:把喬格里峰叫做喬峰就出名了……)

再如很多人知道貝加爾湖是世界第一深湖(深1637米)、世界蓄水量第一湖(獨佔全球地表水的20%)。

但非洲的坦噶尼喀湖

也不弱,深度1470米,蓄水量是貝加爾湖的八成,全球地表水的16%。在中國的知名度極低,連這四個字都很少有人能念對。實際上坦贊鐵路

(坦字就來自此湖)和傳說中的東非PLA就在坦湖東邊。

ps:評論區有人問坦贊鐵路的坦不是來自坦尚尼亞嗎?是啊,可是坦尚尼亞是啥?就是坦噶尼喀+桑給巴爾

又如中國高鐵里程世界第一,我們聽得都快長出繭子來了。但哪國高鐵第二呢?已經不是日本咯。西班牙,這個位於南歐的拉丁國家,以3240公里的高鐵搶佔了這一榮譽。


要不是有中國在前面擋著,讓西班牙第了一,那還不得把牛斗到天上去。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34

Ternence:


我覺著應該是: 友誼



………………………………………………………………………………………………………………………………………………………………………………………………………………………………………

歡迎關注我

(•̀⌄•́)

有沒有什麼男生自己以為只有男生才能看懂的笑話?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49347/answer/338782121

綠化草坪為什麼不用韭菜?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4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0
作者:王瑞恩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807554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一個法律界的例子:美國歷史上第二位黑人聯邦最高法院大法官,克萊倫斯·托馬斯(Clarence Thomas)


克萊倫斯·托馬斯大法官

說他被忽視,指的是在九名大法官之中的相對地位。托馬斯大法官甚少執筆寫下為人所津津樂道的標誌性判決書(特指成為判例的多數意見部分),也不太受其它大法官的待見。在傑弗里·圖賓所著,由何帆

大法官翻譯的《九人:美國最高法院風雲》一書中提到,托馬斯大法官為避免和其他八人陷入無謂的口舌之爭,長期在辦公室外高掛「請勿打擾」的牌子。同被認為是保守派代表人物的傳奇大法官斯卡利亞對他的評價並不中聽,甚至在被問起如何對比自己和托馬斯時,丟下了一句火藥味十足的話:「我是原旨主義

,但我可沒瘋」。這句話從一個側面體現了托馬斯大法官在同行眼中的形象:一個游離於主流之外的異端。

說他很精彩,指的是其在平權,墮胎,死刑,同性戀婚姻等問題上獨樹一幟的立場。說到這裡,就必須要提到美國歷史上第一位黑人大法官,瑟古德·馬歇爾(Thurgood Marshall)。

馬歇爾大法官從不避諱自己的司法積極主義立場,甚至公開對自己的法律哲學作出以下的評論:「你儘管做你覺得正確的事情,然後讓法律隨後跟上。」(「You do what you think is right and let the law catch up")。這句話以一種比較極端的方式闡述了司法積極主義的基本核心:根據時代發展靈活解釋憲法,創設更廣泛的權利。

美國第一位黑人大法官 瑟古德·馬歇爾

而托馬斯大法官站在與之截然相反的立場上,他所寫下的反對意見或者"配合意見」Concurring Opinion, 指認同多數意見的判決結果,但有不同的個人理由),很多都可以用一句話來概括:你告訴我,這玩意到底來源於憲法哪一個詞,哪一句話。

這一態度,在涉及種族平權的案件中尤為明顯。例如在 Gratz v. Bollinger 一案中,他強調道,任何針對種族的區別對待都是憲法十四修正案所禁止的「歧視」行為,不管動機如何;在Parents Involved in Community Schools v. Seattle School District No. 1 一案中,他寫下了單獨的配合意見,認為應當警惕由少數「精英」來自以為是地制定種族政策。

這也許和他的個人經歷有關。托馬斯大法官,如各位所見,是一名黑人,而且是南方黑人奴隸的後代。他的家庭說著一種叫做「Gullah」的南方黑人方言,而因為「普通話」不標準,托馬斯大法官在年少時經常給人留下沉默寡言的印象,甚至最終導致他選擇學習文學專業來增強自己的「語言能力」。和白人同學共同學習的經歷,並沒有讓他感受到種族融合所帶來的快樂。一路伴隨學生生涯的榮譽稱號和榜樣光環,甚至時常讓他懷疑,這到底是自己努力的結果,還是白人話語權體系下,一場由白人主導的「多樣性」宣傳大戲。托馬斯大法官曾回憶道,自己從耶魯法學院

來到律所工作時,感覺老闆和同事們並沒有真正欣賞他作為律師的能力,而將其看做了一尊標榜律所關心少數族裔的吉祥物供起來。

也許正是這種經歷,讓他對種族政策形成了一種離經叛道的觀點:「不用對我們做什麼,要是黑人不能自己站起來,那就讓他趴著吧。」 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飯,只有憑真本事贏得的東西才能長久地保有。而這一立場,顯然讓他限於兩面受氣的地位,自由派法官當然不贊同他的觀點,黑人團體責備他不肯多為兄弟姐妹們爭取福利。

和其他大法官愛好馬球,高爾夫等「高雅」運動不同,托馬斯大法官最愛打籃球,經常和最高法院的書記員們切磋。但一次嚴重的腿傷,讓他告別了籃球場。

「兩間餘一卒,荷戟

獨彷徨」,也許就是他此刻的心境吧 -- 被忽視,被孤立,內心中卻有什麼東西,一直在燃燒著,永不熄滅。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0

作者:馬前卒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23537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被麥哲倫光環蓋住的德雷克環球探險,人類第二次環球航行。

沒錯,麥哲倫那次在前,而且比德雷克早了55年(1579-1522),這意味著德雷克出發的時候,世界上沒有一個環繞過地球的活人,麥哲倫

已經成了歷史性的英雄。但問題是麥哲倫沒真正環球就掛了啊,完成環球的是他的船員,以及麥哲倫早年在馬來亞抓的土人。德雷克才是第一個指揮了全程環球航行的船長。

如圖,德雷克作為私掠船長,從英國跑到南美洲發財,被西班牙從東面趕進太平洋。他企圖從熟悉的大西洋回國,試了一下發現西班牙人惹不起,一咬牙就深入太平洋賭命,誤打誤撞地衝進東南亞,搶了幾噸金銀回英國。雖無虛名,卻有實利,麥哲倫想必很樂意和他換換。何況麥哲倫海峽南面就是德雷克海峽

(他逃命的通道),也算在地球上刻名了。

英國海上力量的崛起​

www.warstudy.com/history/general_history/sea_power/002.xml

英國的私掠船對西班牙基地和船運不斷進行襲擊,這使腓力二世

大為惱火。那些被激怒了的西班牙人認為那些襲擊他們的英國人簡直就是海盜。最著名的遠征要算德雷克在1578年率領「金鹿」號穿過麥哲倫海峽進入太平洋,然後襲擊西班牙人的城鎮和船隻,直達南美西海岸。他在1581年經好望角

回到英國,帶回了價值50萬英磅的黃金、白銀和珠寶。伊莉莎白女王默許了他的冒險行動,並將大部分財物化為己有,然後在英艦的後甲板上封德雷克為爵士。

但這遠不是德雷克的人生巔峰。1587年,他奇襲西班牙本土軍港,重創西班牙海軍,讓西班牙推遲了一年發起對英國的攻勢。1588年,西班牙130艘大型軍艦撲向英國,即史稱「無敵艦隊」。德雷克率領英國海軍遠程炮擊,騷擾後勤,最終把西班牙人引入風暴區,損失大多數軍艦無功而返。

此戰擊碎了西班牙人統治世界的戰略布局,開啟了英國海軍的300年霸業,可謂歷史轉折點。如果德雷克在美洲的南端慫了,不敢進入太平洋這片未知水域,無敵艦隊就少了一個不知死活的海盜對手,沒準就推掉了英國呢(在風暴開始前,英國人已經快沒彈藥了)。所以說第二次環球航行的歷史意義不可忽視。

英國半便士硬幣 正面女王 反面德雷克旗艦金鹿號在大西洋上,飢餓和乾渴的西班牙人士氣銳減。風暴與航行不當使西軍戰艦七零八落,亂散開來。大約有35至40艘艦船相繼沉沒。至少有20艘戰艦撞到蘇格蘭和愛爾蘭沿海礁石上。到了10月,腓力在西班牙的港口只迎到不足原來一半的戰艦。這支艦隊曾經被滿有把握地派去與英軍交戰。

「上帝鼓起了大風,敵人潰不成軍。」這句話被刻在授予新教徒們的勝利勳章

上。海峽之戰,英艦隊戰勝了充滿失敗情緒和供應不足的西班牙艦隊、挫傷了西班牙人的氣焰,使他們的艦隊再也無法稱雄海上。逼使西班牙人踏上了一條漫長的返航路線,這證明他們失敗了。在戰勝「無敵艦隊」的過程中,英國的海軍軍人也在風帆戰艦的作戰戰術思想上向前邁出了一大步。至少是從那以後,在海洋上結束了肉搏式的戰鬥而代之以火炮交戰。

後世的歷史學家們認為,「無敵艦隊」的慘敗標誌著西班牙走向衰落的開始。可當時人們並不十分了解真實情況,腓力二世立刻便失去了他作為天主教護衛士的聲譽,而英國則乘勝去進行商業、探險和開拓殖民地方面的新冒險。在這一時期,文學藝術有了進一步的繁榮,英國進入了伊莉莎白時代


相關回答:

歷史上有哪些陰差陽錯地參與、見證大歷史的小人物?798 贊同 · 30 評論回答

如果在中國封建社會最巔峰時期發生鴉片戰爭,中國會輸嗎?為什麼?究竟什麼是鴉片戰爭失敗的根本原因?802 贊同 · 106 評論回答

怎麼用地圖來加深對這個世界的理解?3153 贊同 · 87 評論回答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12-29 18:51
作者:居江客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8364030/answer/33769181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李健一首清麗悠揚的《貝加爾湖畔》,唱醉了多少人的心。新聞媒體的宣傳,也讓國人熟知美麗的貝加爾湖。它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湖泊,存在超過2500萬年;也是地球上最深的湖泊,平均水深730米,最深處達1620米。

可你知道世界第二古老的湖泊嗎?你知道世界第二深的湖泊嗎?你知道世界第二狹長的湖泊嗎?

不錯,它是同一個湖泊——非洲中部的坦噶尼喀湖!

除了三個世界第二的頭銜,它還是目前地球上的第六大湖泊,這個湖位於非洲中部,儲存著巨量的淡水,同時被蒲隆地、剛果民主共和國﹙擁有45%﹚、坦尚尼亞﹙擁有41%﹚和尚比亞這四個國家管轄。

它有諸多與貝加爾湖相似之處,二者都屬於裂谷型湖泊,但比貝加爾湖年輕得多,約形成於100萬年前;從深度來看,坦湖最深處1470米,貝湖1620米。從面積來看,坦湖達到約3.3萬平方公里,而貝湖約3.15萬平方公里;湖泊的長寬來看,也相差無幾;坦湖的淡水儲量在地球上也僅次於貝湖,光淡水資源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寶庫。

除了豐富的淡水資源,坦噶尼喀湖提供了熱帶動物、水生生物乾淨的水源,湖岸周邊和湖中的生物種類都相當豐富,有生物學家聲稱世界上80%的魚類都曾在這個湖中被發現。坦湖中共有至少300種以上慈鯛科魚類以及150多種非慈鯛科魚類。其中尺寸大的將近1米長,小的不足3厘米。為了適應湖中各不相同的生態環境,品類眾多的魚也逐漸進化出各種生活習性。

豐富的魚類資源,給周圍國家提供了大量的食物資源補給,據說整個湖邊最巔峰時期建立了五萬多個漁場,就為了在這裡打漁。但周邊四個國家似乎除了打漁以及用湖泊當作國家間的水上交通要道之外,並沒有開發過多的產業,旅遊產業更是可以說少到沒有了,讓這個世界級的寶庫備受冷落。

值得一提的是,這個湖泊還是世界聞名的「狹長」,其長度達到了670公里,但憋屈的是,這長度似乎也排名全球第二位,因為裏海的長度達到了上千公里。如果沒有裏海這個超級巨湖,或許這個湖泊總算能有一項排在世界第一了吧。

這個牛氣的坦湖,卻並不知名。或許因為這個湖泊在很多方面都只是排名第二,所以儘管是無價之寶,也會有很多人不會記住「第二名」的坦噶尼喀湖。或許跟它拗口的名字也有關係。再就是貝湖有文化傳播,不僅有著名同名小說,甚至還有歌曲傳播,自然也會更加出名一些。也或許有當地開發不力的原因吧。

如果你來這裡旅遊,一定會看到各不相同的熱帶樹木組成的茂盛森林,尤其是當地連綿不斷的香蕉林,對於愛吃香蕉的朋友來說,這裡無疑是一大聖地。走進林子中,運氣好的話就能遇到一兩家農家,還能品嘗一番當地特色的香蕉酒,由於度數非常低,當地有人甚至會拿這種酒當水來喝,香甜可口。

看到這裡,有沒有覺得這個湖泊處處都充滿了獨特的魅力呢?雖然很多地方都排在世界第二的位置,但是這裡作為一個寶庫級別的湖泊,絕對能讓你刮目相看。就是可惜周邊幾乎都沒有開發旅遊,讓去到當地成為了一大難事。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