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米芏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7210324008/answer/6424914706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說點不相關的。
新晉滑雪客,去年在北海道和哈爾濱之間糾結,然後就出了「南方小土豆」這個噁心人的爛梗,果斷北海道。
北海道日間溫度高,午後雪場最表面的雪就化了,今年想體驗下內陸氣候的寒雪。
沒想到這個爛梗還在,還發展到線下了,遂決定去新疆了。
這個爛梗實在太噁心人了,而且居然還有當地人到處給這個爛梗洗地,就太太太噁心人了。
這個爛梗最可怕的地方就是太深入人心了,從線上到線下無孔不入。如果只是在網民間,其實並不可怕,比如評論區的幾位索嗨網民。但是如果線下旅行遇到,就太地獄了。而據網路視頻,這已經是事實了。
當你走出機場,打了一輛的士,司機師傅是個熱情的大叔,大叔上來就搭話:老妹兒啊,擱哪來呀?你告訴他廣東,大叔接著來一句:南方小土豆啊。這種感覺就非常膈應了,大叔只是一個普通的熱情大叔,他只是想表達下對旅行者的善意,不過是錯用了幾個索嗨網民發明的低俗稱謂,在大叔的視角里,他可能還以為是年輕人喜歡被這麼稱呼呢。但是被冒犯者就太難受了。
旅程中遇到一次,旅行的心情就沒了,遑論多次。
某個角度而言,發明和宣傳這個侮辱性綽號的人都對東北抱有極大的惡意,在今天的文明社會,玩這種低俗段子,就是在砸東北旅遊的招牌。
沒想到說出一件真實存在的事,和一種真實存在的感受也會被攻擊,可見我的擔憂是多麼的正確。
說說日本旅行的感受吧。
先說人,其實冬天在日本旅行,能夠見到的日本人真的不多,大街上到處都是中國人、韓國人、東南亞人和白人。能見到的日本人基本都是服務員,店員,酒店前台,景區和海關工作人員。所以並不會因為去日本旅行,就了解多一點日本人。一定要說日本人有什麼特點,就是都很社恐,不喜歡交流,東京大阪會英語的多一點,還好一點,北海道給我的感覺就是大家都很努力的避免直接交流。比如有一家壽喜燒,是給食材客人自己做,他們出了雙語教程,詳細到每種蔬菜什麼時間放,把社恐做到每一個細節,特別適合我這樣的社恐人士。
滑雪要坐索道,就很難避免和陌生人同乘了。遇到一個日本大叔,他可能以為我是日本人,用日語問我哪裡來的,我用塑料日語回他,不是日本人,是中國人,就更尷尬了。兩個陌生人本來就很尷尬,兩個說了兩句話,還要同乘好幾分鐘索道的陌生人就尷尬到要鑽地了。
還有一個白人男士,因為我太著急放下安全鎖,他的雪板沒能放上腳踏。他一直和我講,請我松下安全鎖,讓他把腳放上來。我試了幾次、一直松不了,就給他說好像松不了。他應該也不是英語母語人士,就一直給我說:feet,feet。我心想,我知道你想把腳放上來,但是松不開呀,就給他說sorry,他很無奈,放棄了,就那麼把腳和雪板放在腳踏外。快到山頂的時候,我發現之所以松不了,是因為我的腳踩住了腳踏,當然松不了,原來他說的是我的腳……被自己蠢到了。
然後說吃,個人而言,日本食物適合旅遊體驗,不適合每天吃。
在札幌,可以吃到人均300的雪蟹自助,夠新鮮,夠美味,還有和牛暢吃,這個在國內任何城市這個價格都吃不到。但是也不合適天天吃,天天吃就煩了。
專門去神戶吃了神戶和牛,這個就太貴了,一個單人的set要1200+RMB,於我而言,只能偶爾吃一次了,當然,也確實好吃。
富良野有一間拉麵店,勸退。日本的店鋪很多都要預約,下班也很早,這一點對中國遊客很不友好。有一天滑雪滑嗨了,到很晚。就錯過了日本的飯點,街上已經很少店接受點單了,就選了一間中國遊客很多的拉麵店。好難吃,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中國,這間拉麵店都是個頂個的難吃。
小樽有一間很好的壽司店,比較貴,敞開點喜歡的,人均500吧,但是很好吃,非常好吃。
東京大阪很多地方都可以隨便吃,路邊攤都好吃。第一次在東京吃了一盒80的路邊攤烤蟹柳,被驚艷到,原來蟹柳可以這樣好吃。後來在國內找到一袋80的成品蟹柳,味道幾乎一樣,不過需要自己烹飪。
再說雪,日本人玩雪已經玩出境界了。本來北海道的雪就很厚,日本人會挖出小小的雪洞,在雪洞里放蠟燭,夜晚路過這一個個雪洞,氛圍太好了。城市建設也很好,即使是余市這種很小的鎮子,清雪都很及時,馬路上沒有積雪。路邊也有很多化雪鹽存放櫃,行人可以自主取用。
最後說費用,我是17年以後不定期去日本,開始覺得日本消費高,最近幾年廣州物價漲的厲害,和日本相同品質的食物要比日本貴,連鎖店和日本差不多打平,比如一蘭。
因為我本人是滑雪客,所以比較關注滑雪城市的消費。本人還沒有去過東北和新疆滑雪,雪友們反饋消費不比日本低。今年去新疆體驗過了,再繼續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