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一涟:
今天返程的路上,春节消费数据出炉了。
坐上出租车后,和爱人聊起假期少这个话题,出租车司机大哥非常感慨,实在太少了!
他说,回家过年匆匆忙忙,去掉头尾在路上的时间,在家不超过3天。
我们一年的假期在115天左右,不算被挤占的周末,以及不明所以的值班、加班,真正的假期更少。
司机大哥越讲情绪越大,谁不是父母的儿女,谁又不是儿女的父母,大过年的在家陪陪父母孩子是个奢望,换谁心里都不好受。我们的假期少在哪里?
今年春节,旅游4.74亿人次,花费6326.9亿。这数据真不够看,人均1335.6元不到,假期8天,平均才166.95元/天。请记住这个重要数据!

出海南的一张机票都在一万左右浮动,6326亿花费减去路费,还能有多少可以用在餐饮、住宿、购物上?
2023年,中国GDP达到126万亿,中国劳动力大概7.5亿人,工作日按250天算,人均产值672元/天,远高于166.95元。
166.95元还是春节的消费水平,再看2023年五一和十一黄金周
旅游消费数据,只会更低。
去年五一,2.74亿人出游,花费1480.56亿,人均540.35元,假期5天,平均108.7元/天。

去年十一+中秋,8.26亿人出游,花费7534.3亿元,人均912.14元,假期8天,平均114.02元/天。

这么一看,春节的166.95元还算高了。
不放假可以创造672元/天的价值,而且还是以7.5亿人为劳动群体为基数测算的价值;放假才100多/天,基数浮动还很大。
结论就非常清楚,我们是生产型国家,不是消费型国家。
消费型国家又叫发达国家,我们“996”“007”加班加点生产出来的商品本国人民没用上,大多数出口换汇给所谓发达国家消费去了。
这就是国家所说的“拉动内需”,“供给侧
结构改革”,我们内需容纳不了旺盛的生产能力,给假期去玩去消费不如上班创造的价值多,是发展中国家的痛。
不要再说国家战略和我们两三千块工资无关,正因为前期的出口贸易战略打赢了,才有两三千块工资领拿手,要想实现发达国家高工资高收入高福利水平,必须打赢以科技转型为核心的高质量发展这场战。
我们的商品价值被低估,我们的品牌缺乏竞争力,都渴望华为的770亿分红,不学习华为科技赋能所作出的努力,要知道这些红利很多是从发达国家虎口夺过来的。
临下车前,我和司机大哥说,再忍一忍吧,生活确实很累,现在我们不爬坡,下一代人还要爬。他默默点头。这道理谁都懂,情绪宣泄出来就好了。
中国人活得累,因为我们从来都瞄准世界第一。题外话:下了高铁我要打网约车,爱人说多坐出租车吧,他们太不容易了,收费比网约车贵,有关部门还不给降价。
如果条件允许,请读者朋友们出行打个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