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95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明明意大利人均GDP远超日本,但是很多人却认为意大利比日本穷?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3

意大利人均gdp从落后日本到反超日本再到远超日本只不过用了两年时间。

2021年意大利人均比日本低了4000美元,2022年意大利人均比日本高了700美元,2023年意大利人均比日本高了5000美元。

2023年意大利人均是3.8万美元,日本是3.3万美元。

过去三千年里,98%的时间都是意大利远比日本富裕。

2023年英国壳牌公司营收是3166亿美元,丰田公司营收是2567亿美元,壳牌远超丰田。

日本企业和日本经济整体上是在明显退步。

2023年英国壳牌公司排全球第9,远超所有日本企业。

英国企业的实力和科技其实比日本企业强太多了。

整体上,欧洲经济发展速度已经远远超越了日本。

很多人把日本和欧洲并列,其实日本和欧洲完全不是一个量级的。

单单从欧洲拿一个德国出来,德国的gdp总量和人均gdp就已经远超了日本。

英国和法国虽然gdp总量稍微比日本低,但是人均gdp远超日本。

日本人均gdp远低于英美法德意加澳及爱尔兰奥地利丹麦荷兰瑞士比利时新西兰等欧美国家。

发达国家之间也有差距,日本人均就比欧美国家低很多。

中国gdp总量也达到了日本的4.3倍。

英国qs榜上香港大学21名,东京28名。

美国usnews榜上香港大学55名,东京大学81名。

无论英国还是美国都认为香港大学远超东京大学,这是一个非常客观的事实。

香港大学毕业生的平均月薪也远超东京大学毕业生。

2023年日本与香港的人均差距达到历史最高,日本比香港低了2万美元。

1996年,香港回归前,香港人均gdp是24818美元,日本人均gdp是39150美元。香港人均只有日本的63.3%。

2023年,香港回归后,根据imf估计香港人均gdp是52000美元,日本人均gdp是33000美元。香港人均已经是日本的157.6%了。

2023年香港人均寿命也远超日本,这说明了粤菜不但比日本菜好吃,而且比日本菜健康。

日本GDP占全世界GDP的比重从1995年的17.7%降到了2023年的3.5%。

1995年日本人均GDP高是因为货币协议引起的汇率虚高,2023年日本人均gdp低是因为竞争力下降导致的汇率实低。

1995年的日本人均GDP是虚假的虚高,2023年的日本人均GDP是真实的实低,这是一个重要事实。

这是一个十分客观科学的事实,没有任何贬低日本的意思。

如果说日本是“失去的三十年”,那么欧洲就是“严重地失去的七十年”。

其实日本没有失去的三十年,反而欧洲真的有失去的七十年。

如果不是冷战影响了欧洲发展,英法德的gdp总量至少是日本的三倍,人均gdp至少是日本的六倍。

七十年的冷战严重地拖累了欧洲的经济发展。

欧洲失去了七十年,但是人均gdp还是比日本高很多很多。

2023年,德国无论是人均GDP还是GDP总量都远超了日本。

有些人说日本gdp比德国低是汇率因素,如果日本gdp比德国低是汇率因素,那日本gdp比德国高是否也是汇率因素呢?

还有人说算本币的话日本经济增长很快,如果算本币的话津巴布韦狂喜,津巴布韦就是头号经济强国了。

很多人说中国靠人口多才让GDP总量高过日本,那日本何尝又不是靠人口多才让GDP总量高过英法加澳。德国人均GDP比日本高一大截,英国法国加拿大人均GDP也都比日本高一大截。

欧洲有七个国家面积比日本大,日本放到欧洲不过排名第八。

俄罗斯,乌克兰,丹麦(含格陵兰),瑞典,挪威,西班牙和法国都比日本大。

没有任何日本游戏的销量比得过英国游戏GTA5。

GTA系列作为美国人出资英国工作室做的游戏当然算英国游戏。

正如美国人出资日本工作室做的动画也算日本动画(例子:网飞的日本动画)。

日本人出资美国工作室做的游戏也算美国游戏(例子:战神系列,蜘蛛侠系列,最后的生还者)。

英国饮食在美国受欢迎程度远超日本,日本所有美食加起来都不及英国发明的三明治的影响力大。

美国人吃茄汁焗豆(英)多还是吃纳豆(日)多,吃夹烤牛肉(英)多还是刺身(日)多,吃三明治多(英)还是寿司(日)多,相信大家心里也有答案。

英国的三明治,金枪鱼,夹烤牛肉,炸鱼薯条在美国都是日常饮食了。

很多人对英餐和日餐有双重标准,外来菜系到了日本就瞬间变成日本菜(比如中国的拉面和印度的咖喱),外来菜系到了英国就只能是外来菜系。

英国菜其实无论口味还是历史底蕴都远超日本菜。

其实英国菜很好吃,很多欧洲各国的菜式美食传入英国数百年甚至一千年,早已经成为英国美食的一部分。

那些不承认英国有英式咖喱英式法餐英式意餐的人,也请不要承认咖喱天妇罗拉面是日本菜。毕竟拉面是中国的,天妇罗是葡萄牙的,咖喱是印度的。

咖喱传入英国几百年,有些人拒绝承认有英式咖喱。咖喱传入日本不过才一百年,有些人却承认有日式咖喱。这是很没有逻辑的事情。

法餐意餐西班牙餐传入英国至少七百年,有些人拒绝承认有英式法餐意餐西班牙餐;葡萄牙的天妇罗传入日本不过三百年,有些人却承认天妇罗是日本菜。

以比日本严格苛刻十倍的态度来定义英国菜,再把英国好吃的美食剔除出去,自然就得到英国是美食荒漠的偏见。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3

天佑22:


你要是知道意大利那生活状态

那真是这国家就不配叫发达国家(意思是,任何其他发达国家按照意大利的方法来搞,坚持不过10年就要完蛋)

人治社会的巅峰

一切随缘

想干啥干啥,爱干啥干啥

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除了地铁先下后上,你先上后下或被吊

还有出入口,你从入口出,出口入会被吊

其他的都没人管

意大利生活可比日本爽太多了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4

lukas:


人在意大利留学,不知道为什么天天给我推送这个问题。明明我已经点了“不喜欢这个问题”很多次。

自从我来到这里,IP换成意大利之后,各大软件天天给我推送什么意大利不行了,欧洲完蛋了,欧洲没一个国家过得好的言论。可能现代互联网就是搞这种贩卖焦虑,制造对立的话题。

这个问题好像就是为我或者为我们IP的人设立的。我不明白设立这个问题的动机是什么的。题主似乎已经有了一定手搜集信息的能力,但是还要上知乎来问。这总X比X好,还是X比X差的问题必然是火药味十足。可能题主只是想来看人撕逼。

既然我在这里,而且我也刚好去过这两个地方,我来尝试回答一下。

首先意大利人均GDP,也没有远超日本。

意大利总体社会”形象“不如日本。

日本的城市卫生环境什么的确实比意大利好,或者说日本的城市环境已经是全球的天花板级别。意大利城市中心大部分建筑历史很久,所以很多设施非常老旧,比如佛罗伦萨基本上市中心全是那些古代的石板马路,在上面走路或者行李箱在上面推都感觉磕磕巴巴,我觉得佛罗伦萨城市外围一点才感觉到城市的感觉。从外观上,日本的城市基建,看上去都先进很多。

佛罗伦萨市中心某条街

佛罗伦萨—市中心边缘感觉氛围一下子好很多

意大利的营销能力对比之下不行:

相比来说,我觉得意大利人是不会羞于暴露社会问题的。所以对于意大利的种种社会问题,基本上都是放任媒体宣传。而且意大利文化,营销方面包装能力不如美国日本。我个人觉得意大利文化营销的住阵营在美国,德国,欧洲,其次是日本下功夫。如果你去油管或者INS搜索一些意大利旅游攻略

,从大城市到小城市的图片和视频都有,但是在国内媒体,基本都是一些很泛泛而谈的介绍。所以国内内对意大利社会是什么样子,几乎没有什么概念。但是对日本了解很多。但是其实在意大利,有30万左右的华人合法移民,算上还没有身份的出来的更多。但是我在来之前完全没有了解到其实意大利,加上法国,西班牙已经有了相当规模的华人移民。在此之前,我只了解很多人去英美澳。


发展问题的事实存在,同时衡量标准和预期也是问题:

其实关于意大利很多”不堪“的言论,确实很多是真的,比如说薪资低,或者就业率低,发展不均衡,都真的存在的。但是我个人感觉关于意大利的”贫穷落后“,我觉得都存在媒体夸大事实的成分。比如什么南意大利不如北非,不如印度什么,我个人感觉信的人好像还挺多。

很多人说意大利的贫穷和问题很严重,另一方面也是大部分人是以美国或者德国的标准衡量。意大利也是G7工业集团之一,所以我觉得基本上意大利有任何社会问题,基本都会被衬托得一览无余。意大利靠近法国德国,与美国的文化交流也很密切,所以社会问题都有足够的曝光力度,意大利任何的不堪,基本都会被衬托放大。


意大利北部的城市和省份人均GDP基本都在3万-4万欧元,南意大利的人均GDP基本都在2万欧元左右。南北平均一下就得出了意大利总体人均GDP三点几的数据。

南意大利很多贫穷的城市或者小镇,人均GDP对比美国或者西欧确实非常低,但总体来说,还是比很多发展中国家高一点。



而且南意大利的建设水平,其实也没那么不堪。不过市容市貌确实看上去很脏。像那不勒斯,巴里这些城市,都设有国际机场(基本也只是飞临近的欧洲国家),马路线路也很密集,也不至于交通像山区或者贫困县城一样。交通联系是比较密切的,但是路面质量和观感就一半了。

那不勒斯公交网络比较密集

宣传的问题:

文化上意大利比较接近的国家,我感觉是西班牙,但是我感觉西班牙的风评好像比意大利好不少。至少我看其实中外互联网上关于西班牙的负面报道,比意大利少很多。就好比如提主题出的,其实意大利的人均GDP,也不比日本少,但是在宣传上,感觉人们认为日本就是各行各业的标杆,意大利哪哪都不行。日本是90分,意大利就是-60分。其实意大利的发展水平也比西班牙好一点,但是意大利承受的负面评价多很多。对此我也是非常疑惑。如果你问意大利和俄罗斯哪个国家发展好点,我个人觉得大部分人会觉得俄罗斯,西班牙过得很好,但是意大利就是水深火热。

我认为互联网比较缺乏一种比较客观的比较。动不动就是”吊打“”薄纱“,缺乏一种相对客观的数据支撑,一种相对统一一点点的横纵对比标准。很多人都是”听说“,作出评价,但是又缺乏数据或者亲身经历,或者整体对比。好比,有的人说就业环境不行,一个月薪资就好几千,有的人说你太小看现在环境了,我双非本科实习阶段起点都7000+了,所以得出什么结论,起点,立场,层次,都是很重要的。不过,就算是美国,在网上也天天有人说不行了,那意大利自然也是不可能会被手下留情。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6
作者:游千界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745230/answer/5930741038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在意大利待了半年,每天闲得发慌,头发很忙,忙着掉落......

到了意大利我才发现,他们和钱有仇......


这地儿的物价不低,工资也不高,连我最爱的中餐都差点让我吃破产!你能想象吗?我差点就成了意大利的餐桌上的一颗隐形棋子,每天在那些中餐馆里生死挣扎。

不信?让我带你从意大利人的日常生活,带你看看这片“意大利阳光下”的真实一面。

意大利的经济——别被那些面包和意面迷了眼

说到意大利的经济,你不免会有些想法,毕竟是个欧洲的发达国家,面积差不多30万平方公里,人口6000多万,首都罗马,世界四大经济体之一,听起来多牛气!

人均GDP也不低,达到3.54万美元。你以为啥都便宜,实则生活开销一点不友好!

意大利工业基础可以说是有模有样,产业结构也还凑合,强项是汽车、农业、奢侈品和旅游。

但最大的痛点就是:几乎所有工业原料和能源矿产都得靠进口。所以,制造业那点儿技术活还是得从外地搞。

农业方面,意大利是橄榄油大国,全球最大橄榄油生产国,红酒也排第二。

汽车上呢,法拉利、兰博基尼这些超豪华品牌让你看得眼花缭乱。

说实话,不得不承认,旅游业确实强大,年游客数超过5000万,正好帮忙拉动了一些内需——毕竟人们都想看看米兰大教堂,或者来佛罗伦萨悠闲地逛逛艺术博物馆。

说到奢侈品,地位和法国不相上下,甚至不乏有自己的一席之地。

尤其是米兰,虽然巴黎被冠以时尚之都的桂冠,但米兰时装周依旧响当当的。

至于古驰、普拉达、阿玛尼这些大品牌,是奢侈品中的一流代表。

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个?那肯定是阿玛尼,别说衣服,光是那简洁的设计风格就足够让我想要背起它的包包走一遭。

意大利的双重性

别被那些华丽的历史古迹蒙住了眼睛,意大利的城市面貌真的是差强人意。

一方面,你可以去罗马斗兽场,去佛罗伦萨的美术馆里流连忘返,去感受欧洲的古老气息。米兰大教堂,光是站在外面就让人目瞪口呆。

但另一方面,别看那些城市中有令人咋舌的艺术珍宝,街头的环境也好不到哪去。

垃圾堆积如山,你随便走几步就能踩到垃圾袋,尤其是那不勒斯,垃圾罢工更是让人心情一落千丈,感觉整个城市都陷入了“垃圾围城”模式。

还有,米兰,这座时尚之都,竟然脏兮兮,就像那个没修过的便宜地铁站,感觉就像一股刺鼻的尿骚味从地铁站飘了出来。

更让人震惊的是,这个地方的小偷真不少,尤其是那群“怀孕女小偷”,你不小心被偷了,报警也没用,警察表示“没法办”。

跟那些“偷摸狗”的家伙打交道可真让人心情复杂。

意大利人——也有不完美的一面

讲到意大利人,我们的印象大概停留在那种典型的“爱美的浪漫民族”形象上,事实确实如此。

不管穿什么,似乎都能穿出气质。无论是西装革履的男士,还是那群穿着风衣、卡其色裤子的女士,基本上走到哪都是一道风景线。

而且穿衣服真的是很讲究,随便一件T恤衫、牛仔裤,就能搭配出不同的味道。所以,生活在这种时尚氛围里,倒也不意外。

但,如果你说生活上对饮食的挑剔,那可是到了宗教的地步!披萨、意面、烩饭等简直是他们的“圣餐”,反正我每天吃面、吃披萨,才活了过来。

好在,餐后甜点——冰淇淋让人欲罢不能,尤其是那些口味繁多的意式冰淇淋,你不怕胖,真得每餐吃一个。

基础设施——难以言喻的“惊悚”

对于意大利的基础设施,如果你心里想着“欧洲发达国家”,会高估了它。

铁路系统倒是发达,火车也多,但常常会晚点,这种“稳定性”让你倍感亲切。

而且意大利的公路更是破旧不堪,尤其是南部的那些荒凉景象,不敢想象——自行车道更是根本不存在,只有无尽的坑坑洼洼。

别的国家,起码都会想办法平整道路,而这里的“平整度”可以和荒芜相提并论。

至于机场,米兰马尔彭萨机场算是个好机场,但其他机场,会惊讶于陈旧和拥挤。

博洛尼亚机场更是不敢相信,登机口小得你可以数得过来,没有座位只能站着,感觉就像是回到了十年前的国内机场,那是“现代版的原始”。

水电气网也是个问题。

意大利的水质硬,大家都选择喝瓶装水。供暖系统也让人寒意逼人,我没去过北欧,但冬天在意大利,你会觉得室内比室外还冷。

网络嘛,倒是一般,信号不稳定,住酒店有时候像是在挑战侦探,哪里没有信号,让人崩溃。

意大利的住房,简单就是美?

如果你以为意大利的住房都像电影里那样,浪漫又精致,那你真是太天真了。

老实说,意大利的房子大多数看起来都有点“历史感”,这可不是夸它。

你知道那种破旧不堪却自带“老派气质”的建筑吗?就算是米兰、佛罗伦萨这样的大城市,街道两旁的低层建筑和联排房屋,怎么看都像是“曾经辉煌”的旧时光的见证者。

至于意大利人买房的事儿,别太想当然了。

房价相对于收入来说,不算什么大压力,意大利年轻人普遍租房住,毕竟用一辈子的积蓄去买个房,谁受得了?

而且,意大利的大学也没什么公共宿舍可住,这让很多学生只能在校外找房子。

你想找个两室一厅?300欧元一个月还算便宜,加上水电费50欧,差不多就是基本开销。

至于家具嘛,基本都没有,你租房子得自己掏腰包去置办。就算是个穷学生,能有个床和椅子已经算是“上天眷顾”。

打车贵得离谱,公共交通不让你失望

说到交通,不得不提意大利人对公共交通的热爱。你知道吗,在意大利,打车是一种“奢侈行为”。

真心贵到让人觉得自己是王子一般,每次看到一个出租车,我都心里默念“我不能坐,不可以坐!”

毕竟在意大利,公交车、地铁才是王道。

最搞笑的是,坐公交车的时候,你还得先买票,再“打票”,这意思就是,你得确认你有票才能顺利上车。拿着票,90分钟内随便换乘,效果堪比免费搭车。

但是,千万不要忘了打票,不然被查到就是50欧元的罚款*这可是实实在在的“逃票税”!

意大利的火车时刻表上是准时的,实际上,准时的事儿在意大利几乎是一个传说。

等火车的时候,你需要调整心态,接受“晚点文化”。

至于那破破烂烂的火车站,不去现场不会懂得“魅力”。倒是米兰的地铁站,算是好一点,至少不像某些地方那样有股尿骚味。

不过,不管你在哪座城市,自行车肯定是你最实惠的出行选择,尤其是当你穿越那些地面坑坑洼洼的道路时,心里只有一个念头——祝我好运。

意大利的物价——似乎一切都很便宜,但一切都不便宜

意大利的物价给我一种“你觉得很便宜,但你还是付不起”的感觉。

你想吃意大利面?不贵,一公斤面条也就几毛欧元。想喝点水?矿泉水也不过是几毛欧元一瓶。

然而,当你走进超市,看看其他东西的价格时,你会惊讶于各种食品都加了12%-22%的税。你

买个鸡蛋,大约1.8欧,猪肉2-6欧/斤,牛奶1.5欧一瓶,这些价格看似不高,可一算下来,月光族的生活方式让你崩溃。

我自己在意大利住的时候,光伙食费就要300欧元一个月,还没去餐厅吃过一顿中餐。

你敢信吗,我不吃夜宵,不泡夜店,一个月下来,还得付出800欧元左右的开销。

说起租房,我租了个单间,250欧一个月。

你猜我一个月的开销?接近1350欧元!真没钱存下,吃饭都难。

至于意大利的“菜市场”,不负责任地告诉你,根本没这种东西,蔬菜和肉基本上都得去超市买,那个偶尔出现的“集市”更像是你村里大集的感觉,能找到的蔬菜也有限,根本满足不了你想吃香菇、花菜、韭菜等东西的需求。

想吃中国菜?中超,走起。

意大利人对时间的态度

意大利人对时间的看法。基本上认为,时间是用来享受的,而不是用来赶的。

你要约人?15分钟迟到是基本的礼貌,30分钟算正常。

你以为迟到是偶尔的?错,基本上,每次重要的家庭聚会或者宴会,迟到一小时也不算什么大事,来个“交通堵塞”或者“老板拖慢了进度”的借口,是“标准剧本”。

如果你真心在乎时间,那去意大利可要学会放松,不然你会每天都抓狂。

至于意大利的商店和便利店,倒是给你提供了充足的理由来学会放松。

24小时便利店?不存在的!大部分商店下午2到3点会休息,晚上6、7点关门,偶尔如果你幸运地遇到了一家开得晚的商店,那基本是“惊喜”级别了。

意大利的福利——听起来很诱人,实际有点“坑”

意大利的福利听起来非常好,孩子上学免费、医疗免费、养老金丰厚……这些都让人心动。

现实总是让你有点失望。孩子上学虽然是免费的,但公立学校的质量嘛,大家都知道,基本是不抱期望。

而且,意大利的高等教育水平在欧元区倒数,大多数年轻人都选择了高中毕业就开始“啃老”,至于真正有上大学的,能找到工作的人是凤毛麟角。

医疗?别忘了“免费”背后是漫长的等待。有可能在公立医院等上好几个月才能见到医生,真要碰到严重疾病,排队的时候可能你就已经“走了”——这就是意大利医疗的现状。

就算是病人去看病,也得准备好一笔验血和检查费用,最便宜的检查都得20欧元起步,很多人都选择不去做检查,直接放任病情发展。

想做手术?那就准备一个漫长的排队时间,等到你被安排好手术,可能你已经不是最急需治疗的那个人。

总结

所以,意大利是一个爱恨交织的地方。有浪漫的历史和美食,也有令人抓狂的生活琐事。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奇葩”,意大利也不例外。你得学会跟它打交道,偶尔做个“意大利式的慢活儿”,偶尔跟它急得要命,偶尔又会觉得它就像个慵懒的孩子,什么都不急,什么都不想做。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6

白颐路观潮:


这种印象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

1970年日本人均GDP2050美元,意大利2100美元,已经非常接近。

1980年日本人均GDP9500美元,意大利8400美元,日本已经显著高于意大利。

1990年日本2.54万美元,意大利2.08万美元,差距明显拉大。

1995年日本4.42万美元,意大利2.05万美元,日本人均GDP超过意大利两倍。

2000年日本3.92万美元,意大利2万美元,依然差距接近两万。

2010年日本GDP4.5万美元,意大利3.6万美元,差距缩小,日本仍高出意大利1万美元。

2018年日本4万美元,意大利3.5万美元,日本还是高出意大利0.5万美元。

意大利人均GDP再度超过日本是这两年的事,还有赖欧洲通胀欧元升值,事实上日本这些年GDP越来越实,意大利GDP越来越虚,实际上民富日本还是强于意大利的。

由于半个世纪里日本都比意大利人均GDP高,1990年代和2000年代更是高得离谱,因此在各国30岁以上的人心目中,普遍认为意大利是比日本明显穷的国家。全球劳动力人口基本工作后意大利都是个比日本穷的国家。

而且意大利贫困地区面积大人口多,富裕地区比较小,而日本地域贫富差距小很多,大都会圈也远超意大利。很粗暴地讲,过去半个世纪里,日本类似现在的江苏加上海,意大利类似现在的京津加河北。直观上你会觉得哪个区域整体穷一点呢?

从城建到服务,包括北京的华北地区的粗糙和长三角的精致的对比,也促进了这种印象的形成,这和意大利与日本的对比有异曲同工之处。卢浮宫里看看各国油画就能感觉出来,意大利是仅次于西班牙的粗犷,越往北越细腻,尼德兰/荷兰人油画高度细腻精致,日本人的风格也差不多就是那个位置——歪个楼,荷兰人梵高痴迷于浮世绘,日本人钟爱“(荷)兰学”,虽然都是因缘际会,却也可能除了巧合有一点气质相投的成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6

nickfa:


感觉很奇怪,中田英寿加盟佩鲁贾,发表会上意大利记着问他从发达地区来到落后地方,感觉怎么样。

日系高端化妆品公司设置店头,骄傲点是椅子是意大利minotti的。。。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7

读书:


因为眼见为实。举个例子,韩国和日本的人均gdp差不多,但去韩国的国人,经常就觉得不过如此,首尔和北京上海差不多,甚至有人说感觉像到了某个北方二线,但日本是另外一种,基本上一去一个不吱声。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8

钟离同志:


首先2022年日本人均gdp3.38万美元,意大利3.41万美元,意大利没有远超日本;其次日本有全球四大湾区之一的东京都大湾区,而意大利基本上都是小城镇。第三,城建上日本完爆意大利,且日本有更多高精尖企业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8

利维坦:


大概因为意大利产品销量不行吧

在中国你可以看到很多索尼和任天堂信徒、丰田和本田死忠粉、马自达车友…

但是很少看到古驰、普兰达和阿玛尼死忠粉,或者玛莎拉蒂、兰博基尼、法拉利和帕加尼车友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20 17:58

我去,我一直以为意大利人均不如日本的。

但是整体氛围比日本好。

我作为曾经的精日,也是看不上日本人那种必须的小家子气的。

相比较而言,意大利人那种关我p事关你p事的散漫态度就和我很搭。

意大利人看起来也是不怎么要面子但是要里子的。比如我儿子读的是当地最贵的国际学校,同学们家里贵不贵的不知道,富肯定都是富的。但是接送孩子们的车,目前看到最贵的是华人开的特斯拉,其他都是欧宝标致雷诺菲亚特大众这种。如果在日本,去这种学校接孩子起码得是雷克萨斯吧。

开家长会,随便穿穿就去了,基本上也是华人家长拿爱马仕和香奈儿的多。放日本,得人手一个kelly或者吧。我这种背帆布袋的,怕是孩子得在学校被霸凌的吧。

工作就更不用说了,我都快在实验室穿睡衣了。

大概就是这种外在让人觉得意大利比日本穷吧……



作者:真实姓名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45745230/answer/342076625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