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待冷战独裁体制 保守派务实 进步派疑美、疑日
韩战是意识形态战争,也是大国较量的试验场。美国、苏联、中共、台湾、各路欧洲盟国,参加其中。没有美国,大韩民国的确就灭亡了。但韩国的现实却是另一个光景,对美国质疑声很大:很多韩国人认为,若没有美国插手,南北朝鲜早就统一了;或者说,若没有美国,韩国早就民主化了,光州血案也不会发生。
韩战爆发时,韩国几乎要灭国,若非美军援助,韩半岛早就赤化。但美军后来在停战问题上,与韩国激烈冲突。美国基于中共参战,希望恢复战前状态,南北朝鲜分治。但韩国希望一鼓作气消灭北朝鲜,实现统一。因而美国再次被视为南北分裂的罪魁祸首。美军将领麦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铜像在韩国不断被人吐口水,也是这个原因。
另一方面,韩战结束后,韩国没有建立稳固的民主体制,李承晚、朴正熙、全斗焕在韩国实施了数十年的威权和军事独裁体制,直到1987年韩国六月学运,才终结军人政权。这期间,1980年爆发的光州起义,更是韩国民主运动中的惨案式民变。
韩战之后的韩国民主运动一直没有停歇,从对抗李承晚,到对抗朴正熙(박정희)、全斗焕(전두환)的军人政府,韩国社会几乎没有平静过。但是为何从1953年到1987年这35年时间中,独裁体制始终屹立不摇?韩国进步派的价值观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支持,不论是李承晚,还是统治了18年的朴正熙,或是镇压光州起义的全斗焕,都不可能稳坐江山。特别是朴正熙和全斗焕,他们是军人出身,是依靠发动军事政变上台。直到今日,韩军的战时指挥权都是归属美军。在那个冷战时代,很多韩国人认为,如果没有美国的默许,没有驻韩美军的纵容,这些军人怎么可能随意发动军事政变?在韩国进步派的意识形态中,他们认为韩国的战后独裁体制,是美国造成的,因为美国为了对抗北朝鲜、苏联、中共,所以要在韩国扶植军事强人,这种例子在拉美地区也比比皆是。
所以,韩国战后的民主运动、社会运动,某个意义上,也是反美运动。进步派的意识形态是,韩国社会迄今都积重难返的财阀特权、社会不公,源自军事独裁时期,特权阶层的保护伞是军人集团和美国资本主义体系。韩国进步派便是透过各种不同的社会,对这种不公的社会结构发起挑战。所以我们会发现,金大中(김대중)、卢武铉(노무현)、文在寅(문재인)这三位进步派总统,几乎都是搞社会运动出身。金大中一直从事民主事业,卢武铉和文在寅则是人权律师,为升斗小民打官司。这次戒严风波中翻墻进入国会的在野党党首李在明(이재명),也是人权律师出身。卢武铉的故事更是被拍成了电影《正义辩护人》。进步派人士成为争取民主、对抗不公、站在鸡蛋一边的理想主义者。
在韩国独裁时代,日本作为美国冷战时期的盟友和伙伴,又因为曾经殖民韩国,自然成为进步派的仇恨对象。而韩国保守派、军事独裁的拥护者们则有另一种观念,他们认为,在冷战那种共产主义渗透、韩国风雨飘摇的情况下,适度独裁是必须的;只有一定的威权统治才能肃清北朝鲜的力量;美国是韩国生存的依靠,日本是韩国的近邻,只有和美日搞好关系,韩国才能生存下去,这是务实的政策。直到今日,朴槿惠(박근혜)、尹锡悦(윤석열)、李明博(이명박)等保守派总统,都是这样的联合美日思维。只不过,在民主体制之下,他们必须接受和承认民主化的意义、成果,肯定民主运动烈士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