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3篇帖子。
(轉載美國之音中文網)「春節」申遺成功 中國網民賀文化振興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5 22:58

大衆在北京街邊小攤購買對聯等年貨。 (2024年2月9日)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5 22:58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近日舉行第19屆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政府間委員會,其中中國申報的「春節-中國人慶祝傳統新年的社會實踐」星期三(12月4日)通過評審,列入UNESCO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

根據UNESCO官網說明,在中國,春節標誌着新年的開始,以農曆正月初一為歲首。春節前後,大衆開展一系列社會實踐,辭舊迎新,祈福納祥,歡慶家庭團圓,促進社區和睦,這一慶祝過程俗稱「過年」。

UNESCO指出,中國「過年」期間,大衆除了參加公共慶典之外,也祭祀天地和祖先,並向長輩、親友及鄰裡拜年,表達美好祝願。 「該遺產項目為中國民眾提供了認同感和持續感。」

中國官媒新華社在報道此事時寫道,春節是影響最為廣泛的中國傳統節日,「隨着海外傳播範圍的日趨擴大,春節已成為世界普遍接受、認同和欣賞的中華文化符號。」

新華社並稱,春節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對增進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文化認同、實踐全球文明倡議、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具有重要意義。」

不過實際上,不少非華人國家也將春節視為重要的傳統節日,例如韓國和越南。韓國民間也曾發起行動,呼籲將「春節」的英文譯法從Chinese New Year(中國新年)改為Lunar New Year(農曆新年),引起中國民間不滿。又例如2023年,英國大英博物館與韓國合辦活動,發推文寫下「一起慶祝韓國農曆新年」(celebrating Korean Lunar New Year),引來許多中國網民批評。

越南也表示該國才是春節發源地。越南政府新聞網2022年在大年初一時發表名為《越南農曆春節的起源與意義》的文章,指農曆春節起源於越南而非中國,「早在中華三皇五帝時期前已有」,並強調「華夏人」只是引進並沿用至今。

今年春節期間,許多中國官媒報道英國國王和首相賀信表達對「中國春節」祝福。不過在英華人觀察到,中國傳媒將英國政府稱呼的「農曆新年」錯譯為「中國新年」,更將節慶與「熱愛中國」連結,使慶祝活動變相成為中國進行跨國統戰的利器。

旅居英國20年的英國記者公會會員何越向美國之音表示,「歡樂春節」是中國軟文化跨國統戰的龐大計劃。中國文化部自2001年起,每年派遣文藝團組赴倫敦、紐約等地參與春節慶祝活動,藉由中國統戰提供金援、製造機會、協助行銷,打造成中國在全球的文化品牌。

將節慶活動賦予政治化解讀的現象,不僅反映在新華社報道將春節與中共政治口號「全球文明倡議」、「建構人類命運共同體」掛鈎,也表現在中國網民對於春節申遺成功的反應上。

在中國社媒平台微博(Weibo)上擁有30萬追蹤者的「當然有戲」發文熱烈慶祝此事,文中特別強調「整個東亞、東南亞文化都是中國文化的次生文化」,並認為此次申遺成功,將能「讓世界看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提升中國文化領域的國際話語權」。

「當然有戲」也揶揄寫道,春節申遺成功後,「我看你棒子(中國網絡用語,意指南韓)怎麼偷」。許多網民也留言表示「普天同慶」,同聲應和稱「這事最重要的意義是不怕被韓國偷了」。

據觀察,近年「農曆新年」或「中國新年」用語成為政治議題之後,多國政府用詞有別。美國、英國、法國、日本領導人今年都以「農曆新年」在社群媒體或官網賀年,而南非和泰國的公開賀信則有出現「中國新年」。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2-5 22:59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