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恩」何以愛當假洋鬼子
要了解施恩是否是外資企業,與雅士利到底存在什麼關係,首先要從施恩奶粉的製造商施恩公司的股權結構說起。
資料顯示,施恩成立於2002年,註冊資本金1.55億元,法定代表人張利鈿,股東分別為雅士利集團公司、美國施恩國際有限公司、施恩營養品國際(新加坡)公司,商標持有人為「美國施恩有限公司」。值得一提的是,雅士利的法定代表人為張利桐,與施恩法定代表人張利鈿是兄弟關係。至此,施恩的真實身份逐一露出水面。
施恩案的代理律師彭劍向記者表示,根據方舟子協助他們追查到的記錄顯示,施恩所稱的商標持有人美國施恩由華人「FRANKLIN」於2007年5月7日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註冊登記成立,該公司所在地為一個普通的私人住宅,同時這一品牌的產品根本沒在美國進行過銷售,並因違反稅法擁有不良記錄。
王丁棉昨日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其實,國內很多行業都存在類似現象:為了區分市場定位及迎合消費者信賴外資品牌的消費習慣,一個公司旗下常擁有兩個甚至多個品牌,其中某個品牌在海外註冊,但這些海外註冊的公司基本上都是『空殼』,就是常說的『左手倒右手』。」當記者詢問在乳製品行業還存在哪些類似公司時,王丁棉表示:「自曝光施恩以來,我面臨了來自各方的太大壓力,我現在不能說,大家心知肚明就行。」
隨後,一位業內人士向記者透露,由於國內對外資投資有著許多稅收方面的優惠政策,為了爭取這些優惠政策,國內很多擁有其他國籍的企業家或商人,在他國註冊公司,並以這些公司的名義在國內投資。
對此,王丁棉有自己的理解:「中國乳業市場的競爭非常激烈,企業想通過『洋品牌』武裝自己,這些企業抓住了國內消費者『崇洋媚外』的消費心理;對企業來說,這樣做也是為了規避投資風險,如市場發展不好,撤離的、犧牲的僅是『洋品牌』一個品牌,而非整個公司。」
中國奶業協會理事陳渝表示,乳品企業這麼做存在很大風險。「消費者可能一時發現不了企業的真實身份,但不會永遠不知道,企業老老實實做事才是發展之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