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叶盐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58714514/answer/338627784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至今除了日本本土之外,没有一个国家日料店数量多于中餐馆,何以见得日料比中餐更受欢迎?
即使日本本土,你去所谓的日料店,里面超过一半的食物都是日式中餐,比如日式拉面、日式煎饺、日式火锅,用的餐具也是中国传过去的筷子和勺。
所谓日料根本就不是类似于西餐的一个体系,只是中餐框架之下的再加工。
就好像意大利菜、英国菜、法餐都属于西餐。
而东方因为有中国这个宗主国的存在,与其说是东方菜系,不如都归类为中餐的子系。
一个衍生品哪来的自信去吹嘘比祖宗厉害?
日料想真的去除中国影响,就不把大米、河豚制作法、抹茶、生鱼片、豆腐、鱼饼的版权给收回去了。
筷子能不能别用?
西餐有刀叉、印度有手抓,至少餐具人家就是自成一体的,日料天天牛皮成这样,怎么还用中餐的筷子?
老实说,国内有一帮日料党,天天花式吹日料,其实都是近10年才形成。
2010年之前,中国除了上海、大连等部分城市,日料店极其罕见。
2010年之后日料店才开始进军中国腹地,在各个城市遍地开花。
也就是说,别看知乎上把日料很多人吹的天花乱坠,其实放10几年前他可能连日料有啥都不清楚,最多也就是看日漫知道个寿司。
日料在中国开店时间太短,其实大部分国人吃日料也就是图个新鲜。
为什么是2010年呢?
因为根据过往经验,一个国家人均gdp突破2000美元之后国内才会形成餐饮和娱乐的消费市场。
就像国内的蜜雪冰城在东南亚遍地都是,唯独一个国家没有,就是缅甸。
就是因为缅甸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左右,餐饮消费市场做不起,缅甸人再喜欢中国的食物他们也吃不起。
中国2006年人均gdp才突破2000美元,当年崩溃论盛行,海外公司光是调研市场就用去了4年时间,他们才终于相信中国人均GDP不是造假,2010年日料才跟上了中国发展的反射弧大举进入中国市场。
日本倒霉就倒霉在这。
因为就在2010年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然后2014年超过日本的2倍、2021年超过日本的3倍、2022年超过日本的4倍。
中国市场刚有了接纳日料的条件,同时居然中国资本力量就爆掉整个日本了。
你可以回忆一下,各种伪日本符号,比如原神、名创优品、奈雪的茶、午后的红茶、元气森林是不是都是2010年之后出现的?
正是因为中国经济总量超过了日本,所以中国资本力量更强,但由于中国人均仍旧与日本差异较大,所以2010年之后,中国资本凭借体量优势,开始将日本元素占为己有。
其实2010年之后,大部分日本文化符号的钱都进了中国公司的口袋里,日本只能喝汤了。
这就是为什么2010年之后日本开始大骂中国抄袭、山寨,它这是眼瞅着一个个大肥羊都被别人宰了心里着急啊。
换做是韩国、泰国、港台这些都是不存在的,为什么?因为这些地区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经济总量上日本是压了他们它们一头,所以这些地区日本文化符号所产生的经济价值大部分都进了日本公司的腰包。
哪像中国,山寨比本尊做的规模都大。
既然是中国公司创造的伪日本文化符号就好办了,一旦他们做大,各种争议之下,它们就会自主的开启了再中国化和去日本化的浪潮。
等于说借用一下你的“高级感”完成了原始积累,马上把你扔一边了。
如果中国人均gdp在2000-4500美元之间停留10-20年时间,恐怕这些伪日本文化元素都不可能出现在国内。
因为中国人均GDP只有在这个区间才能达成两种条件。
1.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形成餐饮、娱乐消费市场)
2.中国gdp总量落后于日本。(日本资本有实力在中国市场上压倒中国资本)
谁能想到中国2006年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仅仅4年后的2010年中国人均gdp就到达了4550美元,也就是这一年gdp超过了日本。
日本资本在中国缺乏铺陈,日本文化在中国人心中虽然有高级感,但日本资本没有从中赚到多少钱。
所以从某种程度上也要感谢名创优品、原神、B站等借壳上市的中国资本,没有让服务外汇被日本人赚走。
2010-2020年可以说是日本文化元素在中国资本市场上的黄金十年。
2020年之后又走到了另外一个层面,也就是中国沿海部分城市人均开始赶超日本。
日本迎来第二次滑铁卢,也就是日本文化元素在中国渐渐不吃香了。
2023年8月的数据,近1年来中国市场新开日料店6055家,倒闭10475家,1年时间缩减数量达4420家。
如果说2010-2020年是被中国资本刮分日本文化元素的10年。
2020-2030年就是日本文化元素不再吃香,中国资本抛弃日本文化元素的10年。
日料店在中国扎根的太浅。
2010年才第一次走进中国大众,2024年就要离开了。
港台之所以日料一直受欢迎,是因为港台人均gdp超过2000美元之后的40-50年GDP总量一直低于日本。
日料已经在港台扎根了,并且这些日料大多是纯正的日本店铺,利润大部分汇回日本本土。
在中国大陆是满打满算才待了14年。
日料并没有变成大部分中国人的日常饮食。
随着国潮的复兴,包括日料在内的所有日本文化符号都会变成越来越平庸,进而走向小众和平价化。
这也是一个物资匮乏的岛国餐饮应有的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