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篇帖子。
(转载Yahoo新闻)揭开日本“米荒”的真相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7

2024年8月后的一段时间里,日本出现白米短缺状况,引发了消费者的极大担忧。虽说这一时期原本就是新米上市前库存减少期,但稻米批发价格也在上涨,创下了自2006年日本农林水产省开始调查以来,8月份稻米批发价的最高水平,直接给日本民众带来了“吃饭压力”。尽管日本政府对此做出了一番解释,但日本经济产业研究专家山下一仁指出,日本稻米短缺的真相并不那么简单。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7

“米荒”为何而起?

超市货架上的白米断货,价格也不断上涨。然而,日本农林水产省并不承认稻米短缺。

官方解释如下:在供给端,去年夏季的酷暑影响了稻米生产。在水稻抽穗期,持续的高温导致米粒胚乳内部出现横向裂纹“惊纹粒”,以及由于淀粉积累不足导致的发白、浑浊的“白粒”。这样的米在流通阶段会被筛选掉,因此造成精米出米率降低。在需求端,除了外国游客成长外,还有稻米变得比面包更加便宜以及南海海槽地震风险引发民众囤积、抢购白米等原因。

但是,以上因素在稻米整体供需量中的占比可谓微乎其微,即使加起来至多也不过5%。问题的本质在于,生产和消费的这些细微波动,会对米价和供需带来巨大的影响。这与粮食供求的特殊性有关。

人的食量是有限的,胃不是“无底洞”。如果产量增加,并试图让市场消化掉它们,那么就必须大幅降低价格,这就是所谓的“丰收悖论”。相反,歉收则会导致价格飙升。另一方面,假如需求增加,农业生产也无法迅速跟上。也就是说,即使6月市场对白米的需求增加,要增产也必须等到来年9月。因此,生产或消费的微小变化都会导致价格大幅波动。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7

农林水产省隐瞒的真相

对于日本农业协同组合(日本农协,通称JA)和农林水产省来说,供应减少、米价上涨是他们所希望的。反之,出于粮食供需的特性,他们唯恐哪怕是幅度很小的供应量增加而导致米价下跌,因而将供应量引导向一个较低水平。此次就是需求的微增和供应减少导致的米价大幅上涨。

此外,还有一个被隐藏的事实。去年的稻米收成指数为101,高于正常年景。然而,收成指数指的是单位面积产量(即“单产”)的高低,因此即使收成指数达到100,但若种植面积减少,产量仍有可能低于前一年。

2018年日本政府宣布废除“减耕”政策(即通过减少水稻种植面积,控制稻米生产——译注),但这其实是安倍晋三政府的骗局。JA和农林水产省一直在以稻米需求每年降低10万吨为由,持续推进减耕。去年的稻米产量从前年的670万吨减少至661万吨。也就是说,在所谓的酷暑造成减产之前,去年的稻米产量就已经因为减耕而减少了。

1993年日本也发生过“米荒”,许多人以为那次危机是冷夏造成的,但根本原因也是减耕政策。当时的潜在生产能力为1400万吨,但减耕使产能降至1000万吨。加之歉收,最终实际产量减少至783万吨。但是,如果当时年产1400万吨稻米,然后出口400万吨,那么即使遭遇冷夏,也可以保障1000万吨的生产与消费量。现如今,减耕已使水田面积减少了4成,产量被控制在650万吨左右。如果停止减耕,将多出来的400万吨用于出口,那么如果遭遇供不应求的情况,只要稍微减少出口量,就可以防止日本国内发生“米荒”。实际上,欧盟也面临农产品过剩问题,但他们没有采取减耕,而是透过出口来解决这个问题。如果在欧盟,“米荒”就不会发生。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7

农林水产省为何不采取措施?

稻米通常在9月秋收后存入仓库,逐步销售至次年收获季。今年8月后的一段时间里超市白米断货,是因为正处于陈新白米的交替时期。然而,尽管明明在1年前就知道去年稻米产量遭受高温带来的损失,库存有100万吨稻米的农林水产省却没有采取任何应对措施,这是为什么呢?

从前些年开始,JA和农林水产省就一直在指示引导农民进一步减耕。日本全国农业合作社联合会(简称JA全农)与批发商的稻米交易价格从2021年产稻米每60公斤1万2804日圆,上升到2022年产1万3844日圆,2023年产稻米则达到1万5306日圆,两年里上涨了20%,这也是10年来的最高米价。此外,今年产稻米的概算金(JA支付给农民的暂付款)比2023年产稻米提高了2到4成。米价上涨对于JA和农林水产省来说,是一种“成果”。如果投放储备米,供应增加,米价就会下跌。

农林水产省称,今年生产的新米上市后,白米短缺问题即可得到解决。但是,今年产的米本应在今年10月到明年9月之间逐步消费。如果提前消耗,那么明年8月新陈交替之际将再次发生“米荒”。而且,今年也是酷暑,所以米价不会下降。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8

根本性对策:废除减耕,直接支付,恢复复作

政府通过财政支援向国民提供价格低廉的医疗服务。而减耕则是一项异常的政策,它透过向农民提供高达3500亿日圆的补助金(由纳税人承担),来减少供应,从而推高米价(增加消费者的负担)。抬高主食稻米的价格,比消费税更具累退性。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8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8

自1961年以来,全球稻米产量成长了2.5倍,而日本则反其道而行,给农民掏补助金,让他们减产足足4成,粮食自给率下降可谓情理之中。在二战前,推翻了农林省减耕方案的是陆军省。事实上,减耕与安保是背道而驰的政策。

如果废除减耕政策,日本可以生产1700万吨稻米。国内消费700万吨,出口1000万吨,这样即使国内供需发生变化,也只需要调整出口量,就能解决问题。

目前,日本与美国加州稻米几乎已经不存在差价,有时日本米甚至更便宜。如果废除减耕政策,价格还会进一步下降,推动出口的成长。如果产量超过国内消费量,多余部分用于出口,那么该作物的自给率将超过100%。稻米的自给率可达到243%,粮食整体的自给率将超过60%。最有效的粮食安保政策,便是废除减耕,增产稻米并推动出口。平时出口稻米,一旦出现进口中断的危机,就将原本用于出口的稻米转为国内消费。现在,日本为了储备米每年需要花费500亿日圆,但是如果采取上述方案,平时的出口米实际上就能起到无偿的储备作用,无需增加财政负担。

然而,日本无法废除减耕政策,因为这是JA发展的基础。高米价留住了成本高昂的小型兼职农户。这些农户将超过其农业收入4倍以上的非农业收入(如薪资收入)存入JA银行。此外,这些对农业失去兴趣的农户,将他们的农地转为宅地出售,并将获得的巨额收益也存入了JA银行,这使JA发展成为存款总额超过100兆日圆的巨型银行。透过减耕抬高米价,维系兼职农户,加之JA是日本唯一可以同时经营银行业和其他业务的法人,两者交织在一起,推动了JA的发展。

但是,承担了减耕补助成本的纳税人,支付著高昂粮价的消费者,因交易量减少而倒闭的中小型稻米批发商,因小型兼职农户的存续而无法扩大规模的全职农户,在进口一旦中断的危机时刻失去粮食供应保障的国民——所有这些人都是现行农业政策的牺牲品。尤其是没有政治影响力的稻米销售商,他们无力抗议农业政策,只能关门倒闭。日本国宪法第15条第2项规定“所有公务员都是为整体服务,而不是为一部分人服务”,农林水产省的行为显然是违反宪法的。

有观点指出,米价下跌会导致稻米生产难以为继。然而,为了维持稻米生产而减少产量(即“减耕”),这难道不是自相矛盾吗?美国和欧盟早已改革保障农户收入的措施,由保护农产品价格,转为政府向农户直接支付津贴。即便米价下跌,只要向全职农户直接支付费用,那么不仅是全职农户,透过向其出租耕地获得租金收入的兼职农户也能从中获益。如果采取这种政策,财政负担仅1500亿日圆便足以。

过去,农民在收完小麦后,6月开始插秧,但由于受到农户兼职化的影响,插秧时间提前到了日本黄金周连假期间,复作随之消失。如果恢复到原来的插秧时间,10月收割水稻,那么既能避免高温带来的生产风险,也能增加小麦产量,进一步提高粮食自给率。

从国民的利益出发,政府应该废除减耕,实行直接支付,恢复复作。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8

标题图片:冈山县冈山市内一家超市中,白米货架上空空如也(山阳新闻/共同通信Images)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8

山下一仁 [作者简介]

佳能全球战略研究所研究主任、经济产业研究所首席研究员。生于1955年。1977年进农林省工作。历任日本驻欧盟使团参赞、农林水产省地域振兴科长、农村振兴局副局长等。2008年退职。近作有《TPP闹剧及后台农协煽动开放门户之恐怖的远谋深算》(OKURA NEXT新书,2012年)、《农协的阴谋》(宝岛社新书,2011年)、《农业大爆炸的经济学》(日本经济新闻出版社,2010年)等。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1-15 19:18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