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象:
說一個殘酷的事實,西方殖民有好幾種模式,第一種是亞洲模式,西方殖民者把亞洲當地人視為奴隸,壓迫奴役當地人以榨取利益;第二種是黑非洲模式,西方殖民者把黑非洲當地人當做動物,打獵取樂、抓來賣錢、抓來當貓狗寵物、抓來當牛馬;第三種是美洲模式,西方殖民者把當地人當害蟲,以種族滅絕的模式進行「無害化處理」,最終殖民者鳩佔鵲巢,完成人種轉換。
在二戰後的民族解放運動中,只有第一種和第二種模式下的人民才會把被殖民視為恥辱,第三種根本不會,因為第三種模式下已經沒有當地人了,現在的主體民族就是殖民者後代,他們只會為自己祖宗的「武德」感覺到光榮,認為自己的祖先給當地帶來了文明。
很遺憾,澳大利也和紐西蘭就是美洲模式,原住民基本被消滅完了(紐西蘭的毛利人可能會好一點),現在的澳洲和紐西蘭本來就是殖民者建立的國家,這兩個國家的主體人口也是殖民者的後代,也就是英國人的後代,你說他們會為自己的祖宗感覺到恥辱麼?
不,他們只會為感覺到自豪。所以澳洲人和紐西蘭人對自己國家國旗上有英國的標誌安之若素,很多人覺得天經地義、理所當然。
現在的澳洲人國慶日是1月26日,這是為了慶祝第一批英國殖民者打到澳洲的日子。1778年1月26日,英國船長亞瑟·菲利普駕船帶着一批英國囚犯,總共11艘船抵達新南威爾斯州的傑克森港(今悉尼港),並在傑克森港建立了第一個英國殖民地。——這也可見當地人對殖民者的態度。
英國殖民者來到澳洲時,這裡生活着500多個土著部落,約75-100萬人。到澳洲建國時,土著人口僅有約6萬人左右,最慘絕人寰的是塔斯馬尼亞人被殘酷滅絕。1803年,塔斯馬尼亞島上生活着20個部落約6000名塔斯馬尼亞土著居民。他們遭到了殖民者的殘酷迫害,被強迫成為奴隸和勞工,整個種族慘遭圍剿式屠殺。到1832年,倖存的200多人被囚於沒有水源和糧食的弗林德斯島。1876年,最後一名苦苦掙扎的塔斯馬尼亞人死亡後,屍體被做成標本,放置於澳洲的霍巴特博物館進行展覽。面對如此瘋狂的種族滅絕黑歷史,澳洲不以為恥反以為榮。甚至將殖民者首次登陸的1月26日確立為「澳洲日」進行慶祝。
——————————————
以下針對評論補充一點,和原問題其實無關。
評論中有人提到俄羅斯,還有提到中國的——其實前文所述的三種模式,主要是西方殖民者的模式,這個「西方「,一般認為是西班牙、葡萄牙、荷蘭,以及後來的英法等國,俄羅斯和這個」西方「說實話有點不太搭界,中國就更不一樣。
中國更講究文化和血脈的融合,而不是奴役和殺戮。時機不成熟時,以羈縻為主,時機成熟後,就推動文化和血脈融合。
不說遙遠的炎黃,也不提鮮卑、契丹之類的融合,也說大航海之後,大批中國南方民眾下南洋,如果把這也看做殖民的話,就會明顯發現,中國人無論到了現在的越南、泰國、馬來半島,還是印尼,既沒有搞奴役、也沒有搞奴隸貿易,更沒有舉起屠刀,反而有點小心翼翼,要麼聚族而居,要麼想辦法融入當地社會,不到萬不得已的時候,很少訴諸暴力。——追求文化和血脈的融合,也算是東方的特色吧。
至於俄羅斯,介於東西方之間。俄羅斯對待哈薩克等中亞民族、對待西伯利亞的蒙古人,既有奴役、羈縻的一面,也有暴力屠殺的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