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8篇帖子。
(轉載知乎)是身體狀態影響情緒和精神呢,還是情緒和精神狀態影響身體?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2

比如說身體和累很疲憊的情況下是會讓情緒自然而然的失落嗎?

或許在身體疲憊的情況下突然遇到一個高興的事,或者聽到個特別讓人興奮的消息,那麼這個時候的身體狀態會隨着情緒的變化而變化嗎?

但是有些時候心情低落或者難過的時候,睡一覺第二天早上就會覺得之前的事沒那麼大不了的,這不是身體狀態能改變情緒與精神嗎?那麼精神和身體那個更先一步呢?

那麼可以用情緒和精神彌補身體狀態的不足

或者用身體狀態去修正情緒呢

如果可以的話那大概需要怎麼詳細的去實施呢?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3

身體決定精神。見一個人精神有問題,必然要從身體上找原因。精神萎靡,是不是腎精不足了?脾氣易怒,是不是肝出了問題?還有健忘,是不是心或脾出了問題?然後加以辯證,調理身體,解決精神問題,這是中醫的路子。還有道功的路子。

比如調脊柱,就是脊柱一節一節蠕動,從尾椎頂上去,頂到什麼程度?要頂到腦袋後仰,此時再一節一節頂下去,這個過程重複幾遍,自會變易心情。但一節一節蠕動沒那麼容易的,蠕動是什麼?就是你根本看不出來我在動,在你眼中,我是靜止的。

還有個簡單辦法,坐在高椅上,全身放鬆,腳懸空,離地大約一腳踝的高度,晃蕩腿,晃蕩時要眯起眼。

精神也確實極大影響身體,所以古話說怒傷肝、喜傷心、憂傷肺、思傷脾、恐傷腎。金庸寫神鵰俠侶里古墓派武功不能動情慾,就是借用了這個原理。練功和技擊不一樣,一定要保證心情舒暢,否則影響氣血運行,而氣血運行好了,心情也會舒暢。



作者:空空如也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33034/answer/333706433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3

作者:活着的那些事兒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33034/answer/208736826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情緒與身體狀況是相互影響的。

在中醫看來,身心是一體的。我們身體的五臟對應着五種情緒~心主喜、肝主怒、脾主思、肺主悲、腎主恐。這種對應關係怎麼理解呢?我們大喜時會傷心,大怒時會傷肝,多思時會傷脾胃,悲傷時會傷肺,恐懼時會傷腎。反過來,當我們心血不足時,人就比較難感覺到開心;肝火旺時容易生氣;脾虛時總有很多莫名其妙的思慮;肺氣不足時老是莫名地想哭;腎氣不足時容易感覺恐懼。

有些人總會感覺莫名地情緒失落,這其實是身體五行(五臟)失衡之後,引起的情緒失調。所以,我們在調理抑鬱症、焦慮症等心理疾病的時候,從調理身體入手,往往能獲得很好的效果--他們最先感到的是情緒變得平和、舒暢。

那麼情緒和身體健康哪個佔主導作用呢?這個不一定。像我們給小孩子做身心健康管理,遇到一些情緒有偏頗的孩子(例如多動症、愛發脾氣、較內向敏感等),他們的身心狀況主要是身體狀態(特別是先天體質)佔主導。因為孩子的心靈比較簡單,沒有什麼心事。

大人則不同,大人有很多心結,有很多固有的認知--這些都會影響他們的情緒,從而影響他們的健康。現代常見的情緒病,例如乳腺癌、胃癌、大腸癌這些,都是情緒影響健康的典型例子。

所以如何判斷情緒和身體健康哪個佔主導,還是需要根據個體情況來分析。

如果你對這方面感興趣,歡迎關注我哦!我就是研究身心健康管理的,有很多相關的案例。如果你想了解自己的身心情況,也歡迎諮詢。

活着的那些事兒

11 次諮詢

5.0

1062 次贊同

去諮詢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3

身體是一個整體。獨立的分析甚至對立,只是人為的、主觀的。我們是如何知道另一個人情緒的?可能從一個人扭曲的面容、咆哮的聲音。面容的扭曲本身就是臉部肌肉收縮的結果,這個結果有賴於神經傳導,神經傳導需要特定的離子通道開啟或閉合。至於咆哮,大家可以自行分析所需要的物質過程。

就像你觀察到的,情緒和精神和身體本身就是一個統一體。一個人肢體的動作行為的狀態直接表達其情緒和精神的狀態!甚至我們根本不用看診斷報告、僅僅是通過一個人身體的衣着、動作、表情就可以判斷其是不是「神經病」……一個行為舉止(肢體的動作的)都很正常神經病(精神的情緒的)是不存在的。

所以,我一直有點兒搞笑的說

「身體改變是兩個靈魂(教練和會員)碰撞的結果」。



作者:身體探索者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33034/answer/208642829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3

1.互為因果,或者說二者很緊密的一體也行。由因到果往往很迅速。

2.誰先收到外界刺激,誰往往就是因。來一個重大信息刺激——情緒波動——激素水平變化——身體做出反應;或身體遭受刺激(包括營養水平)——激素水平變化——情緒變化。二者可逆。如果有一個方向明顯遲滯甚至不動了,幾乎肯定出大麻煩了。

3.主要的核心中樞是植物神經系統、連同相關的神經遞質。而觸發它的主要是腎上腺素、性激素、甲狀腺素、生長激素這幾個底層激素,當然也有甲狀旁腺激素、胰島素等等其他的參與。



作者:更深的藍2017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33034/answer/209015226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3

MNT筋膜師:


互相影響,比如長期慢性疼痛會影響情緒和心理,長期的憤怒和情緒不佳也會影響自身激素分泌或者女性朋友可能會導致乳腺癌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4

陶術:


圖源:Pixabay

當人們感到緊張、害怕或者其他強烈的情緒時,他們的身體會進入一種所謂的「應激反應」狀態。這種狀態下,心率會加快,呼吸加深加快,血壓升高,肌肉緊繃等等。這些生理變化是身體為了更好地應對可能的危險而做出的反應,但是它們也可能導致人們感到更加緊張和不安。


這也引起了科學家們的疑問,情緒與身體機能之間,到底 「誰是雞誰是蛋」 ?


2023年3 月 1 日,發表於 Nature 的一項新研究 Cardiogenic control of affective behavioural state 為這個問題寫出了一個答案,並且 Nature,Science 同時配發了三篇評論——揭示了心率與情緒之間的聯繫。



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懷疑心臟和大腦之間的串擾會影響心理健康,為了證實這一想法,美國斯坦福大學的光遺傳學之父 Karl Deisseroth 和同事開發了一種非侵入性的光學起搏器。


他們給小鼠注射AAV9血清型遞送表達光敏感通道蛋白視紫紅質(ChRmine)的基因,使ChRmine在小鼠心臟中特異性均勻表達(由小鼠心肌肌鈣蛋白 T 啟動子(mTNT)控制)。這樣可以讓小鼠心臟中的肌肉細胞對光敏感。然後為小鼠設計了一件背心,這件背心可以發出紅脈衝光直接透過身體到達心臟。利用光信號靶向控制心肌細胞,可以將小鼠的心率提高到每分鐘900次(小鼠的基準心率為每分鐘660次),並且不會引起小鼠運動障礙。在光信號停止後,小鼠心率會恢復正常。

利用這項新技術,研究人員使用高架十字迷宮(EPM)試驗測試了焦慮相關行為,發現與對照小鼠相比,接受光學起搏的小鼠對設備開放臂的探索有限,小鼠更傾向於留在封閉臂的保護區域內,在開放場地測試(OFT)期間小鼠也會避開中心區域。這表明,光學起搏誘發的心跳加快會增強小鼠的焦慮行為。

▲心率增加誘發焦慮樣行為


研究人員進一步研究了這種環境依賴的焦慮相關行為的增強是否可以轉化為經典的操作性任務。他們對小鼠進行訓練,只要小鼠按下槓桿就可以獲得飲用水,但會受到電擊。


結果發現,當小鼠的心跳加速到 900 次/分,電擊機率 10% 時,小鼠停止了按槓桿求水的行為。與之相比,對照組小鼠則是在電擊機率為 30% 的時候才會停止求水行為。這更加確定了心率加快後會升高小鼠的焦慮水平。


接下來,研究人員測量了小鼠的大腦活動,以此識別心腦軸潛在的神經相關性和機制。他們對小鼠進行全腦範圍的篩選以識別受光學起搏影響的區域,發現 光學起搏小鼠許多腦區顯示 tdTomato(亮度最強的熒光蛋白)表達增加,同時pIC(後島葉皮質)和腦幹中 Fos mRNA (早應激反應基因)的內源性表達增加。


▲在對照組和pIC中表達chrmine的小鼠心臟起搏後,通過原位雜交Fos mRNA(洋紅色)測定Fos+細胞的百分比


數據也顯示,plC 和中樞自主神經網絡的其他區域明顯受到光學誘發心率過快的影響,這與人類神經影像學研究一致,說明後島葉與心臟內感受相關聯。為了確定與心臟相關的焦慮迴路是否可以被特異性調節以影響焦慮行為,研究人員使用視紫紅質 iC++ 對後島葉進行抑制。發現在光學起搏期間抑制後島葉減少了心率過快引起的焦慮行為,這表明後島葉可以傳遞心率影響焦慮的信號。



心率加快是情緒焦慮的一個表現,同時它也可以通過神經生理機制影響情緒焦慮。


這項研究確定了大腦檢測心率的機制,並展示了這反過來是如何控制情緒行為的。也意味着從此以後管理焦慮不再只有大腦這一條路可以走,有助於慢性焦慮症的治療。


參考資料:

[1]Hsueh, B., Chen, R., Jo, Y. et al. Cardiogenic control of affective behavioural state. Nature 615, 292–299 (2023). https://doi.org/10.1038/s41586-023-05748-8

[2]Reardon S. Anxiety can be created by the body, mouse heart study suggests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Mar 1]. Nature. 2023;10.1038/d41586-023-00584-2. doi:10.1038/d41586-023-00584-2

[3]Couderc Y, Beyeler A. How an anxious heart talks to the brain. Nature. 2023;615(7951):217-218. doi:10.1038/d41586-023-00502-6

[4]https://www.science.org/content/art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4

fongyifei:


互相影響,身體差時,脾氣也會變壞 ,精神萎靡時,身體也會出各種各樣的問題!身心健康講的就是精神身體雙健康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4

謝邀。

只要身體好,精神就會好,只要精神好,身體也會健康。這就是形神一體的理論。

形神一體的核心所在,就是杏仁核。

杏仁核在心理方面是我們情緒調節的中樞,而在生理方面,它關聯的兩條通路和我們的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有着密切的關係。

當我們調節情緒時,我們其實也是在調節心血管系統、免疫系統等和我們的身體健康相關的人體系統。

因此,大腦是心理的物質基礎,不存在脫離大腦的心理世界。 

在《你的生存本能正在殺死你》這本書,就明確提到了焦慮會損害人的身體健康,而這種日積月累導致的不適感,又會產生恐懼的情緒,進一步傷害了人的行為。

所以,當你出現一些感冒發燒的前期癥狀時,你可以試着想一想自己最近有什麼壓力,有什麼讓你不愉快的事,然後給自己做一個簡單的心理疏導,去除掉壓力源,去除掉焦慮,去除掉挫折感,也許你的感冒發燒就會有所緩和。

「喜樂的心,乃是良藥。憂傷的靈,使骨枯乾。」

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所幫助。



作者:無疆Boundinfini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33034/answer/271541320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28 23:24

作者:閉關修花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82533034/answer/348057792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我們常常形容一個人,精神萎靡,無精打采,也說明我們從一個人的外觀表現上能夠窺探到此人的心理狀態。

心理學家通過研究發現人的身體狀況和精神心理是緊密相連的,是相互影響的,一個人的身體狀況處於什麼樣的狀態,必然會對心理因素產生影響,從而影響人的做事和效率,而好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可以讓一個人身體健康,比如長壽的人,通常都是心理狀態非常良好的人。

一個身患重病的人,吃飯是沒有胃口的,那麼他的心情必然是猶豫低沉,他看天空都是黑色的,所有的鮮花和掌聲都是讓人煩躁不安的。

因為生病的人是很絕望的,精神是非常的萎靡不振,身體的各項指標都惡化的情況下,他看待事物都是絕望的,許多偉大的作家,藝術家,明星,由於身體有疾病,最終不得不走上絕路。

比如香港的著名的明星張國榮先生,常年患有嚴重的抑鬱症,而不能走出絕望悲觀的陰影,最終不得不從高樓跳下身亡,甚是讓人心痛。

還有著名的作家三毛,她也是因為多年疾病纏身,悲觀絕望,最終自殺身亡的。

可見身體的健康是心理健康的必要的保證,所以說如果我們情緒不好的時候,我們就要學會調節,讓自己的身體恢復常態,比如說好好的休息一下,關掉手機,美美的享受一頓美餐,和朋友們到新鮮的空氣的樹林里散步。

如果一個人的身體狀況很好,那麼精神一定非常旺盛,神清氣爽,渾身有使不完的勁,那麼我們做事的效率就很高,看待事物的角度或者眼光也絕對不同。

現在科技很發達,醫學也很發達,但是由於食品安全的問題等等,還有更重要的是個人的生活習慣,影響一個人的身體和精神因素。

許多人喜歡吃一些食物,那些食物含有很多添加劑和科技與狠活,比如說有的人非常喜歡吃燒烤,加了一些孜然粉和一些調料,那些燒烤在高溫情況下,如果處理不當會產生能致癌的一些物質,在這些人享受食物的同時,還會大量的飲用一些飲料和一些含有酒精類的,必然會造成身體的刪減平衡都被破壞,有的人暴飲暴食,都會對身體的平衡系統造成破壞,久而久之,就會出現身體狀況的每況愈下。

人的身體就像一部機器,裡面有各種各樣的零件,在經年累月的運轉中它就會出現破損,所以需要修復與保養。


而有些人不好的生活習慣就會造成這種破壞更加嚴重,有的人不定時的就餐,飽一頓飢一頓,有的人貪杯,有的人迷戀某類食物,比如酗酒,抽煙,過度的飲用咖啡等等,大量的這類食物的飲用會讓人的身體出現惡化。

實際上我們老祖先很早就告訴了我們,要注意養生,古人們發明了很多養生的方法,比如像一些五禽戲,太極拳,呼吸,吐納等氣功,讓我們的身體得到修復和鍛煉,這些好的飲食習慣和鍛煉的措施需要我們不斷的學習,繼承並發揚下去。

生命在於運動,運動也要適量,要根據自己身體的情況進行調整,讓自己的身體適應我們的心理狀態,不能因為我們的身體出現了狀況,就出現消極悲觀的因素,所以樹立積極樂觀的心理,有一種很好的心理暗示,促使我們發揮主觀能動性,主動的去適度的鍛煉身體,促進健康。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