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9篇帖子。
(转载知乎)Pua到底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行为会被认为是pua?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作者:Serenitt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238406417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01 什么是“PUA”

“PUA”一词近年来在网络上十分流行。简而言之,“PUA”就是一种“精神洗脑+情感虐待+行为控制”。权利不平等的关系是“PUA”的温床。这世上并不只有男性“PUA”女性, “PUA”也不仅仅存在于两性关系中。在职场、友情、甚至亲子关系中,都可以看到“PUA”的踪影。

前段时间王力宏与李靓蕾的离婚事件,或许很多人会感到疑惑,为什么一位高知女性能容忍如此不平等的婚姻五年之久。然而,我却不断看到周围许多同样接受过高等教育的朋友、来访,正在经历类似的事件。

比如,小明。

小明与前任分手五年多了。在最后分手时,前任一怒之下,对小明拳脚相加。临走前,前任还朝蜷缩在地上的小明吐了口口水。

可能很多人会想,如此暴力、恶劣的前任,幸好分手了。然而在分手后的五年间,小明却不断想起前任,怀疑自己分手的决定,并多次企图与前任复合。

当被问起为什么想复合时,小明很自然地重复前任以往对TA长期的洗脑:“这个世界上只有TA最爱我,再也找不到其他人会对我那么好了。”

旁人不解:“可是TA打你、侮辱你诶。”

小明答道:“也就那一次,可能是因为TA太爱我了吧。”

或许在小明心里,被人抛弃,不被人爱,远比被打、被骂更恐怖;

前任言语上告诉小明的“爱TA”,远比小明自己身心受到的虐待更“真实”;

小明宁愿不断“反省”自己的错误,也不曾设想,或许对方才是“有问题”的那个人。

可能有些人会说,这小明也太傻了吧,遇到这样的人渣还不死心,还想要复合?!然而,如果将你我放入小明的处境,很有可能,我们会做出同样的行为。

因为,1)“PUA”就像是温水煮青蛙,让人不易察觉自己的边界正在一步一步被入侵、被践踏;2)很多受害者可能一直在类似的“PUA”环境中长大,不断被教导“权威”是正确的,我们自己的感受是不可信的。


02 温水煮青蛙——你在被“PUA”吗?

那些“PUA”者总是以迷人的形象出现,不断试探你的底线,不断得寸进尺。如果你在一段关系中,感觉不舒服,却不断怀疑自己感觉,那么,你可能需要停一停,想一想,自己是否频繁经历以下一种或几种情况时:

1.对方总是明里暗里表示,你不够“听话”、“懂事”、“体贴”,或其他令你觉得自己“不够好”、不符合“传统期待”的评价;

2.对方不断告诉你,这个世界上只有TA是真正爱你,除了TA,再也没有其他人会对你那么好;

3.虽然你感到自己一直在受委屈,在迁就对方,却不断质疑自己,是不是自己太敏感、要求太多、或不够“听话/懂事/体贴……“(那一串对方经常给你的评价,或长期以来耳濡目染的社会价值观);

4.对方不断给你灌输TA的价值观,贬低否定你的价值观,并“强迫”你放弃TA不认可的想法;

5. 对方非常擅长激起你的罪恶感,不断重复强调他为你付出了很多、忍受了很多,而你却不断令TA失望、伤心、难过……

6.对方有时充满魅力,让你为之迷倒;有时强势、有侵略性甚至暴力/冷暴力;而过后又会“真情实意”地向你道歉认错,许诺“以后再也不会了”;不断重复循环这三个角色;

7.对方不喜欢你与别人接触,让你疏离其他亲朋好友,逐渐只以TA为你的生活中心和重心。


03 成长中的“PUA”——“我不知道的事”

在阅读以上文字时,你是否会感到丝丝的熟悉感?

或许很早以前我们就有过类似的感受?

比如……

小时候……

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甚至老师……也是这么告诉我、对待我的……?

当你在餐桌上吃饱了,停下筷子,却总有人告诉你——“还有那么多,别浪费,再吃一点”?

当你委屈、伤心、哭泣时,得到的却总是——“自己做错事,还有脸在那里哭”?

当你想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兴趣爱好、学校专业、或是想要为自己做决定时,总是被否认、被强迫——“小孩子懂什么,我做的都是为你好”?

我无意否定我们的传统文化与价值观,然而很多时候,这一切似乎演变成:最了解我自己的人不是我,而是旁人?

当我们的身体、感受、情绪、以及思想都不断被旁人否认与侵占时,我们开始变得不相信自己,我们逐渐与真实的自己疏离,我们成为了“PUA”猎手的最佳捕猎对象……

就像小明,儿时做错事经常受到父母的打骂。而母亲最喜欢挂在嘴上的,就是那句“再不听话就不要你了!” 现在即使早已长大成人,小明仍不断害怕自己做错事,不符合别人的期望,会受到惩罚。

高小时,小明开始独自远赴异地求学。当TA感到孤独、害怕、难过,忍不住给母亲打电话时,听到的却是:“每个人都会遇到困难,怎么就你克服不了?”母亲的回复不仅否定了小明的感受,同时,也使小明产生了羞耻感,并相信自己是“不好的”,是“没用的”。

长大后,小明每次回家都会与母亲产生矛盾和争论。争论的最后,母亲总会强势地宣称“我们中国人就是要愚孝的。不管你外婆说的是对的还是错的,我都从来不会违背她的意愿。你是我的孩子,你也要像我对我的母亲一样对待我!”

当小明仍然不愿妥协时,母亲又开始不断哭泣、绝食,不断念叨,“我辛辛苦苦把你养那么大,最后就得到这样一个下场。我活着还有什么意思?!”小明陷入深深地罪恶感,进退两难。妥协?一刀两断?似乎永远没有一个两全的解决之道。

从小不断经历被抛弃被惩罚的恐惧、自我情绪感受的被否定、被强制灌输母亲的价值观及道德绑架,小明在学校也无法融入集体,经常被排挤、被欺凌。

当有一个人向小明释放“善意”和“爱意”时,小明不自觉开始幻想那个TA就是将自己带离苦海的拯救者,只有TA才是真正爱自己的人。小明开始“看不见”那些显而易见的问题,宁愿相信他们的关系是美好的,有未来的。


04 重复 or 停止

或许小明的故事离我们很遥远,或许我们成长的过程没有那么“戏剧性”,遇到的“PUA”也没那么严重。

然而“PUA”并不是一个“有”或“无”的两极。它可以有不同的程度、频率、及表现方式。当我们在一段关系中感到不舒服,或产生质疑时,不要轻易地打消这些感受与念头。停下来,想一想,找朋友聊一聊,听听别人在你的处境,是否也会有类似的感受。

而有时,可能我们自己也在无意识地使用这些方式,对待他人。甚至有意无意地将这些 “手段”应用在自己孩子身上,希望他们能更“听话”、更令人“省心”一些。

当我们忽略、否定孩子的感受、想法,将我们的意愿强加在他们身上的时候,“PUA”正在一代一代地传递下去。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斯夫:


一开始是搭讪的意思,但随着越来越多被pua事件的出现,pua被妖魔化。我对pua的看法就是洗脑,企图对别人进行精神类控制的行为就是pua。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8

PUA全称为Pick-up Artist,

意为搭讪艺术家。PUA起初

指的是一群受过系统化学习、

实践和不断自我完善情商的

男性,后来指用一些社交技

巧和自我包装吸引女性。这

种吸引女性的套路成为pua

学,随着这类套路的发展,

PUA学的目的已经变成了获

得更多战利品,变成了以作

假、伪装、哄骗甚至陷害

等方式,掌控并玩弄女性

的一套理论,不仅力求与

对方快速发生关系,还试

图获取财物和车、房,甚

至教唆对方伤害自己。



作者:离离原上普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40378970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PUA是情感操控,就是一个人可以隐秘的扭曲现实,然后不断地重复,最终让你对自己的,甚至颠覆,只能绝望地相信这个操控者。

任由对方摆布记住如果你在感情中经常听男人说这7句话,你就是在被精神控制。

1、你太敏感了。这句话的潜台词就是你不应该有你的感觉,你不应该做自己。

2、我一点也不难过,一点也不生气,生气的人是你。你必须要否认你看到的一切。

3、我这样做,还不是因为你那样做。他要你签署“免责条款”,你要负全责,他负责“甩锅。”

4、你就是这样的XX的人,你不可能改变的。

5、你很幸运,只有我才能忍受你。不断洗脑,让你相信离开他,你无法独自生存。

6、我对你这么好,而你却这样对我。他把他的行为无限放大,无限的升华,而把你的行为无限丑化。

7、你知道不知道,这样会让我很伤心。他的感觉才是第一位的,你必须以他为中心活着。



作者:卢悦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219195419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1、情绪操纵;

2、宣传灌输;

3、公开羞辱;

4、自我贬损;

5、死亡威胁。

然而,这还是基于一个大前提:对方的信息密度与复杂度还有能量略高。否则,马上证伪其谎言,一脚踢开,或者干脆直接无视。

比如一位虚头巴脑的老板整天给你谈企业文化谈情怀,各种pua员工加班,却一直没有给员工实质福利。

如果员工可以识别这种话术,在有选择的前提下,便果断离开。

或者员工自身能力更强,很可能培养优秀的团队并取得信任,带领团队单干。

然而,大多数我等凡人,都是能量不足,甘当被选择的pua对象。

当然,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作为一个象牙塔里的学生,以上也权当记录个人的一点思考吧。



作者:知乎用户8Jal89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61921708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写点我在工作里遇到的吧

比如说某件事情老板不满意,一般正常表达是:这个我不满意,为什么我不满意,我要求你们做成什么样的,简单几句话就完了对吧?

我遇到的是这样的:

你们呀你们,真是一点心都不用,啧啧啧……搞这么恶心给我看????

你们就是无能,不要给我扯理由,就是无能!你们看看其他公司的谁谁谁,天天在外面跑,你再看看你们,啥啥啥都搞不清楚,还想在这行混?

拍桌子…

咆哮…

拍着桌子咆哮…

哎呀哎呀,啧啧啧…

说自己小时候怎么怎么可怜怎么怎么辛苦,工作的时候如何努力

自己如何如何英明,你们这群辣鸡

没有任何满意的时候

给离职的发各种恶心人的函件给他们曾经接触过的客户或者下家,在函件里把人批的一文不值,包括在公司里干了十来年的老员工

就你们这样,你们出去能干啥,哈哈哈哈

想起来了我再补



作者:Shuai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626854018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29

乾乾终日:


撩妹不负责,主要是目的性,他们目的就是约,我感觉这一点我不批判,但是精神控制和摧残就很值得批判,做人留一点善良,有了优势以后不要变态。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30

作者:永远的小学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2513272/answer/162637624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现在的人那么关注PUA,根本原因是现在的社会教育,没有对情感做出过任何解释。

为什么人会有情感需要呢? - 永远的小学生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24516072/answer/2512930279


当看过一些网上的描述后,我的第一反应是,PUA是一种控制对方情绪的交流技术。

随着更加深入的研究,却觉得事情没那么简单,因为我发现很多行为都符合PUA的标准,不光只适用于男女关系,其本质也并不单是情绪控制,而是一场权力的游戏:当群体的人数大于或等于2时,就会产生主导权归属问题,到底是谁指挥谁,谁又被谁指挥。(三个和尚没水喝的故事也是此理)

这些行为和对象包括,老师要求学生认真听讲,公司领导要求底下员工达成工作指标,还有父亲要求孩子听自己话时,都采取了类似的手段,先疏远然后随心所欲的对其发号施令。

这些现象的共同点是,双方都存在着上下级关系,即一个为上,作为管理者,而另一个则为下,作为被管理者。并且这个流程和PUA极为相似,几乎可以说只是参与者换了一下。

所以,我就提出了一个假设,男女之间的PUA一定也存在着上下级关系,而并不像大多数人以为的是平等的在交流,只不过这个等级关系并不是写在每个人脸上的,而是需要从他们俩之间的互动行为中,进行细致的分析才能得到想要的结论。

其实要论pua的整个流程,不是都在为恶的,虽然骗人不假,但前面几个阶段,不都是在默默付出,让对方获利嘛?

只要节奏控制的好,有人主动来给你送钱,送安慰,维护你自我概念的一致性又有何不好?这就和炒股一样,只要高抛低吸的时机把握好了,对方对你来说哪是什么pua大师,简直就是人间送温暖小天使,送财小童子。

下面细致地分析下整个流程:

第一,第二阶段是什么设立人设,让别人以为你是个人上人,高级权威者。然后用这个身份来吸引,搭讪异性,还各种装逼请客吃饭,这些行为不是在送温暖,那是在干什么?

第三阶段,也是最重要的转折阶段,当双方关系确认后,被追的一方是真的相信爱情,而主动追的那方则是有预谋的先投入后索取。

所以,只有在这种极为苛刻的条件下,被追的那一方才会因为之前对方展示的假人设,而自然地把对方当成上级,自己成为依附于上级的下级。

在这种心理层面的作用下,下级本能地不愿意主动被上级抛弃,而这个假上级就故意疏远与这个刚确立上下级关系的私人下属,以此来加强其对自己的依恋感。

可能你会问,如果对方故意不理你,你也不理他不就行了?

理论上是可以,但个人情感上却需要你不断地去迎合,跪舔对方,这就是人的本能天性,社会性动物天然的服从权威者的天性。因为情绪反应本质上还是工具性刺激反应,是一种没有经过任何大脑思考,也没有任何自我意识参与的,在情绪作用下触发的应激反应,所以自我意识越低的人,对上级的服从性越高。

这就是你为什么在被你领导,爹妈,老师等权威者pua的时候,根本不会去想如果这段关系断了,也不会对我造成什么实质上的影响,或者就算我离开他也不会失去什么,还有可能过的更好;而你想的最多的则是我该怎么挽回这段关系和感情,到底是哭,还是闹,所以你不管怎么选都会被他pua。

看见没,这就是神经回路在这过程中起到的作用,要是你没有相关的经验,你根本不会那么想,更别谈做了,情绪的波动会让你彻底丧失理性,被眼前的泥潭越陷越深。

说说容易做起来难,疏远到什么程度才会是最好,零界点在哪,怎么算都是个问题,所以在实操过程中,这个分寸是很难把握的。

要不然,每个班里也不会总有那么一些无视课堂纪律的差生了。连拥有专业的课堂管理技能的教师都有把握不住的时候,更别提那帮pua渣男渣女了,难道成年人比那些还没开窍的小学生都好控制?

中国现在的结婚率那么低,都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太多造成的,每个人都想着白嫖对方,双方自然谈不拢。所以,那些更加精明的人,就开始到处结交新朋友,蹭吃蹭喝,p完就微信拉黑,反正明天老子还在不在这里混都是个问题。

至于那些被pua真正伤害过的人,需要的不是博得同情,而是增加个人经验,上学没考上好大学不要紧,总不能越上人越傻,傻到连处在叛逆期的学生都不如吧!

我对这些所谓的pua技术一直是持怀疑态度的,能够被这套理论控制的对象实在是太过于理想化了,一个交往才不过几个月的人,跟你没有太强的利益关系,他既不是你上司,也不是你爹妈,怎么可能把你控制的那么服服帖帖的呢?新闻里那些有权有势的大官,不还是被几个包养的小三给搞进去了吗?

所以,只要一个人还具备一点点自我意识,就能很轻易地发现pua的猫腻,或许那些放出来的pua新闻只是教培搞的一些营销策略,目的是骗单纯的压抑不住体内雄性荷尔蒙的年轻男性,去买这些看似有理却无实用的高价课程。

虽然难以想象在男女关系中一个人的自我意识到底要低到何种程度,才能被一个假冒的权威者pua,但还是勉强写点方法论吧。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永远不把对方当成上级看待,然后是不能感情用事,时刻保持着自我意识状态,最后是不断自我提升,自我肯定,永远不在精神上对其产生依赖感,始终保持独立个体状态。

哦,顺便说一下,如果你真做到上述要求,那么也预示着你不再爱他了,已经可以考虑该怎么分手了。

实际上,最难不被pua的关系是父子关系,教师学生关系,还有领导和下属关系,因为其中都牵扯到实际利益问题,除非你个人经济实力太强,否则你将不得不被对方pua,还要摆出一副努力舔别人的姿态。

毕竟谁也不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太远的利益太遥远所以不切实际,只能抓住眼前的利益苟延残喘。


之所以会出现pua行为,其实是从心理层面上的上下级关系确定开始的。

上下级关系进一步解析,就会涉及权力的赋予和责任的产生,这个才是pua的核心,这种本能反应也是深刻在每个人基因里的习性:人会如动物般本能的,无条件的服从上级的一切命令。

具体的过程可以参考我写的另一篇帖子:责任心如何培养。

而pua行为的问题就出在,被下级认可的上级只行使,对下级的支配权,却不对下级负责任。因为情感上认同只停留在刺激反应层面,并没有落实到纸上,所以难以受到第三方的监督规范,也就成了实际上的法外之地。

————————

看了最近的一些新闻,我发现受害者大多数都是拥有高学历的年轻女性,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考试考得那么好的人,怎么会那么容易被骗呢?

这其实是大多数底层人的刻板印象,“神王霸”不过是教培营利机构吹嘘出来的营销手段罢了。

这个道理就和在地摊上卖假药一样,“来呀!来呀!十全大补丸,包治百病!”普通人会信,完全是根据自己浅薄的经验来判断的,把自己吃完饭后有力气的因果观念,强加到吃完药后,病就会好了。那要是患了脑癌或者脑肿瘤呢,那些进入消化系统的药还能治吗?

所以,决定一个人某方面实战能力的指标只有经验,她要是在谈恋爱这方面有经验就行,没经验就是不行,哪怕她考试考得再好,奖得的再多,即使得的是诺贝尔奖也没用,除非这个奖的名字叫奥斯卡。

再有,她们能通过高考,虽然能说明智力上没问题,但是同时也说明,这些人的服从性极高,所以才能通过高考这道身份确认的门槛。

服从性高,证明这些人有很强的等级观念,特别注重人的等级划分,当面对上级时,她们更多的会选择完全的服从和忍耐,绝不会主动质疑对方。

这些通过后天驯化出来的习性,真的是完美的适应了被pua,是被pua的最佳对象,因为她们从小到大都是被这么pua过来的,从各个感知层面上来看都是被pua的最佳对象,或者叫更习惯于被管制的对象。哪天没人pua这些人,或者叫领导这些人,这些人反倒会觉得迷茫而不知所措。

所以,要想pua这些人,其实只需要找到那把激活她们的钥匙,而不需要重新驯化她们,因为早就是成品了。

那重点就在于,如何成为她们心理上的上级,即找到这把钥匙?

要相信在这个世界上,能跟你有一样想法的人,绝对是大多数人,他们早就为了自己的利益做好了充足的准备。

资本家通过各种广告,给每个人心底的最深处都植入了消费主义观念,像什么沙滩呀,跑车呀,钻石呀,红酒呀,在屏幕上多出现几次,那么人自然就会无意识地认为拥有这种物质生活的人就是上层人士,即上级,管理他们的人。

所以,那些杀猪盘的老手们,尽管文聘只有初中,但人家在这方面经验足呀,租车,租房子,租奢侈品,没花几个钱,就能让你“感觉”到他真的是上级。

之后,就是在高服从性的驱使下,感觉要给人钱就真的给人钱了。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人这么聪明,难道就不会怀疑吗?

答案是,那些所谓的聪明和会不会怀疑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

而它们之间的因果关系恰巧是,因为你不会怀疑,所以你高考才能得高分,得高分分配到的那份眼前的蛋糕就特别大。换句话说,这些人现在的地位和拥有的资源就是用他们的听话和服从性换来的。

既然如此,你觉得他们会去质疑那些早已被他们认定为上级的人吗?要质疑,高考就质疑了,还会等到现在?

最后,对于一个人来说,或许几年,甚至几十年就已经算是一段很长的时间了,所以在这段时间里一直被认为对的、正确的东西,就会给本人制造一种刻板印象,你就会认为这样做才对。

但放到更大的对象上,比如整个人类文明史,几年、几十年不过是弹指一挥间的事,几百年也就相当于一根鸡毛。所谓对与不对,都不过是当时人们一时的主观意愿而已。

————————

通过上述分析,可以得出一个结论,一个人要能被别人pua的前提,便是这个人有等级观念,等级观念越强,越容易被pua、被精神控制。

而等级观念是根植我们的传统文化中的,它的名字就叫家长制,一家之中家长具备绝对的权威,可以命令其他成员。

利用这种和军制相似的家长制,可以明确的给每个人划分等级高低,让每个人都遵从长幼、尊卑有序的社会规范。

家长制虽然从表面上已经淡出中国的历史舞台,但它的衍生思想却一直在影响着我们每一个人思维行为模式。

就比如应试教育,一定要有标准答案,给所有划分个优劣,并依次排序公然示之,其本质上就是在给每个人划分等级,确定高低顺位,以此来实施梯次管理,上一级是下一级的家长,可以随便对下属发号施令,而下属却只能绝对服从。

在学校里学生的家长这一角色就变成了上课的老师,而到了家庭中就变为年长的父母或者兄长。如果排名,还相对抽象点,那父母和老师的辱骂、殴打就更为直观了。

所以,一个人要是一直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被暗示这么一个观念:社会上的每个人都是有严格的等级划分的,他们活着就是在争取往更高一层地方爬,成为新的更上一层的家长。

这也是为什么白人男生会说出,“中国女孩都是easy girl ”这样的话了。

因为从小的环境一直在暗示或教育她,白人是比她等级更高一级的,所以当中国女孩一遇上白人男生时,就会感觉自己一定要对他千依百顺、绝对服从对方的一切命令。

但要是这个中国女孩碰到了大陆来的男孩,她可能会对他大肆羞辱,因为在她眼里对方的社会等级比她低。

这就是家长制观念依旧盛行下的外在产物,能被pua就说明此人等级观念强,并视发出命令的人为上一级的家长。

——————

最后说一下,之所以会有“控制”其他人的欲望和冲动,完全是受人体机能限制——因为人的思维并不是相通的,所以其他人真正的想法到底是什么,自己是完全不知道的,也就是所谓的人心难测。

导致的结果就是,每个人其实都只是活在自己的想象世界里。

人各种行为的目的性,其实就来源于无意识的心理表征活动,也就是内心的想象。而这个心理表征/想象,来源于过去感官记忆的重组。

所以,你以为的神秘莫测的本能,实际上只是你根据个人感官记忆在大脑中的重现,再回到现实客观世界所做出的预判性选择。

只是,大多数人的内部信息反馈能力较弱,当这些事情发生的时候,并没有能及时的意识到。(而意识到,又需要重新记忆到。)

所以,父母之所以在第三者视角看来想要控制子女,其本质原因只是他们自己无法区分想象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区别,当然也就无法区分子女和自己是两个不同的个体。

整个过程:操控者在脑中想象出未来的画面——再通过外部感觉器官收集想象对象的信息——想象的信息和感知到的信息进行比对。

信息相似则情绪变好,维持了其自我想象的一致性,但如果结果完全相反,情绪就会失控,不能接受从客观现实感知到的信息居然和想象的不一样,随后在行为上就会演变为辱骂,甚至殴打对方。

所以,这些看似失控的行为,其本质只是否定/排除这个不符合他个人想象的结果,进而可以更加肯定他自己想象出来的那个结果。

(所谓人之目的,人之思维、思想、意识,其本质上不过是人在无意识下重复,并且模仿之前的感知体验过程而已。)

这么做只是为了告诉自己和别人,“我才是对的!”

至于那些受过PUA教学的人,则是把别人教的那些记忆作为一个标准,在之后的实际操作中把对方想象成那个标准,并以相同的行为加以应对。

——————

鉴于有少部分人因为所处的时代不同,缺乏该有的人生经历,进而极度缺乏常识,质疑人类社会是由等级制度构建的。

其中的道理只要稍微读点历史的人都能想明白,因为在历史书上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了,更加可以说这是人类社会亘古不变的规律。

如果还是不明白,只需做这么一个假设:

连你一共有十个人,每个人家庭背景都不同,人生经历也不同,那就会造成遇事时的选择也会不同。比如,吃饭时选什么菜,吃什么主食,喝什么酒。要一起去看电影时,看什么类型的电影,去哪里看,以什么方式付款。

但是,你作为其他人的领导者,想要这些人都去同一家餐厅,吃同一桌酒菜,或者去同一家电影院,去看同一场电影,就需要先统一意见、思想,再去执行。

问题来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其他九个人为什么要听你的?就因为你是他们的领导?

或者就要问领导和其他人有什么区别,才能特殊到能让别人来听你的话?

为了满足这种特别的需求,“天人合一”的学说就被董先生在汉武帝面前拿了出来,到了现代社会则转变为开豪车、穿名牌、戴大金链子。

所以,人们口中的要面子,其本质是要地位,想要其他人觉得自己是个有身份、有地位的人。

通过外表物质上的展示,来让别人觉得自己是上位者、高社会地位的人,进而命令他人听从自己的号令。

(这样才能让别人按照自己心中所想的那样去做,从而维护自己内外部感官记忆的一致性。)

这就是为什么等级制度,具有组建和维持社会稳定作用的现实原因,也因此这种等级意识被广泛的传播到了人类社会的每个角落。

确定了上下级关系、明尊卑,方可管理、统而治之。


等级意识的形成和礼教之间的关系。

礼教教导人们见到不同等级的人,要做不同的行为,比如作揖、跪拜。这些行为的实际作用是让做动作的人自身清楚自己所处的地位,以及让周围的人知道他俩等级谁高谁低。

如果从生理学的角度看,礼教本质上就是在驯化他人,使之形成一种工具性的刺激反应。实际上,礼教的教育方法和那个笼子里的鸽子很相似,动作做的符合主人心意了,就朝笼子里扔颗糖。做的错了,就电击鸽子,让它形成应激反应。以后再做错,电击还没来,鸽子就先吓得尿裤子了。

然后,再玩各种不确定的摇奖式施恩,让鸽子感觉雷霆雨露莫非天恩,为了获得想要的奖励,甚至会做各种奇怪的动作,样子有点像祭司时的舞蹈。

所以,当人面对不同等级的人做出不同的动作时,周围的人以及那个被做动作的人就会知道他的“态度”,即用实际行为告知对方,你和我的等级差距,到底谁高谁低。

这就是现代人为什么喜欢穿名牌、戴名表的原因,他们实际上只是通过外在打扮,来把自己伪装成高等级的人。

所以,所谓的面子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其实只是等级意识,即我在对方面前要表现得等级更高的样子,具体要怎么表现呢?

穿名牌,开豪车,戴名表,这和曹操那个年代里加九锡,什么坐天子一样的马车,其实是同样的道理,都属于礼教的规章制度,目的就是用物质资源的占有权,来彰显其社会地位有多高。

而彰显一词,就包括在其他人的注视下,故意表演的意思,即需要其他人感知其外在的行为表现,则条件为需要其他人用眼珠子去看。再加上,自己事先刻意的穿戴、举止表演,都属于视觉记忆的范畴。

所以,古代的真知斗争从表面看,就是等级斗争,现在叫阶级斗争,和学校里学生打架的目的一样,都在争着做老大。


实际上,不管是PUA者,还是被PUA的人,都是一些自我意识低下,分不清自己是谁的低能儿。如果PUA之人就是朝着骗钱、把人逼死的目的去做事,那不叫PUA,那叫蓄意谋杀、谋财,是犯罪。

要想不被PUA,其实非常简单,就是建立自己独立的人格,形成完整的自我概念,把自己和他人分清了,就不可能被PUA。

因为人的感知器官只能对外感知,并不能察觉到自己身体上某个细胞在做什么,反而能清楚的知道外部世界的人或物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

因为感官记忆都是在感知外部世界,而自我概念又是由感官记忆组合而成的。

所以,这就会造成一个问题,“我是谁?哪个才是我?”

直到某天,在外部世界里感知到一个特别符合自己心中预期或者过往的记忆,只要符合这个标准的人,就会把对方视为自己,也就是所谓的“自己人”。

所以,那些能被精神控制的人,本身就有着问题,而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就是自我意识太低,错把他人当成自己。

说到底,PUA行为本身是不带有任何强制性的,如果被PUA者不去搭理对方,一个巴掌是拍不响的。

他说你不行,比如:“长相不行,身材不行。”你把他当个外人,别去理他就行了。

但要是你去回嘴,比如:“我哪里不行啦!我明明很美~”,这其实就已经着了对方的道了。

回嘴想要反驳的行为,本身就意味着,你把对方视为自己的一部分,过分的在意对方对自己的评价、看法。

我就有过这样一段经历,一个人进入一个特别幼稚的圈子,一进去就各种跟你谈标准,比如“我们一般都去哪吃饭”“我们喜欢喝什么饮料”“穿多少钱的衣服”“上班时需要自备哪些工具”

尽管他们提出了这些身份识别标准,却被我完全无视了,根本原因就在于,我把自己和他们在概念上区分的很清楚,根本没把他们当成“自己人”看待。

既然,你不是我的“自己人”,那我为什么要服从你的标准?亦或是服从你的标准能给我自己带来什么好处?

当然,一切行为都需基于自己对未来的预判,在充分考虑过去、当下,以及将来后,才要考虑要不要去迎合对方的标准。

所以,尽管那个圈子在我面前表现的特别强势,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啊!!!这个人好帅啊!好有魅力啊!”,提了多少自己幻想世界里的标准,别去理他就行。

因为你清楚的知道,你是你,他是他,他有提出自己标准,自我幻想、自我感动的权力,你也有不搭理他的权力。

(除非他拿起刀架在你的脖子上,那性质就变成武力胁迫,是刑事犯罪,这件事就可以交由第三方暴力机构去处理了。)

所以,破除一切PUA的方法是非常简单的,那就是把对自己的定义权牢牢握在自己手中:

别人怎么定义你,提出他个人的标准时,要做的事就是先提高自己的自我意识,识别出那是对方提出的标准,而非你自己。

既然他是他,那怎么说都随他,毕竟也影响不了你对你自己的定义,形成自我概念。

另外,一个人有没有魅力,其实是一个注意力是否集中的问题,如果对方不在意,那这个人唱歌唱得再好听,舞蹈跳的再好,人长得再怎么漂亮也不会被注意到。

(长得再漂亮,也是人家漂亮,跟你本人有什么关系?难道就因为对方符合你的审美标准?

永远牢记!你是你,她是她,就算她叫破喉咙,也不可能把你变成她。)

不能引起注意,连通过身份识别的可能性都没有,那哪来的爱,怎么去认同对方,把对方当成自己人呢?

所以,爱的反面不是恨,因为只要还注意着对方,就等于还爱着对方。

只有完全无视,冷漠,也就是不注意对方时,爱才会彻底终结。


人之所以会被其他人PUA,其生理和神经层面的原理和沉迷电脑游戏很相似。

人为什么喜欢玩游戏? - 永远的小学生的回答 - 知乎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389373/answer/2380541227

其实原理很简单,在长期的恋爱过程中,被PUA的那个人接受信息的来源非常有限,并被人长期灌输一种预期——离开对方就等于生命结束。

而人行为的目的完全来源于过去的经历,以及眼前所处的环境,所以在恋爱中的人,就很容易把全世界理解成,只有两个人的恋爱世界,如果不能继续在一起,自己就完了。

这就和玩游戏时,人在攻打沙巴克,那他的所有意图就只有一个,那就是不惜一切代价打进沙巴克,哪怕当中有人提出“给我5000元,我就叫十个兄弟来助阵”,这个一心想要成为沙巴克城主的人也会欣然接受。

就算事后想想,成为沙巴克城的老大,也不能改善自己的现实生活。

由此可见,一个人做出任何事情,对他影响最大的,永远都是当时所处的环境。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10-7 21:30

Ellen:


女性对付男性,作啊、矫情啊、道德绑架啊、生孩子警告啊、不爱她警告啊、一哭二闹三上吊啊,这些本质上都是pua。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