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经亚洲》报道,上游碳排放减少(Upstream Emission Reduction,UER)是全球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生产过程的减排机制。欧盟规定,在成员国境内行销、出售及储存化石燃料的公司,必须在这些燃料运抵前,依特定比例减少温室气体排放。
这些油气公司可以选择:使用一定比例的可再生能源或生物燃料;使用绿色运输工具;或参与全球各地的UER专案,然后从德国联邦环境署(UBA)取得UER碳权证书,以达法定的减碳目标。
德国环境署表示,目前全球共有75个UER专案,其中高达66个位于中国。这些上游减排措施通常包括改造设备、提高能源效率等。
《德国之声》报道,依规定,每个UER专案都须经过独立的第三方机构依国际标准进行验证和认证。这些机构负责评估专案的真实性、减排效果以及是否合规,确保专案真正达到减排目标。这些认证机构全部是民间企业,但须取得德国和欧盟有关部门的许可。
但《日经亚洲》一月曾报道,德国环境署排放交易管理局官网列出的某些中国上游减排专案,其位置座标在Google 地图上只显示为沙漠,而且至少有8项专案的现场审核,是由德国一家认证机构的同一名成员进行的。
更有甚者,在德国环境署排放交易管理局官网上,某些减排专案连照片都付之阙如,无法证明现场有任何减排设施。
中央社引述《南德日报》报道,根据柏林检方与民间企业揭露的具体调查细节,大量中国的上游减排专案申请报告的执行地点造假,例如开采地址不存在、专案执行地根本没有任何一座帮助减少碳排的设备或工厂,只有一间养鸡场等。
官方委请的国际律师事务所Dentons也指出,他们在调查过程中发现了一个由影子公司组成的中介团队,该团队与中国当地某些验证机构合作,使用伪造文件或数据帮助德国石化企业通过德国排放交易管理局的认证,获取UER碳权证书。
调查也指出,Covid-19疫情期间的旅行限制,也给了不法份子可乘之机。由于实地考察和认证不易,认证机构不得不以“远端”方式进行审核,专案方更容易提出不实文件和数据,缺乏现场检查的约束。
针对这起跨国诈欺,德国联邦环境署16日正式宣布,确定终止与中国相关的45个UER专案的认证程序,并撤销此前已发出的证书。
德国联邦环境署署长梅斯纳(Dirk Messner)表示,这45个专案涉及的碳权合计约600万吨碳排量,在市场上约值15亿欧元,其中仅约400万吨碳权可追回,直接经济损失仍达5亿欧元(约178亿元台币)。
德国环境部长莱姆克(Steffi Lemke)9月11 日在国会发言时指出,中国广大的地理位置以及对资讯的控制,是造成UER诈欺的因素。
德国环境署表示,柏林检方已在调查17名涉嫌共谋商业诈欺的被告。他们都是检测中心的董事总经理和员工,据称都参与了上游减排专案的认证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