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42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总是忍不住对 TA 发脾气,事后又非常自责后悔,担心对孩子成长不利,我该怎么办?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1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2

穆晨王:


1

发脾气发了就发了吧,还能怎样?

我小时候读别的孩子的作文,看到一篇被选送的优秀作文。

作者详细描述了自己被妈妈打,后来妈妈很后悔来向她道歉,最后抱着她哭,比她哭得还惨。

我看完很羡慕,毕竟作为从小被打一员,我也很期望能和我娘有这种感天动地的场面。

然后我就去和我妈讲了这篇文章。

我娘不愧是我铁血的亲娘,她看看我,轻蔑地说:这有什么好哭的,打了就打了,还要道歉干什么?

我倒抽一口凉气。

抱歉,打扰了。

多年后我娘跟我说:当年打你,也是发泄情绪嘛。

我……

好吧。

这一句话让我发现,打孩子根本不完全是在教育孩子啊。

然而,我还是打过我小妞,她现在还不时戳我:你用戒尺打过我手心,三下,打了两次!

苍天啊,小妞子,你怕是对被打有误解吧!小说女主角都没你的光环大啊!

你妈当年被你外婆打的时候,那是棍子抽到腿上都是红条纹哎。

有一种暴力循环假说。

对儿童施虐的人,在童年时期自己就曾遭受过虐待。意味着,童年时期遭受的忽视与虐待使儿童更倾向于在成年后忽视或虐待自己的孩子。

根据这一假说,虐待的受害者从他们的童年经历中学到暴力是一种恰当且可以接受的处罚形式。暴力可能会代代相传,因为每一代继承者都在一个虐待、暴力的家庭中习得了虐待的行为方式(并且没有学会不以身体暴力来解决问题和实施惩罚的技能)。

但是,事实上,统计数据显示,仅有三分之一童年曾受虐待或忽视的人虐待自己的孩子;其余三分之二的童年曾受虐待个体并没有成为虐待儿童者。

这个理论非常有说服力,我妈妈打我,用的方式是我外公打她的方式——戒尺。

而戒尺,恰是我打我女儿的方式。

后来,我妈妈反抗到离家出走,外公理智地放弃了打她。

我妈妈是在我大约小学六年级有一次咬死牙没哭,看到用体罚惩戒不了我以后,理智地跟我讲:你长大了,以后我不会再打你了。

我是在第二次用戒尺惩戒了女儿以后,发现其实用打骂不能解决问题,不打骂孩子,孩子更能明事理以后,宣告放弃用戒尺的。

看,正好也说明,从小被暴力的孩子,并不全都是选择暴力下一代的。

对和孩子的沟通有充分的信心,是不必要都选择发脾气的。

所以,发脾气就发了,没事的,我妈当年说打了就打了,我当时也觉得,好吧,那可能说明她真的没有打错吧。

不要去追悔任何事,因为后悔对人的伤害是最大的,会导致下一次出手伤害更深。

更好的方法就是让自己相信,是全宇宙的力量让自己打了孩子这一次,那孩子就受着算了。

总结经验,让类似的情况不再轻易发生,就已经是对孩子和自己最好的帮助了。

2

咱们是娘,不是神,让自己更好,才是为娘之道。

相比让孩子听自己的,让自己处在一个好状态里,才是不会对孩子发脾气的前提。

我孩子还小的时候,我的工作生活没什么压力,孩子也就是天天玩来玩去,我脾气可真是好。

我会默默看孩子做很多可爱的傻事,容许她把玩具全部洒出来玩,容许她摇摇晃晃抬一个水盆从卫生间走到阳台玩耍,容许她用手抓吃的,弄得很难看的样子。

前段时间,工作压力很大,每天都有完不成的事情,时常崩溃。

那几天,我经常对小妞都在说:你,去读绘本啦!去做英语作业啦!去弹钢琴啦!快点啦!别玩啦!你信不信我打你屁屁哟!

后来我下定决心调整自己。



第一,一定要尽早把重要的事情全部做完。
第二,每天给自己安排一点学习和写字的时间,让自己更饱满。
第三,状态不好的时候就保持在听音乐的氛围里。
第四,安排时间做让心跳快起来的运动,譬如跑步,譬如上高能健身操课。
第五,保持足够的睡眠。

是的,这些都是让自己身体和心理更舒适的方法,只有自己处在很好的状态里,才不会去随时苛责孩子。

孩子做的同一件事,在不同的心境下,会有不一样的理解。

我家小妞自从看了两次《花木兰》的预告片以后,只要一路过电影院的宣传大屏,都要吼:什么时候《花木兰》才上映啊?

我心情好的时候,就会好好跟她说:妈妈也不知道啊,应该快了吧!

有次,我心情实在是太糟,对孩子说:我不想和你说话!我也不想告诉你!你现在可以哭了!

接下来一路就是孩子的哭声和责备声和不停问《花木兰》什么时候上映的声音。

再后来的某次,我趁着自己状态好,在网上搜到了上映时间,还和孩子一起写到了日历里面,教孩子数了日历,让她好好期待着。

有时候想想,我只是个人而已,就算我有无数方法能让自己状态好,还需要付出努力,还要花很多时间,不是说好就能好的。

如果老娘不开心了,那抱歉,孩子你只能受着。

老娘只是努力把不开心的频率调低一点,但做不到清空不开心。

3

孩子惹怒成年人的时候怎么办?

作为成年人,应该对孩子的各种状况有预估。

孩子惹到自己是必然的,只是如果有一点预估的话,被惹到盛怒还是不太容易。

一般来讲,父母比较受不了孩子的就是孩子哭,先来看看孩子哭的状况。

第一,孩子哭闹的时候,先排除孩子的身体状况。

是的,我一般是让孩子哭就哭,我不介意,也基本不干涉。

但也是有那么一些时候,孩子会哭得特别特别凶,而且不停,这种时候我一般会先问问孩子,是不是想上厕所,或者,是不是肚子饿了。

一般来讲,我家孩子哭得特别凶的时候,都是非常想上厕所的时候。

也有很多时候是身体原因,咳嗽、感冒、发烧的时候,孩子脾气也会不太好。

有时候是孩子吃了太多,积食到肝火旺盛,很容易点着,这种时候稍微调理一下,对孩子也会很有帮助。

第二,孩子哭闹起来,给孩子一个冷静的环境。

我会放着孩子哭,牵着她的手,或者抱着她。

我绝对不会在孩子哭的时候去和她讲道理,没有任何道理可讲,讲了孩子也听不进去。

看父母怎么对待孩子哭的,可以看自己孩子哭的时候,别的孩子怎么安慰哭的孩子。

大吵大闹叫“别哭了”的孩子,通常他的爸妈就是这样对待他的。

也会有孩子说“为什么要哭啊!”、“有什么好哭的!”。

这些都在否定孩子的情绪体验,让孩子不能想象自己的情绪判断,没有必要的。

让孩子哭闹一下,也是发泄的方式。

第三,孩子哭闹起来,听听孩子的抱怨。

孩子大一点的时候,是能清楚描述自己的遭遇的,会跟父母抱怨自己的遭遇。

很好,那就给孩子一个抱怨的机会吧。

父母一天天说要和孩子沟通,连孩子哭闹都不能忍受是有点说不过去的啦。

这种时候孩子会说很多比较真实的感受,听听无妨啦。

做好以上这些预估,才会在孩子真正有了触怒自己的行为时,有一点准备。

譬如孩子说自己是因为父母不给看手机哭闹,父母不要去纠缠看手机的对错,而是冷静地问问孩子,为什么不给看手机你要哭?

然后就会发现,孩子的认知和大人的认知,有时候还有很大的不同。

我之前写过一篇文章,不要在孩子说“我不想上学”这种抱怨中被牵着鼻子走,让孩子说去吧,然后照样送孩子上学。

刚写完,我终于迎来了孩子第一次说自己不想上兴趣班。

我问了孩子为什么,孩子开始大哭,她就说是因为老师批评了她,她受不了,她不能接受老师骂她。

我避免评价老师骂她对不对这件事,陪她一起抱怨了一下,上了个厕所,然后跟孩子讲她完全可以不去上,只是去上课的机会很有限,她不去就意味着要把机会让给别的小朋友。

然后孩子很舍不得的说,我不给别的小朋友上,我自己去上。

4

对孩子发了脾气该怎么办?

第一,无事时,常告诉孩子:别人发脾气,是没有处理好自己,不是你的错。

我就经常这么臭不要脸地告诉孩子,别人发脾气,是发脾气的人有问题,所有话都是可以好好讲的。

不仅是对孩子的教育,也是防止孩子在遭遇别人发脾气时候,太过走心。

毕竟很多时候,不仅是我们作为父母会对孩子发脾气,孩子还有老师和同学,也会发脾气的。

告诉孩子被发脾气不是他自己不好,是在帮助孩子不要在当时被别人的情绪击倒。

第二,了解自己不太好的时刻。

像前面讲过的,我们会因为很多事情不太好。

工作的、生活的和人际的压力,都会让我们不太好,这个时候,孩子最容易变成被迁怒的对象。

提前知道自己什么时候不太好,调整一下自己,也能减少迁怒旁人的机会。

我会在见孩子之前,把所有工作放下,安抚自己,明天再做也没什么大不了,因为我知道,我自己一旦牵挂工作,心情就不会太美。

每个人都不一样,最在意的事情,往往是给自己最大情绪的事情,就是最该放下的事情。

第三,要发脾气前,给孩子个预警。

我会提前告诉孩子,我现在已经很生气了,我不想你再和我讲话。

我会有要发脾气的时刻,在避免自己做出令自己后悔的事情之前,先告诉孩子,这样已经触怒我了。

我一般是比较认同提前告诉孩子我不想和她讲话的,我会专注在重复说,“我不想和你讲话”,“我不要和你讲话”这种表达上。

孩子会在这种时候,非常能理解我已经不高兴了。

当然我也比较好哄,稍微过一段时间,我脾气过去了,再和孩子讲话,就是很好的状态了,这能避免孩子无端被骂。

第四,可以承认自己用了错误的方式表达了自己正确的看法。

孩子读书太笨,完全可以批评孩子不上心。

发了脾气,那也是很正常的。

那需要理解孩子为什么不上心啊,理解孩子为什么不愿意很走心地读书啊。

理解了以后,可以尝试告诉孩子:

妈妈确实认为你读书不专心是不好的习惯,不会的话,你就猜一个我都觉得很好。

但是刚才妈妈发脾气了,是妈妈的错,妈妈是可以好好讲话表达自己的,妈妈是可以耐心陪你多练习几遍的。

第五,多陪伴能更好的掌握孩子的点,减少冲突的机会。

小朋友的点也是不太多,什么脾气是很好摸清的。

我女儿,就是属于读书很慢,复述能力很差的孩子,但是一旦说通了,她能记很久。

尝试了几次令人绝望的教学以后,我就开始学着换方法了。



不在很急的情况下教孩子新东西。
一次教一点点,以孩子能学会为准。
尽量夸奖孩子学会的部分,避免批评孩子没学会的部分,避免孩子因为太紧张更学不会。

5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矛盾点,不同的父母也有自己在意的事情。

先反思自己在什么地方会发脾气,提前预警,才是根本上解决矛盾的办法。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2

作者:小兰妈妈乐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0363007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假如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整天抱怨和唠叨,那么她的女儿可能会变得尖酸刻薄挑剔,她的儿子则会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找机会表现自己的恭顺。——阿勒德

大家好,我是小兰。

教育界有句名言:能控制情绪的妈妈,才能教出控制自己情绪的孩子。

当孩子在出生时已经有一套情绪机制的基础了,比如婴儿会根据大人的反应,表现出对应的表情,微笑或者哭泣,但他们并不会管理自己的情绪,而是通过与母亲的互动,去进行参考,并在无意识中学会妈妈的情绪管理方法。

也就是说,母亲如何控制情绪,孩子也就怎样控制情绪。

我们群里晶晶妈妈就有这个难题。她家宝贝现在3岁多了,孩子挑食,老不爱吃饭。晶晶妈妈每次为了哄孩子吃饭,绞尽脑汁。

晶晶妈妈的老公上班,自己就辞职全职带娃。家里经常就自己和孩子,很多事情都不能做,逐渐厌倦了每日柴米油盐酱醋茶,她老公总说她到了更年期,想到这儿更是一肚子火。

每天要做饭,伺候老公,还得哄孩子吃饭。有时候情绪有些控制不住,特别是孩子不吃饭的时候就特别生气,怕孩子饿着,营养跟不上,自己挖空心思的给孩子弄营养的东西,但是孩子吃两口就不吃了,让孩子吃,孩子直接把勺子扔在了地上,实在忍不住就打了孩子。

甚至恶狠狠的对孩子说:“再不听话,就把你扔回老家去。”

可是每次打过后,晶晶妈妈都会很后悔,一个人在卫生间哭泣,会想起孩子红红的屁股,自己就很自责,自己甩自己几巴掌。不停的给自己说,下次再也不打孩子了,再也不这样说了。

可是下次遇到这种情况,依旧控制不住。现在孩子的性格和脾气越来越像自己了......

面对孩子我们怎么控制情绪呢?

我给晶晶妈妈的建议是用下面4个方法:

1、设置心锚,30s冷静法。

每当妈妈对孩子想发脾气的时候应该在心里对自己设一个心锚,她每次当吃饭的时候,孩子不吃饭,我们想打想骂的时候,立刻离开,跑到卫生间去面对镜子深呼吸30s,然后平静心态才出去。

或者立刻开始辨别8种颜色。比如孩子衣服是绿色的,鞋子是蓝色的,桌布是黄色的......一直到辨别出8个不同物品的颜色之后,我们原本呼之欲出的情绪被有效的遏制了,又变得理性了,自然能够让自己冷静很多。

或者在想发脾气前,先握紧右手,快速深呼吸,默默的数30下为止。

这样回来后,很多气其实已经消了,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言语责备,我们会更加理性、客观地看待孩子犯的问题。

2、冰箱,卧室门,餐厅显眼的位置贴一些,提醒自己不要愤怒的标语。

比如“我是孩子的一面镜子,我怎么对孩子,孩子就会学会什么。”,“冷静,温和的说话。”......

3、做做瑜伽运动。

建议晶晶妈妈做一些简单的瑜伽运动来舒展自己,调整身心。这些运动非常有助于控制情绪。

群里另一位广州的妈妈,她每次察觉到自己负面情绪要爆发的时候,就会外出跑步,跑着跑着,负面情绪就释放了。就不会伤害到孩子和家庭。

4、倾诉

对孩子发脾气,往往是咱们生活中积累了太多的情绪,无处释放,最后在孩子这里释放了出来。所以当我们有了负面情绪,可以找自己的爱人、朋友,把苦衷、压力以及愤怒,尽情地倾诉出来。压力释放出来,就不容易爆发了。

晶晶妈妈用了上面的几个方法之后,对孩子发怒的情况少了很多,在情绪来之前,就疏导走了。孩子见妈妈不再发脾气,挑食的问题也缓解了不少。

孩子教育,方法总比困难多。

————————————————————————————————— 欢迎关注我的知乎专栏“小兰成长乐园”。

10年教育经验沉淀,分享孩子教育最落地的干货,上午看下午就能用:

《孩子的100个好习惯》系列、

《100件事培养孩子好情商》系列、

《困扰爸爸妈妈的18个孩子问题》、

《单亲家庭育儿三十六式》、

《培养孩子的100个财商思维》系列......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2

生气,是人与生俱来的情绪。七情六欲,是人都有。所以“生气”本身并没有错,错的只是你用错了生气的方式。我是不太赞成在育儿过程中一味靠“忍”来解决类似“生气”这种负面情绪的。父母忍到最后往往自己内伤不说,万一有一天,忍不了了,爆发了,那一刻对孩子的成长产生的负面影响有可能是会改变的人生的。 对于情绪的处理,堵不如疏,把自己的负面情绪安全的表现出来,才是解决问题的根本。 视频里面的9字诀:“说感受,在希望,多重复”,就是个不错的方法。



作者:海边的斯特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932868801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2

作者:阿丽的家庭育儿说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2618366374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修炼了3年多的我,刚刚又对小果冻(我家崽崽3岁)「小小的」发脾气了。

事情是这样的:中午去做核算检测,医院把我的结果弄错,然后我非常着急的在打电话搞清楚状况,果冻一个劲的喊「妈妈,我还无聊呀」

然后我没空搭理她,她就一屁股坐在医院的地上。在我的感觉,医院的地板是有很多细菌、病毒的,所以当时我真的非常生气。

基于以往的修行,我当时没有对她大发雷霆,然后对她板着脸,凶巴巴的说「真是一个果冻!!!不管妈妈说什么,你都听不进去,妈妈真的很生气」

我的这个程度的生气就已经能对她产生影响了。然后她开始收敛自己的行为了。

然后我心里还是有很多气,就开始翻旧账:「这两天,你都没有听进妈妈说的话,昨天吃中饭前,你非得要吃饼干、吃糖,我真的非常生气」

然后在从医院回家的路上,我也没有搭理小果冻。但我心里真的很内疚:「这确实需要我自己去好好反思一下我的引导方式:事情发生的当时,比较急,对果冻严厉说明,这或许是可以理解的;但事情发生之后,我心里的怨气,其实是对自己没有想到更好的办法而生气,而我却把这怨气撒在果冻身上,很是惭愧」

好在基于以往的修行,我没有生太久的气,然后冷静下来跟果冻说了具体情况:

我:妈妈在处理很急的事情会很专注,没办法分神去理会你。这样妈妈对待你会很容易生气,妈妈需要你帮忙

果冻:但是我很无聊呀

然后我就跟她好好探讨了一下「无聊」

我:你还记得我们读了一本绘本《无聊》么?

果冻:对呀。

我:你看,那个小男孩是不是也是跟妈妈说「妈妈,我好无聊呀」然后妈妈也没搭理他。后来男孩干嘛了呢?

果冻:他挪屁股了

我:是呀!他一点点挪屁股,想很多无聊的事:谁发明无聊的呀,为什么不叫无鸡,这样把自己吊起来是不是会不无聊了呢?小绵羊请我吃草草是不是无聊呢?100个无聊的人会不会无聊呢?…结果小男孩干嘛了呢?

果冻:(开心)他就不无聊了…

我:是呀,那下次妈妈没空的时候,我们也想想办法让自己不无聊,好吗?

果冻:(满意的)好呀…

之后,又出现,我跟别人沟通交流的时候,果冻确实有在想办法转移自己的无聊,蹦一蹦、跳一跳,没有咿咿呀呀大喊大叫了。

以前,我还觉得怎么会有人这么无聊写了这本《无聊》的书呢?现在看来还真有用,果冻能捕捉到自己的无聊情绪,并能想办法去进行调整,也是挺欣慰的。

广告

吉竹伸介:好无聊啊好无聊(爱心树童书)

京东

¥49.80

去购买


不过,我知道,不能高兴太早,她还是会继续说「我好无聊」的。

之后,果冻坚持了10分钟之后,又开始喊起来了「妈妈,我好无聊」

通过这件事,我需要重新调整我的养育方案:重视果冻的无聊,想想有什么办法帮助她,强化让她自己跟自己玩的能力。

当时我忘记夸她自己想法让自己不无聊,但回家之后,立马就夸她「自己能想法把解决自己的无聊了,你有蹦一蹦、跳一跳,还有去玩一会枪,妈妈都有看到宝宝这次有想办法,不错哟」

至于我内心的内疚与自责,我把它们变成了我去改进的动力。让每一次发脾气都发挥它的最大价值,让自己与孩子都所有成长,一次比一次都更好,这样我的内心也更欣慰。

这个时间是漫长的,不是一天两天,而是一年两年三年,甚至5年……我相信只要我一直这样去反思、去改正,总会越来越好的。所以,不要过度让自己沉浸在内疚、自责中,而没有进行反思改进,因为过度的内疚、自责会让自己一直处于一种无助的状态,久而久之,我们就会越来越陷入:发脾气-自责-补偿-发脾气……的恶行循环中。

育儿亦育己,希望对你有帮助,我们一起成长,关个注、点个赞,让我这个全职妈妈半夜写文更有动力!


@知乎亲子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3

作者:糖果妈妈爱孩子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94515066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作为两个宝宝的妈妈,我太理解妈妈们一言不合就吼孩子了,那是真正的身不由己啊!

我家大宝是个精力旺盛,超爱折腾的5岁男孩,二宝则是个随时随地想哭就哭,家中每一个角落她不翻个天翻地覆誓不罢休的2岁女孩,我日常抓狂的样子,请大家自行脑补。什么所谓"妈妈情绪稳定,有利于孩子身心健康。","只有温和的妈妈,才能养出温和的孩子。"等等,道理我都懂,可是臣妾做不到呀!

话说我曾经也是一枚温言软语的萌妹子,不知从几何时变成了动不动就高声大嗓训孩子的泼妇,唉……我辛辛苦苦维护了30年的淑女形象,在遇到熊孩子的一刹那,碎一地了。

原来一直将自己爱生气归因于我家孩子淘气,后来发现朋友们也爱动怒,而她们的孩子在我看来很听话呀,而且有时明明不是孩子的错。妈妈们为什么如此容易抓狂?其实,仔细一想,很多时候妈妈生气的是自己。比如说:



你从六点起床,做早餐,喊孩子起床,拉着洗漱,催着吃早餐,好不容易踩着点要出门了,却发现熊孩子的书还乱七八糟地堆着桌子上,而之前已经教育过几百次,睡前要收拾好书包。你着急忙慌地赶去收拾,一转头却看见他/她正若无其事地摆弄玩具。你感觉压在胸口的那座小火山无可抑制地要爆发了。孩子的行为确实可气,但你更生气的是做不好时间管理也教不会孩子规划时间的自己。




你好不容易将手头的工作做了个差不多,连水都顾不上喝一口,心急火燎地赶去接孩子。可孩子一看见你就瞪着眼睛,噘着嘴巴:妈妈,今天你又这么晚来接我,每次我都是最后一个被接走的。你气不打一处来:难道我不想早来吗?我也喜欢早点接你回家,关键是有那么多烦人的工作,我有什么办法?其实你生气的是那个工作效率不高的自己。
你做饭洗碗,扫地擦桌子,忙前忙后,恨不得有三头六臂,可老公若无其事地躺在沙发上刷手机,你喊了好几次让帮忙,也不见他抬头看你一眼。这时孩子偏偏追上来说:妈妈,把你的手机给我,我要打游戏。你火冒三丈:打什么游戏?整天只知道打游戏,快去写作业!其实你生气的是没能力让老公参与家务的自己。




你差点被斜刺里插过来的一辆车撞到,惊魂未定地抬头,却撞上车主那恶狠狠的眼神:怎么走路的,不长眼睛啊?你张口结舌,眼睁睁地看着他扬长而去。不知趣的孩子却硬拽着你指向路边的橱窗:给我买那个玩具。你气急败坏:买什么玩具啊,家里一屋子都是你的玩具,还玩不够。你生气的,是那个总受人欺负却无力还击的自己。

这一桩桩一件件,貌似都是熊孩子惹的祸,其实是你自己心里早就有火,不会察言观色的倒霉孩子,只不过做了导火索而已。后来看了很多自我成长和育儿方面的书籍,有了一些正确的做法,供你参考。

01.接纳自己。我允许自己普普通通,我允许自己有这样那样的缺点。

当你正视自己,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那个不完美的孩子也不再那么难以接受,当你和自己和解时,更容易和孩子和解,和全世界和解。



02.有针对性地提高自己,总因时间问题而崩溃,就学时间管理,总是因对领导同事家人不满而心里窝着火,就学有效沟通,等等……

03.学习育儿知识,没有人天生会做父母,孩子的心理发展、成长阶段、亲子沟通的方法、相处模式都是需要学习的。

关于管教孩子,推荐一本书《不急不吼——轻松养出好孩子》

广告

不急不吼 轻松养出好孩子 育儿/家教 书籍

京东

¥39.20

去购买


不接纳自己,就会陷入没完没了的内耗,内耗所浪费的精力超乎想象。

要逐渐让自己相信:我不样样精通,但我也不是一无是处。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但我并不厌弃现在的自己。与自己和解,你才能全副精力用于提升自己,才能更快看到自己的进步。

广告

电子书

好妈妈不吼不叫给孩子立规矩

作者 鲁鹏程

¥24.90

去查看



你在什么情况下最容易对孩子发火?到评论区留言和更多的妈妈交流吧!我是

@糖果妈妈爱孩子

,一名中学教师,一对儿女的妈妈,热爱分享儿童教育知识,欢迎关注,一起成长。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3

作者:尹建莉父母学堂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184328944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题主遇到的困惑可能很多父母都曾遇到过。“吼孩子-后悔自责-吼孩子-后悔自责”,好像亲子沟通陷入了一种恶性循环,但又不知该如何调整。

那么,当我们后悔时,我们该如何调整呢?我们先来看看为什么会后悔?

为什么刚才还怒火冲天,现在又懊悔不已?

1、孩子很“受伤”:家长意识到自己做错了

当家长冲孩子发完脾气后,会发现孩子要么低声不语,要么眼泪已在眼里打转,家长看着委屈的孩子,那一刻,已经心软了,会觉得自己又把话说重了,伤着孩子了。

2、自我期待不合理:希望自己能做个好家长

几乎所有家长在冲孩子发脾气之后,都会后悔。

究其原因,会觉得自己不是个好家长。觉得本来自己可以做一个温柔耐心的妈妈,或者做一个能够理解支持孩子的爸爸,结果却成了“虎爸虎妈”。

当家长们体验到这种落差时,不免心生懊悔,觉得对不起孩子。

3、错误归因:把“行为不当”等同于“人不好”

很多时候,家长之所以后悔,是把自己的不当行为归为自己这个人不好。比如家长都知道打孩子不对,很多时候冷静下来,就觉得是自己不好。

我们最常听到的是:我这个人,怎么就改不了这个臭脾气?或者是:我性格不好。基本上都是对自己性格或人格的一种否定。

这种夸大化的自我否定,可能和自我价值感有关。


“后悔”之后,别又做后悔事

一般在家长责备孩子后,心生懊悔,为了弥补自己的失误,可能在冷静之后面对孩子的时候,可能又做了一些不太合适的事。常见的有如下两种:

1、讨好型

在冲孩子发完脾气之后,家长可能觉得自己做的不对。

为了弥补过失,可能会出现讨好孩子的情况。

常见的有些家长会给孩子各种买买买,比如给孩子买电子产品,给孩子买运动装备,或者给孩子做好吃的,以弥补自己的愧疚。

而实际上,随着孩子越来越长大,他们似乎也能敏锐的捕捉到家长的“痛点”,知道什么时候该找家长要心仪已久的物品。

记得有个学生和我说,他说他爸爸每次骂了他以后,就会给他钱或者给他买东西,以这种方式来道歉。但似乎,孩子并未领情,反而把它当成了和父母交换的筹码。

显然,这样的方式并没有真正的走进孩子的内心。

2、控制型

第二种比较常见的是控制型。

就是家长已经意识到自己的错误,有些后悔,也想向孩子道歉,但这个时候孩子是拒绝的。

家长就又开始发火了,觉得孩子太倔了,给他道歉,就是助长他的嚣张气焰,孩子必须得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必须改正才可以,而孩子就觉得这是家长对自己的压制,他会表现的更加逆反,这样反而会增加亲子冲突。

自我价值感,通俗的说,就是自己认为自己是有价值的,是重要的。当自我价值感低时,人们会觉得自己不好。

自我价值感低的家长,冲孩子发完脾气后,会觉得自己把事情搞砸了,又没做好,自己真失败,觉得对不起孩子。当家长这么想的时候,就会越来越责备自己。


如何走出后悔,积极地面对自己和孩子?

那么,当我们冲孩子发完脾气后,后悔了,我们该如何调整自己走出后悔呢?又该怎样与孩子进行走心的沟通呢?

我总结了以下的经验和方法,供各位宝爸宝妈们参考。

第一,后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我们首先要意识到,这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所谓“爱之深,恨之切”,父母对孩子寄予了厚望,当父母看到孩子“不务正业”或者没有自己想象中做的好时,就会忍不住想要说孩子。可是平静下来之后,看到孩子不开心,父母也是会心疼孩子的。

第二,接纳自己的不足,保持合理期待

人无完人,教育孩子更是需要付出心力、智慧并且还需要不断实践的一个过程。

不必过于苛求自己。人都是有情绪的,当脾气已经发出来的时候,我们去接纳自己,我们可以发脾气,也允许自己有脾气。

我们有自己做的好的部分,也有需要调整的地方,肯定自己,接纳这个不足就好。

同时,对自己抱有合理期待。比如我们可能做不到一周七天每天都和颜悦色,但有四天或五天都是情绪平和的,这样就可以了,不因一两次的发脾气就否定自己,认为自己不好。

第三,对事不对人

刚刚我们也提到了,做事情的方式不对,不等于整个人都不好,也不等于是做了多大的错事。我们要把这一行为方式和我们对个人的评价分开。

比如发火可能只是在发泄情绪,这样一种方式可能会对孩子带来一些消极的影响,如影响孩子的情绪,影响亲子关系等,那我们就想办法调整自己,利用上节课我们讲到的方法去反思,和孩子一起探讨,找到真正适合自己和孩子的方法就可以了。

这种把人和行为分开,也同样适用于对孩子的看待。

第四,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在我们聊完了父母如何处理自己的后悔情绪后,我们接下来就要挽回孩子的心了。

讨好、强硬的控制,并不能真正修复这一次发火带来的影响,也不能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让亲子关系的更融洽。

比较恰当的方式是在冲孩子发脾气之后,找个专门的时间,让孩子说出他们的感受。当我们了解了孩子的真正感受和想法之后,才能更好的调整自己的行为方式。

就比如我们可以在孩子放学后,状态比较不错的时候,和孩子一起聊聊。为了营造一个好的谈话氛围,妈妈可以先开口,说说自己的感受,想法,反思;在这个过程中,要看着孩子的眼睛,很真诚的和孩子去聊。

同样,当孩子愿意说的时候,也要认真的倾听孩子,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不时的用“嗯,噢”等词语来鼓励孩子更多的表达,孩子说的越多,越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对孩子的减压效果也越好。这个过程中,如果孩子哭了,也不要惊慌,而要高兴,孩子眼泪流出的时候,说明他已经在释放自己了。

第五,向孩子道歉

这一点我们反复和大家说,是因为它太重要了,而且也有一定难度,难的地方在于可能父母觉得这样做没面子,但是这却是修复父母和孩子之间感情裂缝的好机会。

这里要注意道歉的内容:爸爸妈妈是真的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方式不当,愿意来改正,或者愿意和孩子一起改正不良行为,这样的道歉才会有效果,而不是换了一种指责孩子的方式。

第六,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让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可以让孩子有一部分缓解外,还要明确告诉孩子,爸爸妈妈爱你,即使在我们生气的时候。

同时,要明确的告诉孩子,是孩子的行为或者爸爸妈妈的行为方式不恰当,需要调整,不是孩子这个人不好。这样孩子会感受到来自父母的爱,也会肯定他自己,不会觉得自己不好,同时也会对父母有更多的理解。

除了说出对孩子的爱,还要真正行动起来,当每次自己忍不住对孩子发火后,就去觉察自己的情绪,自己的想法,对孩子的期待,同时要反思做的不合适的地方并进行积极调整,只有当我们真的愿意改变自己时,我们对孩子才能给予真正的理解、支持和接纳,孩子也才能感受到父母的爱。


好了,我们来总结下:当家长对孩子发火后又后悔了,可以这样来处理,

第一,要意识到后悔是一种正常的心理过程;

第二,接纳自己的不足,保持合理期待;

第三,对事不对人;

第四,请孩子说出自己的感受;

第五,向孩子道歉;

第六,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


我是乔融,【尹建莉父母学堂】教研经理,中华儿童文化艺术促进会家庭文化教育委员会培训老师,从业多年,学员累计人数5700+,后面会持续给大家分享更多育儿干货内容,感兴趣的可以关注@尹建莉父母学堂。


插播:现有1个福利送给知乎的读者们,关注「尹建莉父母学堂」即可免费获得专业家庭教育指导师提供的【育儿咨询】服务,真人老师为您答疑解惑,还有定期福利等你拿!

免费0元参加,限额500名,数量有限,先到先得,快来参加吧。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3

感育:


首先我要恭喜这位家长。从陈述的问题中可以看到,家长已经意识到发脾气可能对孩子造成不利影响,而且已经在想办法并且采取了行动,想要努力地解除和减少这种影响。

“看见即疗愈”,这份对自己习性和后果的觉察,就是改变的开始,所以要恭喜您。

下面让我们从三个关键词一起解读一下家长提出的问题:


“教育”:我们常说的“教育”,是以教导、灌输、讲道理等形式为主,孩子处在被动接收的位置,少有自己的主动参与和体验,教育的结果往往不尽如人意。

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生命体,作为家长需要了解和满足孩子各个时期的内在需要,发展孩子的语言及表达,关心和拓展孩子的注意力及内在感受等,让孩子能够充分构建完成自己的内在机制,过好TA自己的人生。

“忍不住”:直接决定我们情绪和行为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我们对事情的认知(看法)。

在对事情的认知、情绪、行为三个环节中,认知通常是即时反应,习惯性思维,反应非常迅速,很多时候自己根本意识不到这个环节。

例如家长做好了饭,叫孩子没反应,如果你的认知是,我这么辛苦做饭,你还故意不来吃饭,太不知道体谅我了,那就会火冒三丈;

如果你的认知是,这孩子学得这么专心,都没听到我叫TA,那反而会为孩子的专注而高兴了。

所以,脾气不是硬生生地忍下去的,而是可以通过有意识地提升认知,接纳孩子的行为,同时在情绪来临之前采取一些措施,比如数数字,深呼吸,换一个环境单独待一会冷静一下等,最终达到调控自己的情绪,减少因无意识的发脾气带来的伤害行为。

“发脾气”:家长是人不是神,发脾气也是正常的,只不过发脾气也可以是在清晰的意识下,作为家长使用的一个面具,需要时戴上,用完了就摘下来。

家长要清晰自己发脾气要达到的目的,把它作为“工具”使用,仅针对孩子发生的具体行为,而不是概括性地下定义,将孩子一棍子打死,或在道德层面评判孩子。

比如,可以因为孩子没有告诉家长,就从家长钱包里拿钱而发脾气,用“发脾气”的表情语气(严肃)告诉孩子这件事情很严重,目的是给孩子树立行为的边界:未经大人许可,是不可以自己不告而取的,而不能直接责骂孩子说,你就是个小偷!怎么都学会偷东西了!

此外,关于家长发脾气对孩子的影响,其实也会是因人而异的。有位朋友讲过她自己的经历,小时候她父母打架,把糖罐子打碎了。她和她的妹妹都在场。她的感觉是自己的心都和罐子一样一下子碎掉了,这个家好冷好冷。可她妹妹的感觉却是,太好啦!这回有糖吃啦!好甜蜜啊!所以父母针对孩子的不同特质注意拿捏好发脾气的尺度。


父母多学习、放轻松、调认知、改行为,减少情绪式地发泄,偶尔有意识地发脾气也一样可以成为你教育孩子的助力!



感育讲师、感育专家团成员:王永春

——————————————

汇爱家感育,用“感”读懂孩子,用“育”启迪一生!助力千万家庭幸福。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4

情绪控制不住很正常,大家都是平常人嘛。对待不好的情绪有好的态度就行了。

发过脾气以后与其自责,不如诚恳地向孩子道歉。告诉孩子乱发脾气是不对的。自己会努力改掉。并请家人(包括孩子)在自己控制不住脾气的时候提醒自己。

如果亲子关系够好,孩子的安全感够充足的话,偶尔的负面情绪对孩子的影响不会太大的。



作者:名姓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28905849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9-8 22:54

这问题真的很有普遍性啊。

人总有不耐烦的时候,你能吼孩子的爹,就能吼孩子,这是你的权利。

而且人在发脾气的时候,背后原理都差不多:



你的期待没被满足
你觉得你能打得过对方
对方的反应让你感觉“这招行得通”

只要满足这三条,谁都会发火的,这种时候还能忍住不发脾气的,都是情绪管理的超级达人,咱们不能拿这个标准去要求每一个家长。如果赶上家长身体疲惫或者时间紧张的时刻,发脾气是本能,不用特别自责,能知道发脾气不好就行了。

真实有效的办法:



打一棍子给个甜枣,发脾气没事,跟孩子道歉就好,有补救就比没补救强,带孩子吃点冰激凌就行。
有些家长每次都发脾气,但是孩子依然信任父母,是因为这样的家长不光发脾气,而且真能帮孩子解决问题。有些家长只会冲孩子吼“你怎么写作业又这么磨蹭!”但是完全没有帮忙解决孩子写作业磨蹭背后的那些:基础差不会做、陷入暗恋情绪、厌恶老师、校园霸凌等等实际问题。那就很讨厌了。
你要发脾气的时候,最后一句话可以是:我现在特别生气就要打人啦!你快跑啊!——这至少告诉孩子,你会发脾气,但你不想伤害他。这会变成一个游戏,而不是你对他的虐待。
彻底解决发脾气的问题,其实在于“反思自己的期待是否合理”。

同意就点个赞呗



作者:家庭教育吴老师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42023517/answer/87995922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