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師Keith:
這東西的本質就是以錄取難度來衡量一切,跟國內HR只認第一大學學歷一樣,只信任篩選歷史,不信任任何學校的教育系統能通過培訓不但能把學渣變好一點,還能靠卡畢業保畢業生能力下限。
歸根到底,還是玩單一維度的評價方式,只是鬥不過有錢有權的人,就找一個他們用不著跟你卷的維度在自己高潮。
以後還想有這麼實誠的孩子給你們講實話?沒了,周公子之後再無實話
明白了你在社會的生態位跟讀書沒毛關係,那讀書才叫讀懂了
我20多年前大三的時候,突然有了一批「三本學生」出現在我的校區,他們是三本制度的第一年,住在更好的宿舍樓有空調,與我們二本學生之間相互鄙視。我那個時候很單純,也跟我們二本的校友一起鄙視三本的同學,鄙視他們是學校bar降低了好大一截交錢才進來的。而他們也鄙視二本的同學——這幫窮逼會讀書還以為自己了不起了?
如何看待QS 2025充錢結果?
www.zhihu.com/question/658115118?utm_psn=1783474989623816192
最近QS2025發布,一群人猛噴英聯邦背景的地區的大學充錢上榜,勢必要造一個「我的bar以上牛逼,我的bar以下皆水」的意識。
別人名校就是名校,為了自己的長遠發展,要選儘可能日後會成功並且把成功歸因於學校的人。除了少量可能改變世界的人在發論文的時候或者維基百科上個人信息頁帶上學校的名字,也包括「成功人士」——能給學校捐款的人。誰能成功?那當然是父母成功了的孩子更容易成功,怎麼把這些人篩選出來又保留體面?那當然是看你能不能交得起學費。
你能交得起學費,也得以後願意為學校捐款。你一直在周公子底下打工,能有多少閒錢?還捨得擠出來捐給學校?
而你通過了所謂的bar很高的篩選,你會覺得你日後如果成功,跟學校有一毛錢關係嗎?不會的,你會覺得這一切都是靠我的天賦我的努力得來的,沒有這個學校也會有別的學校,是我給了他成為我踏腳石的機會,而不是站在他的肩膀上面我能看得更遠。你怎麼可能心裡念著給學校捐錢呢?
反倒是夠不著這個學校的人,被這個學校挑出來,賦予了信任——你在我這裡讀完就會成功的,請相信我們學校。這樣的學生更容易日後捐錢支撐學校持續地成為名校,能拿出這些錢的人,也更大機率管著那些什麼資源都沒有,也就只有bar定高一點才能被人看出優勢的人。
大部分人都依靠家庭,承認這一點不應感到困難。你哪怕讀上全獎博士,你也得感謝自己沒有兄弟姐妹攤薄家裡的教育支出讓你家沒逼你初中畢業出去打工,沒改你中考志願去中專進廠打螺絲,父母沒長期傷病讓你可以安心上學不用本科畢業馬上給家裡還債,沒被你用掉了上大學的存款導致上不了大學的兄弟要靠你早點賺錢湊老婆本和托關係安排工作……你才能接受當個餓不死但也養不起家的博士五年。靠自己?除非是孤兒院出身吧。
我三本的本科校友,如果在現在這個時代就是可以花錢買一年英碩懷念終身的一份回憶。
雙非一本
智聯招聘結果,原來留學鄙視鏈只佔人群中的不到1%呀?
博士生的就業數據不好找,我就放不了了。看看現在的本科生研究生就業數據,到底是誰鄙視誰?而且留學圈鄙視鏈與社會權錢鄙視鏈相比,哪個才是更被廣泛認可的鄙視鏈呢?
而鄙視鏈的中下游——留學日本的同學們,已經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