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耗子蘭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5388403/answer/349893254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您這個問題是不是可以延伸為您們怎麼看待在韓國打工的東北人?因為在那邊打工的還真是東北人居多。正經留學和打黑工的暫且不說,就說說最主要的兩種。
第一種,通過婚姻中介大姑娘嫁韓國/日本老頭(高齡光棍兒)。就跟咱農村去越南媳婦一個道理。去了之後先生個孩子過幾年,感情好了繼續過,感情不好混到身份踹了老頭,想辦法把爹媽兄弟姐妹弄過去,打工掙錢過幾年要麼回國要麼留在韓國繼續打工。
我家鄰居一個阿姨,離婚了帶了2個大兒子,阿姨人到中年四十多一點,風韻猶存,通過中介嫁給了韓國一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去了之後先是只照顧老頭的生活起居,後來混熟了就出去打工,緊接着把兒子整到韓國打工,賺了錢兒子回到了老家買房娶老婆,阿姨也跟老頭子離婚了,因為老頭子發現阿姨總拿錢貼兒子。我讀初三那一年阿姨帶着老頭回來過一趟。那時候我奶奶正在看韓國的那個《看了又看》這個電視劇上癮,阿姨就空降回來了。阿姨的裝扮跟裡面的韓國老太太一模一樣。燙了個標準的韓國老太太羊毛卷,穿了一身西裝套裙,一條珍珠項鏈圍在脖子上,塗著紅嘴唇,旁邊是穿着西裝帶着金邊眼鏡的韓國老頭。我媽穿着下地的衣服灰頭土臉的,我爸開着他的584拖拉機也是同樣的灰頭土臉,高興的跟阿姨寒暄。阿姨當時的優越感簡直爆表。
從五常過來種地的水稻戶跟我爸說,你們這的房子太破了。我爸說這房子都是部隊當年過來開荒蓋的所以家家戶戶都一樣。那個大哥說,你們這不行,我們那邊房子都可漂亮。因為一個村一個村的姑娘往外嫁,不找中國人,就嫁日本和韓國。掙了錢了就寄回家修房子。我在旁邊聽着,心裡默默地加了一句,去嫁老頭子嗎?可是那時候,通過中介走出去似乎是她們最好的出路,也是一家人最好的出路。犧牲了一個孩子的婚姻,換取了整個家族命運的改變。這個交易並不虧。
第二種,是通過中介拿到工作簽證踏上韓國打工的旅途。
我家鄰居叔叔,下崗後站過大崗,刷過大白,收過破爛。經歷過東北下崗潮的人應該能夠想像出來,當時慘淡的日子。國家工人一下子成了無業游民,要自謀生路糊口,其中辛酸難以言喻。後來實在沒轍跟着中介花了20多個(四處借錢湊齊的),大概05年左右踏上了韓國打工的旅途。他的工作是在工地擰鋼筋,不要小瞧這個活,這個是需要技術和資質的,辛苦是辛苦掙得是真的多,不到一年就把借的錢還上了。叔叔在韓國一待就是十幾年,掙的錢都寄給家裡了。家裡的阿姨帶著兒子在老家生活。後來工作簽證到期了,叔叔打了幾年黑工,打黑工那幾年有一次從工地摔下來了,因為身份問題沒敢去醫院,就那麼扛着。從家裡去韓國他說帶的最多的就是藥。後來他找了當地一個女的假結婚,弄了個身份繼續打工,那女的隔三差五就去勒索他,管他要錢。為了那麼個身份,叔叔沒辦法,要錢就給要錢就給。叔叔就這麼咬牙堅持到兒子結婚,才回老家。回到老家他說的一句話就是,我再也不特麼去韓國了。叔叔吃了太多苦受了太多的委屈,身體都造完了。韓國留給他的只有這十幾年的辛酸。
相比叔叔的苦難,阿姨的日子就滋潤多了。阿姨不幹活在家裡,跳跳舞,傳傳銷,談談情,說說愛。叔叔的錢被她折騰光了大半。叔叔的兒子也滋潤,因為老爸在韓國做牛馬,他在學校裡面撒撒錢,早早戀,早早輟學。阿姨做的最聰明的是把兒子的女朋友供出來了,女孩子一畢業倆人就結婚了。結婚第二年阿姨因為癌症過世了。期間估計又折騰進去不少錢,兒子不上班在家啃老爹。叔叔的養老本不知道現在還剩下多少。
我不能以偏概全,通過身邊的幾個例子來下結論。所以我只說我自己感覺得。人但凡不是逼不得已,又有誰會願意背井離鄉,言語不通的去國外打工呢?又有哪個姑娘願意嫁給只見了1面就跟人家去另外的國家,跟不認識的人睡在一個被窩裡。都是被逼的實在是沒辦法了。在韓務工確實比在國內掙得多,留在那裡也無可厚非。我發現出國務工也有鄙視鏈。就是去韓國務工好像是最受歧視的。不要陰陽怪氣的,在哪裡的打工只要踏踏實實的掙錢都不丟人
以前韓國瞧不起咱們,因為咱們確實比不上人家,所以人家可以花點錢娶個大姑娘回去。現在不同了,同樣的錢老頭子們要去越南菲律賓娶大姑娘了。一個博主嫁到韓國,那時候婆婆誰都罵,博主的爸媽兄弟妹妹都被婆婆罵過,瞧不上中國的東西,說吃不了,現在呢,媳婦通過網絡掙錢了,婆婆把親家當座上賓,說中國的東西好吃。為什麼以前不好吃,現在好吃了呢?經濟地位決定上層建築。這話放在國家之中也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