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6篇帖子。
(转载BBC中文网)华城电池厂惨剧背后 65万韩国“海外同胞”的30余载钟摆式人生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7

图像来源,LEE QINGJIN

在安山市悼念设立灵堂遇难老乡的朝鲜族人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8

今年6月24日,发生在韩国京畿道华城市一座锂电池厂的惨烈大火震撼了中韩两国,这是韩国近年来最惨重的工安意外,导致23人丧命,遇难者中17人是来自中国的朝鲜族劳工。

这起悲剧再次暴露了一个特殊群体的处境——他们是数十万生活工作在韩国的中国公民,但和韩国人同宗同族。

多年来,在传统目光中,他们来到韩国,大多从事困难、危险及脏污(difficult, dangerous and dirty)的“3D”职业,就像在这次惨剧中丧生的人们一样。但BBC中文记者在韩国采访时却发现,经过数十年的迁徙融合后,年轻一代的中国朝鲜族在这里的处境已经演变。“在公司上班的白领也很多。”一位来自中国的移工二代告诉记者。

尽管如此,国境两边的留守儿童、钟摆式的跨国生活仍然代表着这个特殊人群的典型经历,充斥其中的悲欢离合、酸甜苦辣,讲述著其他人群难以亲历的特别故事。接受记者采访时,还有人谈到了复杂的身份认同。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8

初到韩国:大多从事3D工作

分析朝鲜族在韩国的的移民历程,汉城大学社会学者朴佑教授告诉BBC,第一波大量来韩国打工的中国朝鲜族大多数是1990年代以后的失业者。当时中国东北工厂大量关闭导致海量工人下岗:“但(当地)朝鲜族的教育水平非常之高。”

朴佑教授说,那个年代,中国朝鲜族来韩国打工挣钱,多数从事3D工作,都把钱投资到子女教育身上。这些1970或1980年代出生的子女在中国国内受到良好的教育,后来又到韩国留学。之后,适逢中国市场崛起,这一人群中有的留在韩国,有的回到中国国内,但他们大多从事专业领域工作。面对不同教育及阶层背景的朝鲜族移工,以及韩国劳工短缺,韩国政府开设了不同签证,吸引了不同阶层背景的中国朝鲜族来这里工作。

根据韩国官方统计,自从1992年韩国开放给中国朝鲜族“海外同胞”签证之后,迄今在韩国正式定居的朝鲜族约有65万人(不包含来往中韩及持有暂时签证的朝鲜族)。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8

图像来源,BBC NEWS CHINESE

首尔大林洞生活着许多中国移民。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8

年轻一代:“现在白领也很多”

数十年过去,新一代的中国朝鲜族中有人逐渐摆脱长辈过去从事的3D工作,能够在韩国中产阶级及白领劳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我们父母辈来韩国工作只能做苦力活,男人要去工地搬砖,女人只能去饭店洗碗。但近来在韩国工作的(中国)朝鲜族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汉语、英语和日语都会,只要没有地方方言口音,能说标凖的韩国语,跟韩国人沟通基本无障碍,比韩国大学毕业生性价比更高。所以在公司上班的白领也很多。”

在韩朝鲜族第二代维娜(Vina,化名)告诉记者。

1991年出生的维娜从中国延边自治州的老家来到首尔工作定居已经10年了。作为时常往来中、韩两国出差的电商主管,维娜透过微信告诉记者称,上个月底发生在韩国华城工厂的大火令她跟族人感到心痛,因为死伤者多数是来延边的老乡。不幸受波及的老乡,在韩国辛苦打工的经历跟长辈相似。

维娜告诉BBC说,自己也曾是“留守儿童”。

中学时候,维娜的爸妈决计一同到韩国工作,爸爸先读研究生,妈妈则辛苦地去餐厅打工寄钱回老家,垫付家计。维娜被留在延边由姥爷及姥姥照顾,直到考大学那一年,妈妈回来陪了她一年再回去首尔。父亲在韩国读完博士班之后,就开始在当地的药厂工作,担任研发者,妈妈则可以暂时不用天天去餐厅当服务员。

“经济上最艰难的时候,我妈妈撑起来我们家。现在我妈妈已经退休了,爸爸也打算几年后搬回去延边工作。为什么?可以说落叶归根嘛!他们也比较喜欢延边的天气!”维娜说。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8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8

留在韩国还是返回家乡?

维娜选择留在韩国定居。当年来到首尔,维娜是与同为朝鲜族的男友一起过来,双方家人都在首尔,两人也决定未来成婚,因此一同搬到韩国与家人团聚。之后,两人靠着自己努力,慢慢在首尔找到立锥之地,生活算过得安定也十分习惯。

移居韩国10年,维娜仍认为自己是中国人而非韩国人。她说自己也没有归化韩国籍的打算:“我们在韩国没有话语权,对韩国政治也不感兴趣。”

不过,维娜也强调,作为朝鲜族,来到韩国她开始搜罗一些史料及研读一些书,慢慢了解自己家族及朝鲜族的历史,“这也是来到韩国这边才有可能做的事,譬如可以看到一些以前看不到的书或网站”。

她对记者回忆起作为中韩“留守儿童”的经历,也反思父母那一辈如何在韩国从事“3D工作”是如何不容易,而上个月华城大火又是如何烧毁了许多老乡的梦想。“我从没怨过爸妈当时离开我身边。我现在的幸福都是长辈辛苦付出而来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9

大林洞是中国朝鲜族的聚集地。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39

目前定居在韩国安山市的李女士,便是20多年前就来到韩国打工的第一代朝鲜族移民,同样来自延边。李女士向BBC中文解释,1990年代末,许多东北工厂都关闭了,工作不好找,薪资也低。她下岗后跟先生考虑了很久,觉得为了多赚点钱,给当时还小的儿子未来能有“多一点机会”,最后决计自己一人先到韩国打工,而先生则留在中国继续教授音乐并陪孩子读书。

当时韩国三星电子正全力发展业务,需要大量劳工,招聘者来到中国东北延边,瞄凖操著同样语言的朝鲜族同胞。李女士与丈夫觉得三星薪资福利不错,跟许多同村老乡们在当时都飞到韩国三星电子厂工作。李女士说,有些人待了几年就回中国,也有夫妻一同过来的,但她在三星厂房流水线的工作一做就是20年,虽然辛苦,但薪资不错,每个月都超过一万人民币。

她说,前几年她原本想把家人接过来生活,但2019年人在东北的先生却病倒了。她因此辞去三星工作,飞回延边照顾先生,但在新冠疫情期间先生仍不敌病魔离世。李女士说,儿子也不想到韩国来,学校毕业后在吉林开了间韩国餐厅。

李女士说,自己习惯了在韩国的生活,疫情后又再次回到韩国工作。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7-29 19:40

李女士如今在安山一家老人院担任看护工作,主要照顾失忆或不能自理的长者。她强调,她的工作都是要上夜班,“做三天休一天,或做四休二”。她也承认,这个工作不算轻松,但靠着当地朝鲜族社群的支持,上班前都会先与朋友学学乐器或打台球:“日子还是过得下去的!”

也有人选择离开韩国。

1992年出生的第三代朝鲜族金夏海告诉BBC,她十年前曾经到首尔工作,但一年多后,她决定离开韩国,即便还有一些亲友早已移居到首尔。

来自黑龙江鸡西的金夏海说,当时她在首尔一家免税商店工作,薪资不错,一个月底薪就有1.3万人民币,加上奖金分成十分令她满意。她说,当时去韩国工作主要是同为朝鲜族男友家人都搬去了首尔,男友想要多些时间跟家人在一起,因此两人就决定到了韩国,“其次也是因为韩国的工资水平还是更高一些,也想去工作攒些钱”。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