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艾子明
鏈接: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98374960/answer/142865900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烏塔》課文
羊城晚報 王曉潔
我是在羅馬認識烏塔的。
那天,我從威尼斯坐了整整8小時夜行列車到羅馬,冒着暑氣趕到市郊的青年旅館,已經筋疲力盡了。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床席夢思,上面躺着一個發小姑娘,睡得正香。
這是一間約30平方米的子,放了8張雙層鐵床。每張床配了一隻小櫃。里除了這個小姑娘沒有別人。我的床是靠門右邊的上鋪,下鋪胡亂攤着背包、浴巾、睡衣、毛巾等,看來這張鋪就是小姑娘的,可能是怕熱吧,她把床墊搬到地上睡。
我匆匆洗漱完畢,想抓緊時間躺一會兒。
不知過了多久,一陣陣「叮鈴鈴」的鬧鐘聲驚醒了我,睡眼朦朧地看看錶,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一邊收拾枕邊的小鬧鐘,一邊用結結巴巴的英語問我:「我要出去玩了,你呢?」我翻身起來:「我也要出去。」「你去哪裡?」「梵蒂岡,你呢?」「我已經去過了,今天去市中心。」說話間,她已經穿好了黑T恤和牛仔褲、白球鞋,從柜子里取出一大瓶礦泉水裝進背包,告訴我:「羅馬很熱,街小小攤賣的雪糕和水都很貴,你要到超級市場去買。」
晚上8點多,我才疲倦地回到旅館。小姑娘已經回來了,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你會說德語嗎?」她聽我能說一些德語,馬上拿糖請我吃,告訴我她叫烏塔,在讀小學,已經12歲了,這次趁署假遊歷歐洲。已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玩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斯,以後還要去波恩,然後去希臘。喲,這麼長的旅程,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說。又說她是乘火車旅行,因為年紀小,可以享受特殊優惠,買一張全歐洲旅行聯票,不到400馬克。
一個12歲的小學生,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自碰見,我決不相信。我問烏塔:
「你一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你嗎?」
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遭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然後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說到這裡,她又搬出一摞給我看,全是歐洲各國的旅遊指南,每個國家都是厚厚一冊,介紹十分詳細。「對照着看,就像教師帶我玩。」烏塔說。為了這次旅行她準備了整整3年,讀了有關這些國家的籍,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送廣告,假期到別人家裡陪兒童玩。「都是你自己掙的錢嗎?」我很吃驚。「我掙的只夠一半,爸爸給了另一半,不過我買的禮物都是用自己的錢。」說著,她翻出買給媽媽的皮包、爸爸的煙斗、弟弟的帽子給我看。「你自己沒有禮物嗎?」我逗她。「有,是在米蘭買的,比德國便宜好多呢。」她指指脖子上一根做工精巧的細細的項鏈。然後,她問我,中國的孩子們是不是也這樣旅遊。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們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出去玩,但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不料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我們也經常旅行。不過我們的興趣不同,媽媽喜歡音樂會和漂亮衣服,爸爸喜歡博物館,我喜歡看有雕刻的老房子,所以我們也出去玩,也單獨出去玩,愛他們,為什麼就不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沒有邏輯。」
不愧是德國人,連小孩子都知道「邏輯」這個詞。我只好笑着承認自己的理由不恰當,又告訴她中國很大很大,從北方乘火車到南方要四五天,中國的火車也擠,必須對號入座,有時人還得站着。中國的銀行沒有歐洲這麼多,自動取款機很少,所以出門是一件麻煩事,小孩子單獨不能勝任。
烏塔埋頭想了好一陣,但要理解一個遙遠的國家對她來說還太困難。最後她搖搖頭:
「那中國的孩子們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有遊樂園,兒童們依然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從電視和本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在這裡,它的美麗才感動了我。」
第二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她晚上坐火車去波恩。又問我:「我以後想去中國,那要很多很多錢才行嗎?」
上面是這篇課文的原文,下面我們來看看選入課本之後的修改版。
《烏塔》
那天,我在羅馬下了車,冒着暑氣趕到青年旅館,找到自己的房間,推門一看,吃了一驚:正對門的地上放了一床席夢思床,上面躺着一個金髮小姑娘,睡得正香。
我已經筋疲力盡了,於是匆匆洗漱完畢,也躺下了。
不知過了多久,「丁零丁零」的鬧鐘聲驚醒了我,睡眼矇矓地看看錶,下午兩點半了。小姑娘已經起身,正在收拾東西,準備外出。她走了不久,我也出去了。
晚上八點多,我疲倦地回到旅館。這時,小姑娘正愜意地趴在床墊上,一邊吃糖,一邊看一本厚厚的書。
她一見我,立即坐起來打招呼,問我玩得怎樣,又問我從哪裡來。我說是中國人,現旅居德國。她一聽,高興得大叫:「我是德國人,住在漢堡。」她告訴我她叫烏塔,已經14歲了。這次趁暑假遊歷歐洲,已經去了法國、瑞士、奧地利,在意大利去了威尼斯、米蘭、佛羅倫斯,最後還要去希臘。我有點驚訝:「你一個人嗎?」「當然。」她很自然地答道。
一個14歲的孩子,獨自一人游歐洲,如果不是親眼所見,我決不會相信。我問烏塔:「你一個人不怕危險嗎?你爸爸媽媽不擔心嗎?」
烏塔說,她在家裡就設計好了旅行路線和日程,每到一地就先查警察局的電話號碼,以便遇到危險和困難時請求幫助。再給家裡撥個電話或寄張明信片。她還說,自己用了三年的時間準備這次旅行,閱讀了很多與這些國家有關的籍;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
然後,她問我,中國的孩子是不是也這樣旅遊。我一時語塞,想了一會兒才說:「在中國,像你這樣年紀的孩子都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很愛他們,會帶他們一起出去玩,但一般不放心讓他們一個人出遠門。」
烏塔對我這番解釋很不滿意,馬上反駁說:「我也是家裡的寶貝,爸爸媽媽、爺爺奶奶也很愛我。不過我們興趣不同,所以我們有時候一起出去玩,有時候單獨出去玩。愛孩子,為什麼就不能讓他們單獨出門?我不明白,你的話不合邏輯。」
我只好笑着承認自己的理由不太充足。烏塔說:「中國的孩子缺少很多樂趣吧?」我說:「中國有電視,有兒童圖書,有遊樂園,孩子們很快樂。」但她還是堅持:「光從電視和書本中認識世界總不完美。我從電視上經常看見意大利,但只有親自來到這裡,它的美麗才深深感動了我。」
第二天早晨,烏塔向我道別,說晚上坐火車去波恩。她還認真地告訴我要繼續掙錢,以後去中國旅遊。
看起來教材編纂者也清楚這篇文章不太好,填補了一些漏洞,比如把12歲改成了14歲,沒有了僱傭童工的嫌疑;刪去了用自己的錢買了很多禮物的描述,大概是覺得一個孩子自己打工攢錢不應該這麼多(原文表示買禮物的錢都是自己掙的);又刪去了「不愧是德國人」「中國出門很不方便」之類的表述;把八張床的群租房(或者是青年旅舍)改成了房間里的地鋪。不過這麼改下來反倒是凸現了原文的不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