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7篇帖子。
(轉載BBC中文網)韓國華城工廠致命大火:一位中國朝鮮族女工留給母親的最後短訊和影像畫面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1
失去女兒的具海玉說,沒有一天能好好睡覺,一切又像是醒不來的惡夢。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我到醫院要認領屍體,大家都叫我不要看,我說我還是要見我姑娘(女兒)最後一面吧……我看了,我不相信那是我的姑娘,我姑娘本來很漂亮的,現在我的姑娘沒有了,都沒有了......」
7月2日,來自中國吉林延邊、在韓國工作多年的具海玉女士在女兒遇難的華城向BBC中文泣訴,她也是一位生活在韓國的中國朝鮮族人。
韓國官方稱,6月24日上午發生在毗鄰首都首爾的京畿道華城市ARICELL電池工廠的大火導致23人遇難,其中17人為中國公民,除了中國工人外,遇難者還包括一名老撾人和5名韓國人。中國媒體隨後證實遇難中國人絕大多數是朝鮮族女性。這是韓國近年來死亡人數最多的火災之一。
具海玉的女兒別麗梅今年37歲,剛到這家工廠工作一個月左右,就在意外中遭逢不幸。具海玉與其它幾十位傷心的遇難者親人一樣,在6月24日接到噩耗。在這起電池燃爆事故及隨後的大火中不幸遇難的人,是他們的兒女或伴侶。
具女士先把眼淚擦乾,慢慢的把女兒麗梅傳給她的最後一個簡訊展示給記者看。那是火災當天早上7點51分,按照慣例,女兒每日開工前後都會回覆媽媽的早安信息,簡短的一句「上班了」問候母親。而下班後,女兒也一定會傳給她一句「下班了」,數年如一日,從不間斷,但這一次卻成了母女兩人最後的交流。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這次事故導致的重大傷亡震驚了韓國社會,韓國總統尹錫悅在大火當日便趕赴現場指揮。中國大使館高度關注此事並稱全力救助。眾多外媒及本地媒體也趕到意外現場報導,多數針對韓國層出不窮的電池公共安全災害及外籍勞工的勞動處境艱困有所抨擊。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緩慢的賠償進度

7月2日,BBC中文記者在滂沱大雨中來到首爾南方車程約一小時的華城市。
在華城,從中國東北邊境城市等地趕來的遇難者家屬都被安置在市政廳休息,了解事故調查及賠償進展。現場布滿了哀悼的輓聯及控訴的標語,一場又一場大大小小的記者會召開 ,追問著這起造成嚴重傷亡的事件。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韓國勞工組織的維權人士在市政廳舉牌,要求廠方及政府負責補償受害者家庭,更好地保護外來移工權益。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韓國勞工組織在事故現場張貼標語,要求廠方及政府負責補償受害者家庭,更好地保護外來移工權益。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當地工會代表及政治人物在會上聲嘶力竭的呼籲廠方及政府負責,但讓BBC記者印象更深的卻是家屬疲累而焦急的表情——他們對事故調查和賠償的進展頗有微詞。
一些家屬告訴BBC,他們眼下只想拿到合理的賠償,同時讓死者趕緊下葬。許多人暫時拋下工作來到華城,除了深陷哀傷,還要面對許多繁複的當地法律程序及文件認證。
有家屬已感到苦不堪言:「他們說,這種工傷補償只能給丈夫老婆,不能給女兒兒子,但我跟孩子的媽早就離異了,現在要怎麼辦?」帶著16歲兒子從中國延邊過來處理前妻後事的蘇先生無奈地告訴BBC。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從延邊趕來的蘇先生(左)和兒子仍在酒店裏焦急地等待事故處理結果。他的前妻在事故中遇難。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2
同許多遇難者家庭相似,具海玉也來自中國東北的延邊朝鮮族自治州。她現在住在韓國安山市,一個中國朝鮮族人聚集的城市。2014年,她與當時20幾歲的女兒麗梅一起從中國來到韓國工作,除了考慮在韓國有親友可以接待之外,也希望開啟人生新篇章,多賺一點錢。女兒在中國還有一位16歲的兒子,跟前夫居住。
如今,女兒出事,具海玉在中國工作的兒子及在韓國定居的妹妹及家人都盡速趕到華城幫忙,但事件發生已超過一周,調查賠償的進度讓她感到非常不滿。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7-4 18:53
這起慘烈的工廠爆炸事故共造成23名工人遇難,17名為中國公民,多數是朝鮮族女性。7月2日,現場已經拉起警戒線,但工廠被大火燒燬的痕跡仍清晰可見。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