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0篇帖子。
(转载中央广播电台)习近平追求科技强国 恐让中国陷安全困境恶性循环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5
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宣示要在2035年将中国打造成科技强国。(AFP)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5
英国“经济学人”近日专文指出,根据高引用率论文数量和自然指数的两大科学指标,中国从植物生物学、人工智能(AI)到超导物理学等领域中,都处于研究前沿,“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不过,学者认为,无论从创新或科技散播的角度来看,经济学人的说法仍有些言过其实,而且习近平想让中国在2035年成为科技强国的目标,也只会让中国陷入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5
经济学人专文 中国成为科学超级大国引发议论
英国经济学人期刊近日一篇题名为“中国已经成为科学超级大国”的专文,引发关注,尤其中国才在24日举行“全国科技大会”、“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就在会中宣示,要让中国在2035年成为科技强国,更让外界对中国科技发展的现况议论纷纷。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期刊引用两项科学指标 指中国科技发展进步神速
然而,经济学人却是引经据点,强调该篇文章是根据高引用率论文的数量和自然指数的两大科学指标做出结论。其中在高引用率论文数量方面,中国科学家进步飞速,2003年,美国高引用率论文数量还是中国的20倍,但到了2013年时,却下降到了仅剩4倍,而在2022年时,中国的高引用率论文数量却已经超过美国和欧盟。
至于所谓的自然指数(Nature Index),则是根据全球顶级期刊《自然》,统计刊发在一系列著名期刊上、经过同行评审小组审议的论文数量,堪称是衡量一个国家科研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而该指数在2014年首次推出时,中国排名第三,论文数量还不及美国的1/3,不过到了2023年,中国已经名列前茅。而且中国在这两项指标的领先,几乎涵盖了植物生物学在内等各个科学领域,让人不得不承认,中国已经是科学超级大国。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中国科技散播力不足 学者指经济学人说法言过其实
不过,对于经济学人的结论,台大国发所助理教授林竣达则有不同看法。他引用了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政治学者杰佛瑞.汀的理论,认为在评估所谓的科学进展时,除了科技创新外,就是科技散播,但像中国的5G技术虽然领先全球,却可能因为其他国家的围堵,而在科技散播方面明显不足,因此他认为,经济学人的说法,可能言过其实。
他说:‘虽然中国有科技创新,但如果他新科技的散布能力,并没有那么强的话, 那也许中国科技进展,就是可能需要打个折扣,他并没有真的说,马上可以就真的像追赶上美国,尤其是在散布这个方面,如果在先进国家有对中国进行围堵的话,那在散布的能力可能又会更加的弱化,所以总体来看,如果我们考量进创新以及散布,那中国目前的科技实力,可能并没有像经济学人讲的这么惊人。’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学术成果商品转换率过低 难带动中国经济发展
此外,林竣达也指出,中国科技发展最大的问题,就是不能将这些冰冷的学术专利成果转换成商品,为市场创造商机,进一步带动国家经济发展。
他说:‘比如说我举那个他们2022年中国专利调查报告就说,目前的这个转换,大概只有36.7%而已,尤其中国高校的话,专利产业化的这个比率更低,只有3.9%而已,所以我想中国政府也意识到这个问题,习近平也正是因为这些现象,他才会在这一次这个会议中就是有特别强调说要想办法解决.’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习发展科技动机不单纯 恐让中国陷安全困境
至于习近平订出要在2035年时,让中国成为科技强国的目标,林竣达则进一步分析,习近平和过去的中国领导人不同,过去的中国领导人追求科技升级,多半为了发展经济,但习近平的动机却完全着重在经济安全及国家安全上,因此这样的科技战略,绝对会为地缘政治带来风险,最后让中国陷入所谓的安全困境的恶性循环中.
他说:‘中国虽然要追求科技强国,但结果反而是让其他国家更加的缺乏安全感,陷入一个我们国际政治常提到的安全困境,那当各国开始围堵中国,肯定会让这个中国的高层更加没有安全感,更加的要去追求科技强国、科技自主,那这反而就是让他掉落一个恶性循环,所以这个是我所提到的地缘政治的风险,那我们也可以看到目前这个安全困境似乎并没有削弱,反而不断的正在增强.’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新型举国体制推动科研 恐发生内部矛盾
对于中国科技未来的发展,林竣达说,习近平是采用所谓的“新型举国体制”进行推动,也就是特别重视由国家整合领导企业、实验室、学校,让整体资源能够更有效运用。但他认为,国家战略目标和市场利润取向有时是相矛盾。另外,新型举国体制也很明显会把资源放在龙头的国营企业上,这跟习希望鼓励民营企业跟中小企业创新,也可能就会有冲突。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经济下行影响科研动力 中国科技发展难乐观
除此之外,林竣达也认为,中国经济处于下行,不仅会影响民企投入科研的意愿,就算是中央政府也很可能无法再大撒币,主导推动科技研发,再加上中美贸易战和全球各国对中国的围堵,如果这些问题都无法解决,长期来看,中国科技发展,恐怕很难乐观。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6-27 20:56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