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2篇帖子。
(轉載知乎)「楊冪論文查重率」引網友對「查重率」討論,查重率低於 1 意味着什麼?論文查重率過低有哪些問題?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0
楊冪論文查重率引髮網友對「查重率」的討論。我們都知道,查重率高往往意味着原創率低,有抄襲嫌疑,那查重率過低為什麼通常也會被卡?一般來說,文有一定的引用率、重複率是正常的,證明該文章的選題和內容是有真實依據的,作者在寫作中閱讀了大量參考文獻。查重率太低很可能被這篇文章沒有依據。有畢業生指出,查重率低於1,沒有參考文獻,說明這名學者在學術界達到了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境界,這對絕大部分人來說,都是不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楊冪論文題目為「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為例」,總字數3622,你認為這種結合自身實踐寫的「小論文」,是否可以不注重文獻參考?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0
作者:烏合之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8678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622個字,大約我也看了摘要。
來看看全文吧:
淺談影視劇中演員創作習慣——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
》為例​​摘 要:本文基於影視劇中演員的角色構建,以電視劇《哈爾濱一九四四》中關雪
這一人物形象的塑造為例,分析探討演員在創作過程中形成的習慣及其分類情況,指出在角色構建過程中,演員需要對創作習慣及演繹手法進行深度挖掘。通過對演員個體創作習慣的梳理,探究其在角色構建和理解中發揮的決定性作用,強調演員應加強藝術修養,通過不同的表現技巧和內心活動來賦予角色以生命力,進而提升作品的品質和影響力。
關鍵詞:角色構建;創作習慣;表現技巧;《哈爾濱一九四四》
一、引言一部影視劇優秀與否往往是由很多因素造成的,筆者認為,演員的創作習慣對作品的影響至關重要。從某種意義上說,演員的演繹技巧對作品的藝術成就及觀眾的情感共鳴起着決定性作用,而這些演繹技巧往往植根於他們的日常創作風格。提高演技的過程,實則關乎演員自我創作習慣的洞察與改良,這對提升影視作品的品質意義重大而深遠。
在構建角色形象時,演員需要運用多種手段來消除自我與角色之間的距離,以達到更為生動的演繹效果。從生活中汲取創作靈感是演員的常用方法,著名表演藝術家黃宗洛
先生在出演話劇《龍鬚溝》時即踐行了這一理念。他為演好一個賣酸梨的角色,寒冬臘月跟着賣梨的老人做了半個月買賣,①藉此洞察賣梨者的言行,以求演繹出更為立體的角色。演員透過劇本鑽研和角色剖析來深化對角色的理解,找尋到各角色間的內在聯繫與情感契合點,也是表演的常用方法。在塑造《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反派角色關雪時,筆者主要運用了第二種方法,經由劇本分析與角色定位,更好把握和演繹這一人物形象的複雜性。
在創作習慣方面,演員通常會按照自己的方式和節奏來進行創作。有些演員喜歡在安靜的環境中進行角色的構建和內心戲的刻畫,筆者則更喜歡在拍攝現場獲得創作的靈感和動力。以《哈爾濱一九四四》為例,雖然筆者在進組前就對劇本和角色進行了分析與設定,但到了拍攝現場,導演的描述、演員間的對手戲、現場的道具和氛圍,每一種新的元素都會給予筆者更多的刺激,從而對自己飾演的關雪這一角色有了更多更深刻的認識。
對於演員來說,一個好的創作習慣對角色塑造、作品質量、觀眾觀感體驗的意義不言而喻。演員對創作習慣重要性的理解之深淺,直接影響其能否成功構建出既受歡迎又有審美價值的藝術形象。
二、演員的角色構建角色構建在影視表演實踐中佔據決定性地位。演員所承擔的任務不僅是遵循劇本演繹角色,更要將角色人性化,塑造出有血有肉的存在,以激發觀眾與角色之間的共鳴效應。在角色構建過程中,演員需要對創作習慣及演繹手法進行深度挖掘。
演員的首要任務是解析劇本,以準確領悟所演角色的本質。筆者反覆研讀《哈爾濱一九四四》劇本,深入剖析關雪的性格特徵及情感變化,關注影響其心理變化的關鍵因素,涉及個人內心世界、外界環境、重要角色、衝突情節等。在層層解析之下,關雪的性格特徵及情感變化得以充分顯露,這無疑增強了筆者對生動塑造這個反派女主的信心。
與此同時,演員需要進行大量的角色準備工作。這包括對角色身份背景、生活經歷、性格特點等方面的研究和挖掘。劇本將關雪設定為名門望族之後,其家族譜系可追溯至清初開國五大臣,歸屬於蘇完瓜爾佳氏。溥儀,偽滿洲國的象徵性帝王,其生母便出自此家族。家境的優越性在關雪的童年時期顯而易見,塑造了其作為千金之女的身份特徵。隨着清王朝的崩潰、日本入侵中國導致家園淪陷,關雪往昔的家族榮耀蕩然無存,唯有與幼弟相依為命,輾轉於親族之間求生,卻不幸蒙受猥褻。這樣的身世遭遇或許就是關雪投效異國日本,成為冷血多疑的偽滿哈爾濱警察廳特務科科長的行為動機。在探究關雪的身份背景及生活經歷的過程中,其人物形象在筆者的認知中逐漸清晰並日趨立體。角色理解的深化與角色把握的精確性,得益於前期準備工作,這為角色塑造提供了更加豐富的內在條件。
此外,演員還需要與劇作家及導演展開深入交流,理解其對角色的藝術構思。這有助於演員精準詮釋角色內涵。通過不斷的綵排與溝通,筆者得以精益求精地打磨關雪這一角色形象,確保演繹符合劇情的需要。
綜上所述,在角色構建之初,演員須對劇本展開深入探究,詳盡的角色構建工作是必不可少的。唯有通過這種方式,演員塑造的角色方可展現出獨特的吸引力,從而獲得觀眾的接納與認可。毋庸諱言,不懈鑽研是演員不斷提升自身表演技藝的前提。
三、演員創作習慣分類演員的創作風格及習慣無疑會對作品產生顯著影響。在日常創作實踐中,演員們的習性和特質千差萬別。筆者有幸與眾多傑出影視人才合作過,他們無一不具備獨特的藝術見解和表演手法。
首先,根據演員在角色塑造和表演過程中的創作習慣,可以將他們分為「內心導向型」和「外在導向型」兩類。具有內省傾向的演員,他們的演繹方法側重於透過角色的內在心理探索與情感流露來塑造人物形象,往往依賴個人的情感體驗與洞察,以實現對角色更為真實且立體的詮釋。以外部世界為指向的演員善於觀察與模仿,他們常從生活中的實際人物和事件獲取靈感,進而實現角色的創新演繹與形塑。過往繁複且富有挑戰性的角色涉獵,促使筆者的創作風格演變為更側重於「心理驅動型」。《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關雪在人物設定上具有複雜性和多面性。為演繹好這樣「一個雙手沾滿鮮血的特務頭子,一個反派角色」②,筆者從分析人物性格入手,試圖通過表現她內在的堅韌與頑強來引發共情反應,由此催生演員同角色間的共鳴紐帶。
其次,根據演員對劇本和角色的理解程度,可以將他們分為「深度解讀型
」和「淺層理解型」兩類。有些演員在解讀角色時傾向於執行詳盡的劇本剖析和角色研究,他們往往多維度地探討角色理解,甚至藉助額外的背景調查和情緒洞察來豐富角色塑造。偏向於表層詮釋的演員往往依據劇本和導演的指導塑造角色,他們對角色的理解和演繹很大程度上依賴於編導的闡釋與引領。僅憑導演和編劇的意圖,對角色的剖析難免片面。筆者當前正處在從「表面解讀」到「內涵探索」的過渡期,迫切希望跳出原有的認知框架。在近幾年的表演實踐中,筆者不斷嘗試對所飾演人物進行更為精細的解讀、更為深入的挖掘,出演的角色形象日臻豐滿與多元。
再次,根據演員在表演過程中的自我調節能力和變化適應能力,可以將他們分為「自我調節型」和「固執己見型」兩類。演員中具備自我調控特質者往往展現出卓越的適應性和靈活性,他們在表演過程中能依據角色及情境需求適時作出調整與改變,從而更有效地實現人物塑造。拘泥於自我觀念的表演者傾向於恪守其一貫的藝術表達和技術處理,他們對演技的改動或調整可能顯得尤為抗拒。
從上述分析來看,演員的創作風格可根據他們在塑造角色和表演中的指向性、解讀深度以及自我調適策略予以系統性總結。演員的不同類型可能導致其在創作中的表現與特性各異,並最終影響影視作品的藝術表達。
四、影響演員創作習慣的因素在表演藝術領域,演員的創作習慣受多重因素制約。不可否認,劇本品質對演員的表現手法及創作習慣的影響很大。優秀劇本能夠賦予演員深厚的情感內涵與多元的角色詮釋餘地,進而點燃他們的表演熱忱,觸發更多創新靈感。拿到《哈爾濱一九四四》劇本,筆者即被深深吸引。該劇及其獨特的主要角色關雪在筆者的藝術歷程中尚屬首見,強烈的認知好奇心驅使筆者「步入」1944年的哈爾濱,期待通過對關雪的演繹突破自我,讓自己的藝術之路向更深層次轉變。
演員的創作習慣還深受導演的執導策略和表演要求的影響。或者說,導演對角色的洞察力與藝術願景左右着演員的表演策略及風格。在遵循導演藝術願景的前提下,演員須賦予角色以生命,通過在表演中嵌入個人的思想火花,逐漸形成獨一無二的表演氣質。《哈爾濱一九四四》的導演張黎
對演員間互動及角色間動態的理解極為深刻,其豐富的學識在對那個時代歷史文化的解讀中展露無遺。演員往往因張黎導演的精準點撥而洞開理解角色的新天地,促使我們深入剖析角色的多面向。這樣的情景經常發生:無論筆者和其他表演者如何周全地預演,實地拍攝時,導演對人物、劇情、場景的解讀分析總是超乎想像。於是,預測次日的演出編排成為演員們最大的樂趣,這有效地激發了我們的創作靈感。


此外,演員個人的表演經驗和專業技能也是影響創作習慣的重要因素。經驗豐富、演技精湛的資深演員在角色塑造上能夠遊刃有餘地駕馭情感深度及表演張力,而初涉演藝圈的新人則通常需要更多的歷練和時間來提升表演技巧、探索個人化的表現手法。《哈爾濱一九四四》中的所有主演皆為優秀的表演者,是筆者持續觀摩與研習的對象。
需要指出的是,對外部環境與內在心理狀態的敏感度無疑在演員形成創作習慣中扮演了關鍵角色。演員的優秀表現往往源於理想的工作環境和內心的平靜,這能夠讓他們無縫嵌入角色,進而獻上動人的表演。外界的不利條件或許會干擾演員的表演呈現及藝術熱忱,這將影響角色詮釋的深度與生動性。
為觀眾所讚歎的精湛演技,實則是影視作品中演員創作模式被諸多元素影響並交融呈現的直觀反映。總體而言,表演的魅力與角色的生動性,是由劇本的深度、導演的洞察、個人經驗的獨特貢獻、環境的塑造等多元要素合力催生的。
五、結語影視劇中演員的創作習慣直接影響作品的優劣與傳播力,值得重視。在影視劇表演實踐中,演員應致力於角色的心理建構,細膩捕捉並展現情感波動,而不能僅停留在對角色外在特徵的設計。角色演繹栩栩如生以及觀眾內心受到震撼,無不源於演員對所飾演人物的深入思考與透徹理解。
加強藝術修養是演員不斷提升表演技能的重要路徑。在影視劇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態勢下,演員須適應多樣類型與風格的作品,在打牢表演基本功底的基礎上辛勤耕耘,朝着攀登藝術高峰的目標努力前行。
注釋:
①任姍姍、王瑨、王珏:《北京人民藝術劇院與時代同步伐——為人民講故事 講人民的故事》,《人民日報》2022年6月23日。
②張赫:《〈哈爾濱一九四四〉編劇:關雪和宋卓文
只是逢場作戲》,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97749186031290395&wfr=spider&for=pc


我覺得確實是「三百六十行,剛剛有特長。奧運有健將,耍猴有猴王」吧。
就別談查重率的問題了。
如果我稿子寫成這樣,別說上期刊了,澎湃思想市場我都上不了。
但人家可是楊冪呀,我同意一個知乎回答說的,這篇稿子能出現,說明楊冪老師或許真的想走林更新
的路子了,讀博士之前至少需要一個C擴發表才行。
這邊也給楊老師指一個新的論文發表期刊:
《當代電視》,也是C擴哦~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1
大論文與小論文的區別:
①兩者定義不同。大論文是指畢業或者學位論文,這個不需要發表的,至少兩到三萬字。小論文是指發表在期刊上的論文,字數方面在兩到三千字。
②兩者寫作工程不同。大論文按研究生論文書寫格式,一般需要一個月時間能夠完成,而小論文一般都是由論點、論據、論證三要素組成,時間周期會長很多。
③大論文就是學位論文,碩士一般五部分,博士一般七部分。小論文是投給期刊的論文,一般學校或者學院有要求要投什麼樣的期刊才能畢業,通常是SCI、核心、C刊這些類別。
這也給廣大學子提了個醒,由於不同的查重工具的收錄數據與檢測標準不同,畢業與發刊時,應以專業的檢測工具為主要查重軟件,切勿被矇騙導致過度消耗論文修改次數,最終無法順利畢業或者發刊。
最後,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非表演專業的"專家"們還是好好卷卷本專業吧,畢竟跨專業的價值解讀不是連查重都用免費工具做結論的人能定論的。


作者:張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43679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1
冪冪是我喜歡的那種類型,人長得漂亮,演技不錯,歌也唱得棒。現在38歲了,走下坡路也沒有關係,誰會紅一輩子呢?
閒下來,有空搞搞文字工作挺好的,沒有想到你一上來還搞點高端的論文,查重率低有什麼關係呢?說明論文有自己的觀點,何必千篇一律呢?還有這次寫差點沒有關係,冪冪從小成績不錯,也受到了良好教育,寫論文有基礎,好好寫一寫,寫點你們演藝圈的趣聞軼事,我保證大家都喜歡看,熱點一定會很多,憑你的名氣和功底,潑天的流量沒有問題,主要是滿足一下我們這些網蟲的獵奇心理,寫寫演員如何上位,導演如何選,導演與演員如何配合等等,只要是你冪冪寫的我一定會喜歡看。
你們演藝吸引人的故事一定很多,哥支持你好好的寫!


作者:梁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6598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1
插一句話,我是本科階段的菜鳥
但是楊冪論文知網查重率3.36%,ai率0%,完全沒有問題啊。
那查重率低於1是免費的查重軟件的(¯―¯ )
另外我想問查重率低於1會咋樣?我選修課老師讓寫一篇結課作業,任選一個女作家,談談對其作品及創作的感受。結果查重率出來0.03%,我專門發私信問老師了,他說沒有事。


作者:知乎用戶80965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15716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1
查重率過低就意味着你的論文沒有其他論文來作證,你的論據沒有支撐,寫的東西全靠想像。論文查重率肯定是要低,但是不能低到這種程度。不過有個情況除外,就是作者自身就是學術前沿,他是到達這個領域的第一人,沒有現有的文獻給他做參考支撐,一切的一切只能通過他的實踐和實驗來建立。


作者:沉默驢子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58871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2
作者:愛編輯check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75578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論文查重率,簡單說就是看你寫的東西有多少是別人已經說過的內容。如果查重率高,就可能意味着你用了很多別人的原話,沒有太多自己的思考,這在學術上是要避免的。但反過來,如果查重率特別低,低到幾乎沒有重複,這也可能有問題,因為這意味着你的文章好像完全沒有借鑒前人的研究成果,彷彿是憑空出現的,這在學術研究中不太常見。
學術研究就像建房子,你得先站在前人的基礎上,看看他們用的是什麼材料,怎麼搭建的,然後你才能在這個基礎上添磚加瓦。如果一個房子一點舊材料都沒用,全是從地基開始自己創新,這要麼是天才之作,要麼就是忽略了前人的智慧。楊冪的論文題目,討論的是演員創作習慣,這種研究通常需要建立在大量前人研究和理論基礎上。比如說,她可能需要看看別人是怎麼分析演員如何準備角色的,有哪些普遍的創作方法,歷史上優秀的演員又是如何工作的。這些都是文獻參考能帶給她的東西。
對於她的這篇「小論文」,即使是以自身實踐為基礎,也不應該忽略文獻參考。因為,即使是最個人化的體驗和觀察,也需要放在一個更大的學術框架里來討論,這樣才能讓讀者明白,你的經驗是普遍現象的一個例證,還是獨特的個案,或者你是在挑戰現有的某種理論。引用一些相關的研究,不僅能證明你的論點不是空中樓閣,還能展示你對這個領域的熟悉程度,以及你如何在前人的基礎上進一步推進了對這個問題的理解。
創新並不意味着完全脫離傳統,而是在理解並尊重前人成果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見解或發現。就好比畫家畫畫,即使是最抽象的現代藝術,也是在了解了顏色、構圖、光影等基礎知識後,才敢於打破常規,創造新的表現手法。所以,即使是結合自身實踐的論文,也應該認真查閱文獻,引用相關理論,這不僅是為了遵循學術規範,更是為了讓自己站在更高的起點上,看得更遠,思考更深。
writehelp論文寫作:快速完成論文初稿選擇科目輸入標題免費生成論文大綱,還能一鍵生成完整論文並提供(知網、維普等定稿檢測系統)論文查重報告,內容邏輯連貫性、語句通順度、結構完整性均在95%以上,生成內容都是原創的且查重率低於10%。
所有生成的論文模板只可用作格式參考,不允許抄襲、代寫、直接挪用等行為論文時間查重:https://www.papertime.shop/
平台上有維普、萬方、PaperFree、PaperPass等查重系統,都是官網正品,保障論文安全。其中的papertime論文檢測系統可以免費查重10w字,支持在線改重,哪裡改動就檢測哪裡,方便且安全,大家可放心使用。還有論文降重和機器排版功能,親測,大家可以放心使用哦!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2
作者:言之尤李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659852076/answer/354242417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這是一篇淺談文章,就是對演過的角色,簡單剖析。談不上學術貢獻,僅僅是一篇完整文章,也談不上質量多高。
全文就3600多字,看摘要兩個通過的連用,應該是寫完以後,重複率過高,之後完全是過度將重之後的不太通順的感覺。
為什麼一定要執意發表這篇文章呢,
有翟前車之鑒,還敢冒險做這個事情。
大機率是,息影一段時間,去北電或者央戲讀個某專業博士。
林更新
不是已經在上海錄取博士了嘛。
但是北京高校博士資格審核(不必參加博士入學考試,須提交一些基本信息材料),估計需要至少一篇像樣的學術期刊,比如C擴。要不然也沒必要摻合這趟渾水。
這種淺談,大機率是諮詢了一些中介機構的建議。
寫了一個草稿,中介幫忙修改,並投稿,後面錄用的過程估計是都沒有過問,否則也不會出現,兩個通過的連用。
這裡面應該至少可以保證,內容思路是原創的,至於潤筆機構
後續的操作,其實真的很難控制,但這個淺談的題目,確實是有點拉垮。
但是,一群網友尤其是搞學術研究的,揪着這點問題不放下,還成為熱搜。
會不會媒體圈的交流群,來一句,你論文寫的再好,不也是要做我經紀人給我服務嘛。 
大家都別難為彼此了,都是弱勢群體。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2
ycshmily:


很正常啊,我們社科專業你做好引用,做個實證研究或者寫個模型,查重率低於1%不是很正常嗎?我們高於5%就要寫說明解釋一下為什麼的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6-26 21:33
陳聖​:


論文反正可以代筆,有什麼好查的。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