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YotsuyaLight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927830/answer/3461854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作為在大阪生活一年的海外狗,請容我先佔個坑,等忙完最近手裡的事情以後讓我來說說這座與眾不同的的城市。一定會來答完這題!
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ー
更新於 2015/01/10
這一拖就拖了一個月。看前人答主寫了挺多,還配了很多圖。本來不想寫了,但覺着答應了別人就還是要說到做到的,所以還是來把我的答案補全。作為一個工科狗,習慣性地要總結一下前輩答主的答題內容。@赤坂將大阪與東京做了簡單比較後,通過以下四點介紹了大阪(1)物價(2)玩樂(3)交通(4)居民素質 另一方面,@劉琳通過以下3點主要介紹大阪(1)大阪的商業設施布局(2)大阪的風土人情(3)城市周邊的玩樂
我目前不住在大阪市區,雖然快要搬過去了。常去大阪的市中心梅田,工作的地方也是京阪神
地區出身的日本人居多,對於大阪的風土人情還算有點了解。之前2位答主的大體內容可以認為是介紹了大阪是什麼樣的。接下來我想通過引入一些與國內城市的比較來回答這個問題。同時,簡單介紹一些關於大阪的歷史背景知識,以幫助各位更好地了解為什麼大阪會形成這樣的城市風土。
(1)背景知識
以下做些簡單的城市介紹
之一 大阪的定義
題主所問的是大阪。狹義地說,大阪指代日本關西第一大城市大阪市。廣義來說指代大阪府。府內又劃分為33個市、9個町和1個村。大阪市位於大阪府內,名義上歸大阪府管轄。但實際行政級別卻與府相同,為此大阪府知事與大阪市市長經常吵架,因為他們所制定的政策法規經常相互矛盾。我們通常所說的一些關西或大阪的風土人情是大阪市與大阪府共有的。所以,接下來的介紹中取廣義上的大阪。
之二 大阪的歷史
大阪故稱大坂,是日本古時商業的重心之一。在日本提到大阪,大多會想到精打細算的大阪商人形象。大坂的興盛得益於豐臣秀吉
在此興建大阪城,並於城下興建商業街廣納商販聚於城下開展商業活動。同時得益於豐臣政權的興盛,大坂作為全日本的商業重心的地位在豐臣時代打下了基礎。至江戶時代
,大坂經歷過一段失落期,後德川幕府
將大坂列為直轄行政單位,開河道修棧橋。水道棧橋之多以至於大坂有了水之都的稱號。德川幕府命各地的大名將蔵屋敷設於此,用以存放周轉上繳朝廷的貢米
。而德川幕府則在此處設立衙門將所受貢米賣於各地所來之商販,籌得資金。藉此,大阪的工商業得以再次興盛,並培育了影響日本近代歷史的大阪商人群體。可以說商業的興盛也造就了大阪人的一個特點-商人氣質。
可以對比上海之於中國,以及國內對上海人精打細算的印象。藉此大家或許可以體會到這種商人氣質,在後續的風土人情介紹中會細說。
下圖便是水之都大阪,藉此或許可以想像當年水路繁忙的樣子。

之三 與東京相比
大阪和東京相比,硬件標準很多地方是不如東京的,赤坂已經說了一些。因為東京都可以說是在二戰後重新規劃,從0開始建造的一座城市。現在東京的格局則是在參考各國經驗以及日本戰前城市規劃經驗的基礎上建成的。世界上大多是城市都是在原有基礎上改建、改造而來。大阪也不例外。
(2)風土
題主想問的是關於居住在大阪的感覺。我在關西住了1年多。雖然不住在大阪市區,但大阪也常去。因為日本本來就不大。如之前所說,真的要比硬件,東京比大阪好。但說到居住的感覺,那就是主觀評價了。我的感覺是住的很舒服主要特點是(1)氣候宜人溫差不大,少有重大自然災害;(2)交通便利;(3)商業設施齊全便利
之一 自然氣候
大阪地處日本近畿(jin ji)地區,大概是中部位置,具體請自行百度。由於靠着瀬戸內海,所以大阪的氣候被稱為瀬戸內海式氣候。表現為,四季分明,溫度與降水安定,無劇烈的溫差。就氣候來說,居住體驗比起東京好得多。
同時,災害方面,得益於瀬戸內海式氣候,大阪也沒有暴風雪,泥石流之類的自然災害。偶爾會有颱風光臨,但也並不算嚴重。就日本的主要災害地震來說,個人感覺雖然歷史上有過著名的阪神大地震
。但關西的地震相比東京所在的關東地區要少得多。我在大阪1年多就遇到過一次3級的地震。大概是關東處於板塊擠壓的前列線吧。具體請自己百度,我不是學地理的。
之二 交通設施
大阪交通是相當便利的,雖然與東京的繁忙與線路數量要低一個量級。但與國內地鐵線路最多的上海相比,大阪的電車線路還是遠遠超過上海的。所以即使比東京少,但大阪的交通絕對可以稱得上便利。不僅解決了大阪府內的交通還鄰接京都、神戶,構成了京阪神都市圈。這大抵是日本全國大城市共有的一個優點吧。國有鐵道JR與各種私有電車並存,提供了更好出行解決方案。市場經濟就是比計劃經濟
有優勢,期待國內能借鑒一下,多開放。以下可以看一下大阪的電車運行圖。

大阪的最主要的商業中心,在上圖紅圈的JR西日本大阪
站,阪急電車梅田站的區域。快速電車一般15分鐘一班,從左上角的兵庫縣尼琦站到大阪站只需要15分鐘左右。到了那兒,便有你想要的吃喝玩樂了。
這裡提供一個Pdf下載鏈接,有興趣的可以移步去看看
http://www.ryoko.info/rosen/train/pdf/osakafu.pdf
之三 商業設施
大阪的吃喝玩樂設施很豐富,劉琳
已經做了比較詳細的介紹,我就不再贅述。
如赤坂
在答案中所提到的「東京的商業區很多,分佈在不同的地方,規模、人流量都很大,即使不是每一個都能超過梅田,也基本都能和難波同級或者更好,所以繁華的地方就是多。這些不是一個人帶着「喜歡大阪」的感情就能改變的。」,大阪的城市副中心比東京要少。東京的城市副中心多,且與鐵道完美結合。大阪和東京一樣,將鐵道系統與商業設施的進行了很好的結合。也就是住宅、商場、餐飲設施大多圍繞鐵道站點周邊布局。所以即使城市副中心少,也不會有不方便的感覺。出門就是地鐵站,地鐵站旁有商場、有飯店。可以比較上海的龍之夢布局,比如虹口龍之夢。
畢竟大阪沒東京人口多、面積大,並不需要這麼多城市副中心。
關於這個商業設施與鐵道結合的模式,可以參見我寫的關於東京交通的一個答案,其中對於這個交通發展模式做了介紹,以下是不要臉的推廣。
「不要臉的推廣」:都說東京都城市圈的交通好,那麼東京的交通究竟好在哪裡? - 俞佳侃的回答
(3)人情
先做總結,我覺得在大阪居住,和關西人一起工作最大的感覺是,與其他地方的日本人更少的隔閡感、距離感。
德川幕府將大阪打造成了日本糧食貨物的中轉站,造就了大批商人,也成就了大阪的商業、文化。而商人就是惟利是圖。此處並非將惟利是圖作為一個貶義詞來用。如前文所說,大阪是一座商業城市。而商人注重的是利潤,所以一切不能產生利潤的繁文縟節、繁瑣習慣都是令他,們討厭的。單刀直入提升效率、錙銖必較增加利潤,可以說大阪人的性情中充滿了商人的氣質。大阪名物之一的箱壽司
便是具體表現之一。大阪商人為了利用好便當盒,把壽司切得四四方方便於更好地利用便當盒的空間。

上圖出自網絡
http://blog.xuite.net/a1244992/dorechin01/7350031-%E8%AE%93%E4%BA%BA%E8%A1%A8%E6%83%85%E8%B1%90%E5%AF%8C%E7%9A%84%E5%A3%BD%E5%8F%B8
這大概也是大多數日本人對大阪人的印象是小氣摳門。這一點和同為商業城市的上海很是相像。說是小氣精明也罷,終究是脫胎於歷史的文化現象。與其他地方的日本人相比,大阪人的性情和中國人比較接近,雖然本質上他們還是日本人。日本人一般都注重自我空間,即使是好朋友也會保留自我空間。日語稱之為建前,大概就是與人保持一定的距離感。作為日本人,大阪人也有建前,但相比於其他地方來說,大阪的建前少得多。例如,更容易和陌生人搭話。我一女同學的朋友到大阪來旅遊,洗溫泉。由於不知道日本先洗澡再入池子的規矩,準備先進池子泡泡再洗。被一大阪大媽攔了下來,得知是遊客一通講解。基本上都要上來幫小姑娘搓背的節奏。換了別處的日本人,大概不會吧。我工作的地方由於大多是大阪出身的人,大抵也有這樣的感覺,更少的隔閡感(注意不是沒有隔閡感、距離感)
最後,歡迎大家有機會到大阪看看,畢竟自己體驗比在知乎上看人說書要來的真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