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今川日語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2503889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很多國家都使用過漢字,並接受受漢字文化的影響,比如韓國、日本、越南、朝鮮、蒙古等國家,和我們一起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同時很多人也知道,他們都曾經發起過「漢字廢止活動」,像韓國、越南廢除得比較徹底,但是日本目前仍在使用大量漢字,200年內都沒有真正的剝離漢字。
那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日本廢除漢字,是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文字改革風潮,最早要追溯到19世紀中期。
01
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擊敗後,震驚的不僅是中國人,日本、韓國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也都震驚不已,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對漢字、漢語文明提出了質疑。

畢竟在清朝閉關鎖國之前,中國也算是亞洲的老大哥,周邊國家一直依附着漢文化。但在他們見識到歐洲國家的強大之後,覺得漢文化無法使他們對抗外來侵略,就開始思考要做出改變。
其他國家暫且不表,日本當時還是德川幕府執政,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就曾在1866年向德川慶喜將軍提出《御請廢止漢字之議》的報告,他也算是最早正式提出「廢除漢字」的人。

圖為前島密
一時間「廢漢字、立新字」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文字改革的呼聲很高。但是眾所周知,漢字在日本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與他們的歷史、文明,甚至生活都息息相關。
要知道日本在使用漢字之前,是沒有文字的,他們2000年的文明裡,所有的歷史文獻、文學作品、科技資料等,都是用漢字或漢字與假名共同記載的。

所以廢除漢字一時間很難實行,但是這也為後來種下了一個小開端。
02
1867年日本「大政奉還
」,德川幕府
倒台,明治天皇拿回政權,開始實施「明治維新」。那時的日本崇尚歐美文明,大舉引進西學,並開始推行全國西化的國策。
新舊文化的交替,使得「廢除漢字」又被搬出來熱議,原因之一是他們覺得漢字太難了!學習漢字非常耗時耗力,對於精進學術無益。總之各種論調在日本此起彼伏。

當時日本國內基本上分為以下三派:
1.廢除漢字論
:
就是完全廢除漢字,採用其他表音文字來代替漢字。其中包含假名標記說、羅馬字標記說、簡略英語標記說、神代文字
採用說等,說白了就是用假名、羅馬字、英語、神代文字來代替漢字進行書寫。
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及團體,但是都沒有真正的推行出去,而且彼此也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大多都是曇花一現。

2.擁護漢字論:
持這派觀點的,當然是受漢文化影響最深的人。因為漢字可以吟詩作對,是非常高雅的文字,如果換做假名,就意境全無。
就算我們現在來看,一篇文章如果全都是假名的話,即使從美觀角度來說,也很不好看。

3.限制漢字論:
提出並倡導這個想法的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沒錯,就是日本萬元日幣上印的那位,他還曾發表過著名的《脫亞論》。

他的態度就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假名,可以慢慢廢除漢字。但是漢字一時間無法根本廢除,需要尋找合適的時機。所以現在可以盡量少用難字,將漢字的使用數量控制在2000-3000字以內。
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可行性也比較高。但是其最終目的,也是要廢除漢字的。
最後在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國語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表音文字、假名、羅馬字的優缺點,並推出了限制漢字使用數量的政策,將小學四年期間的習用漢字字數規定在1400字以內。

但這僅僅是限制了漢字的使用,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的文字問題。
03
後來日本二戰失敗,國力凋敝,美國主導的盟軍總部進駐日本,要對日本這個國家進行改造,而他們提出的方案就是——廢除漢字。

在美國人眼裡,漢字難學難記,而且字數過多,對於傳播知識很不利。而使用羅馬字就可以很簡單的監督日本官員的書信,並且控制他們的思想。
而且戰時日本軍國主義用語,如「大詔奉戴日」、「一億玉碎「、「神州不滅」、「國民特攻」等詞語都是漢字,這些殺氣騰騰的字眼讓美國人非常不悅。

因為日本是戰敗國,很多事情只能依附於美國。而且當時很多日本學者對廢除漢字也表示贊同,其中就包括曾得過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
還有部分日本報紙也在鼓吹「停止使用文字,應該使用羅馬文字「,於是日本在70多年前開始了全面廢除漢字的運動。
1946年11月16日,日本第12回國語審議會總會發佈了「當用漢字表」,包含1850個漢字。在漢字全面廢除之前,這些漢字可作為法令、公文、報紙、雜誌等使用,除此以外的其他漢字,都要使用假名來記載。

但是美國盟軍總部的目的是,在日本消滅漢字,而不只是限制使用。所以他們決定在日本舉行一次「全國識字測驗」,以此決定文字的去留。
他們覺得只要證明了日本人對漢字的讀寫感到困難,就可以理所應當的廢除漢字了。

這場測試涵蓋了日本全國270處市、町、村,年齡在15歲到64歲之間的17000多人都來參加了測試,很多做農活的農婦、老婆婆也來參加了。
試題內容十分廣泛,以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例,是涉及各種領域的選擇題,題目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而等結果出來之後,徹底讓這些美國人和部分日本學者們閉上了嘴,因為日本無法讀寫漢字的人口,比率僅僅為2.1%!
也就是說,日本人擁有97.9%的高識字率!還有4.4%的人得到滿分。
這個考試的結果證明了漢字在日本生活的重要性,可見漢字的普及率非常之高,根深蒂固,難以撼動。至此,廢除漢字的活動算是告一段落,爭論了一世紀的文字改革也偃旗息鼓了。

所以日本成為了「漢字文化圈」中,唯一沒有廢除漢字的國家。
再後來1981年10月1日日本內閣發佈了「常用漢字表」,共1945字,之前「當用漢字表」的一些限制也被取消了。
2010年日本修訂發佈「常用漢字表」,增加196字、刪除5字,共計2136字。可見到目前為止,日本漢字的使用反而是在逐漸增加的。現在,漢字在日本更是成為了文化和教養的象徵。

日本京都漢字博物館
而這對於我們學日語的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日語里全都是假名的話,想一想就頭暈,可能學日語的同學也會因此減少一大半吧,只能慶幸還好日本沒有廢除漢字啊哈哈哈~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