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6篇帖子。
(轉載知乎)為什麼日本不廢除漢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27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28
杜若:


大概是自信吧,即使繼續用漢字也不會有附庸於中國的心理包袱,漢字之美用之不諱。
而那些自卑的,過個洋節就感覺文化入侵國將不國了,害怕得抖作一團。聽說有些字詞是日本傳來的就必要證明這詞中國古代也有過的,不然就覺得好像低日本一輩兒似的,惶恐不安。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29
作者:今川日語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25038891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大家都知道,曾經有很多國家都使用過漢字,並接受受漢字文化的影響,比如韓國、日本、越南、朝鮮、蒙古等國家,和我們一起被稱為「漢字文化圈」。



同時很多人也知道,他們都曾經發起過「漢字廢止活動」,像韓國、越南廢除得比較徹底,但是日本目前仍在使用大量漢字,200年內都沒有真正的剝離漢字。


那麼日本廢除漢字失敗的原因,到底是什麼呢?


其實日本廢除漢字,是長達一個多世紀的文字改革風潮,最早要追溯到19世紀中期。



01

1842年,清朝在鴉片戰爭中被英國擊敗後,震驚的不僅是中國人,日本、韓國等「漢字文化圈」的國家也都震驚不已,與此同時他們開始對漢字、漢語文明提出了質疑。



畢竟在清朝閉關鎖國之前,中國也算是亞洲的老大哥,周邊國家一直依附着漢文化。但在他們見識到歐洲國家的強大之後,覺得漢文化無法使他們對抗外來侵略,就開始思考要做出改變。


其他國家暫且不表,日本當時還是德川幕府執政,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島密(日本郵政制度創始人)就曾在1866年向德川慶喜將軍提出《御請廢止漢字之議》的報告,他也算是最早正式提出「廢除漢字」的人。

圖為前島密

一時間「廢漢字、立新字」成為當時的熱門話題,文字改革的呼聲很高。但是眾所周知,漢字在日本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與他們的歷史、文明,甚至生活都息息相關。


要知道日本在使用漢字之前,是沒有文字的,他們2000年的文明裡,所有的歷史文獻、文學作品、科技資料等,都是用漢字或漢字與假名共同記載的。



所以廢除漢字一時間很難實行,但是這也為後來種下了一個小開端。


02

1867年日本「大政奉還
」,德川幕府
倒台,明治天皇拿回政權,開始實施「明治維新」。那時的日本崇尚歐美文明,大舉引進西學,並開始推行全國西化的國策。


新舊文化的交替,使得「廢除漢字」又被搬出來熱議,原因之一是他們覺得漢字太難了!學習漢字非常耗時耗力,對於精進學術無益。總之各種論調在日本此起彼伏。



當時日本國內基本上分為以下三派:


1.廢除漢字論

就是完全廢除漢字,採用其他表音文字來代替漢字。其中包含假名標記說、羅馬字標記說、簡略英語標記說、神代文字
採用說等,說白了就是用假名、羅馬字、英語、神代文字來代替漢字進行書寫。


每種方法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及團體,但是都沒有真正的推行出去,而且彼此也沒有達成一致,所以大多都是曇花一現。



2.擁護漢字論:
持這派觀點的,當然是受漢文化影響最深的人。因為漢字可以吟詩作對,是非常高雅的文字,如果換做假名,就意境全無。


就算我們現在來看,一篇文章如果全都是假名的話,即使從美觀角度來說,也很不好看。



3.限制漢字論:
提出並倡導這個想法的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澤諭吉。沒錯,就是日本萬元日幣上印的那位,他還曾發表過著名的《脫亞論》。



他的態度就是:我們現在已經有了假名,可以慢慢廢除漢字。但是漢字一時間無法根本廢除,需要尋找合適的時機。所以現在可以盡量少用難字,將漢字的使用數量控制在2000-3000字以內。


這是一個折中的辦法,可行性也比較高。但是其最終目的,也是要廢除漢字的。


最後在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國語調查委員會」,開始調查表音文字、假名、羅馬字的優缺點,並推出了限制漢字使用數量的政策,將小學四年期間的習用漢字字數規定在1400字以內。



但這僅僅是限制了漢字的使用,也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的文字問題。


03



後來日本二戰失敗,國力凋敝,美國主導的盟軍總部進駐日本,要對日本這個國家進行改造,而他們提出的方案就是——廢除漢字。



在美國人眼裡,漢字難學難記,而且字數過多,對於傳播知識很不利。而使用羅馬字就可以很簡單的監督日本官員的書信,並且控制他們的思想。


而且戰時日本軍國主義用語,如「大詔奉戴日」、「一億玉碎「、「神州不滅」、「國民特攻」等詞語都是漢字,這些殺氣騰騰的字眼讓美國人非常不悅。


因為日本是戰敗國,很多事情只能依附於美國。而且當時很多日本學者對廢除漢字也表示贊同,其中就包括曾得過諾貝爾獎的湯川秀樹。


還有部分日本報紙也在鼓吹「停止使用文字,應該使用羅馬文字「,於是日本在70多年前開始了全面廢除漢字的運動。


1946年11月16日,日本第12回國語審議會總會發佈了「當用漢字表」,包含1850個漢字。在漢字全面廢除之前,這些漢字可作為法令、公文、報紙、雜誌等使用,除此以外的其他漢字,都要使用假名來記載。



但是美國盟軍總部的目的是,在日本消滅漢字,而不只是限制使用。所以他們決定在日本舉行一次「全國識字測驗」,以此決定文字的去留。


他們覺得只要證明了日本人對漢字的讀寫感到困難,就可以理所應當的廢除漢字了。



這場測試涵蓋了日本全國270處市、町、村,年齡在15歲到64歲之間的17000多人都來參加了測試,很多做農活的農婦、老婆婆也來參加了。


試題內容十分廣泛,以平時生活中常見的事物為例,是涉及各種領域的選擇題,題目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而等結果出來之後,徹底讓這些美國人和部分日本學者們閉上了嘴,因為日本無法讀寫漢字的人口,比率僅僅為2.1%!


也就是說,日本人擁有97.9%的高識字率!還有4.4%的人得到滿分。


這個考試的結果證明了漢字在日本生活的重要性,可見漢字的普及率非常之高,根深蒂固,難以撼動。至此,廢除漢字的活動算是告一段落,爭論了一世紀的文字改革也偃旗息鼓了。



所以日本成為了「漢字文化圈」中,唯一沒有廢除漢字的國家。


再後來1981年10月1日日本內閣發佈了「常用漢字表」,共1945字,之前「當用漢字表」的一些限制也被取消了。


2010年日本修訂發佈「常用漢字表」,增加196字、刪除5字,共計2136字。可見到目前為止,日本漢字的使用反而是在逐漸增加的。現在,漢字在日本更是成為了文化和教養的象徵。

日本京都漢字博物館

而這對於我們學日語的人來說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日語里全都是假名的話,想一想就頭暈,可能學日語的同學也會因此減少一大半吧,只能慶幸還好日本沒有廢除漢字啊哈哈哈~
圖片來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侵刪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0

莫地方:





一個韓國人和日本人坐在一起,討論自己的文字,韓國人說日本人沒有文化自主性,居然還在使用漢字,日本人聽到韓國人對自己國家文字自主性居然如此評價,便立刻反駁道,你們韓國人看不到自己國家古建築和古書籍文字,所以整天只會拿小說來當歷史。
早期,東亞很多國家僅有自己的語言並沒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不少國家均採用漢字。
東南亞地區半島、日本、越南等國家都使用過漢字,所以這些國家都是漢文化圈的一部分,近代以後,各個國家民族主義興起所以他們相繼摒棄了漢字採用拼音文字,然而日本是個例外,他們文字由漢字演變成日文,所以他們的文字中依舊保留漢字。




不少人對此感到有些疑問,覺得全世界語言都該有對應的文字,實際上這種情況不存在,世界上很多語言沒有自己的原生文字,所以他們在創造自己文字的時候更多會借用外國文字。
如今的波斯語、哈薩克語、維吾爾語等都是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寫,歐洲地區的多數語言都是會用拉丁字母拼寫,可以說這些語言基本上都借用其他語言和文字。
古時候的日本,很早就產生自己的語言,但沒有自己的文字。




繩紋時代
,日本人採用結繩、刻木記錄事情,然而這並不方便,所以隨着中原移民來到日本,文字隨着傳到日本,日本人發現漢語十分方便,所以他們開始用漢語記錄事情,然而那時候他們僅使用漢字,並沒有學習漢字,所以本土語言依舊佔據主流。
黑船事件
以後,日本國門被西方列強洞開,日本國內的有識之士覺得沒有不進行改革自己國家有可能完犢子,倒幕運動和明治維新便如火如荼的展開,過去日本師穿中國數千年,如今隔壁大清被清朝打趴,這讓日本覺得必須拋棄老大哥全力學習西方。
很早的時候,日本也想過將自己的文字徹底字母化,讓拉丁語
取代日本文。




但是這種做法並沒有被認可,因為近代化日本,西方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進行了衝擊,這讓日本政府進行了一番衡量,他們決定保留西方文化同時,也要保留日本本土文化特徵。
近代的日本,不少人拋棄和服裝上了西裝,然而他們沒有完全拋棄和服,因為在一些高檔場合和服依舊是首選,城市裡不僅有咖啡而且還有傳統的茶室,這兩種場合都十分受到民眾喜歡,所以日本放棄了將文字完全字母話想法,保留了漢字和日文。




二戰以後,日本文字又一次受到了衝擊,美軍佔據日本列島後對日本進行了全方面的改造,為了讓日本可以全方面吸收西方文明,美國打算廢除漢字。
美國人不易懂得,而且在二戰期間日本軍隊的暴行,讓日本成為一種富豪。
美國人覺得大多數日本人都不易學會漢字,畢竟漢字確實不易懂得,所以他們特意搞了一次調查考試,可讓他們想不到的是全國居然99%的日本人都能看得動漢字,這讓美國人瞬間覺得漢字一事壓根不可能,所以他們打消了這個想法。




日本受到漢字影響有上千年,所以漢字早已經融入日本文化中,明治維新後日本大搞普及教育,識字率十分高,所以大多數日本人都懂得漢字,這事情非常正常。
明治維新後日本受到西方文明的影響,漢字生存十分艱難,一度被認為國家落後關鍵原因,東南亞地區半島和 越南等原漢文化圈國家相繼廢除漢字,有段時間,我們都差點廢除自己的漢字。
那時候有不少文化大家,都希望能廢除漢字,提倡使用漢字字母化,好在這個事情並沒有成真。




日本之所以保留漢字,主要是他們知道漢文化已經和自己歷史牢牢捆綁,壓根沒辦法解綁,還有就是拼音文字本來就有極大缺陷,壓根沒法子和漢字相提比論。
日文中之所以有大量漢字,主要是日本向中國學習了上千年,所以他們的文化書籍、古建築上,有不少漢字,而且在正式場合還要使用漢字,所以日本人知道,想要放棄漢字就等於放棄自己的歷史。
對此,你們有什麼想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0
作者:王曉夜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1047727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日本語中的漢字在二戰後差點遭廢除的故事
2016-2-21 商業周刊(台灣)
到日本玩,一半字都看得懂!日本沒廢除漢字,關鍵就在70年前的一場考試
公元八世紀初,中國唐朝時期,日本出了一個女天皇,叫做元明天皇。元明天皇在位僅8年,卻做了一件影響後世極為深遠的事情:改了全國地名漢字。
原來,在那之前,漢字儘管已經傳入日本,但用法並不統一。官方用來寫公文書、史書,民間用來做發音符號。甚麼叫做「發音符號」?就是如同我們把Malaysia翻譯成「馬來西亞」一樣,是用來表音,沒別的意思,不能照字面解釋成「一匹馬跑到了西亞」。
所以,看官們來到日本玩,看到諸如「我孫子」這類的地名,先別忙着笑人家。「我孫子」固然看着滑稽,但「馬來西亞」又與馬何干?這都是拿漢字表音的結果。
當時日本國內用漢字取地名,取得一片紛亂。有的取成了三個字,有的又取成一個字。日本現在有不 少地方,名稱為「武藏」(MUSASHI),當年的名字可滑稽了,有的叫「無邪志」,有的叫「牟射志」,有的還叫「胸刺」。「無邪志」、「牟射志」作為地名都已經不知所云了,「胸刺」是個啥?周遭如中國、朝鮮、越南,都是用漢字的國家,這傳出去豈不笑死人?
於是,公元713年,日本全國頒佈「好字二字令」,內容如下:「凡諸國部內郡里等名,並用二字,必取嘉名」。意思就是這些亂取的地名不許再用,通通都學中國人取地名,用兩個字,而且,還是兩個體面的字(好字),「胸刺」肯定不能用了,改成「武藏」;「上毛野」同樣滑稽,改成「上野」。「多遲麻」土裡土氣,改成「但馬」。
這個一千年前的古老法律,影響的範圍不小。連山川水澤的取名都如此,一定要比照中國風。日文假名要藏起來,兩個漢字才「炫」,三字一字都是「土」。日本人的姓氏大多來自地名,地名兩字,人名自然也兩字。「たなか(TANAKA)」明明三個音節,硬是要湊成兩個漢字「田中」,就是這麼來的。
這一方面固然是仰慕中國文化,另一方面,又還帶點自卑感,而且是政府帶頭自卑,總覺得中國的東 西怎麼看怎麼好。連官職名也要有個對應的中國名稱,附庸風雅。日本有個長壽時代劇(古裝劇)《水戶黃門》,故事情節類似我們的「包青天」,講「德川光國」 這個封地在水戶的藩主,到處微服出巡,排紛解難的傳說。德川光國的正式官職是「權中納言」。「權中納言」四個漢字是啥,不懂了吧?於是日本人就把這官名對 照到我們的「黃門侍郎」,所謂的「水戶黃門」一名,其實就是「哈中」的結果。
千年一次的測驗
像我這樣的資深年輕人,見到時下年輕人用的詞彙,如「宅男」、「萌」、「違和感」、「壁 咚」……,至今仍能應對裕如,面不改色,多半得拜我長期在日本之賜。近廿年來台灣人用的新詞彙,其來源泰半是日文,且大多被人一知半解地拿來就用。用的人 樂此不疲,自視新潮,頗有「不懂是你家的事」的味道,苦了不少不諳日文的看官。還好,我只要佔著日本這個源頭活水,詞彙再新(其實都是日本流行過的),大 致不脫我的理解範圍,至今還能維持與時俱進的詞彙量。
日文詞彙會這麼樣的輕易移植在中文裡,最大的原因,當然是日文里有漢字,讓我們易懂易學,就算是不懂日文,我們也照樣能以中文的發音讀出日文的漢字。要杜絕這種單方面的文化輸入,要不就是我們自己的流行文化發光發熱,從文化進口國轉為文化出口國, 感染全東亞的年輕人;再不然,就是日本廢止漢字,如韓國這般斬斷與漢字文化圈的關係了。
日本有無可能真的廢止漢字?這其實是個已經回答過的問題。
就在將近70年前,日本戰敗未久,美國主導的盟軍總部進駐日本。盟軍總部挾着戰勝國的餘威,抱着使命感,務必要把軍國主義的根苗從日本拔除,「廢除漢字」因此被排進了時間表。
漢字為何要為日本軍國主義背負罪責?原來,在美國人的想像里,漢字字數過多,且難學難記,人民終其一生不可能學完;人民認字水平不高,知識傳播就成問題;知識難以傳遞,民主思想就難以培養;民主思想缺乏,軍國主義自然藉機興起。這推論看似成理,在當時盟軍佔領當局的執政者中根深蒂固,而以盟軍總部任職的美國年輕學者佩爾澤爾為代表。
除此之外,就連日本人自己,也因為戰敗的關係,對於本國文化失去了信心。戰時清一色的軍國主義 用語,如「大詔奉戴日」、如「一億玉碎」、如「神州不滅」,這些殺氣騰騰,望之生厭的詞彙,全都是透過古奧的漢字來表達。如此看來,美國統治者對於日本漢 字的指摘,似乎也非無的放矢。與盟軍總部唱和,抱持「廢止漢字」看法的日本學者,同樣勢力不小,甚至連諾貝爾獎得主湯川秀樹都加入了。
為了應付美軍的壓力,日本文部省先是公布了「當用漢字表」,共1850字,把上萬實用漢字數硬是腰斬了一半以上還有餘。但美國佔領當局不以此為滿足。盟軍總部的真實意圖是要消滅漢字,實現日文的徹底拼音化。為了維持這個政策的表面客觀,盟軍總部決定在日本舉行一次「全國識字測驗」,由「全國識字測驗」的結果決定漢字的生死,並由日本學者柴田武、另一個日文拼音化的急先鋒來主導這次測驗。
對漢字磨刀霍霍的盟軍總部,加上「廢除漢字」的日本學者,這是個早有預設立場的「測驗」,將會導出怎樣的結果,不言可喻。在日本有着1600年歷史的漢字,被送進墳墓,看來只是時間問題。
「識字測驗」的主辦單位在日本全國找了兩萬個受驗者,年齡在15歲到64歲之間。當年,日本人都要吃配給糧,靠着「配給名簿」隨機抽樣,這兩萬人不難找。接到佔領軍總部來的通知,每個人都戰戰兢兢,不敢不去。這次測驗的到場率約在八成以上,抽樣算是極具代表性。
盟軍總部的「識字測驗」考些甚麼呢?以下就是當中的一道題:
東村的大爺,在銀行買了兩枚彩券,中了大獎。請問:
大爺買了幾枚彩券?
(1)一枚(2)二枚(3)三枚(4)四枚
大爺在哪買的彩券?
(1)香煙鋪(2)大阪(3)女兒家(4)銀行
由這題目的設計可知,盟軍總部抱着西方人的高傲偏見,把漢字國家的識字程度徹底看扁了。受驗者事前未被告知測驗目的之下,個個振筆疾書,渾然不知自己的一隻筆正在掌握着日本漢字的命運。
這場舉行於1948年8月的「識字測驗」,結果出來,徹底跌破了「專家」的眼鏡:「日本無法讀寫漢字的人口,比率僅僅為2.1%」。且不說漢字國家不曾有過這麼高的識字率,就連拼音文字的國家也難以望其項背。事實證明:日本在1911年,就已經達到98%的小學就學率。普及的教育,才是提升識字率的根本,和文字體系沒半點關係。
主導這次測驗的日本學者、「漢字廢除派」柴田武,儘管對測驗結果不甚滿意,仍如實擬好報告,交給了盟軍總部。後來在其他的紀錄中,我們看到了這麼一段軼聞:柴田武提出報告後不久,被叫到一個房間。等着他的,是主張廢除漢字的美國學者佩爾澤爾。
「柴田,2.1%,這……結果不太好看」佩爾澤爾搖頭道。
「恩,是不太好……,」柴田苦笑地回答:「日本的識字率,恐怕比美國都高。」
佩爾澤爾乾笑了幾聲。半晌,低聲道:「反正,目前就我們兩個知道。你看怎麼樣?把數字改一改吧?」
這是個很大的誘惑。柴田同樣是漢字廢除派,一時的暗室私心,卻能成就他終身的抱負。他只要點頭了,漢字從此消失,日文從此全面拼音化,他個人也將因此留名青史……。
柴田畢竟還是搖了頭:「先生,我做不到。對不起!」
佩爾澤爾嘆口氣,未再為難,走出了房間。
這是個動人的故事。遺憾的是:同樣的故事不曾發生在對岸。中國的文字改革,沒有盟軍總部這樣的太上機構指手畫腳,政策完全出於自發。可惜我們找不到一個讓人信服的調查報告、找不到一份正反說理的紀錄、更找不到一個柴田武。我們看到的只是反右之後全國噤聲,文字學者陳夢家堅持己見,最後含冤自殺……。
如今維護簡化字的人們,夸夸其談地說著「漢字簡化才能助於提高識字率」,口吻與盟軍總部無知的美國學者何其相似,但偏偏這是出自中國人自己之口!這個未經任何檢驗就上路的政策,影響了幾代人,造成十多億「發(髮)」「發(發)」不分、「里(裏)」「里(里)」不明的人口,徒然把數千年東亞漢字圈的文化紐帶橫刀一切!我們不禁要問:當年熱衷簡字的中國學者,心中可真的明白自己在進行着什麼「千秋大業」?
無論如何,日本算是度過了那次漢字絕滅的空前危機。「廢除漢字」的聲音在日本一直都有,卻越來越弱。漢字在日本不僅是文化、是教養、還是商品。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維護漢字:「漢字檢定」成了日本人測驗個人文化底蘊的標準,推陳出新的日文漢字字體不 斷主導着我們對漢字的審美觀,每年公布一次的「年度漢字」成了重要的儀式,書店裡探討漢字寫法、組成、歷史的書,不勝枚舉,超過我在海峽兩岸看過同類書的 總和。這在在都讓來自漢字國家的我們,看了汗顏。很明顯的,數千個漢字,不再是負擔,而是資產!歷史發展至此,誰都不用擔心「廢除漢字」的運動在日本卷土 重來。
如今,您到了日本觀光,一下飛機看得到「空港」而非「KUKOU(空港的日文拼音)」;看得到 「電車」而非「DENSHYA」;還可以看着日本朋友寫下「一石二鳥」、「懷玉有罪」等秀麗漢字而心領神會;更可以照搬日本新詞彙來比酷比炫……,我們要感謝的,不只是祖先留下的文化資產,尤其該感謝日本學者沒在關鍵時刻給漢字來上致命的一刀。正是當年的柴田先生,委屈了抱負,維護了真理,才為東亞漢字文 化圈留下了一絲命脈。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1
肥豬:


如果一個意大利人問英國人為什麼你們不廢除拉丁文。
英國人反問為什麼我們要廢除,這是我的文化。
意大利人說拉丁文明明是我們意大利人的文化,源自同地同人的古羅馬。
英國人說的了吧,羅馬滅亡幾百年,還好意思說自己是羅馬人?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1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9198061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回答這個問題之前,首先得明確兩個概念。
1、漢字是起源於中國的象形文字,是中國的唯一官方文字。但這並不意味着漢字是中國獨有的文字。在漫長的歷史中,日本、朝鮮半島、中南半島(尤其是越南),都曾經或正在使用漢字,並且各自在中國漢字的基礎上結合各自地方的語言創造出了新的漢字(以日本漢字為代表)。
2、如果將漢字作為一個書寫系統來看,日本的假名、朝鮮半島的諺文、越南的喃字等都屬於這個書寫系統的子系統。因此從這個角度來看,日本目前使用的是獨立的,但源於漢字的書寫系統。
我們再來看看之前其他使用漢字的國家和地區為何最後放棄了漢字。歸納一下大致有以下幾點原因:
1、漢字不能適應當地語言。長期以來,中原王朝的文化(漢文化)作為區域最強勢最先進的文化,深受周邊各國仰慕,因此在很長的歷史時期,東亞的共同文化即是漢文化。而在這些國家內部,漢文化實際上是掌握在少數精英權貴手中,形成了文化壟斷(說漢語,讀漢書,寫漢字)。而普通的底層的廣大民眾更多的接收的是當地的本土文化。這在客觀上形成了社會的「文化鴻溝」。因此在各國中都長期存在着「書寫一套系統(漢字),語言一套系統(當地語言)」這一現象。而在漢文化逐漸向底層傳播時,會和底層的本土文化產生碰撞。不少國家的解決辦法就是基於漢字創造一套獨自的書寫系統(諸如假名、諺文、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而這裡面,表音(假名、諺文)的自創文字又比表意(喃字、西夏文、契丹文等)的自創文字更能適應當地語言,因此生命力更為持久。而在日本和朝鮮半島,漢字作為本地自創文字的補充,主要擔負著消除歧義(同音不同字情況)的作用,因此,在理論上廢除漢字是不必要的。
2、傳統東亞封貢體系崩潰。近代以後,西方列強逐漸滲透入東亞社會,之前長期存在的封貢體系被打破,東亞各國之間的關係重新調整。一方面,接受西方文化的各國逐漸對中原文化的先進性產生懷疑;另一方面,因為封貢體系的崩潰,各國外交的主要對象由中原王朝轉變為西方列強。因此,漢字的重要性逐漸下降,最終被各國遺棄。而日本長期遊走於封貢體系邊緣,不存在上述意識形態的顛覆性變化(誠然「華夷變態」的問題也曾經在日本社會尤其是上層產生過震蕩,但相較於朝越等國要溫和得多),同時其在長期吸收漢文化的過程中,將漢字視為本國文化的一部分並加以發揚,因此保存較為完好。
3、民族主義因素。彼時,東亞各國相繼遭到西方列強的侵略,各國的進步人士在追求本民族獨立自主的過程中,利用民族主義思想,強化獨立意識。因此,在回溯本民族獨立的歷史源流時,順帶將其與中原王朝的宗藩關係視為「黑歷史」,予以否定(事實上各藩國無不利用「華夷思想」和「宗藩規矩」為鞏固統治秩序和對外擴張提供合法性)。在這種情況下,漢字自然被當做這段「黑歷史」的代表,逐漸被各國廢除。而日本不存在這種「歷史包袱」,相反日本在歷史上卻時常利用同中國的這種文化紐帶,反客為主,自居「中華正統」,進取中原(以豐臣秀吉對明朝的態度和二戰時「大東亞共榮圈」為代表)。
另外,日本文化總體來說,其實還是比較開放和包容的。除了漢字以外,日語中還存在大量的外來語,雖然這些外來語來源廣泛,但現如今也被是做日本自己的語言得到傳承。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1
1日本人自信
2日本人善於吸取轉化優勢
3日本人碰壁反省能力極強 
4日本所有文化和中國文化同根異體 根本無法割裂 如果沒有蒙古人滿人插手 基本沒有區別 最近看到有人覬覦日本竊中國文化 心生嫉妒 因為中國早早遭到了文化洗劫 根基已滅 但反過來想日本如果真的完全拋棄中國儒家文化 在微信時期將唐風去除 華夏文化圈的大旗就真的徹底亡了 作為中國人我只會感覺中華文化少了一個有力的活化石。。。
5日本人儘早的發現了漢字的方便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6509904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2
桔氣​:


日語如果沒有漢字會導致閱讀效率低下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2
知乎用戶oeiVIl​:


文字本來就是超越國家和民族的,一種文字本來就可以有不同國家使用。美國為什麼不廢除英語,改為美語?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