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6篇帖子。
(轉載知乎)为什么日本不废除汉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27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28
杜若:


大概是自信吧,即使继续用汉字也不会有附庸于中国的心理包袱,汉字之美用之不讳。
而那些自卑的,过个洋节就感觉文化入侵国将不国了,害怕得抖作一团。听说有些字词是日本传来的就必要证明这词中国古代也有过的,不然就觉得好像低日本一辈儿似的,惶恐不安。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29
作者:今川日语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250388913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大家都知道,曾经有很多国家都使用过汉字,并接受受汉字文化的影响,比如韩国、日本、越南、朝鲜、蒙古等国家,和我们一起被称为“汉字文化圈”。



同时很多人也知道,他们都曾经发起过“汉字废止活动”,像韩国、越南废除得比较彻底,但是日本目前仍在使用大量汉字,200年内都没有真正的剥离汉字。


那么日本废除汉字失败的原因,到底是什么呢?


其实日本废除汉字,是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文字改革风潮,最早要追溯到19世纪中期。



01

1842年,清朝在鸦片战争中被英国击败后,震惊的不仅是中国人,日本、韩国等“汉字文化圈”的国家也都震惊不已,与此同时他们开始对汉字、汉语文明提出了质疑。



毕竟在清朝闭关锁国之前,中国也算是亚洲的老大哥,周边国家一直依附着汉文化。但在他们见识到欧洲国家的强大之后,觉得汉文化无法使他们对抗外来侵略,就开始思考要做出改变。


其他国家暂且不表,日本当时还是德川幕府执政,德川幕府的幕臣前岛密(日本邮政制度创始人)就曾在1866年向德川庆喜将军提出《御请废止汉字之议》的报告,他也算是最早正式提出“废除汉字”的人。

图为前岛密

一时间“废汉字、立新字”成为当时的热门话题,文字改革的呼声很高。但是众所周知,汉字在日本文化里是根深蒂固的,与他们的历史、文明,甚至生活都息息相关。


要知道日本在使用汉字之前,是没有文字的,他们2000年的文明里,所有的历史文献、文学作品、科技资料等,都是用汉字或汉字与假名共同记载的。



所以废除汉字一时间很难实行,但是这也为后来种下了一个小开端。


02

1867年日本“大政奉还
”,德川幕府
倒台,明治天皇拿回政权,开始实施“明治维新”。那时的日本崇尚欧美文明,大举引进西学,并开始推行全国西化的国策。


新旧文化的交替,使得“废除汉字”又被搬出来热议,原因之一是他们觉得汉字太难了!学习汉字非常耗时耗力,对于精进学术无益。总之各种论调在日本此起彼伏。



当时日本国内基本上分为以下三派:


1.废除汉字论

就是完全废除汉字,采用其他表音文字来代替汉字。其中包含假名标记说、罗马字标记说、简略英语标记说、神代文字
采用说等,说白了就是用假名、罗马字、英语、神代文字来代替汉字进行书写。


每种方法都有各自的支持者及团体,但是都没有真正的推行出去,而且彼此也没有达成一致,所以大多都是昙花一现。



2.拥护汉字论:
持这派观点的,当然是受汉文化影响最深的人。因为汉字可以吟诗作对,是非常高雅的文字,如果换做假名,就意境全无。


就算我们现在来看,一篇文章如果全都是假名的话,即使从美观角度来说,也很不好看。



3.限制汉字论:
提出并倡导这个想法的是日本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福泽谕吉。没错,就是日本万元日币上印的那位,他还曾发表过著名的《脱亚论》。



他的态度就是: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假名,可以慢慢废除汉字。但是汉字一时间无法根本废除,需要寻找合适的时机。所以现在可以尽量少用难字,将汉字的使用数量控制在2000-3000字以内。


这是一个折中的办法,可行性也比较高。但是其最终目的,也是要废除汉字的。


最后在1902年日本文部省成立了“国语调查委员会”,开始调查表音文字、假名、罗马字的优缺点,并推出了限制汉字使用数量的政策,将小学四年期间的习用汉字字数规定在1400字以内。



但这仅仅是限制了汉字的使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日本的文字问题。


03



后来日本二战失败,国力凋敝,美国主导的盟军总部进驻日本,要对日本这个国家进行改造,而他们提出的方案就是——废除汉字。



在美国人眼里,汉字难学难记,而且字数过多,对于传播知识很不利。而使用罗马字就可以很简单的监督日本官员的书信,并且控制他们的思想。


而且战时日本军国主义用语,如“大诏奉戴日”、“一亿玉碎“、“神州不灭”、“国民特攻”等词语都是汉字,这些杀气腾腾的字眼让美国人非常不悦。


因为日本是战败国,很多事情只能依附于美国。而且当时很多日本学者对废除汉字也表示赞同,其中就包括曾得过诺贝尔奖的汤川秀树。


还有部分日本报纸也在鼓吹“停止使用文字,应该使用罗马文字“,于是日本在70多年前开始了全面废除汉字的运动。


1946年11月16日,日本第12回国语审议会总会发布了“当用汉字表”,包含1850个汉字。在汉字全面废除之前,这些汉字可作为法令、公文、报纸、杂志等使用,除此以外的其他汉字,都要使用假名来记载。



但是美国盟军总部的目的是,在日本消灭汉字,而不只是限制使用。所以他们决定在日本举行一次“全国识字测验”,以此决定文字的去留。


他们觉得只要证明了日本人对汉字的读写感到困难,就可以理所应当的废除汉字了。



这场测试涵盖了日本全国270处市、町、村,年龄在15岁到64岁之间的17000多人都来参加了测试,很多做农活的农妇、老婆婆也来参加了。


试题内容十分广泛,以平时生活中常见的事物为例,是涉及各种领域的选择题,题目具有普遍性和代表性。



而等结果出来之后,彻底让这些美国人和部分日本学者们闭上了嘴,因为日本无法读写汉字的人口,比率仅仅为2.1%!


也就是说,日本人拥有97.9%的高识字率!还有4.4%的人得到满分。


这个考试的结果证明了汉字在日本生活的重要性,可见汉字的普及率非常之高,根深蒂固,难以撼动。至此,废除汉字的活动算是告一段落,争论了一世纪的文字改革也偃旗息鼓了。



所以日本成为了“汉字文化圈”中,唯一没有废除汉字的国家。


再后来1981年10月1日日本内阁发布了“常用汉字表”,共1945字,之前“当用汉字表”的一些限制也被取消了。


2010年日本修订发布“常用汉字表”,增加196字、删除5字,共计2136字。可见到目前为止,日本汉字的使用反而是在逐渐增加的。现在,汉字在日本更是成为了文化和教养的象征。

日本京都汉字博物馆

而这对于我们学日语的人来说也是一件好事,如果日语里全都是假名的话,想一想就头晕,可能学日语的同学也会因此减少一大半吧,只能庆幸还好日本没有废除汉字啊哈哈哈~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侵删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0

莫地方:





一个韩国人和日本人坐在一起,讨论自己的文字,韩国人说日本人没有文化自主性,居然还在使用汉字,日本人听到韩国人对自己国家文字自主性居然如此评价,便立刻反驳道,你们韩国人看不到自己国家古建筑和古书籍文字,所以整天只会拿小说来当历史。
早期,东亚很多国家仅有自己的语言并没有自己的文字,所以不少国家均采用汉字。
东南亚地区半岛、日本、越南等国家都使用过汉字,所以这些国家都是汉文化圈的一部分,近代以后,各个国家民族主义兴起所以他们相继摒弃了汉字采用拼音文字,然而日本是个例外,他们文字由汉字演变成日文,所以他们的文字中依旧保留汉字。




不少人对此感到有些疑问,觉得全世界语言都该有对应的文字,实际上这种情况不存在,世界上很多语言没有自己的原生文字,所以他们在创造自己文字的时候更多会借用外国文字。
如今的波斯语、哈萨克语、维吾尔语等都是使用阿拉伯字母拼写,欧洲地区的多数语言都是会用拉丁字母拼写,可以说这些语言基本上都借用其他语言和文字。
古时候的日本,很早就产生自己的语言,但没有自己的文字。




绳纹时代
,日本人采用结绳、刻木记录事情,然而这并不方便,所以随着中原移民来到日本,文字随着传到日本,日本人发现汉语十分方便,所以他们开始用汉语记录事情,然而那时候他们仅使用汉字,并没有学习汉字,所以本土语言依旧占据主流。
黑船事件
以后,日本国门被西方列强洞开,日本国内的有识之士觉得没有不进行改革自己国家有可能完犊子,倒幕运动和明治维新便如火如荼的展开,过去日本师穿中国数千年,如今隔壁大清被清朝打趴,这让日本觉得必须抛弃老大哥全力学习西方。
很早的时候,日本也想过将自己的文字彻底字母化,让拉丁语
取代日本文。




但是这种做法并没有被认可,因为近代化日本,西方文化和日本本土文化进行了冲击,这让日本政府进行了一番衡量,他们决定保留西方文化同时,也要保留日本本土文化特征。
近代的日本,不少人抛弃和服装上了西装,然而他们没有完全抛弃和服,因为在一些高档场合和服依旧是首选,城市里不仅有咖啡而且还有传统的茶室,这两种场合都十分受到民众喜欢,所以日本放弃了将文字完全字母话想法,保留了汉字和日文。




二战以后,日本文字又一次受到了冲击,美军占据日本列岛后对日本进行了全方面的改造,为了让日本可以全方面吸收西方文明,美国打算废除汉字。
美国人不易懂得,而且在二战期间日本军队的暴行,让日本成为一种富豪。
美国人觉得大多数日本人都不易学会汉字,毕竟汉字确实不易懂得,所以他们特意搞了一次调查考试,可让他们想不到的是全国居然99%的日本人都能看得动汉字,这让美国人瞬间觉得汉字一事压根不可能,所以他们打消了这个想法。




日本受到汉字影响有上千年,所以汉字早已经融入日本文化中,明治维新后日本大搞普及教育,识字率十分高,所以大多数日本人都懂得汉字,这事情非常正常。
明治维新后日本受到西方文明的影响,汉字生存十分艰难,一度被认为国家落后关键原因,东南亚地区半岛和 越南等原汉文化圈国家相继废除汉字,有段时间,我们都差点废除自己的汉字。
那时候有不少文化大家,都希望能废除汉字,提倡使用汉字字母化,好在这个事情并没有成真。




日本之所以保留汉字,主要是他们知道汉文化已经和自己历史牢牢捆绑,压根没办法解绑,还有就是拼音文字本来就有极大缺陷,压根没法子和汉字相提比论。
日文中之所以有大量汉字,主要是日本向中国学习了上千年,所以他们的文化书籍、古建筑上,有不少汉字,而且在正式场合还要使用汉字,所以日本人知道,想要放弃汉字就等于放弃自己的历史。
对此,你们有什么想法?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0
作者:王曉夜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10477275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日本语中的汉字在二战后差点遭废除的故事
2016-2-21 商业周刊(台湾)
到日本玩,一半字都看得懂!日本没废除汉字,关键就在70年前的一场考试
公元八世纪初,中国唐朝时期,日本出了一个女天皇,叫做元明天皇。元明天皇在位仅8年,却做了一件影响后世极为深远的事情:改了全国地名汉字。
原来,在那之前,汉字尽管已经传入日本,但用法并不统一。官方用来写公文书、史书,民间用来做发音符号。甚么叫做「发音符号」?就是如同我们把Malaysia翻译成「马来西亚」一样,是用来表音,没别的意思,不能照字面解释成「一匹马跑到了西亚」。
所以,看官们来到日本玩,看到诸如「我孙子」这类的地名,先别忙着笑人家。「我孙子」固然看着滑稽,但「马来西亚」又与马何干?这都是拿汉字表音的结果。
当时日本国内用汉字取地名,取得一片纷乱。有的取成了三个字,有的又取成一个字。日本现在有不 少地方,名称为「武藏」(MUSASHI),当年的名字可滑稽了,有的叫「无邪志」,有的叫「牟射志」,有的还叫「胸刺」。「无邪志」、「牟射志」作为地名都已经不知所云了,「胸刺」是个啥?周遭如中国、朝鲜、越南,都是用汉字的国家,这传出去岂不笑死人?
于是,公元713年,日本全国颁布「好字二字令」,内容如下:「凡诸国部内郡里等名,并用二字,必取嘉名」。意思就是这些乱取的地名不许再用,通通都学中国人取地名,用两个字,而且,还是两个体面的字(好字),「胸刺」肯定不能用了,改成「武藏」;「上毛野」同样滑稽,改成「上野」。「多迟麻」土里土气,改成「但马」。
这个一千年前的古老法律,影响的范围不小。连山川水泽的取名都如此,一定要比照中国风。日文假名要藏起来,两个汉字才「炫」,三字一字都是「土」。日本人的姓氏大多来自地名,地名两字,人名自然也两字。「たなか(TANAKA)」明明三个音节,硬是要凑成两个汉字「田中」,就是这么来的。
这一方面固然是仰慕中国文化,另一方面,又还带点自卑感,而且是政府带头自卑,总觉得中国的东 西怎么看怎么好。连官职名也要有个对应的中国名称,附庸风雅。日本有个长寿时代剧(古装剧)《水户黄门》,故事情节类似我们的「包青天」,讲「德川光国」 这个封地在水户的藩主,到处微服出巡,排纷解难的传说。德川光国的正式官职是「权中纳言」。「权中纳言」四个汉字是啥,不懂了吧?于是日本人就把这官名对 照到我们的「黄门侍郎」,所谓的「水户黄门」一名,其实就是「哈中」的结果。
千年一次的测验
像我这样的资深年轻人,见到时下年轻人用的词汇,如「宅男」、「萌」、「违和感」、「壁 咚」……,至今仍能应对裕如,面不改色,多半得拜我长期在日本之赐。近廿年来台湾人用的新词汇,其来源泰半是日文,且大多被人一知半解地拿来就用。用的人 乐此不疲,自视新潮,颇有「不懂是你家的事」的味道,苦了不少不谙日文的看官。还好,我只要占着日本这个源头活水,词汇再新(其实都是日本流行过的),大 致不脱我的理解范围,至今还能维持与时俱进的词汇量。
日文词汇会这么样的轻易移植在中文里,最大的原因,当然是日文里有汉字,让我们易懂易学,就算是不懂日文,我们也照样能以中文的发音读出日文的汉字。要杜绝这种单方面的文化输入,要不就是我们自己的流行文化发光发热,从文化进口国转为文化出口国, 感染全东亚的年轻人;再不然,就是日本废止汉字,如韩国这般斩断与汉字文化圈的关系了。
日本有无可能真的废止汉字?这其实是个已经回答过的问题。
就在将近70年前,日本战败未久,美国主导的盟军总部进驻日本。盟军总部挟着战胜国的余威,抱着使命感,务必要把军国主义的根苗从日本拔除,「废除汉字」因此被排进了时间表。
汉字为何要为日本军国主义背负罪责?原来,在美国人的想象里,汉字字数过多,且难学难记,人民终其一生不可能学完;人民认字水平不高,知识传播就成问题;知识难以传递,民主思想就难以培养;民主思想缺乏,军国主义自然借机兴起。这推论看似成理,在当时盟军占领当局的执政者中根深蒂固,而以盟军总部任职的美国年轻学者佩尔泽尔为代表。
除此之外,就连日本人自己,也因为战败的关系,对于本国文化失去了信心。战时清一色的军国主义 用语,如「大诏奉戴日」、如「一亿玉碎」、如「神州不灭」,这些杀气腾腾,望之生厌的词汇,全都是透过古奥的汉字来表达。如此看来,美国统治者对于日本汉 字的指摘,似乎也非无的放矢。与盟军总部唱和,抱持「废止汉字」看法的日本学者,同样势力不小,甚至连诺贝尔奖得主汤川秀树都加入了。
为了应付美军的压力,日本文部省先是公布了「当用汉字表」,共1850字,把上万实用汉字数硬是腰斩了一半以上还有余。但美国占领当局不以此为满足。盟军总部的真实意图是要消灭汉字,实现日文的彻底拼音化。为了维持这个政策的表面客观,盟军总部决定在日本举行一次「全国识字测验」,由「全国识字测验」的结果决定汉字的生死,并由日本学者柴田武、另一个日文拼音化的急先锋来主导这次测验。
对汉字磨刀霍霍的盟军总部,加上「废除汉字」的日本学者,这是个早有预设立场的「测验」,将会导出怎样的结果,不言可喻。在日本有着1600年历史的汉字,被送进坟墓,看来只是时间问题。
「识字测验」的主办单位在日本全国找了两万个受验者,年龄在15岁到64岁之间。当年,日本人都要吃配给粮,靠着「配给名簿」随机抽样,这两万人不难找。接到占领军总部来的通知,每个人都战战兢兢,不敢不去。这次测验的到场率约在八成以上,抽样算是极具代表性。
盟军总部的「识字测验」考些甚么呢?以下就是当中的一道题:
东村的大爷,在银行买了两枚彩券,中了大奖。请问:
大爷买了几枚彩券?
(1)一枚(2)二枚(3)三枚(4)四枚
大爷在哪买的彩券?
(1)香烟铺(2)大阪(3)女儿家(4)银行
由这题目的设计可知,盟军总部抱着西方人的高傲偏见,把汉字国家的识字程度彻底看扁了。受验者事前未被告知测验目的之下,个个振笔疾书,浑然不知自己的一只笔正在掌握着日本汉字的命运。
这场举行于1948年8月的「识字测验」,结果出来,彻底跌破了「专家」的眼镜:「日本无法读写汉字的人口,比率仅仅为2.1%」。且不说汉字国家不曾有过这么高的识字率,就连拼音文字的国家也难以望其项背。事实证明:日本在1911年,就已经达到98%的小学就学率。普及的教育,才是提升识字率的根本,和文字体系没半点关系。
主导这次测验的日本学者、「汉字废除派」柴田武,尽管对测验结果不甚满意,仍如实拟好报告,交给了盟军总部。后来在其他的纪录中,我们看到了这么一段轶闻:柴田武提出报告后不久,被叫到一个房间。等着他的,是主张废除汉字的美国学者佩尔泽尔。
「柴田,2.1%,这……结果不太好看」佩尔泽尔摇头道。
「恩,是不太好……,」柴田苦笑地回答:「日本的识字率,恐怕比美国都高。」
佩尔泽尔干笑了几声。半晌,低声道:「反正,目前就我们两个知道。你看怎么样?把数字改一改吧?」
这是个很大的诱惑。柴田同样是汉字废除派,一时的暗室私心,却能成就他终身的抱负。他只要点头了,汉字从此消失,日文从此全面拼音化,他个人也将因此留名青史……。
柴田毕竟还是摇了头:「先生,我做不到。对不起!」
佩尔泽尔叹口气,未再为难,走出了房间。
这是个动人的故事。遗憾的是:同样的故事不曾发生在对岸。中国的文字改革,没有盟军总部这样的太上机构指手画脚,政策完全出于自发。可惜我们找不到一个让人信服的调查报告、找不到一份正反说理的纪录、更找不到一个柴田武。我们看到的只是反右之后全国噤声,文字学者陈梦家坚持己见,最后含冤自杀……。
如今维护简化字的人们,夸夸其谈地说着「汉字简化才能助于提高识字率」,口吻与盟军总部无知的美国学者何其相似,但偏偏这是出自中国人自己之口!这个未经任何检验就上路的政策,影响了几代人,造成十多亿「发(髮)」「发(發)」不分、「里(裏)」「里(里)」不明的人口,徒然把数千年东亚汉字圈的文化纽带横刀一切!我们不禁要问:当年热衷简字的中国学者,心中可真的明白自己在进行着什么「千秋大业」?
无论如何,日本算是度过了那次汉字绝灭的空前危机。「废除汉字」的声音在日本一直都有,却越来越弱。汉字在日本不仅是文化、是教养、还是商品。日本人用自己的方式维护汉字:「汉字检定」成了日本人测验个人文化底蕴的标准,推陈出新的日文汉字字体不 断主导着我们对汉字的审美观,每年公布一次的「年度汉字」成了重要的仪式,书店里探讨汉字写法、组成、历史的书,不胜枚举,超过我在海峡两岸看过同类书的 总和。这在在都让来自汉字国家的我们,看了汗颜。很明显的,数千个汉字,不再是负担,而是资产!历史发展至此,谁都不用担心「废除汉字」的运动在日本卷土 重来。
如今,您到了日本观光,一下飞机看得到「空港」而非「KUKOU(空港的日文拼音)」;看得到 「电车」而非「DENSHYA」;还可以看着日本朋友写下「一石二鸟」、「怀玉有罪」等秀丽汉字而心领神会;更可以照搬日本新词汇来比酷比炫……,我们要感谢的,不只是祖先留下的文化资产,尤其该感谢日本学者没在关键时刻给汉字来上致命的一刀。正是当年的柴田先生,委屈了抱负,维护了真理,才为东亚汉字文 化圈留下了一丝命脉。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1
肥猪:


如果一个意大利人问英国人为什么你们不废除拉丁文。
英国人反问为什么我们要废除,这是我的文化。
意大利人说拉丁文明明是我们意大利人的文化,源自同地同人的古罗马。
英国人说的了吧,罗马灭亡几百年,还好意思说自己是罗马人?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1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91980612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回答这个问题之前,首先得明确两个概念。
1、汉字是起源于中国的象形文字,是中国的唯一官方文字。但这并不意味着汉字是中国独有的文字。在漫长的历史中,日本、朝鲜半岛、中南半岛(尤其是越南),都曾经或正在使用汉字,并且各自在中国汉字的基础上结合各自地方的语言创造出了新的汉字(以日本汉字为代表)。
2、如果将汉字作为一个书写系统来看,日本的假名、朝鲜半岛的谚文、越南的喃字等都属于这个书写系统的子系统。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日本目前使用的是独立的,但源于汉字的书写系统。
我们再来看看之前其他使用汉字的国家和地区为何最后放弃了汉字。归纳一下大致有以下几点原因:
1、汉字不能适应当地语言。长期以来,中原王朝的文化(汉文化)作为区域最强势最先进的文化,深受周边各国仰慕,因此在很长的历史时期,东亚的共同文化即是汉文化。而在这些国家内部,汉文化实际上是掌握在少数精英权贵手中,形成了文化垄断(说汉语,读汉书,写汉字)。而普通的底层的广大民众更多的接收的是当地的本土文化。这在客观上形成了社会的“文化鸿沟”。因此在各国中都长期存在着“书写一套系统(汉字),语言一套系统(当地语言)”这一现象。而在汉文化逐渐向底层传播时,会和底层的本土文化产生碰撞。不少国家的解决办法就是基于汉字创造一套独自的书写系统(诸如假名、谚文、西夏文、契丹文、喃字等)。而这里面,表音(假名、谚文)的自创文字又比表意(喃字、西夏文、契丹文等)的自创文字更能适应当地语言,因此生命力更为持久。而在日本和朝鲜半岛,汉字作为本地自创文字的补充,主要担负着消除歧义(同音不同字情况)的作用,因此,在理论上废除汉字是不必要的。
2、传统东亚封贡体系崩溃。近代以后,西方列强逐渐渗透入东亚社会,之前长期存在的封贡体系被打破,东亚各国之间的关系重新调整。一方面,接受西方文化的各国逐渐对中原文化的先进性产生怀疑;另一方面,因为封贡体系的崩溃,各国外交的主要对象由中原王朝转变为西方列强。因此,汉字的重要性逐渐下降,最终被各国遗弃。而日本长期游走于封贡体系边缘,不存在上述意识形态的颠覆性变化(诚然“华夷变态”的问题也曾经在日本社会尤其是上层产生过震荡,但相较于朝越等国要温和得多),同时其在长期吸收汉文化的过程中,将汉字视为本国文化的一部分并加以发扬,因此保存较为完好。
3、民族主义因素。彼时,东亚各国相继遭到西方列强的侵略,各国的进步人士在追求本民族独立自主的过程中,利用民族主义思想,强化独立意识。因此,在回溯本民族独立的历史源流时,顺带将其与中原王朝的宗藩关系视为“黑历史”,予以否定(事实上各藩国无不利用“华夷思想”和“宗藩规矩”为巩固统治秩序和对外扩张提供合法性)。在这种情况下,汉字自然被当做这段“黑历史”的代表,逐渐被各国废除。而日本不存在这种“历史包袱”,相反日本在历史上却时常利用同中国的这种文化纽带,反客为主,自居“中华正统”,进取中原(以丰臣秀吉对明朝的态度和二战时“大东亚共荣圈”为代表)。
另外,日本文化总体来说,其实还是比较开放和包容的。除了汉字以外,日语中还存在大量的外来语,虽然这些外来语来源广泛,但现如今也被是做日本自己的语言得到传承。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1
1日本人自信
2日本人善于吸取转化优势
3日本人碰壁反省能力极强 
4日本所有文化和中国文化同根异体 根本无法割裂 如果没有蒙古人满人插手 基本没有区别 最近看到有人觊觎日本窃中国文化 心生嫉妒 因为中国早早遭到了文化洗劫 根基已滅 但反过来想日本如果真的完全抛弃中国儒家文化 在微信时期将唐风去除 华夏文化圈的大旗就真的彻底亡了 作为中国人我只会感觉中华文化少了一个有力的活化石。。。
5日本人尽早的发现了汉字的方便


作者:知乎用户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1589161/answer/165099040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2
桔气​:


日语如果没有汉字会导致阅读效率低下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5-10 23:32
知乎用户oeiVIl​:


文字本来就是超越国家和民族的,一种文字本来就可以有不同国家使用。美国为什么不废除英语,改为美语?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