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seou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47211441/answer/5407184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韓國故有的諺文與漢字形式類似,且存在一一對應的關係。即一個漢字可以找到一個對應的諺文。雖然回答中有人指出存在一個韓字對應很多漢字的情況會出現表達不清楚的問題,但我回想了到現在為止與韓國人交流的過程中基本上沒出現過這種障礙,而且很多詞都被固有詞取代了。可見韓文的效率並沒有很低。而且畢竟是一門官方語言啊,如果真的有那麼多bug的話肯定被改正或者就直接不用了啊。
日文中的假名冗長,存在一個漢字對應多個假名的情況,不用漢字的話會造成書寫的不便。比如有回答中提到的無印良品(むじるしりょうひん) 湖(みずうみ) 掌(てのひら)都是通過兩個和語詞組合之後輔之以表達含義的漢字。明明用一個漢字就可以解決的問題,放到和語詞中就要用意義的組合來實現,只寫假名會很長。同時我在考慮沒有漢字幫助表意時間長了日本人會知道一長串假名是什麼意思嗎?
日語的冗長還體現在人名中,又有誰能想到あくたかわりゅうのすけ這一長串的天書是芥川龍之介
呢。如果日文只用假名書寫之後可能會對中國人翻譯日本的人名、地名造成很大的影響。
韓文的收音系統很大程度上擴大了韓語表達含義的通道,使得其書寫不必像日語假名這麼長。
光是韓語的一個ㄱ韻尾
,在日語中就會出現く、き等不同形式的か行假名的延長。
ㄹ延伸出來的つ、っ等也是同理。
加班—殘業(ざんぎょう)—잔업(殘業)
作業—宿題(しゅくだい)—숙제(宿題)
留學—留學(りゅうがく)—유학(留學)
必要—必要(ひつよう)—필요(必要)
上面這些詞都是一些中日韓語中的同義詞,其中在漢字詞的使用方面,日本韓國高度對應,但從書寫上來看,韓語一個收音(받침)可以解決的問題,到日語中就要變成通過增加假名的數量來表達詞音。歸根結底還是因為假名與漢字的出入比較大導致的。
我還要Q一個名詞,那就是玉米。
中文:玉米
韓文:옥수수
日語:玉蜀黍(とうもろこし)
這裡面可以看出中文兩個字,韓語三個字的詞到了日文中雖然漢字寫作玉蜀黍,只有三個字,但發音卻有6個假名之長。
再從語法角度說明一下,日韓語中都有一個語法,初級的語法用來表示讓步,翻譯成即使xxx也可以。韓語的形式是아/어도돼 日語則是てもいい
中文:我可以吃飯。

其實日韓語的語序、結構、語法等都是一模一樣的,但可以看出韓文的字數與中文差不多,比較簡練,相比之下則顯得日文效率有些低下。
感覺我的回答寫着寫着寫成了為什麼日文這麼長上面了,不過這也是我的主要觀點,體會假名系統也可以像諺文一樣做到與漢字一一對應的話,說不定日本也可以做到去漢字化。
以上都是一些個人見解,想到哪寫到哪,寫的可能有點混亂,如有不足,歡迎批評指正。
如果哪天我又有想法了就回來繼續寫。
鑒於評論區有人指出上面這個語法中的中文翻譯成「我可以吃飯」有些不妥當,而且會與可能型的含義混淆,我決定再舉一個例子來解釋一下てもいい/아/어도돼這個語法。
首先先說一下日語的可能型,我的理解可能型可以表示主觀上的能力以及客觀上的可能性。比如「我可以吃飯」:私はご飯が食べられる。
第一層含義是我有吃飯的能力,我長嘴了,所以我有吃飯的能力。也因為一般沒有人沒有吃飯的能力,所以評論區有朋友指出說ご飯が食べられる這種說法略顯奇怪,但如果考慮到有些人行動不便沒法吃飯的話,這種說法也是可以的。第二種含義則是有飯的這個結果導致我可以吃飯。即沒有飯我就不能吃飯了。ご飯がなければ、食べられない。
這兩層含義其實也與韓語中的을/ㄹ 수 있다是一樣的。
而我舉的例子てもいい這個語法,直接翻譯可以翻譯成xxx也可以。
私はお腹が空いていないが、ご飯をちょっと食べてもいい。
나는 배가 고프지 않지만 밥을 좀 먹어도 돼.
「雖然我肚子不是很餓,但稍微吃點也可以。」
再舉個例子,今天我生病了,媽媽和我說,「你可以不去學校了。」
학교에 안 가도 돼
學校に行かなくてもいい。
這個裡面中文雖然翻譯成可以,有能力的表達在裡面,但這個能力是別人允許後的結果,與可能型無關。
我這麼解釋一下不知道有沒有好一點。
其實只是大家怎麼理解てもいい與아/어도돼這兩個語法的問題。日韓兩國的語法基本是可以無縫轉換的,但在於中文的含義進行轉化的過程中會出現一些問題,只要能夠理解語法本身的含義也就不用糾結中文翻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