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小都:
一言以蔽之,可能就是,好像每天都生活在古老而夢幻的魔法世界中呢!其他關於牛津的電視劇電影就不提了,直接參見《發現女巫》的各種截圖吧。
打卡聖地,偶Bodleian必須是排名第一的!
沒錯,我們的單車車籃也可以很復古!
坐在這麼古典的reading room里,學習和戀愛真的可以兩不誤哦
學院的chapel無時無刻不在散發著來自中世紀時期的神秘氣息
和明星名人來場街頭偶遇也不是不經常有的哦
當然,縱使美圖眾多,也展示不盡牛村豐富多彩而充滿津韻的美好生活。作為一枚在牛村混跡多年的老司機, 接下來就是具體開扒的時候啦~
暫時,僅分享十八點哈!1. 儘管有刷不完的sheets, 寫不完的essay,但是!吃formal
的時間總是能擠出來的。而且,往網一吃就是好幾個小時。吃完不過癮, 還要去學院的Bar里接着玩。
2. 雖然感覺自家學院的飯菜味道還是闊以的,但是,去別人家學院蹭飯的時候,還是要英式恭維一下,你們學院的飯比我們的好吃太多辣~~同時配上一雙星星眼~
3. 認識新的小夥伴,大家自報家門的第一句話總是,我是哪個學院,讀哪個專業的,研究課題是啥,我導師是誰,我導師如何如何厲害,我對我導師如何崇拜。。。
4. 第一年去學院古老而華美的Dining Hall吃formal,每次都要dress up得美美的,嫌Smart Attire規格不夠高,特別喜歡Black Tie的場。逛街的時候,特別關注那些blingbling的漂亮小禮裙高跟鞋,恨不得統統打包回家,吃一場換一套。拍照凹造型也是經常有用力過猛之嫌。
從Starter到main course再到desert,每次動刀叉前都要先調好光,擺好餐盤位置,完成美食大片的拍攝。回來發facebook還要仔細註明每道菜的菜名。。。比如,像偶家學妹小意的這組某次Christ Church formal圖這樣:
Roast Partridge Breast with Pickled Beetroot, Goats』 Curd, Date and Caper
Seared Scallops with Feijoada, Garlic and Parsley Sauces
Roast Duck Breast with Blackberries and Girolles, Cider Fondant Potato, Celeriac Purée, Irish Cabbage
Dark Chocolate Tart, White Chocolate Brûlée and Oxford Marmalade Ice Cream結果到了第二年第三年,邀請別家學院小夥伴來吃formal,隨便一條連衣裙就搞定了。有學妹甚至毛衣秋褲啥的都穿着去Black Tie的場了。
5. 到了牛津之後,秒成G&D的死忠粉,當然不是前段時間被批的體無完膚全民抵制的那一個,是牛津當地的一個超火的雪糕品牌!目前在寸土寸金的牛村已經開了三家分店。是約會和朋友間小聚的聖地。超級推薦他們家的Oxford Blue和Pistachio口味!
吶,請認準這個牌子哦6.學校還有學院的圖書館實在太過美好,學習氛圍超級濃,去圖書館完全成為了一種享受!現在回憶起來,都還能記得夏日的夜晚,靠窗坐在學院圖書館裡,開一盞小檯燈,被暖氣熏熱的夜風輕撫着寫論文的場景。
《哈利波特》電影中,Hogwarts Library的取景地就在偶大Bod
很多學院自家的圖書館也超級贊的,比如,Merton Library7.可能是答主本人長得比較友好,在大街上,經常會被遊客攔截下來打聽牛津大學的位置。剛開始的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應該如何解釋,到後面,就能自豪得開啟講解員模式了:我們學校沒有校門口,參觀學校就是參觀各個學院。我們有38個學院,6個永久私人學堂
,分散在牛津市中心不同的地方……8. 對Boat Race產生了莫名的濃厚興趣。而且,特別崇拜學院裡面那些賽艇隊里的小哥哥小姐姐!
有沒有覺得特別帥?!9. 去流經學院的Cherwell河上划船變成了常規娛樂項目。沒幾次下來,就堅定得認為Punting(用篙撐船)要比Rowing(拿槳划船)好玩多得多!10. Trinity term 的時候,最期待的不是放假,而是參加各個學院的舞會。因為舞會的票價還是有的小貴,一般在50-200鎊不等。所以,每次參加學院舞會,很多人最大的目標就是:要把票價玩回來!不過,像答主這種嗜睡狂魔,最高紀錄居然只撐到了凌晨1點半。。。而且還是在吃了兩塊巧克力,喝了一杯薑茶提神的情況下。結果就被那次同去的好友給鄙視了。。。
PS. 牛津的舞會,一直玩到凌晨的話,是有特別獎勵的——就是,所有幸(ao)存(ye)者,一起拍一張Survivers』 Photo作為留念。以後拿出來,可值得炫耀啦。答主現在已經後悔了~~下次回去,一定要玩到天亮!
Survivers』 Photo一般都是攝影師從高處俯拍的,就像下圖醬紫~
11.在牛津,丟啥都不能丟自己的Bod card。沒有了卡,吃不了食堂的飯,進不了學院的門,借不了圖書館的書,商場、餐廳、奶茶店通通打不了折......感覺就是一下子從天堂跌進了地獄啊。補卡的費用記得那會兒是5鎊的樣子,倒也不貴。那麼,為什麼我會知道呢?因為平時玩得很好的一位學妹已經丟了N次卡了。。。希望今年不要再丟了哦,學妹大人~~
12. 剛住進學院宿舍的時候,很不習慣scouts(宿舍管理員)每天進來打掃衛生,隔周還會換好床單枕套。為了塑造東方妹子的居家好形象,每天只好把房間先收拾好再出門…沒幾周,就發現實在太麻煩,然後,就徹底放飛自我了…(所以,在牛津,scouts可能是最了解你的很多生活小秘密的人…)
13.不知不覺就成了講述歷史名人故事的小能手!因為,參加學院活動,學院的前輩們一定會跟你爆料各種學院名人的八卦。去其他學院蹭飯,飯桌上又會有更多其他學院的小夥伴們分享自家學院那些年的種種事迹。聽得多了,也能隨口能講了。比如,雪萊在Univ只待了一年就被學院開除了。據說他在牛津上學時整天泡在圖書館,每天的閱讀時間長達16小時,但只聽過一堂課。不過,被踢出學院的原因倒不是因為翹課,而是,他寫了一篇題為《無神論的必然性
》的論文~
比如,1602年Bodleian Library 建館的時候,Thomas Bodley爵士立了一堆館約,其中有一條是:館長必須保持單身!這項規定在第一任館長那裡就被華麗麗地無視掉了,而且還是當年就結了婚~後繼者們也幾乎都是工作結婚兩不誤。又過了兩個多世紀,這項規定才被正式廢止。
再比如,薛定諤
是在Magdalen 學院任教時接到了諾貝爾獲獎電話的。但是,那之前,他在學院里就已經很出名了。因為,來Magdalen學院報到的時候,他不僅帶着自己的夫人,還帶着懷孕的情婦。。。後面被全院的fellow給鄙視了。
還有哦,在十八世紀,Magdalen出了一位挺悲劇的Fellow。名字就不點出啦。這位fellow特別想在學術界作出一番事業。於是乎,就出版了一本研究古希臘詩人Apollonius Rhodius的「學術作品」。結果,差評如潮。有傳記作家調侃道,「當時古典學術界最權威的德國學者就是從這位同仁的三流作品中評估牛津的學術能力的」。後來,這位fellow就再也沒有出過書。再後來,他就成為了一名非常嚴厲的fellow
。。。
14. 日常學習生活碰到各路名人明星幾率太高,照說應該會鍛鍊出超強的免疫力。然額,並沒有。。。每次看到大牛教授來演講,還是會秒變迷妹,各種簽名合影要起來。17年第一學期,Oxford Union邀請的嘉賓中有影視圈的Sir Ian McKellen(甘道夫
,萬磁王
的扮演者),Jimmy Page(世界級結他手),Alex Pettyfer(風暴突擊者
的辣個小瀾孩),Liv Tyler(魔戒里那個漂亮的精靈公主)…時尚圈的Marc Jacobs,Cath Kidston,Calvin Klein,政界的Heinz Fischer(奧地利前總統),President Tarja Halonen(芬蘭第一位女總統),Monica Lewinsky,Chris Patten(彭定康,牛津大學前校長,香港最後一任總督),Kevin Rudd(陸克文,澳洲前總理),體育界的Mark Cavendish,Tom Daley……此處省略N個字。
英國皇室成員來的也很頻繁。女性成員一般都是來給某個慈善機構的活動站台,男性成員則是出席某個中心大樓的揭碑儀式。比如,
14年牛津大學
中國研究中心的新辦公樓落成的時候,威廉王子和凱特王妃都來了。(PS.中心提供中餐,而且做的味道還不錯的說!)
17年5月,查爾斯王子
和卡米拉
到訪牛村。作為慈善機構Maggie's的主席,卡米拉當天下午要去探望住在Churchill Hospital的一些受該慈善機構幫助的癌症患者;而查爾斯則出席了伊斯蘭研究中心的一場揭碑儀式,並參觀中心的新大樓。
記得女王和菲臘親王最近幾年也來過,但是一時找不到具體的記錄了~~
PS. 動不動,你的老師同學就是某位名人。比如,Sir Ian McKellen目前是牛津大學有着悠久莎士比亞戲劇演出史的Worcester 學院的傑出訪問學者。
Maggie Smith,也就是《哈利波特》裡面的麥格教授的扮演者,17年拿到了Mansfield學院的榮譽教職席。
18年, 希拉里·克林頓
也成為了該學院的fellow!
史上最年輕諾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目前在LMH就讀。。。 妹紙去年還當選了學院的social secretary=D
馬拉拉妹子的參選海報就不一一列舉啦。
當然,歐洲的貴族同學肯定也是有的,只不過,很多人會隱瞞身份不讓太多人知道就是啦。
我記得我那屆有位小哥,聽別人說是挪威的一個貴族,家裡住超級大的城堡。不過,小哥看着很低調很害羞,一點不符合想像中神采飛揚的歐洲貴族形象哈~~不過,人還是很帥很有禮貌滴!
15. 你以為來牛津主要是學習的嗎?太天真啦。社交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連學習都能帶上一定的social function的呢!課餘之外,你會發現系所裡面有很多小規模的學生自發組織的定期舉辦的seminar, workshop等等。比如,最最常見的Graduate Work In Progress。
就是,每次都會有一位同學給大家分享下自己最近論文寫得咋樣了,有什麼新發現,哪裡困惑啦,然後其他在座的小夥伴們就會各抒己見,各種支招:這個論點的支持論據可以在XXX的某篇論文中找到,用同樣的方法論可以推導出XXX。。。
喲,論文終於討論結束了,接下來商量下去哪裡吃飯吧~~因為分享者的topic每次都不一樣,所以總能吸引到新人前去圍觀,藉機也能認識新的小夥伴,一舉多得啊。
這個時候,還是要分享下偶們高大上的考場美照滴,有沒有想去考一場的衝動?16. 牛津的peer pressure老大了。一不留神就發現,身邊全是學霸,而且還是拿獎學金的,看起來好像每天都在各種玩的那種!怎麼辦?想開點,習慣了就好。
17.遊客以及初來咋到的新生,是很容易被我們這些牛津老人識破身份的。因為,剛進村的新人們很容易犯各種認知錯誤。 比如,a.把University College和Oxford University搞混掉。
b.夏天去punting,也就是劃英式平底船,站在了船的「劍橋端」。
這裡要強行解釋一波:是這樣子滴。英式平底船的一端是一個高出來的平台,而另一端沒有平台,是一個向船中間凹陷下去的嵌了木板條的斜面
。
平台端是劍橋端,而斜面端則是牛津端。
事實上,對初學者來說,牛津端要安全得多,因為在平坦的劍橋端容易滑下去。
c.想當然地以為New College是一所新學院。
嘛~~雖然它在成立時的確是新的,但那是在1379年!In fact, 它是牛津大學另一個最古老的學院。
d.很多人都會把Magdalen學院的名字錯念成「Mag-de-len」(瑪-格-德-林
)。
這裡必須糾正一下,Magdalen的正確的發音是「Maudlin」(莫-德-林
)。用我們自家學院小夥伴的譯法,叫「摸-得-靈」。
e.牛津的老師們,叫成Oxford Teachers或者Oxford Professors,都是不對的哈。
因為,「老師」(Teachers)一詞只適用於中小學教師,而牛津大學擁有學校授予的教授頭銜者非常少——往往一個系只有一位~!所以稱呼牛津的老師們,常用且恰當的統稱是——「牛津導師」(Oxford dons)。
再細分一下,隸屬學院教職工隊伍的導師可以稱為「Oxford fellows」;被各科系指派來開堂授課的導師稱為「Oxford lecturers」;還有雖然單獨授課但實際上並不一定是某個學院的永久成員或者講師的導師就叫「Oxford tutors」。
18. 牛津大大小小的傳統活動實在太多,時不時就要打開一扇新世界的大門。十月。新生入學後的第一周周末,所有人都需要參加Matriculation(入學典禮)。這是個必選項,不選就意味着永遠無法畢業了哦!入學典禮當天的着裝也是特別講究,學校嚴格要求大家必須穿上一件黑袍,一頂叫「mortarboard」的學士帽,以及全套sub fusc
。
一套sub fusc, 包括:
1. 一件深色西裝+深色鞋襪或一條深色裙子+黑色鞋襪或一條深色西裝褲+深色襪子
2. 一件深色外套(可能需要)
3. 一雙黑色鞋子
4. 一件白領子的白色襯衫
5. 一個白色蝴蝶結領結或黑色蝴蝶結領結或一條黑色領帶或黑色絲帶
在自家學院拍完同年入學的新生集體照以及個人照之後,大家會一同前往市中心的謝爾登劇院參加全校的新生入學典禮。
記得拍學院新生集體照時,工作人員給每個人都發了一張黃色的小卡片,讓大家寫上自己的名字,在排隊依次走到搭好的攝影架之前,將小卡片正面朝下放在一個小收納盒中。一開始,我還很好奇卡片的用處。直到幾周後收到裱好框的合照時,才發現對應的站位底下都備註了每個人的名字。真的是又古老又可愛的標記法呢!
因為劇場容量有限,所以不是所有新生都會在同一時段參加入學典禮。除了校長需要全天循環出席,學院的院長們只需在自家學院的新生們到場時出席即可。這裡心疼校長3秒鐘~~
因為學院很多,大家要分批入場,每場分配到的時間也很短。流程簡潔,整個過程如行雲流水,大概15-20min搞定。
你會和其他新生們引導到禮堂中間的一個過道兩側站立,自家學院的院長會坐在禮堂座位前。然後,儀式就開始啦!
牛津大學的校長會手持銀色權杖進入過道。此時,學院的院長會向校長鞠躬,口中開念一串拉丁文,請求對方將本院的學生正式納入牛津大學。校長接着會用拉丁文回復:「爾等今日已被錄入本校學生名單,需遵循本校一切相關法規。」(「Scitotevos in Matriculam Universitatis hodie relatos esse, et ad observandum omnia Statuta istius Universitatis, quantum ad vos spectent, teneri") 發言完畢之後,校長會用英文再做一個簡短致辭,然後,大夥就可以撤啦。
三四月。牛津劍橋賽艇對抗賽,也就是赫赫有名的 The Boat Race~
這個傳統賽事,可以說是每年必須打卡的牛村頂級熱門項目!
記得第一次去觀賽,傍晚的比賽,下午2點多先到火車站集合後,跟着牛津中國學聯大部隊浩浩蕩蕩出發來到倫敦。一想到終於有機會去泰晤士河邊吶喊」Shoe the Tabs!」 這句名口號的時候,內心超級激動的。(這裡稍微科普一下,口號的含義當然是給對方學校喝倒彩的。劍橋的小夥伴不要打我。。。打我,我也不會把你們的口號放出來的~~~)
在倫敦換乘Tube的時候差點和隊伍走散,幸好牛村的村民們還是自帶光環很容易識別的。跟着大家走到接近目的地的一個街角時,還有好多一看就是學校派出的粉絲後援隊成員在挨個給我們派發牛津藍的應援棒!
觀賽者真的敲多的!目的地是位於Bishop Park的Fielders Meadow的大螢幕下方,抵達時周圍已經聚集了很多人。通過大螢幕,可以看到兩校的選手們都已經做好了要一口氣拼掉對手的準備了。。。此處省略N多字。當然,最後是我們牛津的男隊和女隊雙雙勝出,哈哈哈~~~
五月。五月的第一天,Mayday, 也就是一個超級大日子。這天也就是傳說中的牛津學子集中跳橋日了。
據說,跳橋這個活動項目是1980s那會兒開始流行的。危險係數在牛津的各類活動中絕對能排前幾。
據說,最嚴重的事故發生在2005年。當時有1萬兩千多人參加了May Day的晨頌活動,很多人不顧勸阻硬是從莫德林
橋上跳下,結果有十人被送入了醫院。因為這個原因,牛津政府自2006年起採取了封橋措施,至2011年才重新開放。不過,這幾年,節日當天跳橋的新聞已經很少聽見了~
(估計大家對於牛津危險係數高的其他活動也很好奇,這裡我補充一個吧:新生周的pub crawl——也就是晚上去不同的酒吧一家一家喝過去。幾乎每年都會有新生因為醉酒出事故,比如,心臟病突發去世或者從樓道里摔下身亡…唉,這裡默哀3分鐘。。。)
那麼除了跳橋,這天還會發生什麼呢?
市中心會有一群群穿戴非常有英國民族風情服裝的人們在樂師的伴奏下歡快地跳着一種叫莫里斯舞
的舞蹈。
Magdalen學院的唱詩班會在黎明時分沿着日漸磨損的石階登上學院Great Tower的塔頂吟頌讚美詩歌。吟唱時長7分鐘,所唱內容為讚美詩Hymnus Eucharisticus,緊接着,便是20來分鐘的鐘鳴
。
由於晨頌會於6點準時開始,很多人不得不早早地趕到學院附近以求佔得一席臨近塔樓之位。不少學生更是直接玩個通宵,穿着前一晚參加晚宴的正裝,凌晨三四點鐘就直接過來坐等了。
這裡要友情提醒一下:
如果認識學院的成員,務必提前抱好大腿!因為Magdalen的成員是可以進到學院的庭院里超近距離欣賞晨頌的!
且不說答主那幾位學弟學妹,因為住學院宿舍,在被窩中就可以聽到晨頌,更有甚者從自己宿舍的窗戶就能看到塔樓上的精彩現場。
答主作為學院成員,當年也是享受了超棒的福利。
研一的時候,可以去Oscar Wilde Room,直接坐在房間外面的平頂上邊吃邊早餐邊觀賞晨頌!
研二的時候,學院里平日關係很好的porter
塞給我一張登塔票,於是登上了學院臨近主塔樓的另外一個塔樓的樓頂,從不同的角度又賞了一遍!看到底下大有擠爆High Street之勢的黑壓壓的人群,優越感爆棚啊~五月還有一項轟動牛津的大事,就是大學內部的夏季八槳(Summer Eights)了。舉辦時間是Trinity Term,也就是牛津第三學期第五周的周三至周六。
Christ Church Boat Club相比牛劍賽艇對抗賽,這項比賽在校外的知名度雖然不高,但在校內可是人氣爆棚的。
這項賽事始於1815年,中間有幾年因為戰爭等原因中斷過。目前,每年牛津幾乎所有的學院都會派出男隊和女隊參加這項賽事。
比賽規則還是很有意思的。根據上一年的排位,每13條船組成一個梯隊(division)。男隊共7個梯隊;女隊共6個梯隊。比賽以梯隊為單位進行。
一個梯隊比賽時,13艘賽艇會在下游沿岸依次排開,由舵手(cox)抓住系在岸邊固定位置的長繩。
賽艇間間隔約1.5個船位,隨着發令槍響,舵手鬆繩,全艇起槳開始追擊(bump)前艇,並盡量擺脫後艇的追擊。
一旦bump成功,兩艇就會靠岸,以便其他賽艇繼續比賽。全賽程大約1800米。一日賽事結束之後,根據追擊情況重新排位,進行下一天的比賽。
所有賽艇隊的終極目標就是,成為「Head of the River」——即第一梯隊的No.1,並一直保持下去!當然,無法奪冠的隊伍也不是什麼獎品榮譽都拿不到。四天都能追擊成功的賽艇隊,能拿到榮譽槳(winning blade)。據說,船槳會保留學院的獨特標誌,並印上每位槳手和舵手的名字,以及四天里追上的若干艘賽艇的名字;而四天都被追上的賽艇據說也可以拿個勺,取義大概是槳彎了不給力。
除了剛才提到的面向全員的大型傳統活動項目之外,還有一些具有學院特色的傳統活動。比如,
Merton有個出名的傳統叫Time Ceremony, 每年冬令時(十月的最後一個周日)開始的當天凌晨,學院的成員們會穿上全套牛津校服(sub fusc),繞着教工方院(Fellows』 Quad),一邊喝着波特酒
(port), 一邊倒退。
早些年,學生們還會舉着蠟燭進行這一儀式。據稱,這個儀式的目的是為了在英國夏令時調轉到格林威治
時間時,維護空間時間的完整性。
All Souls有項傳統要一百年才能遇到一次,而且一般是在1月14日。學院會在當天舉辦一場儀式:成員們會手舉燃燒的火把,吟唱着「野鴨之歌」,由坐在椅子上的「野鴨爵士
」帶領着,一邊繞着學院內部走,一邊找尋那隻傳說中在建院時從學院建築地基上飛出的巨型野鴨。
在「狩獵」途中,會有一人手持木棍,木棍上綁着一隻鴨子,行進在「野鴨爵士」的前方。在早期,木棍上系的是活鴨,後來換成了死鴨(1901)或木雕鴨
(2001)。
距今最近的一次是在2001年,所以,下次將在2101年了!重點是,其實誰都不知道這個傳統是怎麼來的。。。(捂臉)
除了大大小小的傳統活動之外,牛津還有很多滲透進大家學習生活的小傳統,比如:
本科生剛入學時,需要購買並在很多場合披上一件黑袍。袍子的專有名稱叫Commoners' gown。這種gown是無袖的,而且比較短,差不多剛過上半身。研究生同學穿的gown會更長些,大概過膝的樣子。而最拉風的就是傳說中的Scholars』 gown
了。
這種黑袍不僅有肥大的衣袖(據說這個設計當初是為了方便學生們用來藏酒),長度也是直逼腳踝,是只有年終考試中拿到first的同學,才有資格購買和穿上身的。因為,拿到了first,就不是一枚普通的學生了,直接晉級學者,而且還是官方授權的!
冬天參加各學院Formal Hall的時候,來個學者袍加身,不僅超級禦寒,還能一躍成為餐桌上的焦點~~
(對了,這裡再補充一個不成文的牛村共識。考上牛津(估計劍橋也是)的學生,大家對於相互間在其學習研究的專業領域的學術能力是高度認可的。你可能會聽到牛津歷史學系的學生在介紹自己的時候,不用a history student的稱呼,而是直接非常自豪地說,I am a historian ! 像答主自己是學古典學的, 自我介紹時很少說自己是 a classics student, 而是直接I am classicist ! 偶是一位古典學者~~)
即將成為新生的暑假裡,你就會知道所屬學院已經非常貼心地給你安排好了你的college parents. 所以,一到校,你就會發現自己不僅多了爸爸,媽媽,還會有兄弟姐妹。。。溫馨的學院家族生活由此展開!
入學時,參加新生舞會是必選項哦!運氣好的,直接搞定未來的Mr Right,運氣不好的,也能結識一幫接下來幾年天天抬頭不見低頭見的狐朋狗友。。。
其他的,等想到了,再來分享哈以上。
PS.隔着螢幕了解完偶們的牛村就讀體驗,是不是特別想親自嘗試下呢?不要猶豫,一切皆有可能。敬請移步乾貨滿滿的申請講解!
牛津申研不可不知的三大要點
www.zhihu.com/lives/878657077537574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