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6篇帖子。
江浙滬獨生女的另一面:「家裡有錢,但不屬於我」(原作者:ELLEMEN睿士)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9 01:49
江浙滬獨生女的身份,如今在輿論環境中通常意味着家庭富足、父母寵愛,成長過程中物質條件優渥,精神狀態鬆弛……然而,有一些女孩,身在這個標籤之中,表面家境優越,即使是獨女,也沒有得到父母的偏愛。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9 01:50
她們是江浙滬獨生女未被看到的另一面:
ELLEMEN睿士

微信號:ellemen_china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9 01:50
媽媽自己開公司做生意,根據表面上的推算還有和親戚的交流,家裡資產大概有5000萬以上甚至上億。父母是不可能說的,他們從小到大都裝窮。
 
我是獨生女,但他們非常不捨得給我花錢,花一兩百都要罵罵咧咧半天。我初高中的零花錢每個月只有100元,只夠買教輔書和文具。衣服、化妝品就算上了大學也不給買,幾十塊的眉粉我都要靠自己省出來。每個月2000元的生活費,他們給得極其不情願,對外人說我不孝,覺得我花錢多。
 
剛找到工作的時候,還沒提買房的事,父母就開始哭杭州房價貴買不起。聊天或者打電話談到錢,他們會在臥室里鎖上門。我長這麼大,一件首飾都沒收到過,過生日、本命年,他們選擇裝傻。


他們覺得學習成績好、考上公務員或者年薪百萬才是成功的人生,而我學歷不高工作不夠好很失敗;從不願意為我付出,但特別愛鼓勵我吃苦。我工資低,為了省錢連飯都很少吃,他們還是嫌棄我存不下錢。
 
可他們對親戚的孩子出手非常大方,經常在不告知我的情況下把我的玩具私自送給別人。我之前甚至強烈懷疑自己是不是親生的。


他們會在我面前裝窮,一家三口出去旅遊都住三人間,但我爸自己經常買好幾萬的手錶、幾十萬的玉石,還偷偷給我姑姑的兒子還房貸。我媽在我面前說漏嘴,我才知道她給自己買很貴的大衣、褲子,只對我摳門。
 
從小到大被打壓,讓我從學生時代就非常不自信,沒安全感。我很捨得為自己花錢做醫美,買衣服、化妝品、奢侈品、旅遊,但在其他地方非常吝嗇,別人覺得我是鐵公雞,所以我朋友很少。我永遠把錢放第一位,不和家境不好的人來往,不相信任何與人相關的友情愛情親情,變成了一個非常自私、刻薄的人。


沒錢的羞恥,還有父母哭窮帶來的難堪,時常讓我覺得自己連活着都不配。我對搞錢沒了底線,曾經從別人那裡騙錢騙感情,差點誤入歧途。
 
父母自己都是窮過來的,把錢看得很重。加上在他們的觀念里,生個女兒就是拿來用的,要從小培養做家務、做飯,培養賢妻思維,不願意對女兒投資,經常說「女孩子嘛差不多就行了」「你要那麼多 xxx 幹嘛」,覺得供我吃喝已經很好了。
 
現在我們維持着老闆和下屬的關係,我對他們的態度取決於他們給多少錢。他們朋友的孩子,要麼一分錢不掙,要麼人在國外回不來,最後可能發現還是得指望我養老,關係比之前和緩多了。等父母年紀大了,我一定要把他們在親戚身上花的拿回來,再和親戚斷絕一切關係。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9 01:51


我25歲時,突然發現家裡好像挺有錢。


入職銀行沒多久,爸爸問我工作上是否需要幫助,我隨口說了句:「你有閒錢的話,可以在我們銀行買50萬理財,沒有就算了。」結果幾天之後,我從經理口中得知,爸爸投了300萬支持業績。
 
一直以來我對自己家庭的認知都是:浙江二線城市,普通小康,雖然父母開廠做一點小生意,但連中產的邊都摸不上。


從小到大,父母對待消費的態度都是「能省則省」。我的衣服基本都是在商場里隨便買的,單價不超過200元,大多數甚至只要幾十塊。家裡每天都做飯,點外賣或外食都很少見。父母買衣服通常是去市裡的服裝批發市場,每一件都要和商販討價還價很久。我上初中後家裡才買了第一輛車,是一輛非常普通的小別克。
 
我一路讀的都是公立學校,沒上過什麼培訓班。大一時每個月的生活費是1500元,到大二變成了2000元。那時候有個室友每月有六七千元的生活費,我只會每個月買兩三次必需品,像她那樣買護膚品和化妝品很少。有一次,我提出想花幾萬塊報名會計證培訓班,爸爸很爽快地同意了,我還有點驚訝。
 
我是上大學之後慢慢知道家裡經濟狀況的,原來做紡織的廠子從小學開始效益就不錯,光我知道的固定資產就有兩輛車、三套房,包括一棟別墅。父母從來不會主動提及這些,甚至我爸買了300萬的理財之後,至今沒有告訴我。


從小到大,爸爸總是喜歡跟我說自己賺錢有多辛苦,家裡買房賣房虧了多少錢,廠里效益不好之類的話,還會向我抱怨自己「出去應酬喝酒,把身子都喝壞了」。但我們家的生活水平並沒有明顯下降,他只是在誇大。
 
我還有個弟弟,父母對他更好。高二時因為學校上網課的要求,家裡才給我買了iPad,他上小學時爸爸就主動買了。小時候我看到別人學樂器,自己也想學,結果被以浪費錢的理由拒絕,但弟弟從小就開始上畫畫、鋼琴、跆拳道等各種興趣班。
 
從小我就因為家境自卑。跟特別有錢的朋友一起玩的時候,我會扮演隨從者的身份,不會提出自己的訴求。有次我跟一個家境很好的朋友吵架,即使不是我的問題,我還是一直跟她發消息解釋,乞求和她繼續做朋友。現在發現,其實我們倆家裡的條件是差不多的。
 
現在手頭比過去寬裕了許多,我經常在遊戲里花幾千塊買皮膚,就為了聽別人叫一句「富哥富姐」。我想通過別人的追捧滿足虛榮心,心底卻覺得自己配不上。父母偶爾給我買奢侈品包包和比較貴的衣服,我都覺得自己像鄉下小土妞,和這些大牌不搭。
 
這種家庭環境讓我格外渴望獨立。大學生活費不夠,我就去做兼職,絕對不找爸媽要一分錢。有次接到一個很急的設計單子,客戶當天晚上十點下單,第二天早上八點前就要拿到成品,我和一個朋友輪班做,一直趕工到凌晨四點。
 
前段時間,爸媽提出給我買房買車,我拒絕了。他們經常說我現在花的錢都是他們的,所以要乖乖服從他們。既然他們這麼想,我就更要努力上班,趕緊獨立出來,向他們證明自己。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9 01:51

家裡資產具體有多少我不清楚,每次問父母每個月能賺多少,他們都說「你不用知道那麼多」。長大之後跟爺爺奶奶聊天,我才知道家裡每個月能拿分紅,還有很多套房在收租,爸媽每個月什麼都不幹也能賺幾萬塊錢。讀完大學他們送我去英國留學,一年的支出至少有50萬。
 
從小爸媽就哭窮,教育我要節儉。上高中之前,我一分零花錢都沒有,小學六年,校門口那種小攤一次都沒有吃過。各種原因交疊吧,最後導致我去超市偷東西吃,其實就是一些一直得不到的糖果、口香糖.....現在想起來,我都覺得自己很「噁心」。
 
小時候想買芭比娃娃,父母一直不給買。身邊的同學都在上興趣班,我想學音樂,因為知道一架鋼琴要幾萬元,很貴,我提出學小提琴,從一年級求到三年級,他們才給我買了一把300塊錢的琴。
 
高中上寄宿學校,父母一周給我200塊錢,有了可支配的空間,我就特別摳。和同學出去吃飯,幾十塊錢都要糾結半天,花完還要一直念叨「太貴了,怎麼這麼貴」。我的儲蓄意識特彆強烈,大學在本地,生活費每個月1500元,我不僅花不完,還會自己送外賣、做家教再賺點。
 
因為從小都過得一般般,突然有了錢我也不知道怎麼支配。去英國留學之後,父母給了我一大筆生活費,告訴我別苦了自己,但我就是捨不得花,買打折的菜,去餐館打工,每一筆帳都要記下來。周圍留學的同學大多家境良好,約着出去購物、旅遊,我很少參與。物慾很低,從沒買過奢侈品。不過,摳摳搜搜攢下錢之後,我有時會報復性消費來彌補自己,處於一種很矛盾的狀態。
 
我爸媽平時在消費上表現得很正常,但我後來發現,我爸賭球能揮霍掉幾十萬,我媽在直播間瘋狂購物。知道這些之後,感覺小時候的自己蠻可憐的。
 
我父母是非常典型的上一代傳統家長,信奉「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所以從小隱瞞家裡的經濟狀況。而在人生規劃方面,因為學歷不高,甚至都沒怎麼工作過,他們能給到的幫助少得可憐,只會給我施壓。我從去年回國找工作到現在,他們只會說「你要多投點」,催我快點找,毫無實際意義。
 
我和父母的關係應該說一直比較疏離。媽媽是女強人類型,小時候撒嬌嫌我肉麻,肢體接觸都很少。我每次跟她傾訴煩惱,她只會反過來抱怨爸爸最近對她不好啦,和奶奶鬧矛盾啦。久而久之,我有什麼事情都是自己消化。


物質條件不富裕只是這種教育方式的一種表現形式,是我配得感、安全感嚴重不足的原因之一。面對我的低物慾,有時我不知道我是真的不喜歡,還是覺得自己用差的就夠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29 01:51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