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美琴今下午出席中华民国基督教女青年会协会举办的“自带光芒的跨世代女力”活动,并致词表示,她去年回到台湾后,深深感受到台湾女力成长速度快,已经是台湾不可忽视的力量。 萧美琴说,外国人觉得台湾很棒,性别平权不管在企业、科技、政治等等跨领域展现,是非常进步的;经济表现,在发达国家来说也很好;此外,台湾的社会也充满生命力,当全世界有灾难,台湾人总是用慷慨、良善力量帮助,台湾表现被全世界称赞。 萧美琴表示,立法院修了性平三法,未来还要继续精进,包括性别平等教育法、性别平等工作法、性骚扰防治法。她并说,不只是法律面向,还有很多社会教育工作,如在政治圈过去有男性同事拿性别或女性刻板偏见开玩笑,现在在立法院已经不太能被容忍。她说,社会不断在学习,也是台湾进步的动能。 萧美琴提及,她去年没预期会有角色的转换,决定要回台湾参选以后,最不习惯的有几件事情,第一,不能像以前当民代、驻美代表一样自由发挥,讲话要看稿念才不会讲错话;第二,不能自由逛街,但这个她可以习惯;第三,以后也没有在外面运动、散步的机会。 萧美琴回忆,她年轻时有一次回台湾参加“台湾参与联合国”的游行,当时她只是学生,没人认识她,但有一个报社记者看到她,觉得她看起来不像是台湾人就来询问,“我说我是从美国回来的”。不过,没想到隔天的报纸就出了一篇小花絮,说有个“洋妞”来参加游行,但她看了有点生气,她还写信给报社抗议,说自己既不“洋”也不是“妞”,因为她是台湾人,而“妞”隐含很多性别偏见。 萧美琴也分享,早年从政有许多刻板印象跟偏见,如女性被当花瓶摆着好看的,也有觉得女性比较软弱,而立法院有朝野肢体冲突的时候,就会分组包括老弱妇孺组、打架组、叫嚣组,而她则被分到老弱妇孺组,这是特质被框架分类。她说,大家都不喜欢立法院需要用肢体冲突解决问题,成熟的社会都可以用交涉、谈判、辩论来促进社会的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