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7篇帖子。
(轉載知乎)在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就讀是怎麼樣的體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2
柏林洪堡大學作為二戰前的世界學術中心,擁有過29位諾獎得主以及眾多傑出的大師。現如今的柏林洪堡大學又有着怎麼樣的就讀環境和大學精神?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2
作者:張淑姣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3177070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謝邀。
因為才來一年,對學校的了解不能說特別全面,所以只能結合自己的專業以及經驗來談。
(我現在本科在讀。主專業是日耳曼語言文學,其中包括語言學和文學。副專業是社會科學
,其中包括社會學和政治學。德語水平一般,雖然德福
19分但是上課還不能完全聽懂,得靠課下讀書和問同學要筆記)
首先說學業。
本科生一般有三種形式。即只有一個專業(Monofach),主專業和第二專業(Kernfach und Zweitfach),主專業和副專業(Kernfach und Beifach),據我的理解,一般Beifach要比Zweitfach要求的學分要少一些。總之6個學期下來要修150學分,但對於還要修教育以後想當老師的同學來說可能要修更多的學分。洪堡大學除了德語授課之外還有用英語授課的專業(可能只在碩士階段),比如經濟學,具體我不是很了解。
第一學期開始老師會開新生的全系大會,並且把選課建議發給同學,按照建議的步驟選課考試就可以準時畢業。(本科階段來德學習的中國人雖然越來越多,但總的來說還是佔少數,所以我認識的中國人基本都是碩士博士在讀的學姐學長,其他也有在國內讀完本科再來德國換專業讀本科的同學,所以我專業同屆的同學裡除我以外沒有中國人(但有一個父母是中國人,出生且一直在德國生活會講但不會寫漢語的同學)。因此一般學業上的問題都得求助老師和德國同學。不過洪堡的學生組成還是「很國際化」的,每年都會有Erasmus(歐洲大學
之間學生交流的項目)的交換生,也還有很多非交換的國際學生。
洪堡的課也是有兩種形式,很多人在一起上的大課(Vorlesung)和討論課(Seminar)。一個模塊是由一個Vorlesung和一個Seminar組合而成,學生通過考試或者論文獲得學分。每個模塊還會有年級較高的學生來上輔導課或練習課,而這些課程非常重要,對於學習會有很大的幫助,並且參加完整個課程後還會有學分(有一次還組織我們一起去參觀國家圖書館裡中世紀的德語文字)。無論是選課,課堂安排,註冊考試,看成績,還是老師的課件或者通知,都在學校官網的兩個系統上(Agnes和Moodle)上進行,學期開始老師會把課程密碼告訴大家,只有上本學期的同學才能進入。考試有兩個時間,你可以選擇在學期末考試,也可以選擇在放假末開學初考,但後者和掛科後的補考不是同一意義,不過時間是相同的。洪堡教學的主要方向還是放在學術上,很少放在實踐或者職業培訓的方面上。
再來說說我上課的體驗。
日耳曼語言文學部分,雖然我不太了解老師們在自己的領域都是什麼樣的水平,但是每個學期都有已經出書的老師給我們上課,因此對我這個德語水平還不夠的學生來說,借來他們出的書看看就會對我的學習有很大的幫助。此外,同一個模塊有可能是由不同的老師來上,因此,最後的考試也是不一樣的,不像在國內同專業都是相同的考試。而且,有時候還會出現老師對有爭議的問題有不同的看法,記得我第一學期語言學課就出現了這樣的情況,結果給我們上輔導課的老師就為難了,因為班裡的同學是上的不同老師的課。給課堂參與分的形式有兩種,一種是課堂測驗和作業,另一種是課堂報告。總成績就是課堂參與和考試或者論文。我的同學們上課回答問題的很積極,回答問題時也不只是一句兩句,而更多的在於講自己看法的依據。老師對我的問題的解答也都特別耐心。考試可以查字典,不讓查字典可以直接問老師。。。還有一次特別有趣的經歷是,老師帶着全班一起練習我叫我的名字,我都笑瘋了。。。總而言之,我覺得如果沒有語言障礙,學日耳曼語言文學不算太難,因為考試內容都是老師上課講得,下課看書也不用很長時間,但由於我還有語言障礙(主要是在文學方面,語言學
比較好理解),所以課下的功課也不少。
洪堡的社會學科部分是政治學方向的,所以不叫Soziologie,叫Sozialwissenschaft,就是社會學
和政治學的合併。社會科學部分的負擔挺重。不只對我,對德國人來說也是如此。因為我是第二專業,所以不用學統計,並且原則上來講,也不能上Seminar,所以我上的課基本都是Vorlesung,只上Vorlesung其實是不夠的,所以自學佔了很大的比重。此外,我們每星期必讀的又大概40-60頁的資料,再加上選讀的應該有100多頁。生詞與理解對我來說都是很大的挑戰,我的社會學系同學們也覺得這個系的負擔重。此外,還有同學們認為不好的一點是,我們的讀的資料都是根據所講內容的主題拼合而成的,因此每個政治學家
或者社會學家的著作我們都只是讀幾個章節,不能對某個人的觀點形成全面的了解。同一個課不同主題也可能由不同的老師來講。
(我覺得上學還是挺累的,其實主要還在我的語言不夠好。想來德國的同學一定要把語言打好基礎!!!)
除此之外洪堡還有很多其他的課程。比如語言班,除了德語還提供意大利語,英語,法語,中文,日語,波蘭語等等的學習,選擇還算多,但比起柏林工大
的還是少。體育課的選擇還是很豐富的,還有針對季節的課程比如冬天可以選滑冰滑雪,夏天可以划船等等。而且還有舞蹈,話劇表演課,我上過話劇課,樂趣多多。體育次數相對較少,不能貫穿整個學期,不過放假也可以繼續上。洪堡還有一些與職業培訓相關的課程(比如如何自我介紹等),還有教學生如何寫論文
的課程,我沒有上過,總之可以選擇的都還挺多的。洪堡大學的學術活動也很豐富。經常會有很多講座。放假時候的校園依然有很多人,有一部分應該是來上假期課程的,另一部分就是來參加學術活動的。
另外學校里還有一個為國際學生成立的組織(FAMOS)。在那裡可以認識好多國家的朋友。這個組織經常會舉辦一些活動,比如亞洲飲食之夜,巴爾幹飲食之夜
之類的,大家做飯一起吃,介紹不同的文化,也組織過大家一起郊遊,一起參觀博物館,給國際生的生活增加不少樂趣。此外這個組織還會給新生分配像輔導員一樣的人(Mentor),也就是FAMOS高年級的同學給剛加入的同學選課,考試,找房,學習上的建議。我很幸運,我的Mentorin是個德國人,而且是日耳曼
語言文學專業的,給了我很多幫助。
最後再說說在洪堡學習並且「生活」的體驗。
洪堡大學
位於柏林的市中心(理科的校區比較偏遠)。交通特別方便,所以有時候會跟着旅遊團上下學。洪堡大學離柏林的只要景點都特別近,像勃蘭登堡門
,猶太人紀念碑,德國聯邦議院,總理府,博物館島
都特別近,旁邊還有許多的劇院。這一點特別好,因為如果舉辦活動的話下了課就可以直接去,參加文娛活動也很方便。洪堡大學介紹社會科學系專業的時候還特意說此系是政治方向的,在洪堡學的好處就是地理位置好。
學校食堂還算可以,不過德國菜吃起來也就那樣兒了,所以不能對食堂要求太高。北校區的食堂很大,選擇也多。
學校格林中心圖書館
(Grimm-Zentrum)應該是一個很大的亮點,第一次參觀的時候覺得太酷了。據說這個圖書館的設計是為了上大家覺得自己在舞台上的感覺,可能也不好意思睡覺了。去圖書館的時候經常會看見很多旅遊團,這也算是個景點兒了麼。。不過到考試周位子還是很難找的,因此有的同學選擇去其他校區的圖書館,有點同學選擇學校旁邊的國家圖書館
(Staatsbibliothek)。開放時間是8:00-24:00。那裡還有個咖啡館,提供吃的和飲料,學習累了可以去那裡吃點兒東西放鬆放鬆。
總之一年下來我覺得我學到了不少東西。
以上就是我現在所能想到的了。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2
作者:海德堡小瘦喵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81453081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5年畢業的國民經濟學本科學渣不請自來回答一下洪堡經濟系的情況......
先來說一下客觀的學制和體驗: 
洪堡的經濟系學制是傳統的德國大學學制,2004年左右開始和國際接軌分本科和研究生學歷,博士學制和國內差不多,也是導師制
。 本碩的學制有兩大方向 企業經濟學(Betriebswirtschaftslehre,簡稱BWL) 對標英美的商學院或者國內的商科,主要提供商科的會計,工商管理,金融,財務,經濟信息學
等課程; 國民經濟學 (Volkswirtschaftslehre簡稱VWL) 對標歐美或者國內的經濟,財政學系,主要提供微觀經濟學,宏觀經濟學,數學,統計,計量經濟學,國家財政政策
等課程,對數學或者統計的能力要求很高。
對於比較希望畢業後進入公司做財務,管理,市場營銷等Functional部門的工作的同學,比較推薦讀BWL,這個專業在德國企業中也比較認可。 對於比較希望用數學或者統計模型
來分析解決經濟問題,研究經濟議題,或者對於想往經濟學類的學術方向深造的同學,比較適合讀VWL專業。 洪堡的選課非常自由,BWL, VWL的大部分課程都可以按照喜好隨意選擇,本科的話180個學分,必修專業學分大概在60-90分,取決於最終想要畢業的方向,比如如果想寫宏觀經濟學方向的畢業論文,初級微觀,高級微觀
,初級宏觀,高級宏觀等都是必修課程,本科生有30分的實踐學分,可以自由選擇去實習或者學習別的語言,參加一些大學提供的職業培訓seminar
,或者去柏林其他的大學修想學習的課程都可以算入這30個學分. 
洪堡經濟系的氛圍 
洪堡的經濟系不像歐美的商學院那樣高大上精英范兒,整體的學術氛圍比較濃厚,學生也比較自由,完全靠自覺來上課,不記錄出勤,大家愛來就來想走就走. 但是大家的課業壓力卻很大,洪堡的本科研究生的掛科率在全德國都算首屈一指(我在上學期間的所有課程的平均掛科率達到了33%),經常有一些課有將近一半的學生掛科,經濟系的計量,宏觀等學科的教授也都以''虐學生''''黑暗''著稱. 不過洪堡經濟系
每年都會舉辦經濟論壇
,邀請歐洲乃至世界上有聲望的學者,企業主,官員或者社會人士一起就一些經濟議題舉行各式座談會,講座,學生們可以在這些論壇上自由發表自己的觀點,聆聽學術大拿們的討論,也可以自由討論任何感興趣的話題, 讓大家有一種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的錯覺(讓我這樣被虐成渣的學生有機會和大牛們接觸,讓我們產生虐得很值得的錯覺,以便更加全方位的提(da)高(ji)自己的學習熱情呵呵呵).
Erasmus伊拉斯謨
交換項目和其他國際交換項目
歐洲大學生有個天然優勢就是有各種機會可以去別的國家交換,大部分歐洲國家都沒什麼申請條件,只要是在校註冊學生就行,但是像英國美國這樣的熱門交換地區,某些熱門大學,比如紐約大學,耶魯,牛津劍橋之類的,每學期每個學校的交換位置就大概只有3,4個,每學期申請的學生能到好幾百,所以有一些先決條件,比如雅思到7,托福100以上,拿到兩個教授的推薦信
,參加篩選面試等等。 但是對於沒什麼特別偏好的, 很多學生都可以申請去一些自己想要遊歷的地方(比如巴塞隆拿,里斯本,巴黎,哥本哈根
等等等等)遊學一段時間,3個月到一年不等。這段時間可以交到一幫以後可能再也見不到的''狐朋狗友'',認識一些別的國家的學生,充分體驗一下歐洲各國的文化差異,聽一些熱血or狗血的故事,不見得真的能學得到什麼知識,但是總是一段不錯的經歷,說不定能夠順便重建一下自己的三觀。
德國大學同學們的關係
德國的公立大學基本上沒有班級的概念,大家可能這個學期還在一起上課,下個學期就各自飛奔到歐洲各地,實習的實習,交換的交換,回來之後除了個別鐵磁朋友,一般也就沒什麼交集了。 所以很少能有固定的圈子,對於一些想要提高自己語言水平的中國學生來說,尤其是像我這種不喜歡Party不喜歡尬聊只愛吃吃吃的內向型的人來說,剛開始真的需要非常努力地說服自己踏出舒適區,強迫自己和一些德國同學或者歐洲同學組成圈子,儘可能地參加每一個大家組織的活動,因為一旦有一兩次不去的話,大家真的就不會再邀請你了。不過每次聊到一些感興趣的話題,聽一聽不同國家的年輕人對於同一個事情的不同看法,總體來說還是很有趣, 也能開闊眼界的。對於喜歡熱鬧愛交朋友的同學,柏林這個地方可以讓你找到志同道合的各種朋友,可以自由的分享自己任何獨特的想法,絕對不會無聊。 
柏林這個城市
柏林在歐洲來說應該是最適合學生生活的地方了,低廉的物價, 充滿活力的夜生活,各種文化思想的碰撞,讓這座城市充滿傳奇色彩,全世界的藝術家,自由職業者
的聖地,也是歐洲文化政治的中心之一,對於充滿好奇心的年輕人而言,是一個理想的,值得生活學習一段時間的地方。 而且洪堡大學
的各個教學樓就散落在柏林市中心
的Mitte區(除了數學和自然科學在東南郊的Adlershof),地理位置也很優越,經濟系本科的課分散在不同的教學樓,每次課間從洪堡主樓
穿過博物館島長廊, 看着成群結隊的遊客穿梭在博物館島,陽光照在柏林大教堂
的綠色穹頂,橋上的吉普賽藝人安靜的用手風琴拉着《流浪者之歌
》,三三兩兩的遊客在博物館門口的草坪上拍照,一群年輕的學生走到施普雷河
的另一邊的經濟系趕着去上課,這是畢業之後深深印刻在腦海里的畫面,也是在柏林讀書期間最溫暖獨特的回憶. 
下面來說說主觀的體驗
對於沒有學霸基因,沒有學術追求的我來說,整個學習過程其實是相當痛苦的,洪堡的課程設置是非常非常理論的,本科也基本上只能用德語上課,剛來洪堡的第一年,雖然在國內通過了DSH,口語聽力也幾乎滿分,在來德國前還挺自信的,但是從第一天開始就直接開始被降維打擊,上了一學期純德語授課的德國民法,商法,經濟歷史,微觀經濟學
,高數等理論課程(這是經濟系第一學期的推薦和必修課程)之後,整個人也基本上沒什麼力氣和夢想當學霸了. 上課的時候是非常枯燥難熬的,第一學期除了數學(因為有高數的底子)幾乎完全聽不懂,每節課都需要錄音,回去之後再借德國同學的筆記再複習整理,碰到一些老教授口齒不清還不喜歡用ppt,有些來自奧地利,瑞士的教授德語有口音的課真的是可以直接崩潰,在德國讀本科需要主動的尋找解決辦法,主動去和老師同學溝通,找到學習竅門,因為考試的時候和平時做練習完全不一樣,洪堡的考試是需要學生學到融會貫通,從老師的角度理解這一門學科,才能勉強低分飄過的,除了百里挑一的學神大牛,大部分人很難只靠自己默默學習就能拿到好成績,甚至很難通過考試. 對於擅長通過做題來理解學習內容的人,學習德國大學本科的課程的過程中,可能會經常感到挫敗,因為老師的目的不是給你答案,是引導你了解基本的理論,需要自己去找到相關的書籍,大量閱讀資料文獻,快速閱讀
並且理解,並且能提出自己的觀點,給出合理的解釋,這個思維方式和我們從小填鴨式,題海戰術式的教育方式有本質上的區別,也需要時間慢慢適應. 而且最重要的,這樣的學習方式,短期內看不到直接的效果,也很難快速的提高, 所以也需要強大的resilience來堅持下去,找到適合自己的方法才能熬過洪堡的''摧殘''. 
在德國留學尤其是讀本科,除了可以體驗豐富多彩的遊學生活,更有可能面臨長時間的孤獨,困惑,迷茫,與自己對話,慢慢了解自己的過程,這樣的經歷不一定適合所有人,也不是所有人都必須經歷的. 對於直接來讀本科的人,要面臨的是落後於同齡人的進度好幾年的落差,這些都是需要自己去克服的.
這段體驗雖然不能代表所有人,但是我相信是很多留學德國
的人都或多或少會經歷的. 希望這個答案可以幫助到正在做留學選擇的人,是選擇英美等一年就可以快速拿到學位進入下一步人生進程中,還是選擇在德國經年累月的慢慢成長,獨立解決問題的生活方式,希望這篇回答可以提供一點點借鑒的價值和意義....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3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1609344668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畢業多年來回答一下。
這所學校的性價比很高。大部分學科免學費(法學院比如llm或者國際政治收學費不過這是特例)。如果你畢業後到德國以外就業別人會很認可你的教育經歷,即使在德國境內的公司同事聽說你的學歷也會表示尊敬。申請再高一級的學位基本上只需要考慮同等級或者更高一級的美國名校。
語言中心設備包括寬頻彩電
隨便用。體育課可以玩帆船和騎馬,並且收價都很親民。工大和自由大的體育課也可以享受學生價報名(工大有魔術課,自由大有高爾夫建議嘗試,性價比超高)北食堂的飯最好吃,對面就有圖書館,鳥語花香很安靜。可以交換到其他名校做AUSLAND SEMESER。學校設有就業中心負責幫學生規劃找工作,心情鬱悶還有免費的心理諮詢師,當年接待我的是個很有智慧的金髮姐姐。
學理科的同學可以去東邊的新校區,那裡圖書館有機械人還書,現在不算稀奇,早幾年還是很先進的。新校區的健身房不算給力但價格非常低廉(學理科建議住附近,那個區相對房子好找而且不貴)
說一下學習,不太好混,感覺對學生的培養更偏重學術,讀完本科碩士你會有一個非常好的基礎讀博,但到了社會上工作後如果期間沒做學生工那麼至少作為外國人適應需要一段時間。有的時候教授會不太仁慈,並且他們自己學術壓力也很大,學校做事的方式和對學生的態度和西邊的自由大相比會顯得不太人性,並且讀書期間和外國同學的融合度也沒有自由大那麼好。這一點我問了一下一起讀書的外國人,他們也有相同感受。
有一個朋友她的媽媽從學生開始就在洪堡
,畢業後留校任教已經快退休了,那個德國教授阿姨說無論從學生還是教職工的角度來說體驗就學校制度和管理來說都不算特別愉快。
還在上學的同學建議自己多去Prüfungsamt問,該如何選課,該如何找實習。還有就是教授的秘書,多去找他們有的時候會有很多內部消息,尤其對於想要直博
的同學來說這是了解信息的最佳方式。(開個玩笑,男生建議打扮得帥氣一些帶一朵花去見年長的教授秘書阿姨,當年有個同學這麼幹了,然後諮詢效果非常好,注意不可以送禮,送花沒太大問題)
選修課不僅可以修其他學科的其他學校的還可以修其他國家的。而且外校的考試沒有那麼變態也可以被認可,比如你完全可以回東亞去日韓讀個藝術類暑期課程或者就同城去UDK學個電影課打醬油(注意查認可課程的名單,每過幾年都會有變化),學分照用。不過大部分同學還是循規蹈矩修了本校類似專業的課(畢業以後回頭看真後悔,暑假去其他洲讀Summer School不僅有利於豐富閱歷,而且對CV也很有好處)。
學校有個組織可以幫忙找國外的實習比如(我自己當年有想試過南美,後來語言不通作罷),那裡面的同學似乎做事不給力,同樣去工大詢問對方就很熱情。
畢業離開的時候去紀念品店用學生證買了打折的紀念品,外套,T-SHIRT,文具,雨傘,然後到大門口還有主圖拍照留念,當時情緒還有點波動,自己坐在圖書館的方形沙發上出神,恍惚間似乎看到了當年一起奮鬥的同學們,似乎大家還坐在一起在咖啡廳利用看書間隙聊天釋放壓力,時間過得太快,最後大家都離開了。希望後面讀書的小朋友們好好享受校園時光,無論當時開心或者不開心過了這個階段再回頭看都是人生經歷,是一筆珍貴的財富。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3
作者:Ranjall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51853604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2019.5 占坑,希望拿到19冬天的入學zu。
//應該會是我到現在為止寫的最長的一個回答了,包括但不限於洪堡的就讀體驗和德國商科的選擇,有德國商科選擇苦難的同學可以私信我,以下是正文。
2020.1.26 一更:已入讀經濟學院(Wirtschaftswissenschaft Fakultät)四個月,還在探索自己真正喜歡的東西,但大機率還是會按原先的計劃兩年內拿到自己這第一個碩士學位。
快考試周了,一更先寫一些在洪堡生活,在柏林生活
的概況,二更考試結束後再具體寫一些經濟學院的教學和考試等等。
A 我的背景
本科15-19讀了四年統計 兩年半輔修了金融 德語學到了B2 決定來德國讀研,原因是成本低,而我還沒具體思考真正的熱情和興趣所在,用這個時間和經濟成本都不大的階段適當探索是我個人的最優解。申請季文書自主申三中三,公立只有洪堡一個(不用學費且項目學科接觸範圍廣外加重視數理)是我最想來的項目了(某種程度上),私立的 ESMT 和 FSFM 也都拿了帶獎錄取,在 ESMT 和 HU 之間糾結了一個月,最終決定再多沉澱一年到兩年再投身商學院/業界,放棄了已經交的留位費來了洪堡,終其原因還是初心,想發現自己真正興趣所在。因為個人覺得商學院的就業資源雖然及其出色,但對於我這樣還不想要立馬投身業界的學生來說,這不一定是一件完全佔優的事。
B 德國商科概述
//優勢:學費相對英美較為低廉 + 德國就業市場歐洲領先 + 可以做working student 且實習也不是很難找 用以積累工作經驗 + 18個月畢業後工簽助你留在歐洲
//缺點:公立項目大部分比較保守 + 傳統企業需要德語優秀語言壓力又大了一步
C 德國商科頂尖項目擇校
//學金融 - 無腦法蘭 歌德大學和 FSFM 都可以 Brexit現在進行時
 法蘭和都柏林
就是價值窪地 實習和學生工機會都很多
//學會計及傳統商科 - 建議曼海姆
 柏林也可以 但是我個人覺得還是不如西德

//學管理 - LMU三校項目歐洲頂尖 ESMT的項目我個人強推 科隆大學
的CEMS校友網絡非常厲害
//學技術管理
 - TUM BWL是必選 同樣強推
//學經濟 - 可以來柏林洪堡 也可以去波恩
 經濟重研究 也可以根據讀博的導師來選學校 如果是跳板的話 洪堡經濟項目還是不錯的 極重數理
 高級計量必修
D 柏林生活
柏林物價低環境好 體育設施好 交通發達 冬天也不是很冷 下雨下得也不大 是我目前最喜歡的歐洲城市甚至是最喜歡的城市之一 生活十分滿意 但一些注重整潔的同學要注意了 柏林不會很乾淨的 流浪漢以及各種各樣的街頭藝人讓這個城市不那麼有序的同時也別有風味。這也是我最喜歡的一點,柏林的包容性非常之高。總之於我個人而言,不管是打排球也好,打網球也罷,還是偶爾想吃炸雞或者逛個博物館,柏林都能滿足我的物質精神需求。
E 洪堡的生活
一更先說說總體情況不細述了。我們項目(經濟與管理科學碩士)是授課制,120個學分就可以自動畢業。簡單說說優劣勢:好處是選課範圍廣(符合我的個人需求),從經濟到管理到金融到數據分析到統計理論
都可以選(甚至你可以選一些工大和自由的課),只要把基本的36個必修學分拿到,其他都是十分自由的。劣勢是部分課程十分理論化(對一些同學而言不是劣勢)以及就業資源不及其他頂尖項目的校友網絡的發達,只能靠自身的努力交際來彌補。
對了洪堡這個好平台還有三個其他好處,便宜的語言課(各式歐洲語言);廣泛的體育課(一百多個項目任你挑);世界範圍內的交換機會。這三點是國內大部分院校所不具備的。
後面寫的有點水,要去做作業了。:z
等我的二更啊哈哈哈哈哈哈哈


——————- 再更新 - ———————————
因為新冠病毒,我集中在第二輪的很多考試也都推遲到了夏季學期開學之後,想來要等到考試完再更新,那真不知是猴年馬月了。那麼接下來寫寫洪堡經院
的課和考試。
F 學在柏林
柏林的課很多,光是三家主流公立,洪堡自由和工大都有經濟管理類相關的課,以我個人經驗,洪堡
的經濟類課程非常多,微觀宏觀來這用兩年慢慢讀個碩士找找研究方向真的很不錯;自由的市場類課程做得還好,被推薦過;而工大的管理類課程和工科,創新相關的話題就更深入一點,授課方式也比其他兩家更偏重實戰一點。我本來也選了工大下學期的課,因為新冠不知道能不能長得了了。。
洪堡的考試方式基本是期末一考定分數制
(尤其是必修課)。就我考過的&複習過還沒考的六門必修一門選修課來看,抓住平常的練習課就好,反倒是教授們上的講座課不是很重要。考試兩輪,一次是學期末,另一次在下學期開學前,第一輪考得不滿意就可以劃掉,註冊完第二輪接着考。我個人就是,由於對分數有執念,一般2.0往下的分數我不太喜歡,所以第一輪有一門簡單的課我覺得答得不好肯定不到2.3我就直接把自己寫的答案全劃掉了,留下了ungraded
字樣,如此一來這門課就不會通過了,畢竟通過了就不再有機會再考第二次了。但最好沒有強迫症的還收一次過,否則滾雪球第二輪崩得可能性也就更大了。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3
作者:我叫Miller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59711923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還有一個月就過去讀經管碩士。占坑先
----------------------------------------------------------------------------------------
一個學期結束了,現在處於寒假中,明天去巴黎。
樓主就讀的MEMS一般學制是兩年,修滿120個學分,其中18個學分是畢業論文。來之前感覺不出意外自己也會兩年畢業。但沒想到自己第一學期就修了51個學分,除去一門變態的corporate finance被自己叉掉以外(洪堡允許考兩輪,假如第一輪考試的時候感覺不滿意還可以叉掉然後參加第二輪,成績還是按照1.0-5.0來算),其它全部高分通過。感覺國內對德國高校掛科率有點誇大了,雖然有三門在30%以上(一門32%,一門42%,一門54%,就是變態的corporate finance),但大部分還是穩定在25%以下。造成這種誤解的原因可能是有些本科二本三本的同學在網上宣傳的結果(並沒有歧視意味)。
自從第三批入「精英大學」後,洪堡的排名一年上一個台階,而且步伐還不小。在2015-2016的泰晤士洪堡排名49,個人覺得還是實至名歸的。無論教學質量,教學設施感覺都要勝過國內同濟這個level的學校(樓主本科同濟),同學中也有來自劍橋的。其實第二批時洪堡就要入選的,但後來因為某些因素惜敗給自由,洪堡的校長也因為此事引咎辭職。
相比國內學校,德國高校在經濟學(包括金融學)研究上強調定量研究,洪堡尤甚。洪堡給每一個新生髮的手冊上第一頁就強調了立校之本:數學,算是提前打了個預防針。本人很推崇這種思想,因為一直認為學好金融就要學好數學,計算機和英語。但國內高校的經濟學大部分還是定性研究(同濟而言,雖然商學院排名前10),就是我知道這個東西,卻不知道怎麼得到以及應用它,對於數學思維的培養是極其不利的。所以還是很推薦大家來洪堡的。
其它的想到再來補充。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3
我一直在關注柏林洪堡大學的Mind and Brain (Track Mind)碩士專業。該專業英文授課,開設的課程有Philosophy of language、Philosophy of Mind等 
@王永豪可能會感性趣的課程,反正我是挺感興趣的,在考慮今年五月份要不要試着申一下。
另外,該學院的教師有語言學系的著名語言學家Manfred Krifka教授。前兩天,我已經向該學院發郵件詢問如果被錄取是否可以跨學院修讀語言學系的相關課程,可能是由於聖誕元旦放假,我仍未收到回復。
詳細信息請看官網:
Berlin School of Mind and Brain

作者:儒劍仙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13873624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4
德國留學那些事兒:

柏林洪堡大學(德語: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HU Berlin),是德國首都柏林目前四所公立大學中最古老的大學,在城中區中央,於1809年由普魯士王國文教部長威廉·馮·洪堡、哲學家費希特及神學家施萊爾馬赫以「柏林大學」之名所創立,並於1810年秋天開學,是第一所新制的大學,擁有十分輝煌的歷史,是世界著名的頂尖學府,也是歐洲頂尖大學之一。從1810年建校,它的正式名稱為「弗里德里希-威廉-大學」(德語: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被世人簡稱為柏林大學。在1949年,為了紀念學校的創始人著名的亞歷山大·馮·洪堡和威廉·馮·洪堡兩兄弟,而重新命名為柏林洪堡大學。
柏林洪堡大學有九個學院,其中包括與柏林自由大學
共享的醫學院。該校是世界影響巨大的「洪堡高等教育」模式的開創者,被稱為世界「現代大學之母」,對於歐洲乃至於全世界的影響都相當深遠,該校後因二戰緣故,而與柏林自由大學誕生關聯密切。柏林洪堡大學2012年6月入選為11所德國「精英大學」之一。在2019年7月揭曉的第三輪卓越計劃評選中,同柏林自由大學和柏林工業大學
以「柏林大學集團」的名義共同提出申請,並再次獲得了「精英大學」的稱號。 截止2020年10月,共有57位校友、教師及研究人員獲得過諾貝爾獎。該校在哲學,藝術,法律,政治,數學,物理,化學科學上有眾多著名校友。
創校理念
1809年8月16日普魯士教育改革中,由當時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
受命[威廉·馮·洪堡]創立「柏林大學」(Berliner Universität),拉丁文名稱 「Alma Mater Berolinensis」。於1810年開始運作校務。1810年至1945年間,全名為「腓特烈-威廉-大學」(Friedrich-Wilhelms-Universität)。1949年更名為「柏林洪堡大學」(Humboldt-Universität zu Berlin)。
柏林洪堡大學是依據創校者洪堡「研究與教學合一」的精神所創立,於1810年所創立的新制大學,他也希望柏林洪堡大學能成為「現代大學之母」(Mutter aller modernen Universitäten)。根據洪堡的理念,現代的大學應該是「知識的總和」(Universitas litterarum),教學與研究同時在大學內進行,而且學術自由,大學完全以知識及學術為最終的目的,而非實務人才的培育。洪堡認為大學兼有雙重任務,一是對「學術」(Wissenschaft)的探求,一是個性與道德的修養。他說的學術指純學術,即哲學。而修養是人作為社會人應具有的素質,是個性全面發展的結果,它與專門的能力和技藝無關。根據純學術的要求,大學的基本組織原則有二:寂寞和自由。寂寞意味着不為政治、經濟社會利益所左右,與之保持距離,強調大學在管理和學術上的民主性。在洪堡看來,自由與寂寞是相互關聯、依存的,沒有寂寞(獨立)就沒有自由。大學全部的外在組織即以這兩點為依據。在此之前,不論歐洲或美國的大學,都還是沿襲修道院教育的傳統,以培養教師、公職人員或貴族為主,較不重視研究。此後洪堡的理念傳遞至歐、美各地,也成為許多大學仿效的對象。 
歷史
洪堡大學起初名為腓特烈-威廉-大學(德語:Friedrich-Wilhelm-Universität,1810年),在普魯士國王腓特烈·威廉三世的支持下設立。成立初期分別有法律、醫學、哲學與神學等4個學院,學校老師共有52名教師及256位學生,而哲學院的黑格爾、法學院的薩維尼、古典語言學家奧古斯特·柏克、醫學院的胡費蘭及農學家特爾,則象徵了當時洪堡大學各學院的精神。在過去的兩個世紀,洪堡大學是德國最著名的思想家的誕生地,其中包括唯心主義哲學家費希特;神學家施萊爾馬赫;哲學家黑格爾、叔本華、謝林、文化批評家本雅明以及著名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和普朗克。 馬克思主義奠基人馬克思和恩格斯也求學於洪堡大學。詩人海涅、德國統一首相俾斯麥、德國共產黨創建人李卜克內西
、歐洲議會主席舒曼都是該校畢業生。在過去的200多年中,洪堡大學誕生了57位諾貝爾獎獲得者(包括任職教師、研究人員和畢業校友)。洪堡大學的辦學模式為世界上的許多大學,如日本的東京大學、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州立大學所效仿。
1870年,時任柏林大學校長埃米爾·杜布瓦
-雷蒙發表演講,稱「我們柏林大學,坐落於王宮對面,從根本上來說,是霍亨索倫王朝
的知識保鏢(geistige Leibregiment des Hauses Hohenzollern)」。
除了傳統的學科,如科學、法律、哲學、歷史、神學和醫學,洪堡大學大力發展了許多其它新興學科。在19世紀下半葉,洪堡大學的自然學科誕生了許多偉大的學者,如化學家霍夫曼;物理學家亥姆霍茲;數學家庫默爾、克羅內克
、維爾斯特拉斯;內科醫生繆勒、葛雷、菲爾紹、科赫等。在這段迅速發展的時期,洪堡大學逐漸合併了柏林其它一些獨立的學院,比如夏里特
醫學院等。在20世紀20年代,洪堡大學成為歐洲乃至世界的學術中心,這一時期也被稱為「黃金柏林1920年代」。洪堡大學從建校時起就開始進行自然博物館的建設和藏品的搜集,至今,大學博物館尤為著名。
1850年的洪堡大學
與歐美大部分大學一樣,大學最早並沒有女性的空間,一直到1908年,洪堡大學才開始收女學生,但不久之後就開始有女的助理與兼任女教授,著名的核分裂學者邁特納
就曾於1926年以特聘教授的身份任教於洪堡大學,不過大學真正頒發教授教席給女性,則是1945年之後的事情。
在1933年之後,像其他的德國大學一樣,柏林大學被納粹法西斯政權嚴重影響,校圖書館內20000餘冊圖書因「腐化墮落」和由納粹政權反對者所著,被在3月10日被焚燒。250名教授和學校猶太裔僱員在1933年到1934年被迫害開除。大量的學位被撤銷。持有不同政見的教職工和學生被拒收、開除和勒令退學,這期間共有三分之一的學校人員被開除。
1810年柏林大學創校,校區原址位於菩提樹下大街。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為止,柏林原本只有一個「柏林大學」,而大學師生也很驕傲地以拉丁文校名「柏林大學」(Alma mater berolinensis)自稱。冷戰期間,柏林大學被劃入東柏林境內,部分師生從原校出走,並在美英等西方陣營的支持下,1948年於西柏林
成立了「自由的柏林大學」(即今柏林自由大學),成為西德學術重鎮。「真理、公平、自由」(Veritas - Iustitia - Libertas. Wahrheit - Gerechtigkeit - Freiheit)是柏林自由大學建校以來的校訓。柏林大學分裂之後,位於東柏林的原址校區則於1949年改名為現今的柏林洪堡大學,以紀念大學
創辦人、德國著名教育改革家威廉·馮·洪堡兄弟。
在華文世界中,「柏林大學」一詞在1948年之前專指今天的柏林洪堡大學(例如小說圍城中所稱的柏林大學)。冷戰結束前,「柏林大學」則普遍又指的是柏林自由大學。這兩所「柏林大學」如今是各自獨立的大學,但由於政府預算吃緊,兩所「柏林大學」逐漸開始在較多領域合作、合併。例如兩校的醫學院就於2003年合併成柏林大學夏里特醫學院(Charité - Universitätsmedizin Berlin)。
1900年的柏林大學
教學研究
柏林洪堡大學位於柏林市中心菩提樹下大街,所在地為原先的海因里希
王子宮(Palais des Prinzen Heinrich),是普魯士國王腓特烈二世
為其弟弟亨利親王修建的宮殿。兩德統一後,洪堡大學在柏林市東南部的Adlershof科技園區興建了新校區,並在1998年以後將該校的自然科學系陸續遷往本區。目前共有9個學院、11個交叉研究中心、18個研究生院、2百多個專業或科系,學生3萬多人。
法律科學學院
生命科學學院(物理,生物,化學,農學與園藝)
數學與自然科學學院(地理,數學,計算機,心理)
醫學院-夏里特
哲學學院(哲學,歷史,歐洲民族,圖書館學和 信息學)
語言與文學科學學院(文學,語言學,斯堪的那維亞研究,拉丁語文學,英語和美語研究,斯拉夫語
,古典文獻學)
文化、社會與教育科學學院(社會學,文化學/藝術,亞洲/非洲研究(包括考古學),性別研究、體育,教育等)
神學學院
經濟科學學院
其它兩個獨立的研究機構:英國研究中心(德語:Grossbritanien Zentrum),自然博物館
聯合研究中心:跨文化教育與交流研究中心(與華東師範大學合作建立,是洪堡大學與其他國外高校第一次共同合作成立的研究中心。)
柏林洪堡大學法律科學學院
新制學位
洪堡大學從2000年開始,為了配合旨在銜接歐洲諸國高等教育的「波隆納進程」(Bologna Agenda),開始設立擁有學士學位及碩士學位的英美製的學系,例如統計學學士、統計學碩士、跨大西洋區域研究碩士、高分子碩士等科系。
教師
柏林洪堡大學的教師陣容十分強大,包括物理學家愛因斯坦、普朗克、亥姆霍茲、薛定諤、赫茲、韋恩等,生物化學之父費歇爾,20世紀最偉大的數學家之一諾伊曼,化學家拜耳,哲學家費希特、謝林、黑格爾、叔本華、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李特爾
,神學家施萊爾馬赫、法學家薩維尼、李斯特、歷史學家蘭克都曾在此任教。
著名校友
柏林洪堡大學在二次世界大戰之前,可以說是世界學術的中心。許多知名學者、政治家都在這邊留下了他們的身影,柏林洪堡大學也產生過57位諾貝爾獎得主,成就驚人。
諾貝爾獎得主及知名人士:
米歇爾·巴切萊特(1951- ),兒科及流行病學家,智利總統
阿茲米·比沙拉(1956- ),政治家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1809-1882),神學,聖經評論家和哲學家
尤雷克・貝克爾(1937-1997),作家
奧托·馮·俾斯麥(1815-1898),首任德國總理
迪特里希·潘霍華
(1906-1945),神學家
馬克斯·玻恩(1882-1970),物理學家,1954諾貝爾獎得主
米高·布爾達
,宏觀經濟學家
恩斯特·卡西爾
(1874-1945),哲學家
阿德爾
貝特·馮·沙米索(1781-1838),自然科學家及作家
威廉·狄爾泰(1833-1911),哲學家
杜波依斯
(1868-1963),美國非裔活動家
保羅·埃爾利希
(1854-1915),物理學家,1908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1879-1955),物理學家,1921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20-1895),記者和哲學家
路德維希·安德列斯·費爾巴哈(1804-1872),哲學家
費希特(1762-1814),哲學家
赫爾曼·埃米爾·費歇爾(1852-1919),現代生物化學創始人,1902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沃納·福士曼
(1904-1979),內科醫生,1956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詹姆斯·弗蘭克(1882-1964),物理學家,1925年諾貝爾獎得主
格爾克(Ernst Gehrcke)(1878-1960),實驗物理學家

雅各布·格林(1785-1863),語言學家和文學評論家
威廉·格林(1786-1859),語言學家和文學評論家
弗里茨·哈伯(1868-1934),化學家,1918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奧托·哈恩(1879-1968),化學家,1944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哈勒代(Sir William Reginald Halliday)(1886-1966),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校長(1928-1952)
格奧爾格·威廉·弗里德里希·黑格爾(1770-1831),哲學家
海因里希·海涅(1797-1856),作家和詩人
維爾納·海森堡(1901-1976),物理學家,1932年諾貝爾獎得主
赫爾曼·馮·亥姆霍茲(1821-1894),醫生和物理學家
古斯塔夫·赫茲(1887-1975),物理學家,1925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海因里希·赫茲(1857-1894),物理學家
赫謝爾(Abraham Joshua Heschel)(1907-1972)哲學家和神學家
雅各布斯
·亨里克斯·范托夫(1852-1911),化學家,1901年諾貝爾化學獎得主
胡伯(Max Huber)(1874-1960),國際律師和外交家
胡佛蘭(Christoph Wilhelm Hufeland)(1762-1836),微生物學創始人
威廉·馮·洪堡(1767-1835),政治家、語言學家和大學創始人
亞歷山大·馮·洪堡(1769-1859),地理學家
羅伯·柯霍(1843-1910),內科醫生,1905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阿爾布雷希特
·科塞爾(1853-1927),內科醫生,1910年諾貝爾醫學獎得主
拉紹爾(Arnold von Lasaulx)(1839-1886),礦物學家

馬克斯·馮·勞厄(1879-1960),物理學家,1914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
華西里·列昂惕夫(1905-1999),經濟學家,197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
費迪南
·馮·李希霍芬(1833-1905),地理學家
卡爾·李卜克內西(1871-1919),社會主義政治家和革命家
赫伯特·馬爾庫塞
(1898-1979),哲學家
卡爾·馬克思(1818-1883),哲學家、社會學家
恩斯特·麥爾(1904-2005),生物學家
莉澤·邁特納(1878-1968),物理學家,1966年費米獎得主
費利克斯·門德爾松
·巴托爾迪(1809-1847),作曲家
特奧多爾·蒙森(1817-1903),歷史學家,1902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
馬克斯·普朗克(1858-1947),物理學家,19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利奧波德·馮·蘭克(1795-1886),歷史學家
羅伯特·雷馬克
(1815-1865),細胞生物學家
李特爾(1779-1859),地理學家
弗里德里希·謝林(1775-1854),哲學家
弗里德里希·施萊爾馬赫(1768-1834),哲學家
本哈德·施林克
(1944- ),作家,Der Vorleser(朗讀者)
施耐爾森(Menachem Mendel Schneerson)(1902-1994),哲學家和神學家
亞瑟·叔本華(1788-1860),哲學家
埃爾溫·薛定諤(1887-1961),物理學家,1933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
格奧爾格·齊美爾
(1858-1918),哲學家、社會學家
梭羅麥契克(Joseph B. Soloveitchik)(1903-1993),哲學家和神學家
維爾納·桑巴特
(1863-1941),哲學家、社會學家和經濟學家
漢斯·斯佩曼
(1869-1941),生物學家,1935年諾貝爾生物學獎
麥克斯·施蒂納
(1806-1856),哲學家
庫爾特·圖霍夫斯基(1890-1935),作家和記者
魯道夫·菲爾紹(1821-1902),醫生和政治學家
阿爾弗雷德·魏格納(1880–1930),地質學家和氣象學家,發現大陸漂移
卡爾·魏爾斯特拉斯(1815-1897),數學家
威斯特法爾
(Wilhelm Heinrich Westphal)(1882-1978),物理學家
威廉·維恩(1864-1928),物理學家,1911年物理學獎得主
烏爾里希·馮·維拉莫維茨
-默倫多夫(1848-1931),語言學家
里夏德·維爾施泰特(1872-1942),化學家,1915年諾貝爾獎得主
馬克斯·韋伯 (1864-1920), 社會學家、哲學家、政治經濟學家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4
統計學專業在讀,這個是和柏林自由和柏林工大聯合培養的專業,課程選擇性上還蠻多的。剛才來上課不到一個學期,但是感觸很多,沒有一門水課,教授水平確實很高,不像國內就是對着ppt念,上課就是一直在數學證明,數學推導,不過也可能和專業有關。不過洪堡的經管院課程難度真的很高啊 


作者:Croissant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5835420/answer/30543122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4-15 23:24
何時才能有PP:


不知道何時畢業的感覺,大部分人都不能2年拿到Master或者3年PhD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