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周一小姐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56836/answer/135137311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其實在去LSE之前就看過這個話題,那時才剛剛收到offer,能在一年多之後再回來回答這個問題也算是緣分吧~

開學典禮上「教務主任」說,「If you are still the same person when you leave LSE, then LSE fails you. But it』s not our intention to fail.」 這一年,LSE確實沒有讓我失望。
校園文化
LSE是一個相當國際化的學校,國際化到什麼程度呢,在我的班裡有49個人,只有1個是英國本地人。在我朋友的班裡近70人,也是只有2個英國本地人。同宿舍除我之外的室友分別來自印尼、德國、智利和羅馬尼亞。數據說LSE超過50%的學生(本+碩)都來自國外,這個數據我沒有查證,但每周都能吃到世界各地的美食真的是hun幸福 。


在圖書館
真的什麼樣的學霸都有呀
國際化的學校一般包容度都比較高,正如LSE最重視的一大原則 ——Inclusiveness。走在校園路上,這一秒碰到馬克思社團的人向你宣傳馬克思主義,下一秒就有英國政黨的真愛粉來拉票了。當然你也有機會聽到「無神論VS基督教」、「資本主義VS社會主義」、「脫毆VS留歐」等各種辯論,腦細胞完全不夠燒。(當然最後脫毆也是蜜汁尷尬,畢竟LSE主流論點還是留歐的 : D)
包容度不僅適用於觀點,還適用於人。LSE的廁所永遠有三個,分別提供給男生、女生和性別不明的人,當然我也見過不少人大大方方的走進第三個廁所,所有人都沒有覺得有什麼不對。

在LSE喝酒也是促進「學習」的方法之一。一到周五,學校的幾個酒吧爆滿,六七點鐘之後店裡就完全站不下了,於是街上就擠滿了端著啤酒的人。我的大神
老師的一大習慣就是在周五下午五點鐘準時出現在George Bar,想套近乎、討論學業、求老師多給點分的人排隊「覲見」已經成為我們系的優良傳統了。
LSE的就業指導
真的做得非常好
LSE絕對算得上是一所極其career-oriented的學校,曾聽經濟系學生戲稱其為「金融技校」。的確,LSE每年進入投行的畢業生人數足以傲視群雄,精英們也前仆後繼地斬獲投行、諮詢、四大的offer,每年11、12月都可以深深感受到校園裡濃郁的求職氛圍。
這就要隆重介紹LSE的Career Center了。Career Center呢,會舉辦各種活動,指導你找各種工作,可謂接觸職場神器。
下面,給點乾貨:
怎麼高效利用Career Center的眾多資源(敲黑板,劃重點)
Step 1:信息獲取
:勤上【CareerHub】網站(LSE官網→【Apps】→【CareerHub】LSE賬號密碼登陸)一切信息都會【CareerHub】網站上公布,記得定期關注(如下圖)。

Step2: 信息篩選:根據自己興趣與時間安排,及時預定或取消預定【Events】【Appointments
】里的活動與服務。預定、簽到與提前取消預定非常重要,不按規定會留下不良記錄:(。一般連續4次不良記錄將會一個月之內無法預定參加活動。
總體來說,Career Center組織的活動分為兩類:【職業選擇類】和【就業指導類】。
【職業選擇類】包括:大型的職業主題日,如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Day; 小型的行業分享會Seminars;Networking, 如Friday Breakfast與不同行業的從業者共進早餐盡情social;Meet an Alum(擁有與某一領域一位校友單獨或小群體見面聊天15-30min);Career Fairs等等。

【就業指導類】包括:General presentation介紹如何進行準備CV、網申
、筆試、面試;還有針對不同專業、國別、學歷的求職presentation;1對1 appointment:一次15-30min,有專業的career consultant來幫你做職業規劃、改CV, cover letter; 定製型模擬面試
(提前發CV,JD給顧問)等等;還有各種mock Assessment Center,幫你鍛煉群面技能……

有人說Career Center雞肋,但是呢,我覺得,這可能是除了學習之外LSE最實用的趴了吧。
Student Union學生活動
LSE最洋氣的一棟樓就是Student Union(SU)的那棟。在寸土寸金的倫敦WC1區,LSE極其袖珍的校園裡,SU能擁有獨立一棟7層大樓足以看出學校對於學生活動的重視。

SU肯定包括學生會、社團、活動等,一年制的碩士一般沒有太多精力花在組織活動上,但參與一下的體驗還是hun好。
社團有求職、國別、經濟、政治、宗教、興趣、文體等等。我自己加入了一個國別、一個興趣和一個文體社團。前兩個基本就收收郵件,最後一個有參與訓練、比賽、活動等,體驗100分。

皮划艇活動
好了這一部分還是乾貨:
· 信息獲取:勤上SU
官網(London School of Economics Students' Union)

· 信息篩選:根據自己興趣與時間安排,及時預定或取消預定【Events Calendar】(官網→【What』s on】→【Events Calendar】)里的活動。

如果說文體類社團推薦,如果你想深入接觸英國本地人(畢竟研究生英國人鳳毛麟角,我們專業就1個),推薦你參加特別「英國運動」的社團,比如騎馬、板球、皮划艇。
還有些常規的運動課,各種球類、瑜伽、舞蹈、擊劍、游泳、攀岩等等(好吧,我就是個愛運動的菇涼666),一般都免費或象徵性收費,不過對項目場地有要求的運動(如游泳、攀岩),就得到倫敦其他指定地點去參加了,一般費時費力費錢,性價比較低哦。

更贊的是一些社團的不定期活動,會去歐洲其他國家的兄弟院校短期參觀、交流價格便宜、活動豐富,可以認識很多不同年級、專業和背景的新朋友,可以部分代替自助游啦。
還是寫幾條申請Tips給我未來的學弟學妹吧:
各種留學論壇上的攻略已經非常多了,我只補充幾條我當時覺得比較有用的~
No.1, 你一定要非常非常了解你的Program。知己知彼才能百戰百勝。Program上什麼課,有哪些老師,老師寫過什麼書,大概什麼觀點都可以在網上先搜一搜
,再把自己的經歷向它靠攏。
No.2, LSE非常看重推薦信
,如果能找LSE校友寫最好,以及他們會比較喜歡歪果仁的推薦信(為什麼要歧視我大天朝本土的推薦信……)。
No.3,第二志願也是很有用的,我就是被第一志願拒掉然後神奇的被第二志願錄取了。一個Department下不同的program審核人員和標準都不太一樣,所以第二志願也要用心選呀~
No.4, 「If you don』t ask, you get nothing.」 雖然LSE是以慢著稱的學校,但它願意為學生提供的服務可能比你想的要多很多,所以,多發郵件,多打電話,積極的同學有肉吃,要相信一切還是有可能。
總之呢,LSE不乏喧囂,也比不上那些「佔地百畝「的綜合性大學,它只佔據了一個小小的街角,但是呢,在這裡,倫敦的繁華與失落被凸顯的淋漓盡致,「多學一點的滿足感」和「每天必須學很多」的焦慮與壓力都密度很大、濃度很高。一年之後,你的心理承受能力會相當好。就像我覺得,能從LSE畢業是我迄今做過的最了不起的事情了。

以上。
獻給我的母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