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良:
分发口罩,排除朝鲜学校,埼玉市表示还需要再考虑一下在新冠病毒横行的当下,前几天看到埼玉县朝鲜学校幼儿部的抗议的新闻。意思是说,说好了给幼儿园发口罩,但为什么就把我们朝鲜学校排除。与此类似的抗议其实并不鲜见。
2019年10月推行的幼儿教育无偿化政策中同样也不包含朝鲜学校。由此可见,在日韩国人(朝鲜人)至少在教育上并不是过得那么舒服的。
为什么要回答这个问题呢,因为我的老师是在日韩国人(朝鲜人),上学期在课上聊了很多在日コリアン的话题,作为一个同样身在外国的留学生很有触动。所以我想借回答这个问题的机会总结一下,顺便聊聊我看到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的现状。第一次认真作答,非关专业,如有纰漏,还请各位大佬指正。
文章内容将分成5个部分:殖民地时期的日韩人员流动,从被忘记的皇军到特别永住者,朝鲜人的名字问题,朝鲜学校的历史,我心目中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
殖民地时期的日韩人员流动
首先想要了解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的存在,就不得不从朝鲜半岛还是日本的殖民地的时期讲起。先来看一下主要的时间线。
1904年,围绕中国东北地区及朝鲜的支配权日俄开战,结成第一次日韩协约
。
1905年,根据第二次日韩协约
将大韩帝国设为保护国,并设置“统监府”施行实质上的统治。
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
。将所有朝鲜人纳为日本帝国
臣民,给予日本国籍。
1919年,镇压三一独立运动。
1920年~1933年,从“武力统治”转变为“文化统治”。
1937年~,推行“一视同仁”,“内鲜一体
”,“皇国臣民化”。
1938年,陆军导入朝鲜特别志愿兵制度。
1939年,创氏改名(题主提到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的名字问题的源头),战时劳动动员。
1943年,海军导入朝鲜特别志愿兵制度。
1944年,朝鲜人被纳入征兵制度。
再来看一下1910年至日本战败,在日韩国人(朝鲜人)人数的变化。可以看到在1910年至1945年期间,为了填补战时劳动力不足,在日本的韩国人(朝鲜人)的数量有了相当的增长。1945年时达到了230万人,约占当时朝鲜人口的十分之一。
如果要问这时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的生活过得好不好,那肯定是没有更惨的了。男性作为被征用的劳动力,做的都是挖煤挖矿等工作环境苛刻的劳动,而且工资低不说还有各种苛捐杂税。女性的一部分则被作为“慰安妇
”送到了前线。
看过《在这个世界的角落
》,《萤火虫之墓》等描写日本战时的相关作品的朋友,肯定知道那时作为日本国民自己也已经很难熬了,所以更别说更低一等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了。这一时期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是可怜的顶着日本国籍,却没有日本国民权利的被剥削的劳工。
从被忘记的皇军到特别永住者
1945年8月战败后,适用于朝鲜人风的殖民地法律并没有立即消失。至1947年5月“外国人登陆令
”实行时,留在日本的朝鲜人在保有日本国籍时,登录为朝鲜国籍(此时朝鲜半岛还没有任何国家成立)。
1948年8月大韩民国,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建国。在这期间有许多在日韩国人(朝鲜人)选择回国,但依然有约50~60万朝鲜人因为朝鲜战争本国的复杂形势,财产转移限制等选择了留在日本。这些选择留在日本的韩国人(朝鲜人)以及他们的子孙后代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在日コリアン)。我的老师的祖父正是这一群选择留下来的人中的一个。
1952年4月《对日和约
》生效,所有旧殖民地出身的人被单方面通知失去日本国籍。这群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就变成了,没有任何国籍跟社会保障的两国的“弃民”。这群“弃民”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战时的朝鲜军人,军属。
根据1963年播放的纪录片《忘れられた皇军(被忘记的皇军)》的记录。战后包含志愿军在内的朝鲜军人,军属有近24万人。其中2万人以上死亡或者下落不明。而存活下来的朝鲜军人在受到各种战后遗留症折磨的同时,却因为失去了日本国籍无法享受针对军人的“恩给法”,“援护法”的援助,变成了“被忘记的皇军”。这期间他们向日本政府提出的各种诉讼也均以失败告终。
直至1965年日韩基本条约
签订。韩国国籍的“协定永住权”被当局认同。因此变更为韩国国籍的人数增加。而之前登录为的“朝鲜”国籍因为东西冷战南北对立依然不被日韩政府所承认。
1982年因“出入国管理及难民认定法”的变更,朝鲜籍在日韩国人(朝鲜人)才终于拥有了官方承认的“特例永住”权。此时至失去日本国籍的1952年已过去30年。
1991年“入国管理特例法”颁布,将韩国国籍的“协定永住”及朝鲜国籍的“特例永住”统一为“特别永住”。2017年时间点,据法务省统计,这类特别永住者
共有32万6069人,取得日本国籍“归化”者累计37万1161人。
这一时期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依然可以说是生活在日本社会的底层的。有着纳税的义务却没有享受社会保障的权利。无法像正常日本人那样领退休金,在学校职场受到各种歧视,没有参政权。
移住连2019年调查报告,第三列为“是否承认永住,定住外国人的选举权”朝鲜人的名字问题
然后说到题主提到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的名字问题。这个的问题的源头是1939年为了增强文化统治方便征兵而实施的“创氏改名
”。“创氏改名”其实就是让你换一个符合日本“氏名”结构的日本式的名字,并且把日本“家”“氏”的那一套强加给你。韩国人(朝鲜人)原本的名字的继承规律其实跟中国一样,由父系决定,结婚不改名并且依然属于各自一族。而按照日本的规则,结婚后妻子必须跟随丈夫的姓,并且加入了“家”的户籍单位。
来自wiki
http://www.wayto1945.sakura.ne.jp/KOR10-soshi.html参照以上的表,根据日本的规则,全泳九跟朴纯姬结婚,朴纯姬
就应当改名为全纯姬。黄色部分则为全泳九家。若全泳九死了,全世界就成了新的户主,然后就变成了全世界家。
题主提到的关于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名字的规律也是这时形成的。因为当时的改名不是你想改什么就改什么。使用夫妻两人的姓(朴李
,金梁等)的氏名,以及直接使用日本式的氏加上自己名(比如:中村英淑
)是不被允许的。所以有很多人在自己的原姓后面加上了田,山,井等日本风的汉字,变成了金田,金村之类的。另外还有一个规定,假如家族的族长的名字中没有金则默认创氏的时候用金作为氏名。这也是为什么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名字里有那么多金的原因。
朝鲜学校的历史
1945年日本战败朝鲜解放时,在日朝鲜人约230万人。为解决后代回国之后的语言问题成立了“国语教习所”。1946年,国语教习所设立初高中部。1948年,共有儿童学生6余人。
同时冷战开始,南北对立。驻日美军及日本当局对朝鲜学校进行了镇压。1948年1月,日本政府通告全国知事封锁朝鲜学校,至4月正式下令。这样的命令遭到了当时在日朝鲜人的强烈抵制(阪神教育闘争
)。同年9月支持北朝鲜的朝联(在日本朝鲜人连盟)被强制解散,10月下达学校封锁令。
1952年《对日条约》生效,在日朝鲜人变成了完完全全的外国人。1955年,総连(在日本朝鲜人総联合会)结成。为了维持和祖国的联系,保护在日朝鲜人的权利,朝鲜学校得到了再建。1956年朝鲜大学校(相当于大学)创立,至此6,3,3,4的教育结构完成。
我的老师的小初高的学习便是在朝鲜学校里完成的。那时朝鲜学校的教育是相对独立的,朝鲜学校的高中毕业并不得到官方承认,因此无法直接考取日本的大学。我的老师在完成高中学业的同时,另外参加了一个资格认定考试才得以考取日本的大学。
1960~70年代,朝鲜学校终于得到了官方的承认,被分类于“各种学校”。2003年9月,文部科学省放宽大学招生限制,朝鲜学校可申请大部分大学。
到了2000年代,在“高校等就学支援金制度”,上面新闻所提到的“幼保无偿化”等政策中,朝鲜学校依然被排除在外。同时因为来自朝鲜的援助缩减,来自日本政府的支援被砍(因为学校里挂了朝鲜领导人的画像)等问题,不少朝鲜学校的设施破旧,面临着不得不关校的困境。
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下下面的纪录片。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pAqBU0Tazg&t=310s(ぼくらの学校なくなるの?~立ち退き问题に揺れる朝鲜学校~,我们的学校要没了吗?因强拆问题摇摇欲坠的朝鲜学校)
我心目中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
我想对于在日韩国人(朝鲜人)我感到更多的是同情。因为现在工作生活在日本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大多是像我的老师一样祖父辈来到日本,从小在日本长大的。从出生的那一刻开始,至学习,就业,他们无时无刻都承受着作为一个朝鲜人来自日本社会的经济上的,精神上的压力。不同于普通的外国人,他们更像一群难民,他们并不确定自己是否有一个国家可以回,不确定自己究竟属于哪国人。
在日韩国人(朝鲜人)中确实存在像孙正义
这样的大佬。但像他一样像我的老师一样用自己的本名(民族名)生活在日本的在日韩国人(朝鲜人)只有一成左右。更多的人选择用他们的日本名(通名)生活。在纪录片《“在日”として生きる 大阪·朝鲜学校の1年》(NHK 2013.9.10)中,当一个5年级的小学生表情复杂地对着镜头说出“也许朝鲜人就是低人一等”时候,在《あんにょんキムチ》奶奶眼眶红润地讲述各种不公的时候,我看到的是作为一个生活在日本的普通人,日本这个熟悉又陌生的社会对他们的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