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像來源,LAN PAN/ BBC 曹煥春和妻子面臨着一個困擾許多中國老年人的難題——誰來照顧他們?
|
|
當72歲的農民曹煥春(Huanchun Cao;音譯)被問及養老金問題時,他咯咯一笑。 他吸了一口自製的捲煙,皺起眉頭,歪著腦袋——彷彿這個問題本身就很荒謬。「不,我們沒有養老金。」他看着結婚超過45年的妻子說。 曹先生是見證共產中國建立初期的一代人。和他的國家一樣,他未富先老。如同許多前往外地打工的農民工,他只能繼續工作以養家糊口,而別無其他選擇。因為他已經身陷該國脆弱的社會保障體系。 經濟增長放緩、政府福利縮水以及長達數十年的獨生子女政策,正讓習近平政府面臨着日益嚴重的人口危機。 隨着養老金正在枯竭,國家已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建立基金照顧不斷增加的老年人。 在未來十年中,約有三億目前年齡在50歲至60歲之間的人士將離開中國的勞動力大軍。這是中國規模最大的年齡組別,幾乎相當於美國的人口總量。 誰來照顧這些人呢?答案取決於你去哪裏、問誰。 曹先生和妻子住在中國東北部的遼寧省,這裏曾經是中國的工業中心。 省會瀋陽被大片農田和礦山環繞。冶煉廠的縷縷煙霧彌漫在天際線上,附近不遠處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清代世界遺產之一。 這裏近四分之一的人口年齡在65歲或以上。越來越多的勞動適齡人口離開重工業中心,到其他大城市尋找更好的工作。 曹先生的孩子們也搬走了,但他們相隔仍不算遠,可以經常來探望。 「我想我只能再繼續幹四、五年了。」曹先生和妻子撿完柴回來後說。他們撿柴以給炕加熱取暖,不時傳來噼啪的聲音。
|
|
 圖像來源,XIQING WANG/ BBC 曹先生住在曾經是中國工業中心的東北。
|
|
這對夫婦每年能掙約20,000元人民幣(2,200英鎊;2,700美元)。但是,他們種植的玉米價格正在下跌,如果他們生病則會面臨窘境。 「五年後,如果我身體還硬朗,也許還能自己走路。但如果我體弱多病,那我可能就只能躺在牀上了。就是這樣,完事了。我想我會成為孩子們的負擔,他們要照顧我。」 這不是55歲的唐國惠(Guohui Tang;音譯)想要的未來。她的丈夫在建築工地出了事故,而女兒的大學學費耗盡了她的積蓄。 因此,這位前挖掘機操作員看到了老年護理的商機,其可以為自己的晚年提供積蓄。她在距瀋陽一小時車程的地方開了一家小型養老院。
|
|
 圖像來源,XIQING WANG/ BBC 唐女士經營的養老院也是她的退休計劃。
|
|
在被農田包圍的單層房屋旁,豬和鵝不時發出聲響。唐女士種植農作物來餵養她的六位住客,而這些動物不是寵物,它們也是盤中餐。 當陽光照進暖房時,唐女士指著正在打牌的四人。 「看到那位85歲的老人了嗎?他沒有退休金,全靠兒女供養。他兒子付一個月的錢,女兒付下一個月的錢,但他們也需要生活。」 她擔心自己也將不得不依賴她唯一的女兒:「現在我每個月都要交養老金,即使這意味着我無法保障溫飽。」 幾代人以來,中國都依靠孝道來填補養老缺口。照顧年邁的父母是兒女應盡的義務。 但年邁的父母可以依靠的兒女越來越少,原因之一是「獨生子女」政策,該政策在1980年至2015年間禁止夫婦生育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孩子。
|
|
 圖像來源,XIQING WANG/ BBC 唐女士經營的養老院裏的居民
|
|
隨着經濟快速增長,年輕人也遠離了父母,使得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需要自己照顧自己或依靠官方養老金。 但據官方的中國科學院稱,養老金可能在2035年耗盡。這是2019年的估計。後來,新冠疫情使中國經濟放緩,該問題雪上加霜。 中國也可能被迫提高退休年齡,這已經是多年前就有人提出的計劃。中國是世界上退休年齡最低的國家之一,男性為60歲,白領女性為55歲,工人女性為50歲。 但經濟學家表示,如果中國想避免一些人擔心的25年後可能出現的人道主義危機,這些措施只是小修小補。 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老年人開始動用養老金。
|
|
 圖像來源,XIQING WANG/ BBC 馮奶奶和老伴在陽光養老院的房間裏。
|
|
「歡迎來到我家。」78歲的馮奶奶招手說,她只想透露自己的姓氏。 當她健步如飛,提醒著丈夫有客人登門拜訪陽光養老院時,我們甚至難以跟上她的腳步。晨練剛剛結束,她一直在隊伍後和朋友們笑瞇瞇地說長道短。 這座養老院可容納1300多名居民。約有20名年輕人自願免費住在這裏,以幫助照顧一些老人。私營公司為養老院提供部分資金,減輕了當地政府的壓力。 這是中國的領導人們為老齡化問題尋找解決方案的一次嘗試。在中國南方的杭州,他們負擔得起這樣的實驗。 這裏是一個與遼寧不同的世界。在這裏,林立的嶄新高樓裏匯聚了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等科技公司,吸引著雄心勃勃的年輕創業者。 馮奶奶和老伴已在這座養老院生活了八年,這裏的設施看起來對老年人很友好。從健身、乒乓球到唱歌和戲劇,老人們不用擔心無所事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