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5篇帖子。
(轉載亮劍金口才)所謂的高情商,是懂得「發脾氣」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7
知乎上有一個瀏覽量近兩千萬的話題:情商高的人都怎樣發脾氣?
從小,我們就被告知,任何事「退一步海闊天空」。但越長大越發現:一味的容忍,帶來的往往是得寸進尺。
情商越高的人,越會發脾氣。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7
1、懂得發脾氣,是保護自己
在網上看到過這樣一句話:
很多人以為情商高的人就是圓滑,沒脾氣,這是對情商最大的誤解。其實情商高的人反而善於用發脾氣的行為,來達到目的和行為的統一。想要達到滿足所有人的目的而容忍,最終只會淪為情緒的垃圾桶。
看過一個很有意思的提問:人生氣一直憋着,憋久了會怎樣?
有網友回答:「憋久了會對身體有傷害。」
該網友在與人相處的過程中,喜歡遷就對方,秉持能忍則忍的態度。結果忍到頭暈、胃疼還內分泌失調。乳腺纖維瘤已經動手術取出兩個了,這次又長了一個新的。醫生告訴她,這都是因為她生氣憋着不說,氣出來的。
最後她發出了感嘆:「生氣還是排解出來吧,別憋壞了身體。」
生氣的時候一直強忍着,就像往已經滿了的杯子里裝水那樣。雖然會有一段時間的平衡,但最終水還是會溢出,流滿桌子。並且,忍住脾氣不僅會害了自己,還會害了你身邊的人。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8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8
大文豪胡適的母親在二十三歲時就早早做了寡婦。本就性格溫潤的她,偏偏成為了當家的後母。家中並不富裕,大哥卻是一個敗家子,吸鴉片、賭博,什麼糟蹋錢就玩什麼。而大嫂和二嫂,一個不懂事,一個氣量窄,時常鬧得不可開交。母親除了要應付上門討債的人,還要解決大嫂二嫂的矛盾。就拿胡適的話說:「這種生活的痛苦,我的笨筆寫不出一萬分之一二。」混亂的家庭和性子好的母親,充斥着胡適的童年生活。
女人們一生氣,就不說話,不肯把事情擺在檯面上說出來。個個臉色鐵青,使得家裡的空氣都像是凝固了一般。這惱人的氛圍,讓胡適發出了感嘆:
「世間最可厭惡的事莫如一張生氣的臉;世間最下流的事莫如把生氣的臉擺給旁人看,這比打罵還難受。」
人生苦短,何不讓自己快樂一些。適當地發脾氣,不僅對自己好,還能避免周圍人遭殃。憋在心裡和自己較勁,不如講出來和情緒和解。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8
2、不發脾氣,別人當你客氣
有人說:「真正的高情商是在讓自己舒服的前提下,順帶讓別人舒服。」很多人覺得不向他人發脾氣是高情商,其實不然。對一些不講理的人來說,發脾氣是最好的應對方式。
就拿生活中的例子來說:
親戚去你家,各種翻箱倒櫃,看到想要的東西就佔為己有;
同事亂翻你電腦,打開你辛苦統計的數據和復盤,美其名曰:看看格式;
排了半小時的隊終於要輪到自己了,結果幾個陌生人眼疾手快插在你前面;
……
面對這些情況,你會生氣嗎?有沒有感覺失去了「邊界感」?因此,遇到蠻不講理的人或事,發脾氣是在捍衛那條看不見的底線。
正如推特網友@Testosterone在推文中說的那樣。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9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5:59
懂得尋找不用忍耐情緒的方法,才是真正的大人。
前幾日,微博話題#依萍也太會懟人吧#上了熱搜,讓無數有氣不敢說的網友感受到回懟別人的魅力。
拋棄她和母親的父親向她說出「你簡直是個討債的,跟你媽一樣,都是討債的」這樣嚴重的話時,她沒有和正常言情女主那樣哭泣到說不上話,而是回懟父親:
「撫養我是你的責任!」
和父親對話時,面對九姨太的挑撥離間,她可以直面九姨太的陰陽怪氣,主動出擊,說:
「你住嘴,我沒跟你說話,你不要插嘴。」
在舞廳工作,被來消遣的少爺看不起,問「你是來做什麼。」的時候,
她能堂堂正正的說出:「我比你們高貴,我是來賺錢的。」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6:00
9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6:00
面對各種羞辱和諷刺,依萍沒有選擇忍讓,而是用一句句帶着道理的話,讓對方啞口無言。
贏得了面子,也獲得了別人的尊重。
人和人之間的相處,是需要「邊界感」的。而對於每個人對於邊界的定義,都是不一樣的。所以,發脾氣,就是讓對方明白你的邊界在哪裡。如此,會讓大家在相處時更加舒服。
10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7 16:00
3、真正聰明的人,都這樣發脾氣
看到過這樣一個很認同的觀點:「我們要控制情緒,而不是抑制情緒。」
同樣的,「發脾氣」也要講究方式方法。如果只是一通胡鬧,那就與我們的目的背道而馳了。
01 生氣時,暫停幾秒再回復。
無理的人和事,往往會像當頭一棒,打得我們措手不及。而這時候,如果不懂得表達情緒的方式,很容易釀成大禍。要知道宣洩情緒和表達情緒,完全不是一回事。
小A和小B同時進入一家公司工作,他們面對着同樣一個非常無理的同事。
這位同事,很喜歡把事情扔給別人干,為了實現自己的利益不擇手段。
小A每次收到她扔來的工作時,會找身邊的人吐槽一番,然後氣哄哄地接下工作;
而小B在遇到同樣的事情時,雖然一開始也會氣的不行,但會選擇冷靜下來,考慮如何表明態度,告訴這位同事,這不是她分內的事。
兩種完全不同的處理方式,造就了兩種完全不同的結局。
一直生悶氣忍着的小A最終因為無法勝任這麼多工作,和同事大吵一架而提了辭職;
從一開始就表明情緒的小B再也沒接收到那位同事的騷擾,反而因為工作能力被該同事欣賞。
當突然遇到一個無理的人或是難以忍受的事,該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生氣吐槽。
而是冷靜幾秒,考慮如何客觀地表達出自己的情緒,維護自己的利益。
同時,如果實在遇到無法用語言交流的對象,也無需感到無力憋屈。
明白對方的思維和認知與自己不在一個「服務區」,那就跳過無意義的解釋和爭辯,直接說明就行。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5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