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穆晨王
連結: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14797/answer/632581305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
上周帶小妞去參加婚宴。
婚宴上有很多小氣球,小孩子們人手一個。
我們去的晚,當時氣球幾乎沒有了。
後來為娘的給小妞在角落裡找了一個氣球,小妞就高興地帶著氣球到處玩。
和她一起玩的還有一個小弟弟,比小妞小兩歲,是爺爺奶奶帶著來的,他還有一個親姐姐。
小弟弟兩歲,他娘是日常不管他的,仗著小兩口的父母都健在能帶娃,這小兩口真是活得非常瀟洒,所以小弟弟非常想親近我,可能覺得我像他媽媽。
當然我也的確和他媽媽很小就認識了,相像也是有可能的。
臨要走了,小男孩的氣球被他姐姐搶走了。
小弟弟轉過來就把我家妞的氣球搶走了。
我看我家妞瞬間就委屈了。
我看她要哭,就蹲下來丟了個玩具給她,趁著還沒有哭起來,迅速帶離現場。
出來以後,小妞不哭了,趴在我身上,很久以後,憂愁地說:「媽媽,我想了很久,我好生氣哦!」
我那一分鐘,真的是被震驚了,我跟小妞說:「寶貝,你真的太優秀了,你能知道自己是在生氣,非常棒!」
孩子繼續說:「我就是很生氣,他為什麼要搶我的氣球!」
我說:「你能用語言把自己的生氣表達出來,真的非常了不起啊寶貝!」
孩子說:「他有一個氣球了,還來搶我的氣球,這樣是不對的!」
我又問她:「你是不是覺得這樣讓你非常委屈,你感覺不公平。」
孩子說:「沒錯!非常不公平!我要那個氣球!我就要那個氣球!」
我說:「現在我們都分開了,氣球也要不到了,你說怎麼辦呢?」
孩子想了想說:「我不管,我就要那個氣球!」
我又說:「我幫你分析一下吧,小弟弟的氣球被他姐姐拿走了,他覺得和你很親,所以他就轉頭來拿你的氣球了,他信任你,所以他想也沒想就來拿走了你的氣球,這樣你能理解嗎?」
小妞撅撅嘴說:「不可以,他有氣球了,還拿我的,就是不公平!」
我當時習慣性哄孩子:「那我們回去打一堆氣球玩好不好?」
孩子說:「可以!我要打一百個!」
過了一會兒,孩子又繞圈圈回去了,還是糾纏在那個氣球被帶走了,她很不開心什麼的。
我又和她重複了一遍上面的對話,以及又一次,又一次再重複了兩遍。
認真說,當時我並沒有更好的辦法安撫她。
我不想告訴她她執著的一個小氣球不值得。
我也不想告訴她那個小弟弟比她小兩歲,她應該讓著他。
我非常希望孩子能抓住這個憤怒的小火苗,她應該理解生氣的情緒,理解並成功利用之,是我非常想看到的。
最後,我引導她去思考,往事不可追也,再發生一次同樣的情況該怎麼處理?
她當時說了一些尋常方案,或者說是我告訴她的方案,就是要回來什麼的。
到了第二天,她突然一下,大概靈光乍現,對我說:「媽媽,我想到了!如果再有小弟弟搶我的氣球,我就在他搶的時候把氣球弄爆了,如果是有線的氣球(會飛的氫氣球),我就把它弄飛了!」
我……?!
形容不出來什麼心情,但我知道,這種我得不到,別人也別想得到的小厲害,的確是我家妞的脾氣,這句話不是任何人放到她嘴裡的,是她自己想的。
不去管這個想法對不對,也不去管操作起來會不會很難堪,我當時還是誇獎了小妞。
我覺得她能在憤怒之餘想到一個解決方法,總比真的發生了這件事亂中出招要好。
至於正確不正確,這個情況只能說,等她眼界到了,自然會有更好的方案。
起碼眼前,這個方案不僅可行,而且能免除她被搶東西以後的生氣和後悔。
2
是人都該有憤怒。
憤怒是身體的一種自我保護機制
。
人在江湖飄,哪能不挨刀。
你總能在某個地方去承受別人的憤怒。
有更多時候,這是別人對自己的遷怒。
老闆受老闆娘一頓氣,到公司來撒在員工身上,員工撒給另一半和孩子,孩子再撒給別的孩子,別的孩子又撒到自己爺爺奶奶爸爸媽媽身上。
你總有一個機會被別人撒氣。
看清楚這個情況,你會發現,你不受情緒感染的機率簡直是小得又小。
既然身處洪流,又何必告訴自己清心寡欲,淡泊素淨。
別開玩笑了,做不到的。
情緒從一處得來,就該用一種方式撒走,留在體內憋著,當然就會生病的。
所以,我一般寫情商類的文章,都會扯到生氣、發脾氣這樣的情況。
理論上,我們要給別人好的情緒反應,但是如果自己都處理不好自己,憑什麼還要求我們笑臉迎人。
如果你想去幫助別人,自己都自身難保,怎麼去棒別人呢?
所以,不要強迫自己去逢迎,該發脾氣就發脾氣。
但是,最好的脾氣,是對事不對人,是把脾氣發還給丟給你脾氣的人。
你的脾氣只能給別人你不好惹的印象,不能告訴別人你在針對他,這個分寸就在於對事不對人。
我曾有一次在領導安排下做了一份問卷。
結果領導收到我的問卷以後,轉頭安排我的助理把我問卷給改了。
原因是認為內容太過簡單,應該把內容弄複雜一點。
然後我的助理就把公務員考試題目,很複雜了吧,抄了好一部分上去。
這件事如果我對我助理髮脾氣,其實是可以的,畢竟她沒有用腦子,一份親子相關的問卷搞什麼公務員考試題。
但我知道我的助理是因為被領導莫名批評了,很生氣才出的亂著。
我就拿著問卷甩給了我領導,問他有沒有搞清楚活動的目標,有沒有計劃好活動要達到的效果,有沒有亂明白填寫問卷的對象?
簡單追求複雜性沒有任何意義,而且我寫的題目,沒有和我做任何溝通,直接丟給別人改,這該是腦子多有毒。
後來關係也沒有壞到什麼程度,但是事情是辦成了。
如果不是個原本關係很親近的二逼領導,我可能不會非常直白的怒氣沖沖跑過去懟人家,也是這樣的情緒方式,我們才會很親近的。
現在的我不需要用發脾氣這種方式闡述自己的觀點,但是也會態度柔軟,語氣強硬表達自己。
慢慢的我才明白,很多時候,說出和別人不一樣的觀點,真的不需要發脾氣,一般情況下只需要堅持一到兩遍自己的觀點,通常就能得到自己預期的結果。
不過這樣是在發了很多脾氣,不停反思自己以後得到的。
所以我覺得發脾氣是應該的,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發應該發的脾氣,脾氣不發出來,就不知道別人的態度,自己會越想越害怕。
反思,是為了讓自己下次能更優雅的把自己的觀點表達出來。
3
正確的憤怒方式對關係是有極大益處的。
拿夫妻來講,只有一方發脾氣,對一個家庭都是悲哀。
詳情可以參見《都挺好
》一整家。
夫妻之間需要制衡的,兩人能正確的發脾氣發到對方的點上,這種夫妻就會溝通得比較高級。
見過太多只有一方發脾氣的家庭,結果發脾氣一方變得無法無天,隨著家庭關係崩塌的還有整個人際系統
。
應該這麼說,雙方互相制衡的脾氣,是對雙方的成全。
對孩子,我因為處理好了自己,所以很沒什麼機會看到她讓我很生氣的地方。
當然也有,她如果因為自己的小情緒逃課是會遭遇我自己想想都可怕的脾氣的。
我會明確告訴孩子我對這件事非常生氣,要懲戒她,然後用戒尺敲她三下。
這件事非常嚴肅地發生過一次。
如果我因為別的事在她面前生氣,我就會告訴她,寶貝,媽媽現在很生氣,我們能不能不要說話。
她也在這種溝通中學會了在非常生氣的時候,選擇告訴身邊的人,暫時不要說話,一會兒再說。
4
憤怒是非常好的保護色,正確的發脾氣能更好的成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