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篇帖子。
問:如何看待【給子女報過多的補習班】這件事?
1樓 浅风仁樱 2024-3-25 15:32
答:#三代乃成# 


之前我們論述過這樣一個關鍵問題——要想問題解決的難度下降,最簡單的策略是投入更大的資源。
這個問題,在「學習「這個課題上表現為一個最基本的認識轉變——不要計劃「一代翻身」。
什麼叫「一代翻身」?就是父母基本沒文化,對學習也不感興趣,僅僅只是情感性的、文化性的認為學習非常重要,然後就盤算着在子女這一代身上,一步邁入知識貴族階層。
其具體的表現,就是高度密集的「學習投資」——例如完全排除「學習」之外的人生內容,大量的安排補課,極端重視考試……等等等等一整套的高壓手段。
這些手段,因為父母本身的學習經驗、文化水平不足,往往是高度浪費、事倍功半的、有時候甚至起到的是反作用——極大的提高了厭學、抑鬱、叛逆的機率,以至於真放任不管沒準小孩還憑天然的興趣學一點,恰恰是這樣高壓的亂逼,反而導致子女用拒絕學習來反抗甚至報復。
要解決家族的知識資產問題,如果你把項目周期定在「就看你這一代」,你實際上就選擇了「飛奪瀘定橋」模式,鐵定要逼着自己頂着機槍爬鐵鏈,一開始就註定九死一生。
但如果你把「解決家族的知識資產積累」的策略從「讓下一代成為知識精英」轉變為「讓第三代之後的所有後代擁有成為知識精英的最佳條件」,你的總體成功率會高很多,你的總投資會輕鬆很多,而風險也會下降很多。
 
具體而言是什麼意思呢?
就是從自己這一代開始培養好學的家風,通過下一代的繼承,到第三代形成強烈的、堅實的傳統。
一個傳統,第一代創造,第二代繼承,到第三代就會成為潛移默化、天經地義的文化底色、成為不需要說服教育就自然默認的本能。這樣的默認mindset,能如利刃一樣穿透所有的學習障礙,極易造就知識精英。
甚至不只是「知識精英」而已,這常常會造就開天闢地的新宗師。
那麼什麼叫在父母這一代開創傳統?就是父母自己要不斷的創造「對某件事情感興趣 - 發起研究 - 得出結論 / 方案 - 實踐成功」的家族記憶來給子女見證。
 
舉點例子——
受邀要在公司年會上表演節目,老爸就開始在家練習,還去請教老師,最後果然學會了一首拿手的笛子演奏。
又比如老頭子愛上釣魚,整天在家琢磨怎麼綁假餌,越做越精緻。
又比如,老媽突然迷上了做脆皮肘子。四處求教,在家鑽研實踐,一輪一輪的做筆記研究,最後果然發展成了自己的拿手菜,成為親戚之間公認的一絕。
又比如,老爹迷上了養花,於是自己動手diy定時灌溉系統,查資料買管子彎頭水泵定時器研究營養液……搭了三版,最後硬是做到了每七天才需要一次干預、還可以對不同灌溉位做個別設置。
又比如,老媽是賣早點的,於是時不時會跟老爹在家討論餛飩到底該煮幾秒鐘,怎麼包皮不容易散又包得快。有時還可以看到她端出新品種來給家裡人試吃。
又比如,老爹是泥瓦匠,不時就發現老爹拿着新「抖音神器」在研究好不好用,研究新的拼花手法,在小本子上搞一些小口訣來記錄自己的新手藝。
又比如,老爹自己就時不時報班,不是在學A照,就是在學焊接。
又比如,老媽老老實實學會了用複印機和支付寶。
 
總而言之,老兩口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到什麼問題,就會立刻啟動求教、鑽研、練習、嘗試,最後留下了各種各樣克服問題的記錄,「辦法總比困難多」七個大字閃閃發光。
而子女就在旁邊見證,一件接一件的見證。見證到這種生活方式的踏實、快樂,體會到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尤其是培養起對困難、挑戰的信心甚至興趣。
在這個結構基礎上,父母對子女的學習順其自然,不要強求。
因為在這個策略下,子女的家族使命不是「立刻成為知識精英」,而是作為第二代用自己的生活實踐將這個家風夯實,以至於在第三代時,家裡不光有爺爺奶奶的輝煌事迹可以講,而且還有兩代人每天還在進行中的活見證可看。
第三代人將站在一個極其強健的起點上,對知識有天然的熱愛,對研究有默認的傳承,對解決問題會有天然的信心,而這個信心會毫不困難的轉化為對一切挑戰無限的的鬥志。
這不但順理成章地導致ta在同齡人之中處處佔據上風、不管幹什麼都總是前三名的機率極大,而且ta自己一旦沒什麼新知識吸收就會感到無聊,沒有什麼挑戰就會感到無趣,ta自己會尋找問題而且會輕而易舉的做出創造性的新解法、達到新的成就。
任憑誰都知道這是天才種子,整個社會都會如眾星拱月一樣保駕護航,直送青雲之上。
在這個策略下,保護第二代對知識的熱愛、對挑戰的信心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盡最大可能逼ta在班上拿到總分前三名」。
 
恕我直言,如果你家沒有這樣的三代傳承,只要你的子女班上遇到這樣的對手,這些對手就大機率會排在ta之前,再加上幾個祖墳冒青煙、沒傳承也自己基因變異出天賦異稟的,你的娃僅僅靠你這麼「多報班往死里逼」,其實仍然都一樣是望塵莫及的。
這種自覺的、主動的、狂熱的對知識和學術的熱愛,絕不是靠沒有的人硬堆補習班所能對抗的,那根本不是一個層面的能力。
別的不說,這些人對抖音和遊戲會很快厭倦,嫌棄信息密度低、質量差,就這一條,這些深坑ta們就一躍而過,而對其他對手卻往往要丟掉半條命。
父母要謀劃的,其實不是子女這一代的成敗,而是兩到三代人的總體勝算。僅僅把眼睛盯在直接的下一代身上,常常會因為資源相對於挑戰的絕對匱乏產生極端、愚蠢的錯誤決策,弄到一世而斬。
不管你自認為多麼可歌可泣、泣血椎心,一世而斬,你就萬事皆休,就等於0。
不謀萬世者,亦不能謀一時。
 
這話你自己想清楚,想清楚之後,你想想——你是不是應該先給自己這個第一代報一報補習班。
看清楚那些舉例,停止找「我很忙」的借口,那些借口都是狗屁。你找那些借口而自身不學習,你就等於在言傳身教「不學習也能作威作福」。你指望一邊示範「不學習也可以作威作福」、一邊想靠這「作威作福」來逼迫子女「承認」「學習很重要」,這無異於舉着火把堆雪人,和用機關槍逼人承認「暴力必將失敗」一樣,屬於史詩級的行為藝術。
你自己想想它有沒有可能成功,有什麼理由、什麼資格成功?
你在沒在學習,比你兒子在沒在學習對你們的家族前途更加重要。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