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共發了1篇帖子。
问:如何看待【给子女报过多的补习班】这件事?
1樓 浅风仁樱 2024-3-25 15:32
答:#三代乃成# 


之前我们论述过这样一个关键问题——要想问题解决的难度下降,最简单的策略是投入更大的资源。
这个问题,在“学习“这个课题上表现为一个最基本的认识转变——不要计划“一代翻身”。
什么叫“一代翻身”?就是父母基本没文化,对学习也不感兴趣,仅仅只是情感性的、文化性的认为学习非常重要,然后就盘算着在子女这一代身上,一步迈入知识贵族阶层。
其具体的表现,就是高度密集的“学习投资”——例如完全排除“学习”之外的人生内容,大量的安排补课,极端重视考试……等等等等一整套的高压手段。
这些手段,因为父母本身的学习经验、文化水平不足,往往是高度浪费、事倍功半的、有时候甚至起到的是反作用——极大的提高了厌学、抑郁、叛逆的概率,以至于真放任不管没准小孩还凭天然的兴趣学一点,恰恰是这样高压的乱逼,反而导致子女用拒绝学习来反抗甚至报复。
要解决家族的知识资产问题,如果你把项目周期定在“就看你这一代”,你实际上就选择了“飞夺泸定桥”模式,铁定要逼着自己顶着机枪爬铁链,一开始就注定九死一生。
但如果你把“解决家族的知识资产积累”的策略从“让下一代成为知识精英”转变为“让第三代之后的所有后代拥有成为知识精英的最佳条件”,你的总体成功率会高很多,你的总投资会轻松很多,而风险也会下降很多。
 
具体而言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从自己这一代开始培养好学的家风,通过下一代的继承,到第三代形成强烈的、坚实的传统。
一个传统,第一代创造,第二代继承,到第三代就会成为潜移默化、天经地义的文化底色、成为不需要说服教育就自然默认的本能。这样的默认mindset,能如利刃一样穿透所有的学习障碍,极易造就知识精英。
甚至不只是“知识精英”而已,这常常会造就开天辟地的新宗师。
那么什么叫在父母这一代开创传统?就是父母自己要不断的创造“对某件事情感兴趣 - 发起研究 - 得出结论 / 方案 - 实践成功”的家族记忆来给子女见证。
 
举点例子——
受邀要在公司年会上表演节目,老爸就开始在家练习,还去请教老师,最后果然学会了一首拿手的笛子演奏。
又比如老头子爱上钓鱼,整天在家琢磨怎么绑假饵,越做越精致。
又比如,老妈突然迷上了做脆皮肘子。四处求教,在家钻研实践,一轮一轮的做笔记研究,最后果然发展成了自己的拿手菜,成为亲戚之间公认的一绝。
又比如,老爹迷上了养花,于是自己动手diy定时灌溉系统,查资料买管子弯头水泵定时器研究营养液……搭了三版,最后硬是做到了每七天才需要一次干预、还可以对不同灌溉位做个别设置。
又比如,老妈是卖早点的,于是时不时会跟老爹在家讨论馄饨到底该煮几秒钟,怎么包皮不容易散又包得快。有时还可以看到她端出新品种来给家里人试吃。
又比如,老爹是泥瓦匠,不时就发现老爹拿着新“抖音神器”在研究好不好用,研究新的拼花手法,在小本子上搞一些小口诀来记录自己的新手艺。
又比如,老爹自己就时不时报班,不是在学A照,就是在学焊接。
又比如,老妈老老实实学会了用复印机和支付宝。
 
总而言之,老两口逢山开路、遇水搭桥,遇到什么问题,就会立刻启动求教、钻研、练习、尝试,最后留下了各种各样克服问题的记录,“办法总比困难多”七个大字闪闪发光。
而子女就在旁边见证,一件接一件的见证。见证到这种生活方式的踏实、快乐,体会到它的安全感和幸福感,尤其是培养起对困难、挑战的信心甚至兴趣。
在这个结构基础上,父母对子女的学习顺其自然,不要强求。
因为在这个策略下,子女的家族使命不是“立刻成为知识精英”,而是作为第二代用自己的生活实践将这个家风夯实,以至于在第三代时,家里不光有爷爷奶奶的辉煌事迹可以讲,而且还有两代人每天还在进行中的活见证可看。
第三代人将站在一个极其强健的起点上,对知识有天然的热爱,对研究有默认的传承,对解决问题会有天然的信心,而这个信心会毫不困难的转化为对一切挑战无限的的斗志。
这不但顺理成章地导致ta在同龄人之中处处占据上风、不管干什么都总是前三名的概率极大,而且ta自己一旦没什么新知识吸收就会感到无聊,没有什么挑战就会感到无趣,ta自己会寻找问题而且会轻而易举的做出创造性的新解法、达到新的成就。
任凭谁都知道这是天才种子,整个社会都会如众星拱月一样保驾护航,直送青云之上。
在这个策略下,保护第二代对知识的热爱、对挑战的信心才是第一位的,而不是“尽最大可能逼ta在班上拿到总分前三名”。
 
恕我直言,如果你家没有这样的三代传承,只要你的子女班上遇到这样的对手,这些对手就大概率会排在ta之前,再加上几个祖坟冒青烟、没传承也自己基因变异出天赋异禀的,你的娃仅仅靠你这么“多报班往死里逼”,其实仍然都一样是望尘莫及的。
这种自觉的、主动的、狂热的对知识和学术的热爱,绝不是靠没有的人硬堆补习班所能对抗的,那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能力。
别的不说,这些人对抖音和游戏会很快厌倦,嫌弃信息密度低、质量差,就这一条,这些深坑ta们就一跃而过,而对其他对手却往往要丢掉半条命。
父母要谋划的,其实不是子女这一代的成败,而是两到三代人的总体胜算。仅仅把眼睛盯在直接的下一代身上,常常会因为资源相对于挑战的绝对匮乏产生极端、愚蠢的错误决策,弄到一世而斩。
不管你自认为多么可歌可泣、泣血椎心,一世而斩,你就万事皆休,就等于0。
不谋万世者,亦不能谋一时。
 
这话你自己想清楚,想清楚之后,你想想——你是不是应该先给自己这个第一代报一报补习班。
看清楚那些举例,停止找“我很忙”的借口,那些借口都是狗屁。你找那些借口而自身不学习,你就等于在言传身教“不学习也能作威作福”。你指望一边示范“不学习也可以作威作福”、一边想靠这“作威作福”来逼迫子女“承认”“学习很重要”,这无异于举着火把堆雪人,和用机关枪逼人承认“暴力必将失败”一样,属于史诗级的行为艺术。
你自己想想它有没有可能成功,有什么理由、什么资格成功?
你在没在学习,比你儿子在没在学习对你们的家族前途更加重要。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