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5篇帖子。
(轉載科學網)中美英三國教職頭銜序列比較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20:04
美帝的教職頭銜是: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
天朝的教職頭銜是:講師、副教授、教授
社會主義英國的教職頭銜是:講師、高級講師、reader、教授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20:05
其實美帝的教職系列最簡單。從「助理」到「副」到「正」,就是一個自然的成長規律,從小樹生長為大樹。美帝大學裡的實際情況也確認如此,助理教授、副教授、教授的權利非常接近;純粹從科研條件的角度來說,我認為三者幾乎沒有區別。當然,拿tenure的過程常常要淘汰掉三分之一左右(感謝yunmu網友的數據和邵鵬 的提示,見評論25和26),過程其實非常殘酷。刨去被淘汰的之外,一半左右可以按部就班的升到正教授。由於美國助理教授的招聘標準很高,實際上,多數美國助理教授、副教授和教授在能力上的差別並不是很大。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20:05
社會主義英國體制下,講師(lecturer)和教授(professor)在字面意義上完全不同,在要求上也有本質的區別。傳統英國體制下,講師有可能做一輩子,四五十歲的講師司空見慣。一個系裡只有極少數(一隻手數過來)的正教授,可能一個大方向只設一個教授。比如模仿英式學術體系在國內建立的西交利物浦大學,環境系(10人)和數學系(70人)目前都沒有(正)教授,生物系(15人)也只有兩個教授。所以王善勇曾寫過澳洲(英式學術體制)的副教授很大程度上等同於美國的教授,而英式體制下的教授大體等同於美式體制下的傑出教授。維基百科也承認此種說法(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ader_(academic_rank)  )。在英式體制下,講師升至教授更像一個「蛹化蝶」的過程,只有少數非常優秀的講師才可以升任教授。由於教授的數量很少,英國教授在院系內部的影響力自然非常大。當然,這個趨勢慢慢在轉變,現在英國大學內的教授也漸漸多起來。香港高校早年學習英國設極少的教授職位,目前已經相當的美國化,教授也越來越多了。學術頭銜也有通貨膨脹,世界各地包括美帝都隨隨便便的給教授頭銜,你沒落的英聯邦非不給就很難招到最優秀的人。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20:05
天朝的教職頭銜是亂的。而且可以在同時具有不同級別的頭銜。在有些學校里,設置青年或特聘研究員,對內是最低講師銜(或者副教授銜),對外則稱最高級的教授銜。我兩年前曾去國內某校作報告,後來發現主辦者在未經我允許的情況下擅自將我的頭銜由講師修改為副教授,而另外一個40歲出頭的同僚則直接由西交利物浦的講師被提成了教授銜,由此可見國內學術頭銜的混亂和隨意。雖然中文裡講師與教授在字義上差別很大,但天朝講師的晉陞很大程度上是自然而然的,並沒有英國體制下所要求的化學變化;我朝學校內教授所佔的比重應該和美國類似,教授的數量很多。近年來,隨着學校人事制度的改革,特別是在很多國內高校實行非升即走制度之後,天朝一流高校採用的學術頭銜管理辦法實際上與美國越來越接近。不過整體上來說,我朝的學術頭銜系統依然非常混亂。頭銜高低,有沒有編製,有沒有研究生招生權,工資高不高,有沒有決定自己研究方向的自由:這四項的各種組合在我天朝都有可能。在我朝可能存在這種現象,有編製可以招博士工資很高的教授依然沒有決定自己研究方向的自由,在另外一個大老闆下作小老闆,經費控制在大老闆手中,這在英美都是不可接受的。從這也可以看出來,天朝的學術頭銜本身意義不大。在天朝找教職,需要考慮的是有沒有招生博士的資格、有沒有決定自己研究方向的自由、有沒有經費使用的決定權、有沒有合理的收入,以及有沒有所謂的「國家正式編製」。而前述5點在英美體制下都是基本不需要考慮的因素。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20:05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共享創意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