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4篇帖子。
(转载香港01)“新质生产力”成中国经济新解方 西方恐惧的依旧是“中国制造”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19:37
中国为经济困境开出的解方,如今被西方视为新的威胁,未来中国面对贸易调查、关税壁垒的可能性会更大。

“新质生产力”最近在中国火起来后,朋友传来一则消息,白酒商五粮液的老总说,白酒产业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载体。
上网一搜,原来贵州茅台早在今年1月已先一步表态,称茅台透过科技创新不断培育新质生产力。朋友开玩笑说:“连白酒都要成为科技产品吗?”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19:37
追溯起来,官方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的概念是在去年9月。据内地媒体报道,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当时到黑龙江考察,提出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今年3月的两会(全国人大、政协年会),“新质生产力”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也被列为今年中国政府工作的首要任务。
“新质生产力”和内地官方提出的很多口号一样,显得很抽象,但这丝毫没有影响它成为热词。两会期间,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时不时把这五个字挂在嘴边;两会过后,中国地方官员、官方媒体也都积极为这个新概念造势。
新质生产力在引发热议的同时,也引起一些担忧。
在国内,官媒《经济日报》近来两度在评论文章中敲响警钟,要各地对发展新质生产力保持冷静,高度警惕“先是一哄而起,最后一哄而散”;并提醒“不能把什么想法、什么举措都披上新质生产力的外衣”。
高层的指挥棒一挥,各地官员为了表忠也好,为了政绩也好,不顾产业发展规律盲目跟风追热在过去时有发生;一些企业也会借着政策红利圈钱,希望成为“风口上的猪”,由此产生的概念泛化和滥用、资源浪费和错配,都可能成为新问题。
在中国以外,中国发展新质生产力也引发了新的担忧。面对脱钩断链等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以及内需不足、社会预期偏弱等内部经济发展压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官方给中国经济开出的新药方。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19:38
从政府工作报告给出的解释来看,官方对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的要求是,“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促进社会生产力实现新的跃升”。官方希望大力发展的新兴产业包括人工智能、量子技术、生命科学等等。
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听起来很新,但它背后透出的官方意图其实并不陌生:一是提振中国制造业,加快工业现代化进程,这与之前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很相似;二是破解在核心技术上被“卡脖子”的困境,让中国在中美竞争中不处在下风。
有西方舆论近期开始警惕中国提振制造业可能带来的产能过剩问题。一些分析认为,中国应对当前经济困境的办法高度聚焦供给侧,却没有在需求侧下足功夫,这意味着其他国家可能得承担中国提振经济带来的负面外溢效应。
美国驻华大使伯恩斯(Nicholas Burns)上周在一场线上讲座上就对中国未来可能输出过剩产能表达担忧。他称,中国官方透过各种补贴,让企业能以人为的低价甚至以倾销的价格出口太阳能板、电动汽车等产品,这会造成不公平竞争,破坏全球贸易体系。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21 19:38
传统上,高端制造业是欧美国家的优势,中国虽是出口大国,但出口的产品多数集中在产业链低端;在先进制造业产品上,中国多年来都是“买买买”的一方。如今中国要大力提振制造业,而官方并没有采取积极措施提振国内需求,这意味着中国向欧美企业下的订单会减少,中国企业还可能在国际市场上分走欧美企业的蛋糕。近年来中国飞速发展的电动车行业就是一个例子,连曾经嘲笑中国电动车的特斯拉创始人马斯克都开始担忧,如果没有贸易壁垒,中国车企将摧毁世界上大多数车企。
中国为经济困境开出的解方,如今被西方视为新的威胁,尤其在中国产业补贴、举国体制备受诟病的情况下,未来中国面对贸易调查、关税壁垒的可能性会更大。此外,由于内部需求疲弱,多年来作为全球大市场给中国带来的影响力和话语权预计也会削弱。
不过,站在中国的角度,发展新质生产力,提振制造业,是摆脱高度依赖房地产、基建投资的传统经济发展路径的一个出路;中国也希望在产业链上向具备更高附加值的方向攀升,从以往的“中国组装”真正转向“中国制造”。可以预见,中国与西方之间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是是非非还只是一个开端。
原文网址: “新质生产力”成中国经济新解方 西方恐惧的依旧是“中国制造” | 香港01 https://www.hk01.com/article/1002649?utm_source=01articlecopy&utm_medium=referral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