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博士上岸秘籍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31716399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於人才,有個喬布斯法則。
喬布斯說,他花了半輩子時間才充分意識到人才的價值。他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由於蘋果公司需要有創意的人才,所以喬布斯說,他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
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紹本公司的遠景目標。而對於新成立的富有活力的公司來說,其創建者通常在挑選職員時十分仔細,老闆親臨招聘現場,則可使求職者以最快速度了解與適應公司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在學術界,道理也是如此,一個優秀卓越的科研工作者,能給一個團隊帶來新鮮血液,他負責牽頭的科研戰隊所具有的潛力和學術貢獻甚至比普通學校的整個系或者普通大學還要強。

在導師圈裡,有句戲謔的說法:學生之間的差異,比物種之間的差異還大。優秀的(great)博士和普通的(good)博士具體有何區別呢?
01
Arundhati,明尼蘇達大學
科研助理:
一個普通博士生:他們始終如一、意識到他們正在為他們的論文、發表論文、完成學分而努力,並且他們有一天會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一個優秀博士生:他們專心研究,渴望多做實驗,如果不把事情做完做好就會感到不舒服。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他們只是心無旁騖,全情於研究。哇,突然有一天,他們才發現有人授予他們一個博士學位。
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榮譽是怎麼來的,啥時間來的,好像一起都順理成章地發生了。因為他們總是低着頭,忘情於工作,而忘記了自己。
02
Rishabh Jain,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1
優秀的博士生與優秀的博士生有兩點不同:
他們研究的「為什麼」而不是「什麼」所驅使 driven by why。
他們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擅長什麼,並且一直做 know what they are best。
大多數普通的博士都在做他們的導師建議的研究項目,並且通過具體的方式來讓導師開心。這種行為基本上是一種他們被什麼(what)驅使的行為。
另一方面,那些真正被更深層次的東西所激勵的博士生,比如證明有更好的方法來創造一種特定的材料,往往是優秀的。
原因很簡單,當你被一些更深層次的目標所激勵,是「為什麼」而不是「什麼」 。這樣,你會傾向於用許多(what)問題,來回答這個(why)問題,這個過程需要更大的創造力和更新穎的想法。
根據Simon Sinek 在《從為什麼開始Start with why
》一書中所說,這同樣可以激勵你在任何工作環境中取得偉大的成果。

大多數博士,尤其是低年級博士,認為他們需要自己做所有的實驗。 或者至少假設他們對所有的結果負責。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在最初的幾年裡,你應該了解什麼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擅長的。 或許它是一種方法、一種材料、一種設備等等。 然後你應該做這些這些擅長的工作,至於其他的要學會合作或外包。 這將使你在畢業時成為這個領域重要的專家,也會讓你在某些方面優秀而不是普通。
這種方法也反映在商業世界中,吉姆 · 柯林斯
在他的《Good to Great》一書中談到了這一概念。成為偉大的人是你長期學習行為的結果,儘管這並不容易。這需要時間和深刻的反省來理解你人生的「why」 ,並且真誠地理解你在這個世界上最擅長的是什麼。
很多具有優秀博士潛質的人往往在進入博士學位之前就已經知道了這一點,對他們而言,他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03
David Karger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教授,人工智能專家:
1
因為「 great」和「 good」是寬泛的詞彙,所以有必要區分一下:
「 good」是任何人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可以獲得的東西;
「 great」是你與生俱來或者沒有的特殊品質。
我認為這種差異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練習成為一名還不錯的音樂家或運動員,但偉大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博士生的關鍵特徵是創造力。一個普通博士生可以解決一個研究問題,正確地做實驗,完成必要的銜接過程,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並把它們寫清楚。
width="340"/>

本圖來源:pixabay
一個普通博士生甚至可以通過觀察當前的研究並思考下一個要問的問題來確定一個合理的研究問題。但是一個優秀的博士生會問一些沒有人想過要問的問題,或者想出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方法去研究一些沒有人能弄明白如何去研究的東西。
當然,基於上述優秀的博士生的特質 ,你可能會問如何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呢。不幸的是,正如我所說,偉大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如何讓自己儘可能變得優秀呢?
我最好的建議是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open mind)——多注意其他人在做什麼,尋找一個還沒有人嘗試過的開放的方向。 同時,多和其他人交談,多問問題,這樣你才有有可能發掘到一個別人不曾想過、但足夠讓他們驚訝的科研想法idea。
但值得注意的是,成為優秀學生的前提是,你至少得是一個還不錯的學生,否則離開基本的、必備的科研素養,優秀和卓越就是無稽之談。
04
Jashan Singhal,康奈爾大學博士研究生:
我在閱讀加里 · 卡斯帕羅夫
(國際象棋大師和前世界象棋冠軍)的《深度思考》一書,他的話對普通和平庸給區別出了很好的答案。
當卡斯帕羅夫接受德國新聞雜誌《明鏡》(Der Spiegel)問:他和其他厲害的國際象棋選手區別是什麼 ?他回答說,「願意接受新的挑戰The willingness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本圖來源:網絡
他後來補充說,當你已經是某方面的專家時,你願意不斷嘗試新事物——嘗試不同的方法,挑戰不舒服的任務——這是區分普通(good)與優秀(great)的標準。
然而,當你在某個領域還不錯時,離開你熟悉的舒適區會給你帶來風險,但堅持現狀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停滯。這個美妙的解釋,不僅適用於國際象棋選手,也適用於博士生。
1
總 結
看來,普通的博士是戰術型的,而優秀的博士是戰略型的。
普通的博士,着眼當下,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原則,而優秀的博士卻「做自己的鼓手」和「改變遊戲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