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13篇帖子。
(轉載知乎)博士和博士後僅一字之差,背後有哪些最根本的區別?
1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36
2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37
1,博士是讀書,博士後是工作。
這是最根本的區別。
這衍生出一系列的差異:
a,博士一般情況比博士後更被重視。
博士身上永遠有導師的烙印,是導師的親傳弟子。博士後?不過是打工人罷了。
所以一個正常的導師都會關照博士的成長,而能關注博士後成長的導師可以說是大好人了。
b,博士不賺錢,博士後賺錢。
任何一個博士的培養項目,都給多少錢都不是重點,給你錢是生活費,不給你錢還收學費你也沒轍。
博士後一定要談工資,雖然給的也不多,但工資低了招不到人的。
c,博士為自己干,博士後為老闆干。
理論講,博士要努力做好自己的項目,導師只提供指導。
理論講,博士後是替導師打工,做導師的指定的工作。
當然實際上,博士也在替導師打工,而且是免費打白工。
而博士後,如果不替自己考慮,一般下場都很慘,好心腸的導師太少了。
2,博士沒有博士學位,博士後有。
這個是細節區別。
Dr.這個頭銜,理論講博士後才能有,沒畢業的博士沒資格使用。
3,博士不一定做博士後,但博士後一定都做過博士。
很多博士如果不做科研,或者牛到直接找教職,是不需要做博士後的。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2265840254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3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39
深大博後,博士後就是畢業的博士,進博士後流動站或工作站,一般情況都是2-3年合同,國內可以做1-2期博後,普遍的基礎要求是:
1.博士畢業三年內。
2.年齡35以內。
博士:PhD
博後:Postdoc
稱呼:都叫*博士,
如果從工作內容來說:沒什麼區別。可能心態會有很大變化,畢竟博後還有一個博後出站證明,文章做不出來,就無法時申請博後出站,拿不到博後出站證明;做不出來,可能面臨延期或退站。
待遇:博士一般都稱為剛畢業的、無其他職稱的博士,成為*博士,一般都是講師或者實驗員等待遇,各單位、院校、課題組補助不一樣;博後算是工作了,待遇通常還能和講師和副教授有的一拼,畢竟有些不用納稅,畢竟臨時工。
職務/職稱:這倆都不算職稱,個別地方博後是師資博後的,通常都有講師資格。
基金:博後一般都可以申請博後基金,5-8w,另外現在有站前,站中資助,有博新計劃等,針對博後的基金。對一般的博士如果是有依託單位,國自然、省市的基金也都是可以申請的。


作者:20064041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2262522159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4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39
作者:匿名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228049723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博士是機會成本多,並在試錯階段,擬定進入學術軌道的候選人。背後的潛藏目標是習得業務能力、積累學術資本,力求在課題組學術層面達到獨當一面的水準。在達到最低要求後——具有獨立開展研究的能力——接受大小同行檢驗,通過答辯後,進行學術軌道獨立行走。
博士後是確定堅持在學術軌道發展,機會成本較多,已渡過試錯階段,有獨立研究能力和明確學術發展目標的科研工作者。在進入合適的課題組後,明確目標是以博士期間的研究基礎或研究能力基礎在短時間內,儘可能多地積累學術資本,力求藉助課題組平台達到學術資本擴張的目的。
從導師輸出層面,更多技能、思想、方法輸出給博士,更多人脈資源、平台資源輸出給博士後。如此導師才能利益最大化。前者是為了自己門派招牌,後者是為了自己短時間內與博士後實現成果輸出的雙贏。
從導師輸入層面,從低學術能力的博士生處獲得更多時間解放,比如指派博士生完成實驗室內部雜務(裝修實驗室、報賬、跑腿);從高學術能力的博士生處獲得類似博士後的成果積累(論文)和一些需要智商的雜務(搭建實驗儀器);從高學術能力的博士後處獲得更多成果積累、以及包括但不限於審稿、基金草擬、指導低年級研究生(研一研二)的協助。
從向上管理層面,博士需要挖掘導師真正需求(與課題研究和課題組經費相關的),儘早通過高的執行力和自學力達到、甚至超過導師的預期。博士後需要挖掘與導師的共同利益點,針對此點進行突破,並保持拿錢幹活和給自己打工的平常心。
面對無良導師的應對層面,博士需要視情況隱忍、退學或換導師(不推薦)。博士後可以直接找下家拍屁股走人。
面對低能博士和博士後,導師可以選擇不支持低能博士積累學術資本但給予最基本的畢業資源,給予畢業轉行的機會同時避免砸了自己門派學術招牌;如果博士後學術能力不達到期望,可以降薪、不續簽甚至開除,一般不用來做雜務(太貴,不如請實驗助理)。
5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40
作者:博士上岸秘籍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3171639910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關於人才,有個喬布斯法則。
喬布斯說,他花了半輩子時間才充分意識到人才的價值。他曾在一次講話中說:「我過去常常認為一位出色的人才能頂兩名平庸的員工,現在我認為能頂50名」。由於蘋果公司需要有創意的人才,所以喬布斯說,他大約把四分之一的時間用於招募人才。
高級管理人員往往能更有效地向人才介紹本公司的遠景目標。而對於新成立的富有活力的公司來說,其創建者通常在挑選職員時十分仔細,老闆親臨招聘現場,則可使求職者以最快速度了解與適應公司的文化氛圍和環境。
在學術界,道理也是如此,一個優秀卓越的科研工作者,能給一個團隊帶來新鮮血液,他負責牽頭的科研戰隊所具有的潛力和學術貢獻甚至比普通學校的整個系或者普通大學還要強。






在導師圈裡,有句戲謔的說法:學生之間的差異,比物種之間的差異還大。優秀的(great)博士和普通的(good)博士具體有何區別呢?
01
Arundhati,明尼蘇達大學
科研助理:
一個普通博士生:他們始終如一、意識到他們正在為他們的論文、發表論文、完成學分而努力,並且他們有一天會畢業,並獲得博士學位。
一個優秀博士生:他們專心研究,渴望多做實驗,如果不把事情做完做好就會感到不舒服。他們甚至沒有意識到他們正在攻讀博士學位。 他們只是心無旁騖,全情於研究。哇,突然有一天,他們才發現有人授予他們一個博士學位。
他們不知道他們的榮譽是怎麼來的,啥時間來的,好像一起都順理成章地發生了。因為他們總是低着頭,忘情於工作,而忘記了自己。
02
Rishabh Jain,麻省理工學院博士:
1
優秀的博士生與優秀的博士生有兩點不同:
他們研究的「為什麼」而不是「什麼」所驅使 driven by why。
他們知道自己在這個世界上最擅長什麼,並且一直做 know what they are best。
大多數普通的博士都在做他們的導師建議的研究項目,並且通過具體的方式來讓導師開心。這種行為基本上是一種他們被什麼(what)驅使的行為。
另一方面,那些真正被更深層次的東西所激勵的博士生,比如證明有更好的方法來創造一種特定的材料,往往是優秀的。
原因很簡單,當你被一些更深層次的目標所激勵,是「為什麼」而不是「什麼」 。這樣,你會傾向於用許多(what)問題,來回答這個(why)問題,這個過程需要更大的創造力和更新穎的想法。
根據Simon Sinek 在《從為什麼開始Start with why
》一書中所說,這同樣可以激勵你在任何工作環境中取得偉大的成果。




大多數博士,尤其是低年級博士,認為他們需要自己做所有的實驗。 或者至少假設他們對所有的結果負責。這是一個巨大的錯誤。 在最初的幾年裡,你應該了解什麼是你在這個世界上最擅長的。 或許它是一種方法、一種材料、一種設備等等。 然後你應該做這些這些擅長的工作,至於其他的要學會合作或外包。 這將使你在畢業時成為這個領域重要的專家,也會讓你在某些方面優秀而不是普通。
這種方法也反映在商業世界中,吉姆 · 柯林斯
在他的《Good to Great》一書中談到了這一概念。成為偉大的人是你長期學習行為的結果,儘管這並不容易。這需要時間和深刻的反省來理解你人生的「why」 ,並且真誠地理解你在這個世界上最擅長的是什麼。
很多具有優秀博士潛質的人往往在進入博士學位之前就已經知道了這一點,對他們而言,他們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
03
David Karger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教授,人工智能專家:
1
因為「 great」和「 good」是寬泛的詞彙,所以有必要區分一下:
「 good」是任何人只要付出足夠的努力就可以獲得的東西;
「 great」是你與生俱來或者沒有的特殊品質。
我認為這種差異可以從很多方面看出——任何人都可以通過練習成為一名還不錯的音樂家或運動員,但偉大是我們無法控制的。
從這個角度來看,我認為一個優秀的博士生的關鍵特徵是創造力。一個普通博士生可以解決一個研究問題,正確地做實驗,完成必要的銜接過程,分析結果,得出結論,並把它們寫清楚。


width="340"/>

本圖來源:pixabay
一個普通博士生甚至可以通過觀察當前的研究並思考下一個要問的問題來確定一個合理的研究問題。但是一個優秀的博士生會問一些沒有人想過要問的問題,或者想出一個完全出乎意料的方法去研究一些沒有人能弄明白如何去研究的東西。
當然,基於上述優秀的博士生的特質 ,你可能會問如何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呢。不幸的是,正如我所說,偉大是我們無法控制的。但如何讓自己儘可能變得優秀呢?
我最好的建議是保持一個開放的心態(open mind)——多注意其他人在做什麼,尋找一個還沒有人嘗試過的開放的方向。 同時,多和其他人交談,多問問題,這樣你才有有可能發掘到一個別人不曾想過、但足夠讓他們驚訝的科研想法idea。
但值得注意的是,成為優秀學生的前提是,你至少得是一個還不錯的學生,否則離開基本的、必備的科研素養,優秀和卓越就是無稽之談。
04
Jashan Singhal,康奈爾大學博士研究生:
我在閱讀加里 · 卡斯帕羅夫
(國際象棋大師和前世界象棋冠軍)的《深度思考》一書,他的話對普通和平庸給區別出了很好的答案。
當卡斯帕羅夫接受德國新聞雜誌《明鏡》(Der Spiegel)問:他和其他厲害的國際象棋選手區別是什麼 ?他回答說,「願意接受新的挑戰The willingness to take on new challenges」。




本圖來源:網絡
他後來補充說,當你已經是某方面的專家時,你願意不斷嘗試新事物——嘗試不同的方法,挑戰不舒服的任務——這是區分普通(good)與優秀(great)的標準。
然而,當你在某個領域還不錯時,離開你熟悉的舒適區會給你帶來風險,但堅持現狀可能會一發不可收拾,最終導致停滯。這個美妙的解釋,不僅適用於國際象棋選手,也適用於博士生。
1
總 結
看來,普通的博士是戰術型的,而優秀的博士是戰略型的。
普通的博士,着眼當下,遵循約定俗成的規矩和原則,而優秀的博士卻「做自己的鼓手」和「改變遊戲的本質」。
6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41
作者:百納碩博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2262916785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博士後在中國一直是個奇怪的概念,很多人對博士後有錯誤的認識,甚至有些人事表格要填寫是否做過博士後,似乎博士後是博士之後的更高的學位,當然這些錯誤是不值得討論的。
近兩年畢業的博士都有一個心態,讀書太久了,不想折騰了,都希望直接工作安家。當然,願望是好的,可是很多高校已經明確進人必須以師資博士後名義開始。這當然都是前些年博士培養大躍進造成的人才集聚急劇膨脹造成的,導致大多數有名高校已經沒有指標直接進教師,可是又需要有人幹活,只有進一些博士後。
除了被迫做博士後之外(一個朋友在美國做了不知道多少屆博士後才找到正式崗位,未來中國也是類似的趨勢),個人以為對於很多立志於科研的同學來說,博士後是個不錯的選擇,有其中以下幾個原因,僅供參考。


01博士後可以積累科研成果
現在搞科研,不管走到哪裡,申請基金和提職都需要很好的科研成果,可是一般情況下,博士期間由於時間關係不可能發表很多論文,直接就業競爭力往往不足,通過博士後可以儘可能的多做一些工作,發表一些論文,為未來的競爭打下更好的基礎。
02博士後可以安心做科研
博士後只是個短期的工作崗位,不同於研究生,也不同於固定職工,所以大多數情況下不會和現有職工有利益上的衝突,也不太會捲入複雜的人事關係,相對獨立,這樣的狀態對於科研來說是很重要的。一個人在博士畢業後的幾年是關鍵的幾年,做好了就會比較順利,做不好可能就很糟糕。
03博士後可以提高未來的獨立能力
很多同學博士畢業了,按照博士培養規定,應該具備了獨立從事科學研究的能力,但是實際情況往往不如人意,大多數博士畢業生離開了導師,離開了課題組依然不會做科研。主要原因在於大多數博士研究生的課題都是導師指定的,學生往往缺少選題的訓練,只學會了解題。但是選題才是最難的,我們看到高校里的年輕博士們往往科研選題
不太好,就是缺少這方面的訓練。博士後相對來說,課題自主性較強,有更大的空間,可以彌補博士期間的不足。
04博士後可以多點科研熏陶
每個課題組都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和作風,沒有哪一種文化和作風是絕對優秀的,進入另一個科研團隊,最大好處可能就是能夠接觸到不同的科研文化
,而博士在讀期間接觸到的科研風格不一定適合本人,因此,通過博士後可以多個機會讓自己多點科研訓練和熏陶,從而能夠培養自己獨特的科研作風,對未來的科研成長有重要的作用。
05博士後可以調整科研方向
很多時候,博士期間的課題不是自主的,有時候如果遇到研究古老課題的老師,畢業後就非常被動,畢竟古老課題不好做,剩下的都是骨頭,不好啃。這些同學必須要通過博士後完成科研方向
的轉移,尤其是獨立性不強的同學,博士後的意義就更大。
當然,還有其他的好處,比如多了個圈子,不同導師的圈子不同,但是可以互補,也多了不少師兄弟等等。
7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42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3020536632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隨着社會的發展,大學畢業人數的增多,大學生的價值含量也在逐漸變低。許多工作崗位也直接與學歷掛鉤,學歷高的可以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薪資優待。在我們以前的學習生活當中,我們總會聽到老師和父母說,知識改變命運,然而隨着社會的發展,學歷越來越受到重視,知識也在打造着不同的人生。
我們會發現有許多大學畢業生畢業之後會選擇提升學歷,參加研究生考試,成為一名國家碩士生,而他們也不僅僅就局限於此,他們又通過自己的努力繼續考取博士學位,而獲得國內最高的學歷證書。
那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有許多人都會把博士和博士後混為一談。在他們的印象里,他們覺得博士和博士後是一個層次一個級別的,但是這兩者之間的區別還是很大的。那我們就一起來聽一聽,大學教授是怎麼解釋這兩者之間的區別的呢?
一、二者之間性質的不同
對許多大學生來說,幾乎都很清楚我們國家的學位分為三個等級,一是本科畢業生的學士學位,二是研究生畢業生的碩士學位,當然最高的學位就是博士畢業生的博士學位。一般來說,博士學位就是博士畢業生所拿到的學位證書,也是我國目前最高的學歷證書。
而博士後的性質則是博士畢業以後,在特定的科研機構和研究機構獲得過特殊的研究認可的博士畢業生,所以這二者的性質從本質上還是有一定的區別,是不容混淆的。
二、兩者屬性不同
我們都知道學生階段是沒有工資的,無論是專科,本科還是研究生在學校的學習期間是沒有任何工資的。當然,博士生也不例外,博士階段的學生生和我們其他學習階段都是一樣的,只是它是我們獲得學歷的最高階段而已。但是相對於博士後而言,博士後則是有了屬於自己的科研工作崗位,是有相應的工資及其工作的福利待遇的。
三、錄取方式不同
我們都知道想要擁有博士學歷,是從本科考取研究生之後再進一步的學歷。所以想要擁有博士學歷,一定要通過我們國家層層的應試選拔的考試制度。而博士後則要在獲得博士學位之後進行申請的最後階段,不需要通過各種考試。
要通過寫申請書,然後再進行考察審核,之後安心等待審核的結果就可以了。所以想要拿到博士後就一定要擁有博士學歷,博士學歷是博士後的前提和條件,如果沒有博士生的學歷,是無法成為博士後的。
聽完大學教授的講解,我們才更清楚地了解知道博士和博士後的區別。這對於許多正在備考博士生的學生來說也是有一定的幫助的。而且我們都知道一個家庭培養出一個博士生也是十分不容易的。我們都知道本科階段的四年的費用幾乎都是15萬左右,而研究生的學習階段的費用幾乎也是十幾萬。
而博士生的學費通過了解一年大概也在1萬五左右,所以幾年下來培養的費用也是比較昂貴的。但是好在,博士生在學習期間可以獲得相應的福利津貼也可以在一定的程度上緩解家庭的壓力。
此外,許多博士畢業生在畢業以後,他們獲得的工作崗位和機會都會比其他學歷的學生要高很多,一些博士畢業以後,他們會選擇去外國工作,當然也有一部分會留在國內工作。許多博士後他們在國內一年的工資待遇是30萬左右,也是十分不錯的。
結語:隨着社會的發展,我們會發現學歷越來越受到重視,許多個國家公職崗位報考的具體學歷也幾乎都是本科起步。然而我們國家本科學歷的學生就如同韭菜一樣,割了一波,還有一波,所以本科大學生的價值含量正在一步一步降低。
對此,最後有許多大學生畢業以後就會先提升學歷,參加研究生考試,然後再通過博士考試拿到國家最高的學歷證書。當然,隨着社會的發展,教育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在未來的畢業生當中,肯定會出現一大批研究生和碩士畢業生。
8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42
句號啊句號:


我還見過有人用 博士後 做title

9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42
國外有很多機構都有 本科後 以及 碩士後,怎麼定義的?幹活不少但是工資低一點,但某些地方有補貼,比如保險好一點,身份更好拿等等。
國外博士後有的專業就是對找不到正式工作的人的一種尊稱,研究院所的博士後比學校裡面掙的多,但是願意去的人少,可能是轉正機率更低吧。
國內最早一批博士後是試點,拿的工資比教授還高。後來有一陣時間博士後年齡不設上限,子女戶口可以臨時隨父母。本來是方便博士後們照顧年紀小的子女,有人亂玩規則,於是現在有了上限,所以很少像國外一樣見到老博士後了。


作者:杜山水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231729179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10楼 JosephHeinrich 2024-3-17 17:43
作者:知乎用戶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04210740/answer/313666396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博士畢業一般有兩條路:
1.繼續科研(獨立做項目負責人、或者跟着別的項目負責人做博士後)
2.脫離科研(進入工業界,或者做教師,或者其他非科研崗位等等)
博士畢業就開展獨立科研的博士,一般情況下是條件成熟後做項目帶學生,也就是自己開始做導師,並可以自由決定科研方向以及科研工作大小事務,分配科研成果。國內科研機構或大學都會給新入職博士足夠兩到三年之用的科研啟動基金,可以讓想走這條路的博士開啟獨立科研之旅。但如果是科研資源對個人來說耗資甚巨的研究方向,幾乎不可能獨立科研,因此只有對個人來說消耗少的一些基礎研究還能走一走。目前這種情況極少,走這條路不僅要有科研的能力,還需要能社交獲得項目資助。一定程度上,這是一條屬於「創業」乃至可能開宗立派的路子。
博士後經歷屬於在畢業後想要繼續從事科研,但因為種種原因沒有獨立科研的條件(包括個人能力和上述個人資源)情況下,繼續跟着某導師團隊做半獨立的工作。博士後的工作一般是博後導師規定,有能力強一點的也會做學生的「二導」,科研成果原則上屬於博後導師所在的組。博士後一般是被導師和各級政策扶持,但需要跟其他博士後競爭。一定程度上,這也是在爭奪導師各項資源的「繼承權」
還有一種,博士畢業後雖然不做博士後,但還是在博士導師指導下做半獨立的科研工作的情況,常見於一些剛參加工作的博士或加入大團隊的博士,會受到一定的約束,但其自由度一般要比博士後稍微高些。有些博士後出站了但沒有留在原單位上班,也會回到這個情況上來,或者少部分進入上述第一種情況。
所以,無論是不是博士後,博士和博士後的學位都是博士,博士後僅僅是博士畢業沒有獨立開展一份臨時工作經歷。對於博士後和單位來說,博士後因為是高級臨時崗位,所以工資待遇一般不錯,同時換一個地方做博士後還可以開闊眼界,學習新技能。現在有的國內單位也把博士後作為一個篩選器,由於博士畢業獨立開展工作的博士很少,所以繼續讓畢業博士們在博士後期間做些工作,努努力或許可以留在博後所在單位。

回复帖子

内容:
用户名: 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验证码:
 
 
©2010-2025 Arslanbar [手机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声明,本站采用知识共享署名-相同方式共享 3.0 Unported许可协议进行许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