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闭幕的中国大陆“两会”,在在显示习近平仍然持续扩张手中大权。最明显的,就是总理李强在演说中,提起国家主席“习近平”次数高达16次!此外,更史无前例地取消逾30年历史的总理记者会;而国防预算则是再创新高。习近平扩权的种种动作,不仅引起国际议论纷纷,《经济学人》更指出,这可能会对当前并不稳定的经济有所冲击。
|
|
每年约在3月初召开的中国“两会”,今年也不例外。不过,2024年的这次却引起外界高度关注,因为当前中国经济成长放缓、房市阴霾未退,大家都等著看总理李强上任后的首份“政府工作报告”,会如何提出这个世界GDP第二大国“救经济”的策略。 李强在会中报告,2024年度中国GDP成长目标为5%,与前一年相同。另外,国家赤字率维持3%,北京将祭出“超长期特别国债”,今年率先发行一兆人民币(约台币4.4兆元),着重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
|
|
不仅如此,报告中也释出央行降息的信号,显示中国政府有意刺激消费,冲高经济成长。而报告中的新名词“新质生产力”,即中国各产业将加大科技转型的力道,大数据、人工智能、生命科学的新技术将成为未来重点产业。
|
|
只不过,对于北京这一连串动作,振兴经济的效果,外媒普遍并不看好。 北京1月公布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经济成长增幅为5.2%,今年若想维持5%,显示成长力道要更强劲。然而,《经济学人》指出,疫后复苏的刺激减少,市场普遍预估,中国今年GDP成长率落在4.6%,与当前设定的目标仍有一段落差。 更不用说,尽管报告提及通膨数上限维持3%,实质上,中国正出现通货紧缩迹象,1月消费者物价指数,较前一年下滑0.8%,《华尔街日报》分析,报告中未见具体方法,恐怕难针对实际痛点,对症下药。 私人与外国投资也因中国房市“爆雷”,市场信心受创,2023年私人投资年减0.4%,跨国投资也处在30年来最低水位,更不用说,《反间谍法》实施后,愈来愈多外资先后撤出中国。
|
|
“中国的经济不景气,以及对外国企业的法律限制,正在形成恶性循环。”国防安全研究院、政治大学东亚所访问学者吉耐狮(Guermantes Lallari),接受《远见》访问时指出。
|
|
取消总理记者会,确立“习核心”而这些问题背后,还有更大的担忧。随着习近平大权在握,中国正走向更集权与不透明,可能进一步冲击经济发展。
|
|
值得注意的是,李强的报告中共提及16次“习近平”,是习近平上任中国国家主席十多年来,两会的总理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及次数最高的一次。对此,英国《卫报》点评,习近平今年虽没有在两会上发言,但大众仍深刻感受到他的无所不在。 更不用说,从1988年延续至今的总理会后记者会,今年竟无预警地临时取消,也就是说,外界失去与北京政权第二把手互动的重要机会,意味着中国的政策可能会更不透明。 “尽管过往记者会皆经过安排,但考虑到中国眼前的经济挑战,取消李强上台可避免尴尬的情境。”新加坡国立大学教授张家安向《卫报》表示。
|
|
随着总理记者会走入历史,外界猜测,北京有意强调并确立“习思想”“习核心”,以及习近平正一步步收拢手中权力,扩大对中国的全面掌控。
|
|
经济下行,国防预算却创新高如此扩大权力的迹象,也显现在国防与外交布局上,中国在年初与马尔代夫升级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考虑到马尔代夫过往与印度保持友好关系,协助监控印度经济海域的稳定,此举恐将冲击印度洋情势。 2024年,中国的国防预算增幅来到7.2%,总额达1兆6655亿人民币(约2332亿美元),创下新高。“近五年的平均增幅约为7%,”吉耐狮分析,“即使中国经济正在下滑,投资国防预算的速度却不变,这不寻常。” 不仅如此,中国军防供应链多受政府掌控,可大幅压低支出,吉耐狮强调,中国国防预算的购买力(Purchasing power)约为7500亿美元,较2023年约增加500亿美元,而美国今年国防预算购买力,约落在8800亿美元。 “中国需要成为超级强权。”吉耐狮表示,北京过往的多次发言,皆凸显其增加国防预算的趋势。因此无论经济状况如何,北京都将持续斥资大笔军费,而习近平对强权的渴望,恐怕将持续加重中国财政的负担。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