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与中国市场相关的交易活动低迷,除了投行因生意骤减需要裁员外,就连律师事务所也面临同样的困境。《华尔街日报》报道,凯易(Kirkland & Ellis)、美国德杰律师事务所(Dechert)、Norton Rose Fulbright、欧华律师事务所(DLA Piper)等跨国律师事务所最近纷纷裁员。在此之前过去半年,本港和内地律师行爆发裁员潮,股票和债务资本市场领域的律师首当其冲。
报道引述知情人士透露,孖士打(Mayer Brown)最近几个月裁掉了驻香港的负责企业客户、基金和资本市场业务的律师。据其中一位知情人士称,2月下旬,该公司解雇最少20名后台人员,其中包括房地产团队的律师助理。
报道引述驻香港的前律师、合伙人级的招聘顾问William Chan称“这是我所见过的企业资本市场领域规模最重大的裁员,上至合伙人,下至律师助理”,他又预计接下来还会有更多的裁员。他又表示:“现在已没有足够的IPO业务来保住所有人的饭碗。四年前,香港可以维持15家律所的业务。而现在,我认为只能维持四、五家律所的业务。现在是僧多粥少了。”
报道又提到,金杜律师事务所(King & Wood Mallesons)和年利达(Linklaters)等在亚洲开展业务的大型律师事务所已在去年裁员。年利达去年在北京、上海和香港的分支机构裁减了30名律师。
凯易表示不对具体事务发表评论,但表示其亚洲资本市场团队仍是该地区最大的团队之一。年利达表示,为应对中国市场的长期低迷,该所决定减少律师人数,但仍有必要的实力为在中国的全球客户提供服务。
欧华律师事务所表示,最近几个月不同部门有少数人员离职,这属于“自然流失”,但也有新的招聘。孖士打和金杜律师事务所没有回应置评请求。
报道最后指出,并非所有驻香港的律师都处境不佳。招聘人员表示,从事诉讼、破产、重组以及为中国以外的亚洲地区创建投资基金的律师仍有大量业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