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共有8篇帖子。
(转载IOH)不懂为何非要出国留学?只为“开拓视野”出走,花大钱值得吗?
1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0
一直不了解出国留学或短期交换的真正意义?所谓的“开拓视野”到底有那么重要吗?因为一趟旅程,我找到说服自己的答案,也分享给每个站在出国的选择面前,犹豫不决的你/你。
2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1
“年轻人有机会呀~就应该要多出国看看!”也许是因为受到身边环境的耳濡目染,又或者是被外国电影里的各种场景吸引,出国留学一直在我的梦想清单内,不过当真的面临大学、研究所的选择时,对于国外生活的憧憬似乎不足以成为让我花大钱出国留学的理由,更应该思考的是出国的实质意义以及必要性。
爬了无数多篇文章、问了身边的亲戚朋友,我反而越来越却步。
该如何看待出国留学这件事?出国到底要看什么 ? 为什么我们要花大钱出国留学 ? 对于这样的问题,许多人往往困扰于找到真正能说服自己的答案。那些所谓的“开拓视野”、“增广国际观”都太过空泛,体验异地生活、学会包容不同种族文化又听起来不够具体、务实,对于觉得出国没有必要的人而言,留学更只是洗学历的选择,或崇洋媚外的行为。
为了找到一个让自己满意的答案,我把握住一次由政府资助的出国机会,到美国拜访在外打拼多年的侨胞们,短短七天的旅程,参访了驻外大使馆、加州大学、中文学校以及各式侨商企业。每一天,我都真真实实地体会到什么是“大开眼界”的感觉,更感受到自己是如此渺小。我想,我找到那个非出国一趟不可的答案了。
3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1
七天的时间,改变了我看世界与自己的角度最印象深刻的是拜见驻外大使的那一天,当时我和伙伴们才刚从迪士尼玩回来,像孩子般坐在会议室里兴奋地等待着。大使和我们寒暄、握手、递名片后,整理整理了西装、坐了下来,开始分享起从事外交这些年所看见的世界。
他先以从未想像过的宏观角度,去剖析我们每个人都读过的世界历史如何真真实实地反映在每个国家做人处事、经商贸易的态度上,当时听得入神,就好像自己是第一次接触这个世界,仿佛自己从来不了解它。走遍了世界各地,大使观察到不同国家的人民是如何看待世界、看待自己,许多人勇敢尝试、不设限自己,清楚自身优势的同时,也虚心学习别人的长处,勇于从多方探索中找到定位,而许多台湾青年,眼光常常放得不够远、对自己不够自信,且一直不断地限缩自己的可能性。
“ 你们的未来、机会、就业市场还有竞争力在全世界,不要再只用台湾的视角看世界、看自己了!台湾的未来在你们手上,要如何让我们爱的台湾更好,也取决于你们做了什么努力! ” 大使用真诚严肃的眼神,提醒着我们。这段话听来跨张又距离遥远,我和同行伙伴也还只是小小的大学生,哪有这么重要、哪来这么多影响力?
这其实就是我们在限制自己的一种想法。我们每个看似渺小的决定,其实都默默地决定着我们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即将成为未来社会中怎么样的一份子。大使鼓励我们要多出来看看,才会知道在国际化的时代下,台湾的优势和定位到底为何,我们又该如何努力,在广大的世界中找到机会、发挥自己的价值。
在那些留外多年的侨胞们看来,我们一个个都装着台湾的未来、一个个都是还没爆发的小宇宙,他们总再三叮咛我们把眼光放远,不断突破自己并勇于尝试。听完大使的一大段言论,我同时觉得自己渺小地看不清世界的全貌,同时理解了在世界摸不著的多种面貌下,我有着无数的可能性。
4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1
坐在教室里,也能感受震撼


其实每一次我们感叹:“哇!”都是眼界被打开的瞬间。坐在国外的教室里,仔细观察周遭的环境、细细体会不同的上课方式,也能认识到不一样的文化环境下,是如何孕育出不同个性的学生,从中反思自己固有的观点,在这里想分享三个不一样的故事。

5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2
1. 从“举手发言”这件事,看见东西方教育的截然不同。https://ioh.tw/ioharticles-%E6%B5%B7%E5%A4%96%E5%B0%88%E5%8D%80-%E4%BA%A4%E6%8F%9B%E5%AD%B8%E7%94%9F-%E6%96%BD%E9%9D%9C%E6%A8%BA%E4%BA%A4%E6%8F%9B%E7%94%9F%E6%B4%BB/
推荐讲座—我曾被“正确答案”所绑架,直到在 UCLA 学会举手发言
从小我们接触到的题目几乎都有标准答案,每当老师在课堂上发问,举手的总是那几个同学,因为我们很担心自己的想法不是正确答案、不够周全、不够有说服力。
场景换到美国的课堂上,到 UCLA 交换的施静桦发现,举手回答问题的学生多到老师要停下来思考该先点谁,尽管自己对课程内容没有太多预习,学生们仍勇于在认知范围内提出看法。“举手发言”无形中训练著学生组织抽象思考为具体观点的能力,让他们更懂得如何表达自己、回应不同观点,进而碰撞出更多火花。


2. 所谓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别觉得自己的努力已经够了。
https://ioh.tw/talks/%E5%8A%A0%E5%B7%9E%E5%A4%A7%E5%AD%B8%E6%9F%8F%E5%85%8B%E8%90%8A%E5%88%86%E6%A0%A1-uc-berkeley-%E5%8A%89%E6%85%8E%E6%96%B9-sandra-liu-ov-study-bde-us

推荐讲座—我在UC Berkeley 学会比你优秀的人比你认真
曾在 UC Berkeley 就读的刘慎方在讲座中分享了一个很有趣的故事,她说,某天教室停电了,全班同学并没有就此下课或是开始浮躁,而是冷静地拿出手电筒,一手帮教授打灯,一手抄笔记,上完了剩下半小时的课程,当地学生的认真程度让她非常震惊。


3. 亚洲教育思维里,习惯用天赋去定义一个人是否成功,但若以兴趣为动力,能发挥意想不到的潜能。https://ioh.tw/ioharticles-%E6%B5%B7%E5%A4%96%E5%B0%88%E5%8D%80-%E6%B5%B7%E5%A4%96%E7%95%99%E5%AD%B8-%E5%8D%93%E4%BA%AD%E5%9D%87%E5%B0%88%E8%A8%AA/推荐文章—名校文凭不是你拿来炫耀的工具!柏克莱学姊留学谈
高中时突然被家人送去美国读书的卓亭均说道,美国的高中选修课程很广、很多元,让学生选择自己擅长的领域,并花时间深入学习。她有个虽然数学很不好,却很喜欢数学的室友,一路努力攻进了顶尖大学的博士班。即使不是学科中的强项,他因为清楚自己的兴趣,而将它们化为动力,达到了真正想要的目标。
看见世界的同时,也要不要忘记消化并反思从中得到的收获。

6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3
踏出去,让世界更认识台湾


当在美国遇到的每个侨胞都积极鼓励我们多出来看看时,我也想到了近几年常常在讨论的“台湾人才外流”问题。我开口问了寄宿家庭的妈妈的看法,她笑了笑,好像我问了一个很简单的问题:“你们不出来,怎么让别人知道台湾 ?”
她说,以前还有很多台湾人来到国外,现在都只看得到中国人、新加坡人还有其他亚洲国家的人,也让我想起在参访当地的中文学校时,校长也提到,想找台湾的接班人都找不到,逛超市时,有个台湾阿姨走来热情地向我们打招呼,一听到我们不是留学而是来旅游,就失望了一下,感叹已经很久没有在美国遇到台湾的年轻人了,可见踏出去的台湾人是越来越少,想当然耳,外面的人能认识台湾的机会也就不多了。
“就算今天你们可能只是出国留学、上个课,但当你有了好的表现,别人就会问起你 Where are you from ? 这时,你可以大声地说 I come from Taiwan! 然后把台湾介绍给更多人知道。”我不禁羞愧,身在台湾的我比起在外生活多年的侨胞们,都没有这么爱台湾、并真正为台湾着想。以前的我总认为出国留学只是自己的事,不过是坐在教室里默默学习,没想到也能因此为“宣传台湾”尽一份小小的心力。


如何解决出国的庞大支出?


有了想出国的动机,当然,金钱就是下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了,相信这也是让许多人踌躇不前的原因。
想尝试长时间留游学的人,政府、学校或民间的奖学金将会是你最好的伙伴,海外也有许多侨胞建立基金会,专门资助在不同学校里的台湾学生,除此之外,也有人会利用在国外读书的时间寻找实习机会,不但能累积职场经验、学习不同国家的技术与做事方法,同时也能为自己赚点学费、生活费。
如果只是想要有个短期出国的机会,则可以把握各大学的交换计划,以此省下不少学费开销,政府近年来也提供许多免费出国的机会,给那些想要出国看看却担心花费的每个我们。
推荐讲座—靠着奖学金,在交换期间走遍 14 个国家 
推荐文章—你知道在德国读书比在台湾便宜吗?
推荐活动—侨委会海外青年搭侨计划  


人生地不熟,该怎么适应国外生活


离开了熟悉的台湾,来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让不少人都遇到适应不良的问题,这也是我们在决定要出国后,必须思考的问题。
适应不良的原因常常源于语言的不熟悉,或是文化与生活习惯的不同,在参访加州大学圣地牙哥分校时,我透过和在校台湾留学生的交流分享会,询问了他们的经验。学长姊説,当时最不习惯的是要融入同学间的话题,每天和同学聊天后,回家都要做很多功课、看很多电影,去认识美国的流行文化、了解他们话中的梗。
曾到 UC Berkeley 交换的李俊廷也建议,在前往一个新的国家前,要先透过网络资源去了解当地的流行趋势,像是看看 Google Trend 或 Youtube,以美国为例,还可以去看 reddit,也就是美国版的 PTT 。(推荐讲座—那些希望我去美国前就知道的事)
当然,也别忘了台湾同乡会的学长姐!
台湾同乡会很像在国外的家。当飞机降落,学长姐们很热情地来接待,带着他们去逛超市、熟悉校园,因为受到不少照顾,他们也希望继续把这份温暖传下去。对于很怕到新环境会无法自己照应生活的我来说,能听到过来人的经验分享,让我发觉也许没有想像中困难,在过程中也能深入去了解一个新的文化、体验不一样的生活方式。(推荐文章—我在加拿大因为孤单而成长 )

7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3
你有机会遇见不一样的自己


因为一趟国外的深度之旅,让我对这个世界有了不一样的看法,也解开了心中许多对出国的疑虑,那些曾经抽象的“开拓视野”,更成了一个个深刻烙印在我心中的故事。
套句老谚语:“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我们在阅读无数篇留学、出国相关的分享文章后,不妨自己走访一趟,亲自体验所谓打开眼界的感觉,那震撼与获得的成长将远比透过文字去感受多上好几倍。
出了国不只是接触不同文化、学习更多元的知识,更要把握认识世界的机会,从而去发现自己的可能性。而总是口口声声说想让台湾被更多人看见的我们,给自己一个机会踏出去,其实也能是我们的一个选择。
勇敢地去尝试吧!去迎接这世界的各种面貌,你将会看到一个崭新的世界和自己!

8樓 JosephHeinrich 2024-3-12 23:53

回復帖子

內容:
用戶名: 您目前是匿名發表
驗證碼:
 
 
©2010-2024 Arslanbar [手機版] [桌面版]
除非另有聲明,本站採用創用CC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 Unported許可協議進行許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