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案至今仍未偵破。
|
|
劉邦友血案 日期:1996年11月21日早上8:00~9:00(UTC+8) 地點:中華民國台灣省桃園縣桃園市 目標:不明,疑為桃園縣縣長劉邦友 形式:謀殺、屠殺 武器:槍械 死亡人數:8 受傷人數:1 主兇:不明 參與者:2(可能)
|
|
劉邦友血案發生於1996年11月21日早晨,桃園縣縣長官邸的一起震驚台灣社會的槍擊殺人案件,造成八死一重傷,其中包括桃園縣長劉邦友本人。劉邦友也因而成為台灣地方自治史上第一位於任內遇害的縣市首長。
|
|
被害者一共九人:當時的桃園縣長劉邦友、縣長的機要祕書徐春國、司機劉邦明、官邸警衛劉明吉、劉邦亮、官邸幫傭劉如梅、桃園縣議員莊順興、鄧文昌、衛生局技士張桃妹。被害者們被兩名身著雨衣的歹徒挾持到官邸警衛室中,以近乎槍決的方式槍擊頭部,結果造成八死一重傷,只有縣議員鄧文昌在急救後死裡逃生。
|
|
由於鑑識人員到場時,犯罪現場已因急救人員急於搶救被害人而遭破壞。據《時報週刊》報導,部份警察於犯罪現場採樣時,又未帶手套,使現場遭受進一步之破壞。加以歹徒行徑違背一般常理,使警方難以判斷兇手是針對何人、何事而來,唯一的倖存者鄧文昌則因腦部嚴重受創,記憶受損,故未能作證。另外一位目擊者則因個人精神狀況持續不佳,亦無法作證。
|
|
在此案發生後的半年內,台灣又接連發生彭婉如命案、白曉燕命案兩件重大刑案,被視為台灣治安嚴重敗壞的開端,更間接釀成中央政府之政治危機。另由於此件命案未能偵破,係因人們忽略犯罪現場完整保存之重要性所造成,故命案發生後,社會開始意識到完整保存犯罪現場之重要性。警方在刑事鑑識上也更嚴謹。
|
|
|
|
另外,吳伯雄之子吳志揚於2011年11月,認為維基百科「劉邦友血案」條目內容,曾出現一段內容為「坊間謠傳劉邦友乃因得罪國民黨高層政要及吳底下桃園黑道幫派而引來殺機,以事前事後之利益關係變化,當屬國民黨大老吳伯雄所獲得之利益最大。」的敘述資訊不實,而揚言要對維基百科提告。
|
|
由於維基百科乃是可以自由編輯之百科全書,故有許多鄉民對於吳志揚以法律手段要求維基更改,認為吳志揚的舉動是不了解維基百科的運作模式及違反維基百科的編輯精神。
|
|
針對新聞中所提及指示縣府研考會深入了解一事,亦有人質疑是吳以公權力公器私用之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