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樓 厉风
2014-11-10 00:06
“我们已经初步确认,对女变形泰坦作反向工程获得的机器人智能技术对我们人类来说是安全的”孙立宁(机器人专家)作客中央十套《科技先锋》节目说,“这个技术的核心在于两点,一是我们通过研究女机器人的材质,直接找到了一套与我们这些地球碳基生命完全不同的电化学体系,二是我们通过研究女机器人脑功能的分布区域,获得了一套完整的智能结构设计,它很像人脑” “什么是电化学体系呢?”于胜春问道 “以我们人脑为例,人脑的神经系统主要是通过脑细胞的触突来建立联系的,脑细胞的触突可以通过产生某些化学物质来传递化学信号,还可以通过一些化学反应放电传递电信号”孙作东(脑科专家)解释说,“这些都需要一些特定的化学物质通过特定反应来实现,这些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就组成一个体系,就是一个电化学体系。与我们人类不同,变形泰坦的大脑中的这种化学体系使用的化学物质虽然也是一类碳基有机物,但不是我们地球生物的这一套,它们不具有我们的化学活性,但是也能够自发产生一系列效应,或者可以称之为另一种生物活性,当然它们对应了另一套化学反应,但最终也同样能实现类似我们人类大脑神经的功能” “那么为什么说机器人智能技术对我们人类没有危险呢?如果有危险会在什么方面有危险呢?”于胜春又问道 “机器智能的危险性,其实很多科幻小说都提到过”孙立宁说,“机器人一旦有了自主意识,会不会与人类敌对,会不会想方设法损害人类” “但是当我们得知了变形泰坦的智能机理之后”孙立宁说,“我们可以很安心地确认,计算我们用这些技术制造智能机器人,我们制造的机器人也不会来反对我们” “哦?那真是很神奇的事情”于胜春说道,“能给我们的观众和网友介绍一下具体的原理吗?” “这个还要请孙作东先生来给大家介绍”孙立宁说,“这个机制与我们人脑非常相似” “我们人脑神经系统的发育,可以做一个比喻,脑细胞就像是城市,脑细胞之间的触突连接就像城市之间的公路”孙作东说,“与我们修建公路不完全相同,大脑细胞之间会随机产生好多触突连接,就像不同城市之间修了很多试验性的公路,然后开始允许汽车通行,有些公路的车流很大,有些公路几乎没有汽车经过,那么,车流大的公路会被加宽,车流小的公路会被闲置甚至废弃,我们的脑神经在发育阶段就是这样的” “经常使用的神经连接会被加固强化,脑黑质逐渐变成白质,就固化了一些连接”孙作东说,“很少使用的连接逐渐被削弱,因为很少有电化学信号经过,刺激很少,化学上的连接也就维持不住,最终这些连接可能就断开了” “城市间的公路有些用来运输蔬菜,有些运输钢铁,有些运输煤炭,有些运输乘客”孙立宁说,“脑神经的触突连接也是有这些区分,只不过它不是靠传输的物质不同来区分,而是通过它在神经网络中的位置来确定地位,就像一个电路中不同位置的电阻会对电路的逻辑功能产生不同影响那样” “如果这个城市很少需要运输钢铁,那么运输钢铁的那条公路逐渐就废弃了,这城市就不能加工钢铁了,而经常使用的公路会被扩建”孙作东说,“通过我们少儿时期的学习和生活等活动,脑神经可以在一段时间后自然筛选出有用的触突联络,废弃掉那些没用的,这就形成了智能,高级智能只是神经网络更复杂的连接而已” “那么机器人的智能为何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呢?比如说为什么它不会仇恨我们呢?”于胜春问 “我们人类有痛苦,所以有仇恨”孙作东说,“变形泰坦也有痛感,所以我猜它们也有仇恨,这是因为我们人的神经系统,或者变形泰坦的神经系统当中,都存在各自的用来产生痛感的化学物质,我们在生物学上叫处罚机制物质” “自然界让我们进化出痛觉,是为了阻止我们去做那些对生存不利的事情,比如自残”孙作东说,“同样还会有奖励机制物质,比如内啡肽,这些东西让人感到愉快,用来鼓励我们做那些利于生存的事情” “我们人造的机器人”孙立宁说,“我们也会给它们制造这些个机制,但无论奖励机制还是处罚机制,最终奖惩标准是看对人类有没有好处,而不是看对机器人自己的生存是否有利,所以,机器人绝对不会因为我们威胁它们的生存记恨我们,阿西莫夫的机器人三原则完全不需要存在,我们已经在物理和化学机制上建立了更可靠的机制来控制机器人,使它们服从人类” “这一定是个复杂的工作吧”于胜春问道 “其实并不复杂”孙立宁说,“一切都是机器人自然形成的,比如它们有痛感,它们做错事会被人类体罚,机器人的神经网络就会记忆这类行为有害,以后只要多次遇到这类情况强化它的记忆,它就不会再犯这类错误,机器人出厂前都有这么一套流程来形成它对各种行为的有害性记忆,最后经过足够多次反复强化,这些记忆就固化了,出厂以后的机器人就很清楚做什么会让它感到舒适,做什么会有痛苦,变形泰坦的学习模式也是一样的,只是比我们人造的机器人要复杂很多,我们已经在研究如何驯化未出卵的变形泰坦” “最后一句掐了别播”导播说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