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同志游行和欧美举办过的同志游行有许多可以比较之处。像是资金来源,欧美的游行在1990年代开始出现商业化与社会运动的分歧。所谓商业化是指以同志消费者为客户的商家出资赞助并且打广告的情况。欧美的游行在这一点上分歧相当大,甚至出现分别举办两次游行的情况。而台湾在2005年也开始有商业赞助,仍然是社会运动与商业混合的情形。 游行的形式也是一例。欧美的游行有政府的高度配合,举行时会完全封闭马路,车辆禁止通行。游行者走在马路上,旁观、路过的人车用拒马挡在人行道。在台湾则是“半封闭”情形。以2005年游行为例,这次游行经过相当多的住商区。在人行道空时走在人行道,骑楼多处则走在马路上。需要走上马路的路段,政府分配一半马路给游行者,一半给其他平行车辆。而队伍在遇到路口时则要等待过马路。这种半封闭式的坏处是队伍时常受到车辆的干扰甚至危险,但好处则是旁观者与游行者的区隔很低,提供了参与游行的模糊地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