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青年報曾經報道過上海作家葉開在了解到自己女兒的小學語文教育狀況後,不禁一聲嘆息。他很難理解語文老師眼中的標準答案為何如此固執單一。比如有道題是三國時最足智多謀的人是誰,他女兒信心十足地填了個「孔明和龐統」,結果被告知標準答案只能是諸葛亮或者周瑜,孔明是錯誤的。孔明不就是諸葛亮嗎?葉開還發現語文教材虛偽、作假,不僅不能讓孩子們領略到語文之美,還在不停地向他們灌輸精神上的規範與標準,硬生生把語文課上成了思想政治課。
令人莫名驚詫的豈止一個孔明不是諸葛亮?再試舉幾例。
詩人鄒靜之曾為上小學的女兒支招,老師要求根據句子的意思寫一句成語,問「關於思想一致,共同努力」改成成語是什麼?鄒靜之告訴女兒答案是「齊心協力」,結果老師批錯,標準答案是「共同協力」。
作家莫言,有次女兒將他著名作品中的一段借用寫進文章中,結果老師閱卷後女兒拿給莫言看:他的作品沒有一句不是病句。
還有一位有名的作家王蒙,在愛孫的語文考試不及格後,一時手癢拿起試卷做了起來,大作家也得了個不及格……在語文教育的標準化、程式化評價標準面前,連作家都甘拜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