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荷ss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4310751/answer/839153147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
## 4.17更新——之前的更新可在公眾號 一百種以後 查看

# 我都在幹嘛呢
上次寫關於愛丁堡的文章是11月了,我也想問,這期間都在幹嘛啊。當時在與考試整日struggling,因為太累了,考完試過了一個星期吃吃喝喝睡睡什麼都不幹的日子。九點起床,早餐大吃特吃到十點,做一頓兩個小時的飯,再用兩小時吃掉。精細研究到一個花椒粉放半勺還是一勺好,挑一個綜藝邊看邊吃到下午的午飯,來回挪動收拾房間,去博物館走走停停一個下午。回來看西班牙的紀錄片,了解西班牙的一切,準備好去那裡,放一首悠閒的歌,安靜的洗衣服,感覺真好。
聖誕節前在愛丁堡的聖誕集市周遊了好幾圈,氛圍確實很好,但逛了幾天發現也沒什麼東西可看啦,聖誕樹
掛件都很可愛,如果有一天我擁有了聖誕樹,應該會買很多可愛的小物件吧。但不是現在。
自我復原的能力有時會很差,一首喜歡的歌要聽10遍才開心,或是睡覺12小時以上才開心,或是自己不說話不用笑一整天。後來覺得太沒意思了,玩手機玩到沒有可玩,看劇也不是一直那麼好看,好像只有學習才有點意思,就一句話不想說的安靜了有一兩個月,不停的輸入,雖然也不知道真的輸入進去了沒。
這個學期交了很多課程項目作業,上了半個學期的課被叫停在家上網課,突然覺得研究生生涯就要戛然而止,甚至之前準備回國的時候還覺得很傷感,腦海里想了無數個告別的不舍畫面,只是覺得這裡的一切都沒用力感受過就要走了,非常遺憾,像一場被迫告別,身體已經離開了,心裡還沒辦法完全緩過來,感知不到周圍發生了什麼。但後來沒走掉就更珍惜這個留下的機會,覺得現在安靜又自由,每天規律的生活來之不易吧,愛丁堡真的是個很美的地方,哪怕是待在這裡每天只能看看外面的天空,也會覺得沒有白待在這啊。所以這就是這幾個月發生的大部分事,不出意外接下來幾個月也是一直待在家,好好寫論文,也應該會有時間寫東西,等等其他充實自己。

#一場讓價值觀庫頻繁更新的疫情
這其間發生的事情多到我已經不知從何說起,作為留學生我從1月23日開始整日為國內焦急,到後半場英國疫情嚴重超過國內我第二輪的焦慮,到現在的外界如何我都已經無所謂,真是經歷了挺漫長的過程。
在國內疫情剛開始的時候,說實話我失眠的次數和新聞看哭的次數遠超過下半場世界疫情打響時我的反應次數,開始的幾天,每天對着全國疫情地圖實時報告看,每天驚醒,有時候對着每個城市一個個往下拉,想這個城市裡有我認識的誰,他還好嗎。看小女孩跟着媽媽去世的救護車亦遠亦近的距離看哭,看醫護沒日沒夜的工作看哭,看李文亮看哭,看鐘南山看哭,總之一切皆可哭,一度情緒崩潰,因為那時候並不知道這場離我異常遙遠但心理距離並不遠的疫情到底如何,怎麼結束。我也毫無能力可以幫助誰,那時候未知是最恐怖的。
當然也有非常憤怒,持續罵這是人乾的事的時候,儘管存在很多漏洞,初期做的很不好的地方,但監督、反抗、曝光和發聲我們一直沒有停下來,也正是這樣才使事情往好的方向發展。國內逐漸轉好的時候也正是國外開始的時候,也就是短短一周,基本很多國家已經發展到不可控的地步,而且大部分也沒有展現出想要控制的態度。
其實我曾經一度非常抵抗關於疫情的新聞等內容,因為每天每分每秒都是疫情相關的內容,確實讓人無法喘息,英國每天上至少3次熱搜,差點就以為微博改國籍了,而這裡領導者和民眾開始的拖拖拉拉,無視事情嚴重程度的作為也讓我到最後不太想評論什麼,也麻木了,因為還不是自己的國家,所以也就無所謂了。期間有很多國內家人朋友來關心我的情況,我都是在安撫他們和我一樣當時焦急國內情況的心態,因為確實待在家裡也和外界沒什麼聯繫。
但這中間發生的一些事情是我第一次體會到的感受,也是最明顯和深刻的記憶,就是我第一次作為群體中的那少部分人,也就是那些大部分人的對立面,體會到了這是一種什麼感受,也是從憤怒到歸於平靜的完整過程。我說過英國的疫情和做法我無從評論,畢竟不是我的國家,有時候氣也確實氣不起來,但國內的一點波動就會讓我很關注。就是那段鋪天蓋地罵留學生為什麼還要回國,回國居然還要喝礦泉水,還嫌隔離條件不好的時候,以及對資本主義的冷嘲熱諷,都讓我更加清楚有一部分國人是真的有這樣思想的,他們不會結合很多事看問題,就是看到什麼就認定什麼,而且還不是小部分。
剛開始我只覺得他們片面,將個別人不太好的行為映射入群體,也就是個偏見問題而已。可最後我發現不是這樣,他們根本無法理解和他們相異的任何群體。以前我以為這樣的情況只發生在知識分子里,他們看不起誰,無法理解誰,用高高在上的話語壓倒誰。但我忽略了普通人也會努力將異己部分排外的心態是普遍存在的。 其實我可以理解要喝礦泉水的留學生,倒也不是為誰說話,只是同時站在兩個角度,覺得什麼都可以理解了,確實要遵守隔離制度,但也不是說飛了20幾個小時還要等長達數小時才能推進步驟的那些留學生連一句抱怨效率的話都不能說,這不是效率提升的必然步驟嗎,我們也是在自己的國家諫言,但有些人他們就是無法理解,硬要網絡暴力,語言攻擊,視我們作為敵人。
所以這是我第一次站在少部分人的角度體會這是一種什麼感受。從那之後,我但凡想要脫口而出自認為的觀點,一定會先想一想,站在另一個角度想,大部分就都會理解了。像經歷了一場網絡暴力,最後歸於無所謂的平靜,還為自己思考庫中多添了一筆,也是一種收穫。
現在的我每天待在家裡很好了,生活規律,心情穩定。大概會有天晴的那一天,我也曾經想過,和很多人一樣經歷過這件事後覺得安穩生活是理想之一了,但我也學會了很多事,當然最重要是活着。但慾望一點也沒少,只是學會了更用力的活。
我能放棄了嗎,不能,還不能,永遠不能。
有一刻就做一刻該做的,能做的,想做的。
這個世界再也好不起來了,可這個世界依然得好下去。

#關於興趣與工作的平衡
也不是突然就想聊聊興趣與工作的關係,其實但凡掙扎在生活與理想之間的人都曾動過哪怕一絲念頭思考過這些吧。
我自己,是一個很極端的人,就拿寫作這件事說,沒有靈感的時候我一個字都寫不出來,覺得如果硬要坐在那像工作一樣的輸出,簡直就是對我的折磨,也是對我熱愛的文字的不尊重,並且,寫出來的東西也一定沒有任何生命力。但如果我靈光一現非常想寫,就會源源不斷非常激動的輸出,寫出來的東西自己也很喜歡,大機率別人也會喜歡。
所以,這也是我遲遲不敢將興趣作為工作的原因之一,總是和它保持距離,小心經營,不敢觸碰,生怕一旦過於親密,就會發現自己其實沒那麼喜歡,也沒那麼有天賦,最後連自己喜歡的興趣都沒有了。像那句話:「愛是想觸碰又收回的手。」
那麼接近我理想的狀態就是,工作和興趣界限清晰,工作時我可以高度集中,用儘力解決難題,但興趣中我要放下戒備,隨意擺動。不過,我也會嘗試小心踏出向興趣世界邁進的步伐,了解深一點,喜歡多一點,但一旦感受到環境的異常,我會立馬退回來以保證它原有的樣子。我可以了解這世界的規則,我也可以遵循它玩下去,但至少我要給自己留一方天地,就放着它,時不時拿出來玩玩,這才是屬於我的那個意義吧。

#輸出讓人疲憊輸入就是放鬆
和大多數人一樣,被困家裡的第二周大概就是開始練習廚藝,安靜閱讀,規律運動等等平常沒有時間做的事情結點了。以前一直是不到1點不肯睡覺或者睡不着的,現在調整了作息,10點多之後就不學習,開始讀1小時kindle就睡覺,感覺整個人早上起來都神清氣爽了。看完摩登家庭
,又開始偶爾看老友記了,尤其是吃披薩的時候喜歡。奇葩說第六季
完結之後去又翻了第一季開始看,覺得太不一樣了,現在變得觀點輸出越來越密集,觀眾越來越難被取悅了,這也是之所以大家看到一直有人在說每一季的奇葩說都不好看了的原因吧,其實節目做到這麼多就會遭到很多質疑聲音,大概是大家要求都提高了吧,也就是,智慧和玩笑一個都不能少。
最近也很喜歡一個節目是你次飯沒
,裡面的一些道理也是順口用輕鬆的語氣說出來的,蠻喜歡這種既開玩笑又深刻的節目,雖然剛開始也是衝著這群清華北大的高學歷人群去看熱鬧的。然後又去看了許知遠
的十三邀,之前看僅三天可見就連帶着看過,但其實不太喜歡,是看徐崢那一期,覺得他表現的和我想像中不一樣,就沒看其他期,但現在看了李誕那一期,覺得不錯,可能當時不是覺得這個節目不太好看,而是徐崢沒在我想像的範圍圈中,有點失落?
之前看了李誕的冷場,現在又在看宇宙超度指南
,我真覺得他是挺特別的,那種故事的邏輯,怪誕好玩,和他的名字一樣,看了甚至覺得他骨子裡是個神經病,不過他在訪談節目里的表現,也讓我知道其實他是一個深諳許多道理和規則,只是全部用玩笑話說出來而已吧。還在看一些好玩的數據和人生指南類書籍,養生的也有。
故事類的有呼嘯山莊
,開始有點抗拒這種又在講愛情的世界名著,但看到中間覺得拋開情節,裡面的細節描寫真的是讓我驚嘆,即使是敘事的句子都讓我忍不住想標註重點,不愧是世界名著,即使翻譯成另一種語言也依然掩蓋不了語言處理和思維的精妙。
也在不停的吸取一些知乎和其他方面關於數據的專業知識,偶爾想寫一篇數據分析,就會被輸入的高級內容給打敗,覺得自己太弱了,寫出來的東西簡直不能算作數據分析,也可能是最近在找工作過程中的一些挫敗感,不過我還是會努力自信起來,結合吸收到的東西,寫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數據分析吧。就像有個微博博主也在不停分享自己覺得好玩的數據,是一個專業領域讓人感興趣的事情。
也有些關於工作和學習的感受:
不是要用時間堆砌結果,而是用結果創造更多時間。

# 連旅遊過的地方都像一場夢
宅在家太久了,想起聖誕節那段到西班牙普通牙的旅行簡直像一場夢。以前的旅行只會在時間的長度上給我一種夢的錯覺,但現在因為疫情,空間上連看一眼窗外的世界都覺得是夢了。當時長達13天的旅行給我的疲憊感讓我每天重複一句再也不想旅行的嘟囔,但現在因為太渴望外面的世界了,甚至想整理當時的遊記懷念一下,與剛去完說再也不想去的那種膩是完全不一樣的!人真是太矛盾了。
對西班牙的記憶,高迪
,色彩,陽光,吻別,可愛的小孩,可愛的狗,涼爽的風,弗拉明戈
。對葡萄牙的記憶,那個令人依舊神往的羅卡角
,夕陽,海,蛋撻果汁的brunch,美好的餐廳,美好的下午茶,美好的桌布,美好的室外。以及,Hola,和他們的熱情。 以及最最重要的,太喜歡他們兩個國家的異域風情音樂了,尤其喜歡,我的世界少了音樂一點都不能生動。
一定會寫一篇西班牙葡萄牙流水遊記的,不久之後了,期待更新吧。
微信公眾號:一百種以後
不定期會更新這一年在愛丁堡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