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厭片假名只是表象,核心是討厭在語言發展過程中不加節制地引入音譯詞。
正常的造詞,是以固有語素為材料,組合為新的詞彙來表達新的概念,達成「詞彙-語素分解-概念理解」的鏈條,這樣新詞就融入了現有語言體系,便於已經掌握舊語言的人理解新概念。
而音譯詞跳過了語素分解這一步,強行綁定詞彙和概念,而且經過一輪語音轉寫,丟失了原有語義,認識一個詞,就只能理解這個詞,基本杜絕了觸類旁通的可能性,那麼一旦泛濫,後果就是語言學習成本無限拔高。
日語就在這條道路上一路狂奔,一方面不夠強勢,無力利用本語言的語素製造新詞,另一方面又不夠弱勢,不願直接使用外語借詞(或者逐字規範轉寫),結果就是充斥著各種不知所云的片假名音譯詞,別說學習日語的外國人,連不了解特定領域的日本人都會被成山的片假名擊退。
作者:閆雨煌
連結: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33362823/answer/2497157416
來源:知乎
著作權歸作者所有。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